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A 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第1课。
凭借多年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初始的学校教育经历,即便是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三年级学生对“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这个问题也是有一定思考和认识的,大多数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当时周围的环境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列举一些动物、植物说出它们是有生命的。
但显然学生们光有这些认识还是不够的,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将他们的认识与技能再提升一步。
在科学课上开展到室外“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具诱惑力又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引导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去关注一些以前没有关注到的现象与物体,对于丰富他们的认知、拓展他们的视野是有意义的。
在现实的情境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如果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定可以发现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活跃在身边的小生命,从而激发他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
当学生发现一些活的飞鸟、昆虫、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之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一些生活在阴暗处的苔藓、潮湿墙壁上的霉菌、利用腐朽的木头为成长根基的木耳、潮湿地面上生长的蘑菇等物体,让学生们讨论、辨别一些这些物体是不是也有生命的。
通过观察、讨论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虽然有些物体的外形比较奇特,既不类似于植物也不类似于动物,但它们也是有生命的物体。
为什么这么多完全不同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呢?这时就自然把学生的关注视角由表面引向深入、由现象导向本质并积极思考: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积极、活跃的,他们会大胆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哪些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但一般难以完整概括“有生命的物体具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等这类归纳、总结性的问题。
这时交流与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在倾听孩子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相互质疑、大胆提问,也可以恰到好处地给予一些针对性的引领与指点。
三年级的学生常常会有一些科学“误解”,比如:一般有生命的物体都会运动,所以常常有学生把“会运动”作为判断一种物体是不是有生命的重要标准之一,或者笼统地说“凡是会运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比如听多了童话故事,便以为世上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等。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材中穿插了一些运动着的物体但并没有生命以及有生命却并不运动的物体的图片,要求学生判断、对比,从而真正把握生命的内在含义。
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并分析课堂观察实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致概括有生命的物体的一般特征,对于学生还缺乏相当认识的方面,教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概括介绍。
有生命的物体一般都具有以下六个重要的特征:都具有细胞结构、含有相似的化合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都能生长和发育、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都具有生殖能力。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三年级科学课的起始阶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影响后续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既要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将教学、讨论活动融入于观察、讨论之中,同时还要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有发展和提高,让存在于事理之间的科学活动本身的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不竭动力。
至于活动场地的选择,一般可以以校园作为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的探究基地。
如果老师课前在校园的主要植物及动物养殖基地做好一些“挂牌”知识介绍,这次活动还将是学生投入观察、走向科学的第一步。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地点的勘察,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特别要仔细留意一下在阴暗的地方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关注的奇特的自然现象;
2、学生事先准备一张自然风光的杂志图片带到教室;
3、教师准备一个发条玩具、几段关于瀑布、天上的云朵、蔬菜、花朵等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你喜欢到田野里去玩吗?在野外你发现了些什么有趣的物体与现象呢?
2、品读小诗,激发情感:
当我走进树林,
眼前一片生机盎然。
无声的树木在生长,
美丽的小鸟在歌唱。
当我走近池塘,
眼前一片波光粼粼。
快乐的鱼儿在雀跃,
青青的小草在舞蹈。
……
3、你可以把刚才的小诗接着说下去吗?美丽的大自然,时时处处都有生命的火花在闪烁。
揭示单元主题: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4、提问:请你说一说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
5、学生交流、汇报。
【评析】科学小诗的熏陶是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美的。
学生的语言本来就是诗,就是歌。
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尽情表现,学生会还给大家一份惊喜、一份收获。
倾听学生的发言有利于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与水平,也有利于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活动:到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又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板书课题: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布置任务:分组活动,每组先自由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请大家先用小脑子记下寻找到的有生命物体的名称及发现的地点,等回教室后我们一起交流、汇报。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最多。
3、学生分组观察。
4、教师巡视、指导,即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说明】户外观察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在活动中要明确观察任务,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和明亮的眼,避免一些好动的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如果学校的所有植物都有标牌介绍的,这样的观察活动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花草树木,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学校内环境的关注与好奇。
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动物或者植物,可以指导学生把小动物装在预先准备的容器里,也可以全体学生集中起来由老师给大家作指点。
三、交流,指导学生把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及发现的地点记录下来
1、交流:刚才大家在校园中发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2、出示观察活动记录表,指导:我们可以用写字、画画、列图表等方式把
4、小结:“观察——交流——记录”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会越来越高,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评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做“活动记录”,所以“指导学生作实验记录”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在训练学生的过程技能中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学生才会走得更加稳当。
5、我们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6、小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在不同的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的有生命的物体。
四、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讨论:为什么我们说刚才发现的那些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2、交流、概括:这些物体具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小结:我们可以把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有生命的一类物体称为生物。
【说明】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抓住生物体某些非本质特征来说明其是有生命的,这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表达的信息指导学生进行辨析。
五、辨析明理、拓展深化
1、出示一个发条玩具,让其运动起来。
提问:它是有生命的吗?
