地理高考备考干货 :如何从地理概念突破高考地理关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考备考干货:如何从地理概念突破高考地理关键点
地理概念是地理思维的基本单位, 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地理概念多而杂是学生地理学习之难点所在, 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地理概念教学, 今天小编总结了以下几个教学关键点, 在此与大家分享。
区别概念类型, 教学有的放矢
1. 区分地理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
从教学内容来看, 地理概念由围绕教学主题的核心概念和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相关概念构成。以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 为例, 课文正文有19个概念, “活动”“阅读”等栏目有35个地理(名词) 概念。
农业、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经济作物、市场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分工、经营单位、地域单位、自给自足、商品化、粗放型、集约型课文“活动”中的地理概念:古巴大规模种甘蔗、吐鲁番长绒棉和葡萄、天山冬夏牧场、横断山、杂交水稻、美国农场、以色列干旱农业、阿根廷牛肉、荷兰和丹麦奶牛、东亚及东南亚、南亚水稻种植业、埃及、尼日利亚、南欧课文“阅读”中的地理概念: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三年五熟、绿色农业、土地退化、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自给型农业、集约型农业
这些概念中, 农业、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是围绕农业生产布局原理的核心概念, 其它的是相关概念, 如经济全球化、商品化、单作等属于相关概念。
核心概念是教学重点, 但相关概念也不能不讲, 这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的高中生来说, 什么是经济作物?是怎样安排农事两年三熟制?对没有较好的区域地理基础的浙江学生来说, 古巴的甘蔗种植业、天山冬夏牧场也要介绍一定的区域地理背景才能判断其主要区位因素;至于“混合农业”的概念, 其内涵很具体(以澳大利亚为典型) , 外延很丰富, 可以是农牧业混合、农林业混合、农渔业混合等。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区分主次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能掌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并懂得更多的地理知识。
2. 区分定义概念和具体概念
把概念分成两类: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具体概念是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如树、房子等;定义概念不容易识别, 它包含一些关系, 是抽象的, 因此必须通过定义来学习。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很多具体概念, 课文中又有许多定义概念。
具体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础, 定义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例如:“山”是一个具体概念, 一般的学生都懂, 与之相关的还有:山地、丘陵、山脉、山系、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分水岭、集水线等概念, 这些概念也很具体, 虽然学生理解和掌握不易, 但这些概念不需要作专门定义, 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其具体内涵。
3. 具体概念教学要充分用好直观素材
奥苏贝尔把概念学习分成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情况。
地理教学是把大自然和大社会引入课堂, 有些概念是新的, 第一次接触到的, 属于概念的形成阶段。此时最好引入典型的图片、动画、实物模型等进行相对直观的教学, 丰富学生的具体表象。这些直观素材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认识大自然的壮美, 更能促进他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还能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例如地形地貌部分内容的学习, 精选的图片和动画可以非常方便地解说山、坡、谷及褶皱、断层等地理概念, 丹霞、雅丹、喀斯特地貌图片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旅游的热情, 极大地提高了地理教学的价值。在多媒体教
学比较普遍的今天, 教师可以收集到很多直观地理教学资料, 在此不多叙述。
4. 定义概念教学要发挥词语和文本的作用
有教师认为, 知识的存在状况有:自然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知识的自然形态通过科学研究变成了学术形态, 出现在高中教科书的各种定义概念是学术状态的, 是专家学者通过反复研究及斟酌后确定下来的, 有着比较严谨的文字表达。
定义概念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屏幕上出现一段文字或念一段名词解释, 用多了常常有“文本——文本”的感觉, 学生不容易接受这种学术形态的概念。但在直观素材不能解释清楚的情况下还是要发挥文本和词语对于概念形成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概念时, 学生总不能分辨它们的差别, 这时就需要利用文本和词汇的力量了:“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叫做风化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叫做侵蚀作用。”两者都是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但外力的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
利用“同化”心理机制拓展概念学习, 减轻认知张力
学术状态的定义概念要通过教学设计转变成教育状态概念,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运用同化的心理机制, 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新概念, 帮助学生发现新概念的关键属性, 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同化的概念最初由皮亚杰提出, 后来被奥苏贝尔等心理学家接受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部分。同化是个体把客体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并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的过程。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要通过演绎、对比、归纳等方法促使学生把握一些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城市和城市化”概念的教学, 先通过城市与农村比较, 确立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的地方这一本质特征, 其外延为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城市化是城市扩大化, 具体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占用土地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多等特征。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城市形成条件和城市发展机制的理解。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荒漠和荒漠化”等概念的教学。
“气候和自然带”的教学名词多, 学生较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同化, 先复习气候模式图使学生回忆气候类型名称, 第二步讲解气候对自然带形成的决定作用及植被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 然后再在气候模式图上逐个覆盖自然带的名称, 使学生体悟这之间的异同, 方便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一些名称做更细致的剖析, 如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硬叶、落叶、针叶都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学生理解后就会减轻记忆负担了。
地理概念教学还要与地理原理的教学相联系, 要将地理学地域性、整体性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概念教学中。如热力环流的教学, 在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中, 先讲解等压线为平行直线的气压场中空气水平运动规律;第二步讲解等压线为正圆形闭合的气压场中空气运动规律(即气旋、反气旋) ;在掌握“气旋”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热带气旋的概念, 再学习“台风”的概念, 学生的学习就容易了。任意形态的等压线里风向如何判断?受热不均的陆地和海洋气压的分布在冬夏季会发生什么变化?季风与行星风系是什么关系?换一种情况就有条件的变化, 通过一步步“同化”, 教会学生逐步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
如上述农业区位因素, 众多概念从属于一个农业系统, 影响农业的因素是多样的(整体性) , 各因素在不同地方表现是不一样的(地域性) 。给予学生一个知识框架, 然后演绎出各种变化, 降低概念学习的难度。
在运用“同化机制”时, 我们不要忘记用地理学本身的空间性特征进行概念训练。如世界洋流的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中南北向流动的洋流名称与沿岸地名有关, 如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了解大洲、大洋和大国的基本分布, 就容易掌握这些洋流的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