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和海洋 人类流体环境(J.G.哈维)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气
候
冬夏海陆气压差异
的 形
季风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
环流 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3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 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异
大气水 平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
14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
17
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
一月 七月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东亚季 风风向
南亚季 风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18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主要通过降. 水对气候产生影响 19
干燥 极地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
90º
地球的形状
.
6
公转的意义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 内出现极昼现象。
2.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是:
•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南各地达最小值。
地形
城市的形成
自然条件 对城市的 影响
气候 水 矿产
城市的分布 城址和形态 城市的兴衰
自然条件影 响交通线路
线路走向 线网密度 分布格局 运输方式
.
45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二、各节的知识结构1。
第一节知识结构2。
第二节知识结构.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1)温度垂直变化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4讲海—气相互作用
对点训练
考向一 全球水热平衡 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 位面积的热量,具有方向性。 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 向热通量来表示,下图为全球 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 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 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 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 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 寒、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 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1~2 题。
(1)为什么2019年9月到2020年初澳大利亚山火比往年同期严重? 提示 西部沿海下沉气流强,加剧高温、干旱。
(2)赤道附近印度洋海表温度东西振荡,引起东、西侧气压高低的变化,进 而对南亚季风产生影响。据此并结合图判断,2019年7月偶极子对南亚季 风有何影响?
提示 增强西南季风。
网络自建 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风
主要是盛行风及季风环流 (4)全球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 大洋环流 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驱使水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①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升高 的 现象。
②影响
地区
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 温度差异
减小
西部海面
秘鲁和智利沿海, 下沉 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 出现 上升 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
多雨 ,引发 洪涝 灾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
上升 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 为 干燥少雨 ,带来 旱灾 或森林大火
世界其他地区
考向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当关键海区(170°W~120°W,5°S~5°N)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气候平均状 态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 ℃时,即进入拉尼 娜状态。下图示意2017年9月至2022年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距平。据此 完成3~4题。
第3篇大气环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理想现实化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再加上地球公转)
1.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大气中臭氧主要在平流层,吸收紫外线增温, 因此气温上热下冷; 2.水汽、尘埃少,大气平流,利于飞机飞行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6.5℃/1000米。 2.高纬薄,低纬厚;冬季薄,夏季厚。 3.水汽和尘埃主要在对流层,多天气现象。
地面 - 气温高低 +
散 逸 层
(
电
热 层
离 层 )
中 间 层
平 流 层
续上表
气候类 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温带季 北纬35°—55°
风
大陆东岸(亚洲)
海陆热力差异
温带 温带海 南北纬40°—60° 全年受西风带控
洋
大陆西岸
制
温带大 陆
亚欧、北美内陆
深处内陆
亚寒 亚寒带 带 针叶林
亚欧、北美北部
受副极地低压或 极地东风带控制
苔原
北冰洋沿岸
受极地东风带影响
寒带只有地冰中原海气南候极,大除陆南、陆极格洲陵外兰各内 大洲受均极有地高分压布控。制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60º
低气压
30º 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高热气带压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初中化学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之欧阳美创编
初中化学总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双城区兰棱镇第一中学孙淑荣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不足1%水资源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为什么水资源匮乏?①用水量增加②水污生活中一水多用案例:淘米节约用水: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爱护水资源工业上: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水污染物农业: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工业: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防止水污染: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生活: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水的净化净化方法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作用是:既能过滤又能吸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出去臭味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取样加入用肥皂水,搅拌。
