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蜻蜓 蝴蝶 蜜蜂 蛇 老虎 熊猫· · · · · · 植物:大树 小草 月季 小花 蔬菜 种子· · · · · ·
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 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蘑菇是有生命的物体,但是它既不是
植物,也不是动物,是另外的一种生物。
动物:
生物
植物:
微生物: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
1.植物不能自由运动,动物能自由运动. 2.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动物不能自己 制造养料,要吃东西。 3.植物对刺激反应不灵敏,动物对刺激
反应灵敏。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汇编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汇编6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做一位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1、讲科学家的故事:(1)同学们相互讲;(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2)学生相互交流;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学生分组研究;(3)汇报交流;(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1)学生观察研究;(2)师生讲座后得出: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篇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体,能够区分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究,找到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体,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区别。
2. 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及其分类。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到周围的有生命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生命体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有生命的物体的分类等内容。
2. 实验器械:放大镜、显微镜、玻璃瓶、水果、植物等。
3. 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
4. 教师备课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实验步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点讲解:介绍生命体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和分类,让学生对生命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实验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4. 实验总结: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和分类。
5. 教室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重要性和珍爱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评判:1. 学生实验报告:每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分类和实验过程。
2. 学生讨论表现:根据学生在教室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水平评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3. 学生反馈:学生填写反馈表,反映课程内容的难易水平和自己的进修收获。
六、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棵植物或者养一只小动物,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奇异。
2. 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者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生命体的认识和了解。
3. 开展关于生命的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写生比赛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又 收集 到证 据 为 后 面 的有 生 命 物
4 .学 生 讨 论 。
体 特 征 的讨 论 提 供 充 足 的第 一 手
资料 。 最 后 教 科 书 上 列 举 了 一 些 物 体 让 学 生 辨 析 , 既 是 前 面 活 动 的 这 延 续 , 是 帮 助 学 生 进 一 步 理 解 有 又 生命 物体 的基本特 征 。 我 是 这 样 处 理 教 学 的 : 节 课 这
草 坪 等 地 方 不 停 寻 找 , 定 发 现 了 一 很 多 有 生 命 的 物 体 , 面 哪 个 小 组 下 先来 汇报 ?
倾听, 这有 利 于学 生认 识 有 生命 物 体 的特 征 , 可 以促 进 小 组合 作 学 还
习。
教学 过程
一、Biblioteka 谈话 导入 , 发热情 激
你们 喜欢 旅游 吗?今天 老师就
学 生 对 有 生 命 的物 体 有 着 天
生 的 兴 趣 , 小 动 物 的 关 注 和 各 种 对 植 物 的 观 察 , 他 们 幼 小 的 时 候 就 从
3 讲解 : . 除了这些 我们 能用 眼 睛看见 的有 生命 的物体 以外 , 你们
还 知 道 有 没 有 我 们 用 眼 睛 看 不 见
设 计意 图 : 学 生天 生好 动 , 如
果 把 学 生 带 到 教 室 外 面 去 “ 游 ” 旅 , 那 是 学 生 求 之 不 得 的 事 , 习 的 兴 学 趣会 很高 。
设计 意 图 : 样 安 排可 以避 免 这
重 复 , 充 分 利 用 课 堂 时 间 , 高 更 提
教 学效 率。
再 一 次 带 到 具 体 环 境 中 , 亲 身 体 验 ,实地 作战 ” “ ,在 活 动 中 边 找 边 记 , 锻 炼学 生 的观 察 、 录 能力 , 既 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强化训练试卷附答案卷4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强化训练试卷附答案卷41.学校每次安排杨老师参加集体学习与培训,她总是拒绝,还说:“我年龄这么大了,还学什么啊!”杨老师的言行表明其缺乏()。
A.专业发展意识B.专业发展能力C.团结协作意识D.团结协作能力2.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元朝时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国制3.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打开某一文档的作用是()。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在当前窗口B.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在当前窗口C.建立一个新的文档D.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口4.折子戏“苏三起解”选自( )A.《玉堂春》B.《牡丹亭》C.《望江亭》D.《窦娥冤》5.下列关于地震自救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B.应疏散到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陡山坡及河岸边C.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D.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德军闪击波兰C.珍珠港事件D.斯大林格勒战役7.()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法律事实B.法律规范C.法律条文D.法律责任8.“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9.下列不属于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攻占巴士底狱B.热月政变C.通过《人权宣言》D.启蒙运动10.《囯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落实教师绩效工资B.保证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其他行业水平C.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D.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在工资方面实行倾斜11.“师也者,教质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科学是……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科学不只是和科学家有关系,和我们也有关系。
3.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索许多事物,其实这些经历与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4.一位乡村医生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的办法。
5.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6.科学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是牛顿。
7.居里夫人发现了镭,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8.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视觉暂留功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作了电影。
9.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10.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等。