2、讨论:你为什么说它是有生命的或者没有生命的?
3、观看一段视频材料或者呈现一些瀑布、云朵、蔬菜等物体的挂图。
辨析: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吗?
4、拓展活动:
(1)挑选一直行自然风光图片的杂志图片,剪下来贴在一张白纸上,四周留出一些空白。
(2)识别图片中所具有生命的物质。
用彩色笔从每种生物上拉出一条线。
如果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就在一边写上他们的名称。
(3)用另外不同颜色的笔在另外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拉上一条线,如果认识的话,标上物质的名称。
【评析】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科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与给予,而是学生主动的发现与建构。
针对部分学生所持的非正确观念,通过呈现一组具有争议的实物或者图片组织辨析活动明晰学生的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
附录资料:
生物有机体的特征:
有生命的物体一般都具有以下六个重要的特征:都具有细胞结构、含有相似的化合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都能生长和发育、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都具有生殖能力。
细胞的结构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构成。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是由一个细胞和多个细胞构成,因而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两
类。
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任何生物的细胞都由化合物组成。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另两种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则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还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消耗能量细胞通过消耗能量来完成生物体必需的活动,如生长、修复损伤部位等。
一个生物体内的细胞往往同时努力地工作着。
生长和发育生物的另一个特这个是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变大的过程,而发育是使有机体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的过程。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物体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去制造新细胞。
一些非生物体在一段时期后也会生长和变化,如小车用久了会生锈,屋檐下的冰凌会变得越来越长,但是它们并没有消耗能量而发生改变并生长,而且在此之后,它们的结构也没有变得更为复杂。
因而它们只能是非生物。
生物的应激性将一棵植物放在向阳的窗口,你会发现它的茎会向着阳光弯曲,这样它的叶片可以尽情地沐浴在阳光下。
所有的生物都会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并变化。
能引起生物体反应的变化成为刺激,刺激包括温度、光照、声音及其他因素的变化。
反应是指物体作出的一种行为或是行为的改变。
生殖生物体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生殖能力,即繁殖出与父母亲相似的后代。
——摘自于《科学探索者》丛书之《从细菌到植物》分册教学片断赏析
辨析“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教学片断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会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扭动玩具“小青蛙”的发条),看,“小青蛙”跳起来了,它在动,它是有生命的吗?
生:小鸟、毛毛虫都会动,是有生命的。
它在动,当然也是有生命的!
生:不对,这“小青蛙”是玩具,它是没有生命的。
生:(有点迟疑)可是它跟小青蛙长的一样啊!
生:它和真的小青蛙不一样,小青蛙自己会跳起来。
它不会。
如果你不扭发条它就不动了。
(学生专注地观察渐渐停止运动的“小青蛙”)
生:你看,“小青蛙”现在不会动了。
生:真的小青蛙需要吃虫子才不会饿死,这个小青蛙不要吃任何食物。
生:真的小青蛙看见我走过去就逃走了,玩具小青蛙什么也不怕。
生:再说它又不会长大,你买来时是多大它就一直多大,也不会生“小小青蛙”,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
师:说得很棒!会动的物体并不一定都是有生命的!要判断一中物体是不是有生命的,主要的标准不是会不会动,而是会不会长大,会不会繁殖后代、需要不需要食物等。
(播放视频)看大屏幕,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吗?为什么?