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 .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蒸馏 生活中:加热煮沸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A.装置―――水电解器 电源种类---直流电B.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度C. 化学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 (为什么体积比有时大于2:1氧气?)质量比: 1 : 8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电极消耗氧气)E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实质是:水F 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通电分解 2H2O 通电2H2↑+O2↑水的化学性质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电解水的实验5、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组成指的是干空气的化学成分。
氮气占干空气的体积比最大,约为78%。
其次是氧气,约占干空气体积的21%。
剩下的1% 由其它各种气体构成,如惰性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除惰性气体外,各气体的浓度和停留时间呈正相关。
对流层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
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
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平流层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17~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拓展: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55~85公里高空的一层为中间层。
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氧,这就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暖层从80~500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又叫电离层。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
暖层里的气温很高,据人造卫星观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高达1000℃以上。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高中地理必修一精细框架图1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最新第一册第三单元第8讲-课件PPT完整版
第8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纲呈现
大气受热过程。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联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其原理,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太阳辐射量大小及气温高低等地理事象的要素。
2.人地协调观: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简单辨识人们 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施加 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低
干洁空气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 面有 保温 作用
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
其他气体
气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密度和 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原理
知识梳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吸收 ;d. 大气逆辐射 。
(2)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 的a 。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 图中的 b-c 。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截留绝大部分地面放出的热量并以 大气逆辐射 的形式 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即图中的 d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解析 根据逆温层上界和强逆温层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 面较大,向上减小,A项正确。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后,所以日出前逆温强度达到最大,后减弱,B项错。 图中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 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项错。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提示:(1)红海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地处低纬海 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2)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 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 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 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3.我国沿海地区最容易看到“蓝色眼泪”的是( C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蓝色眼泪”对该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B )
A.增加海洋表层辐射
B.降低海水含氧量
C.增加表层海洋温度
D.减少大气降水量
5.“蓝色眼泪”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 A )
A.营养物质丰富
B.海水盐度较低
现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第2题,2019年初,关键区(太平洋中东 部)温差连续三个月大于0.5 ℃,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赤道太平洋中东部 水温偏高,说明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秘鲁寒流)减弱,下沉气流随之减 弱,①错误,④正确;秘鲁寒流是由南半球低纬信风(在南美洲西岸是离 岸风)吹拂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说明低纬信风减 弱,②错误;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偏高,说明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附 近)水温偏低,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发生旱灾,③正确;综上所述,③④ 正确,故选D。
C.沿海水深较浅
D.海水的水温高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蓝色眼泪”广泛分布于南海、东海、黄 海,其中福建平潭“蓝色眼泪”频率较高、规模较大,根据经纬度位置 推断福建平潭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沿海地区,处于东海海域,C正确,A、 B、D错误。所以选C。第4题,“蓝色眼泪”其实是一种赤潮现象,藻 类在海洋表层的大量繁殖,使海洋表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海洋 表层的水温相应减低,A、C错误;海洋表层的藻类阻碍了大气和海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2020年整理)pptx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概念
01
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生物分布等因素的差异,导致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天体系统
太阳系
地月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描述了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特征。
以地球和月球为中心,描述了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和影响。
03
地球的宇宙环境
02
01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周期为一天,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
地球的结构