11.“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12.科学家的工作经历那几个阶段?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_2.做一名小科学家1.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探究的经历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肚子”里有什么等。
2.科学就是把问题提出来后,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
3.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保持平衡。
4.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5.重物加在物体的底部,物体可以保持平衡.6.物体重心越低就不容易倒。
7.做纸鹦鹉实验需要的器材有红色硬纸、回形针、剪刀、铅笔、彩色笔。
第二单元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自然界中的物体无外乎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2.我们在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尽量不要惊动和伤害有生命的物体。
3.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对不认识或叫不出名字的可以把它画下来。
4.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繁殖、都能长大、都会死亡、都对刺激有反应。
5.课外观察要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有生命的物体、到校外要和成人打招呼或要求陪同。
2.校园里的植物1.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水、空气、阳光、都会长大、都会呼吸、都有根、茎、叶、花等。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探究和发现,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生命体,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对象:小学生,适合于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群体。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的有生命的物体,如植物、昆虫、小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和探究。
2. 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方便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
3. 布置好教室或者活动场地,确保环境整洁舒适。
4. 编写相关的活动指导书,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主题,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2. 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利用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不同的生命体,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3. 探究: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假设并展开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知识。
4. 讨论: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共同探讨问题,激发思维。
5. 总结: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总结所学到的知识,思考生命的奥秘。
五、活动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促进合作和分享。
3.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活动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索,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的生命,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七、活动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 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 1、科学是--- 2、做一位小科学家 单元教学概念图 本单元试验课题: 1 科学是... ... 课程标准: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 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提出问题科学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喜欢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科学”。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2:学生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层次3:学生能将我们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探究能力:层次1: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2: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会积极寻找原因。
层次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 1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已知程度,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
《寻找生命》教学设计
实践中锻炼能力,合作中实现高效———《寻找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寻找生命》。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生物)和无生命的(生物),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对“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清晰地概念。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到校园去发现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参与到课本里面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之中。
学生将通过细致的观察,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东西,哪些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建立初步的“生物”与“非生物”概念。
学生对于他们所观察的东西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专注能力,让学生经历与周围环境融合的亲身体验,会比告诉他这些事实有更深的感悟。
因此,教学本课内容时安排学生进行室外调查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寻找生命》这一课则是本单元让学生探索生命体的开始,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多种形式记录、表达、描述交流所观察到生物体,从中培养学生学生研究生物的兴趣和认真仔细、事实求是的态度;同时还能提高他们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欲望,增进学生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研究能力。
但学生第一次到课外进行探究也有可能在实地寻找生物中会有恐惧感和盲目感,老师要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给孩子们指引。
【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一位名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记住了。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做”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的“做中学”的科学观念。
基于这些考虑,本节课我让各种探究“活动”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理解科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真题
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答案】 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A 选项只促进了一方面的教育,存在片面性。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下记录。
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
”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
”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得高。
”他自信地说。
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
”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
”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
他走过去,看见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
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
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
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苏教版《科学》(三上)教材分析(一~三单元)