生:……
【片断评析】作为教师,应当尽力弄清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提出一些建议来促使学生向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方向发展。
另外,营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能够相互指导和帮助,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认知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手记
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内容是丰富的,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说实话,教材中涉及的许多知识有很多自己往往也把握不了。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觉得加强自我学习是必要的。
不甘心当一名仅仅只看教学参考书的老师,于是我又自费购买了许多科学教育方面的书籍:加拿大科学教材、美国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法国“动手做”科学探究活动手册、德国综合理科教材……每一本书籍都为我的教学和思考带来了借鉴和帮助,在不同的教材里,我跳出了原来狭隘的眼光看到了科学教育世界的丰富和精彩。
在众多书籍中,我最爱的一套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材料“科学探索者”丛书。
丛书共15册,分为“运动、力与能量”、“地球上的水”、“声与光”、“电与磁”、“天文学”、“化学反应”、“物质构成”、“环境科学”、“从细菌到植物”、“细胞与遗传”、“动物”、“人体生理卫生”、“地球内部”、“地表的演变”、“天气与气候”。
这套丛书无论从知识介绍、活动设计方面,还是资料提供、图片选用等方面都是做得相当出色的。
每次课前设计活动前,我都会拿出对应的书籍认真地阅读,常常在阅读和活动实践中,原来疑惑不懂的内容变得熟悉了、清晰了。
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还展示了一种开放的、综合的教学思想。
穿插于教学活动之中的“探索”、“技能实验室”、“数学工具箱”、“增进技能”、“试一试”、“身边的科学”等活动,使科学学习变得更丰富、更生动、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安排在每章教学内容之后的“章节复习”,“学习指南”按每一节呈示了“知识要点”和“关键术语”两部分,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复习题”、“形象思维”、“应用题”、“理性思维”等内容的安排则突出了编写者的活动设计意图,为教学者指明了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检测的内容。
每册教材提供的参考资料: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动手测量、科学研究、理性思维、信息处理、绘制图表的介绍,使老师、学生们更明白在科学教育中要培养相关技能。
教材后面附录的“实验室安全手册”既是要求又是指南。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科学教材活动安排确实比较丰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对于一部分对科学教材缺乏深入了解的教师来说,没有明确的要求就意味着不知道教育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
我们把关注的目光伸向课本之外,是希望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下,我们可以把活动设计得更生动、活泼些,让教学活动更丰富些,可操作性更强些。
(杨伟新)
B 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并有目的地进行交流,从中知道大自然中有生命的物体种类繁多,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从而意识到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宝贵,要珍爱生命。
本课虽然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但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已有经验积累,然而是零碎的、模糊的。
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多种方法的记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生将更清晰的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物”与“非生物”概念,并知道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珍爱生命。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校园作为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的探究基地。
此外还准备了一些挖掘的工具及记录纸。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的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教师深情的朗诵单元小诗。
(朗诵时利用多媒体配上画面及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当我走进树林,
眼前一片生机盎然。
无声的树在生长,
美丽小鸟在歌唱。
当我走近池塘,
眼前一片波光粼粼。
快乐的鸟儿在雀跃,
青青的水草在舞蹈。
当我走进田野,
……
2、让学生接下去读。
3、小结: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加之动感的画面、优美的乐曲,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孕育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热情。
二、组织活动
1、活动前做思考准备:
(1)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在校园内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应注意什么?
2、师生活动:到校园里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说明】当学生在校园内四处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教师不必过于关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认识。
学生对于他们所观察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专注能力,让学生经历与周围环境融合的亲身体验,会比告诉他们感触更深。
从多角度,多方面描述,不求“一刀切”,这样做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4、汇报交流。
5、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6、小结:生物体都会运动,都需要阳光,能繁殖后代等,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成为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
【评析】让学生亲自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知道什么叫生物,生物包括哪些,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就是科学教育。
7、辨析: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评析】学以致用,在辨析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建构科学概念无疑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
三、课后拓展
到其它地方找找,还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教学片断赏析
1、谈论“科学探究的方法”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生:用铲挖。
生:用眼睛看。
生:还可以用手摸。
生:耳朵听,鼻子闻也可以的。
师:可以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师:那么,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应注意什么?
生:不能大吵大闹,因为会影响别人上课的。
师:你想的真周到。
生:不要伤害小动物,它们有生命。
师:对,要珍爱生命。
生:挖掘时当心伤害自己或他人。
【片断评析】这个环节的安排自有妙处,让学生自己谈论出探究方法及注意点,为下面科学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意识到要进行有目的、有准备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
2、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说刚才你们找到的物体是有生命的?
生:因为蚂蚁会爬来爬去。
生:小鸟会飞。
师: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会慢慢长大。
生:它们需要阳光、水。
生:树绿油油的,很有生机。
生:我用鼻子闻到花儿散发出的香味,说明它有生命。
生:我不同意,香水也会散发出香味,它就没有生命。
师:微笑,不表态。
生:鸟会生蛋,孵出小鸟。
生: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小苗。
师:也就是说它们能繁殖后代。
……
【片断评析】创设一个让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的氛围很重要。
学生在争论中交流,获取了自己未知的信息,虽然有的学生的观点并不是很重要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教师不应武断地做出评价,面应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
(黄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