02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认识自然环境,同时也为人地关系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可持续发展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平衡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地关系思想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平衡,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THANKS
感谢观看
数字地球是一种以地球为对象的虚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维度的描述。
数字地球的定义
数字地球的技术包括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可视化等。其中,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是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
海洋生物学思维导图
之吉白夕凡创作海洋生物学思维导图1,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1)罕见的海洋生物1)海洋概述2)海洋生物概述3)海洋生物分类a.按生活习惯:海洋植物, 植物, 微生物b.按生态特征:浮游, 底栖, 游泳c.按分类学角度: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 真菌, 海洋植物, 植物4)海洋微生物a.海洋病毒:噬菌体——烈性, 温和两种b.海洋细菌:界说, 基本特征, 罕见菌属, 分布(G+堆积岩, G-海水), 海洋菌与陆地菌的比力, 海洋细菌的特点(嗜盐性, 适冷性, 适压性, 低营养性, 趋化性与附着生长, 发光性), 罕见菌属具体介绍(假单胞菌属, 弧菌属, 希瓦氏菌属)c.海洋放线菌:界说, 药用d.海洋蓝细菌e.海洋真菌:海洋酵母菌, 海洋霉菌f.海洋古菌:形态接近真细菌, 两界五年夜类g.其他海洋微生物:黏细菌, 螺旋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原绿球藻5)海洋植物a.海藻:微藻, 年夜型藻(绿藻, 红藻, 褐藻)b.海洋种子植物:海草, 红树林6)海洋植物a.栉水母植物门b.腔肠植物门(刺胞植物门):水母, 珊瑚c.节肢植物门:甲壳, 藤壶d.海绵植物门e.软体植物门:贝类, 头足类, 海兔f.苔藓植物门g.棘皮植物门h.脊索植物门:海鞘, 鱼类(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1)概述2)活性多肽a.概述b.抗肿瘤肽:藻类, 海绵, 海鞘, 海兔, 其他(黏球菌、蓝绿藻、鲨鱼软骨、海豹骨骼肌肉)c.抗菌肽:鲎素, 鲎试剂, 鱼精卵白, 其他(甲壳属, 贝类, 海鞘, 海绵, 鱼类, 微生物)d.降血压肽e.抗氧化肽:氧化与生命衰老学说, 分子基础, 基本制备工艺, 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 几种重要的抗氧化肽(肌肽, 谷胱甘肽)f.抗炎多肽3)活性多糖a. 概述b. 海洋植物多糖:多糖在藻体内存在的位置, 藻体活性多糖的组成, 海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凝血作用, 抗氧化作用, 其他生理活性(溃疡, 风湿病, 肾结石, 诱导成骨细胞分化), 提取工艺,c. 海洋植物多糖:黏多糖及肝素,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 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工艺, 特性:成膜性、抑菌性, 应用:果蔬饮料加工、食品工业废水处置、烘培食品、纺织、印染、医学敷科、药物缓释剂、仿制人造器官), 海参多糖d. 海洋微生物多糖:单糖组成, 生物学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活性、抗凝血活性), 构效关系(多糖分支度、多糖组成、分子量、溶解度、高级结构),4) w-3多不饱和脂肪酸a.概述b. DHA和EPA的生理功能:心血管, 神经系统, 抗肿瘤, 抗炎c.生物来源5)其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a.萜类化合物:海绵中, 珊瑚中, 海藻及其他中b.年夜环内酯类c.甾体及甾体皂苷d.生物碱e.特殊氨基酸f.聚醚类g.皂苷(3)海洋毒素物质1)概述a.利弊b.分类:按结构(多肽类, 聚醚类, 生物碱类), 按靶点, 按作用c.来源:有毒藻类, 有毒海绵植物, 有毒腔肠植物, 有毒软体植物, 有毒棘皮植物, 有毒鱼类2)河豚毒素a.结构性质b.来源c.作用机制d.应用e.提取:TTX微生物发酵法, 组织浸提法, TTX粗品纯化技术f.检测:生物检测法, 荧光, 薄层层析, HPLC, 免疫检测g.中毒与处置3)麻痹性贝类毒素a.概述b.结构与性质c.生物来源d.提取与检测方法:石房蛤毒素的提取, 膝沟藻毒素提取e.中毒症状f.毒性机制g.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控制与降解h.石房蛤毒素及其应用4)腹泻性贝类毒素a.概述b.结构性质c.生物来源d.提取检测方法e.中毒症状f.毒性机制5)西加毒素a.概述b.结构性质c.生物来源d.提取检测方法e.中毒症状f.毒性机制g.应用前景6)其他毒素a.芋螺毒素b.短裸甲藻毒素c.海葵毒素d.水母毒素e.头足毒素f.海蛇毒素g.海兔毒素h.微囊藻毒素i.记忆缺损贝类毒素ASP(4)海洋微生物及其应用1)海洋微生物的基础知识a.概述b.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法则c.古菌:细胞壁, 细胞膜, tRNA, 核区, 代表(嗜热酸古菌, 嗜盐古菌, 产甲烷古菌,d.真细菌:光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甲烷氧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G+、G-)e.真核微生物:真菌, 真核微藻, 原生生物(微小鞭毛虫, 异鞭毛虫、混合营养型微小鞭毛虫、腰鞭毛虫, 变形虫)2)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法a.概述b.分离步伐:取样前准备, 取样点选择, 样品收集, 分离培养, 培养条件c.基于16SrRNA的研究技术3)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年夜环内酯类, 环肽化合物, 环肽抗生素, 生物碱, 含卤化合物4)海洋微生物的应用a. w-3系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发生a1.产EPA和DHA的海洋微生物(真菌, 微藻, 细菌)a2 微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真菌与藻类, 细菌)a3 影响微生物体内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和成因素(碳源、NaCl浓度, 磷及微量元素)b.海洋微生物酶抑制剂琼脂酶, 卡拉胶酶, 纤维素酶, 高内切葡聚糖酶, 酯类水解酶, 高温脂肪酶, 褐藻酸裂解酶, 卵白酶, 碱性磷酸酶, 溶菌酶, 氢化酶, Taq聚合酶, Pfr聚合酶2, 海洋药物学(1)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评价1)药理作用评价的基本概念a.药物与药理作用:药物,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的基本模式), 药物的选择性b.药物活性与药物作用靶点c.药物平安性与治疗指数2)药理作用评价的一般技术和方法a.药物研究的基来源根基则(随机原则, 对比原则, 重复原则)b.药理研究的方法(离体试验, 在体试验)3)罕见药效评价技术和方法a.药效评价的目的b.药效研究的模型:模型的重要性, 罕见模型, 模型选择c.主要药效学研究技术:实验方法(至少三种), 观测指标, 实验植物, 受试药物, 给药剂量与途径, 对比, 统计处置, 结果总结4)药动学研究a.药动学概念b.药动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c.药动学研究的内容: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消除), 速率论, 药动学模型d.临床前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研究目的, 实验植物选择, 给药途径, 生物药品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建立(灵敏度, 特异性, 重现性, 精密度), 标准曲线, 回收率e.检测方法的选择f.药动学实验设计及其参数计算g.药物分布(小鼠年夜暑)h.药物排泄(尿排泄, 粪便排泄, 胆汁排泄)i.生物转化j.与血浆卵白结合实验k.生物利用度(2)药用微藻的工业化培养1)工业化药用海洋微藻的药理学研究进程b.3年夜主要经济微藻:螺旋藻, 小球藻, 杜氏藻2)药用海洋微藻的年夜规模工业化培养技术b.微藻的培养技术:光能自养型——关闭式培养, 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管道, 光纤, 平板);异养培养技术混养培养技术c.培养流程:保种(液体, 固体培养基, 固定化)——消毒——培养液制备(选择、制备)——接种——培养过程中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采收3)微藻培养生产代谢产物应用举例a.生物柴油及w3系脂肪酸——影响因素(温度, 光照, 氮源, CO2, 磷源)b.杜氏藻培养生产b胡萝卜素——应用(医药、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妆品、饲料添加剂)——合成(化学合成, 天然产物提取, 生物发酵)。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共65张ppt)
空气达过饱和状态 空气中有凝结核(杂质)
3.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1)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3)各个层分别有什么特点?