本课采用类比的思路:把爱迪生研究电灯泡灯丝与学 生研究玩具进行比较。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初步 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把植物、动物、人放在一起来比较,其中暗含的是找出生 命的共同特征。虽然它们距离很远,但它们还是有许多共 同之处:都有生有死,从小长大,繁殖后代,需要营养, 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找相似之处,无疑会对学生的思维 能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物质世界)
1、生命离不开水 2、观察水 3、家乡的水资源 4、地球上的水
您生活愉快!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室外活动建议
著名自然教育家约瑟福.康奈尔建议: 1、多点分享,少点说教 2、善于接纳,敏于感受 3、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4、先观察,体验,然后再发表意见 5、让教学中充满快乐
4、地球上的水
教材分析与活动建议:
1、欣赏美丽的水体 2、感受淡水的缺乏 3、讨论淡水的用途 4、寻找浪费水现象,制定节水措施 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别要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第二课时教学章节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第2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事先找好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准备一些学生调查研究用的工具;常见的动物植物图片各两张。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2.学生汇报,教师将学生汇报的情况记录在黑板上并及时引导。
二、引导学生讨论认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谈话:同学们真的很棒,发现了这么多,但是,你们怎么就说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呢?有什么理由呢?2.学生分组讨论,做好记录。
3.谈话:都想到了些什么理由呢?我们来说一说。
学生的获取是丰富的,让学生充分地讲,在汇报中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到劳动收获的喜悦。
教师引导的重点是把内容进行扩展,把认识进行延伸,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会有好处。
探究是在问题的驱动下走向深入的,适时的抛出问题,能让学生不断地增添动力,增强探究的欲望。
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4.小组汇报.交流,适时评析.反问。
(师生共同归纳到生命物体具有的几点特征:能够生长.能够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等)三、小结全课1.谈话: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有生命的物体有一些共同之处,因为有这些共同的特征,有这些共同的需要,我们说他们是有生命的。
你又知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呢?2.学生回答,列举.判断: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山涧中的流水;机器人;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3.谈话: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通常把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把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反思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反思1、《查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反思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中的第一课。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我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根底上,进展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
另外,我还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连续到课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忙下查阅“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的有关资料。
过去,我们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有关的学问点讲完,教材中的相关试验做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今日,教学更需要将学生课堂上的`留意力转移到课外,为他们更深入的了解相关学问拓展空间。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我们的原有思维,并在科学课上有所突破。
在教学的预备方面,我遵循便于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原则,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气氛中进展合作讨论。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熟悉活动的规律,以科学探究活动来绽开整个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沟通、汇报富有特色的记录————探究、研讨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拓展延长、续写科学诗,感受生命世界的无限漂亮。
2、《熟悉物体》的教学反思1、本课大局部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
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肯定的自控力量,集中于学习活动的留意力维持时间较短。
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绽开学习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依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纳鼓励机制,分组竞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强化;同时,还穿插播放一些舒缓、美丽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习。
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留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级小学缺乏肯定的根底学问、学习阅历和生活阅历,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悟,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可能消失事与愿违的现象。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要求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准时进展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并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二、教学内容:
1.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生命?
2.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 学习如何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配合演示和展示。
2. 组织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生命的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使它们不同等。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3. 讲解生命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等。
4. 指导辨别有生命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辨别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物体。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所见和了解的有生命的物体,并让他们自己发现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点。
6. 总结:通过讲述和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如何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七、教学评价:
1. 检查学生的自学笔记,理解基础词汇和概念。
2. 观察学生能力表现,如是否能够辨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有生命的物体。
3. 考察学生综合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猜测问题
1、会动。 2、会吃饭。 3、会长大。 6、会死亡。 7、会繁殖。
8、会排泄。
9、有思维。 10、……
4、会呼吸。
5、会爬行。
寻找生命的特点
名称
花 草 柳树 蜗牛 蚂蚁 小鸟 蚯蚓
会动
× × × √ √ √ √ √ ×
吃东西 长大 呼吸 爬行 生死 繁殖 排泄 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找到了什么?
树木 鸟
你找到了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树木 小船 湖水
你找到了什么?
彩虹
你找到了什么?
各种动物
美丽的海底世界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活动程序:
提 出 问 题
对 问 题 猜 测
寻 找 证 据
得 出 结 论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 2、有生命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在哪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4、寻找时注意什么?