3.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1)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会 发生变化吗?夏季和冬 季一样吗?
高层大气(距离地面55千米之上的高空)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洁
主要 成分
氮 氧
空 气
次要
二氧 化碳
成分 臭氧
水汽
固体杂质
主要作用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吸收紫外线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拓展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充足水汽 • 气温降低 • 凝结核
大气 分层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大气运 动状况
上冷下热, 对流运动强 烈
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
高层 大气 高度电离
3.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大气 分层
对 流 层
与人类关系
天气现象都发生 在对流层,与人 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 大气平稳,天气晴 流 朗,是航空的理想 层 空域,臭氧层是生
命的保护伞
高层 该层的电离层能反 大气 射无线电波
伞
高度电离 该层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课堂检测
下图为大气层的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象1多.发BB大.气能层量(B来源)于A此.层风的雨大雷气电辐等射天气现
C.人造卫星多分布于此层D.空气以水平 运动为主
2.冬季A大气层最厚的城市是(
)A.海口 B.南昌C.济南 D.A哈尔滨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的大气
太阳暧大地,大地暧大气,大气还大地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小,水平气压
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断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近地面风向,可借用手掌辅助记忆:北半球用右手,而向海地区,白天在太阳辐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
上因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
下层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到夜晚正好相反,形成由
一地点,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越靠近地面,气压值越高
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的气压高低状况
面受热均匀,则同一水平面气压值相等,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
地面某点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该点温度高
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是陆地
低纬地区因获得太阳辐射不同而产生热量差异
山区,白天由坡上空气增温快,暧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谷中因有较厚的大气保温,温度下降幅
小,山坡上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大,密度降低大,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沉流入谷底,形成山风
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
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在城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一流,称为城市风。
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4.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6.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7.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8.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0.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1.地球的圈层结构。
12.地球的内部圈层。
13.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相互联系的水体。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洋流。
5.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水资源及其分布。
8.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9.合理利用水资源。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4.褶皱与褶皱山。
5.断层与断块山。
6.火山。
7.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8.河流侵蚀地貌。
9.河流堆积地貌。
10.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因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4.自然带。
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球和地图
行星地球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的相关概念。
3.经纬线和经纬度。
Hale Waihona Puke 4.经纬网。5.比例尺。6.方向。
7.图例和注记。
8.等高线地形图。
9.其他等值线图。
10.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专题地图。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七年级生物学上、下册思维导图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思维图导航形形色色的生物认识生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应激性生长生物的特征繁殖新陈代谢非生物因素相互帮助同种生物生态因素相互斗争生物因素互惠互利不同种生物捕食关系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观察法调查法拉马克提出生物学名词林奈与生物分类哈维与血液循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类法文献法考点全解读考点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遗传多样性主要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不同,当然也包括生物种间的基因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要弄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没有最小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生物的特征生物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够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四个基本特征(其实根据后面所学我们应该知道生物的遗产和变异也是其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描述判断属于生物的那个基本特征。
考点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某个生物的环境指的是除了这个生物外其他的1所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其中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领悟情景材料(或诗句)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我们也应该能够分辨出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结果特征来适应的。
考点四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法是考试的重点,除了熟记实验法的步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假设要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或已经获得的知识作出的较合理;设置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其它条件不能影响实验对象的正常生活)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结论归纳的正确性(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