√
√ √ √
√
√ √ √
猫
文具盒
×
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几点特征
得出结论
生物体都能生长,能繁殖后代, 有生命。我们把这样的物体称为 生物。 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 生物有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自 然 无生命的物体 界 (非生物)
(树木、鸟、大象、狮子、长颈鹿等) (小船、彩虹、湖水等)
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
瀑布、云朵,这些物体 有生命吗?为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一位小科学家分组实验1-1让纸鹦鹉“站起来”主要器材: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第二单元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分组实验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主要器材:放大镜校园里的植物分组实验2-2认识植物主要器材:放大镜、白纸、铅笔校园里的小动物分组实验2-3观察蚂蚁主要器材:放大镜、白砂糖、昆虫盒第三单元生命离不开水分组实验3-1感受植物体内的水主要器材:蔬菜、水果等、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天平观察水分组实验3-2观察水主要器材:牛奶、白醋、盐(糖)水、水、烧杯神奇的水分组实验3-3水的毛细现象主要器材: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分组实验3-4水的表面张力主要器材:胶头滴管、硬币、烧杯演示实验3-1水有浮力主要器材:烧杯、钩码、橡皮泥、水槽分组实验3-5水的溶解现象主要器材:烧杯、高锰酸钾、盐、面粉、细沙、玻璃棒第四单元纸分组实验4-1纸的性质主要器材:报纸、作业纸、纸巾等不同质地的纸、放大镜、胶头滴管、红墨水、手电筒纺织材料分组实验4-2认识多种纺织材料主要器材:衣料的边角料、成衣的文字、放大镜、纺织品实物演示实验4-1棉布与尼龙的差异主要器材:同样大小的棉布、尼龙各一块、打火机金属分组实验4-2金属的性质主要器材:砂纸、铁条、铜条、铝条、热水、烧杯、木筷第五单元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分组实验5-1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主要器材: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烧杯注: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2个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土壤分组实验1-1观察土壤主要器材:放大镜、木棒、白纸、各种土壤分组实验1-2土壤里含有空气主要器材:烧杯、土壤、水分组实验1-3比较土壤的渗水性主要器材:烧杯、三种土壤、筛网、纱布土壤的保护演示实验1-1水土流失主要器材:喷壶、水、平盘、有植被土壤和无植被土壤各一块第二单元果实和种子分组实验2-1种子里面有什么主要器材:用水泡过的蚕豆、放大镜、镊子根和茎演示实验2-1茎的作用主要器材:芹菜的茎、红墨水、烧瓶叶和花演示实验2-2叶的蒸腾作用主要器材:花盆、植物、喷壶分组实验2-2解剖植物的花主要器材:植物的花、小刀、镊子第三单元认识固体分组实验3-1认识固体主要器材:各种固体材料演示实验3-1固体的混合和分离主要器材:黄豆、米、面粉、天平、量筒把固体放到水里分组实验3-2固体的沉浮主要器材:蜡烛、小瓶盖、粉笔、水槽、树叶、苹果、铁钉演示实验3-2固体的溶解与分离主要器材:面粉、盐、烧杯认识液体演示实验3-3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主要器材:小天平、各种液体把液体倒到水里分组实验3-3液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主要器材:油、水、蜂蜜、烧杯演示实验3-4液体混合前后的变化主要器材:酒精、水、天平、量筒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分组实验3-4使橡皮泥、鸡蛋上浮主要器材:橡皮泥、鸡蛋、盐,水杯第四单元气温有多高分组实验4-1测量气温主要器材:温度计今天刮什么风分组实验4-2测风速主要器材:风杯式风速计测量分组实验4-3测量杯子的容积主要器材:量杯、水分组实验4-4测量树叶的面积主要器材:树叶、三角尺注:分组实验12个,演示实验7个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性质分组实验1-1空气占据空间主要器材:水槽、塑料袋、玻璃、纸、空饮料瓶、气球等演示实验1-1空气有质量的主要器材:细木棍、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分组实验1-2压缩空气主要器材:烧杯、气球、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热空气和冷空气分组实验1-3热空气的流动主要器材:蜡烛、火柴、纸蛇演示实验1-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主要器材:细木棍、大小相同的纸杯两个、细线、火柴、蜡烛分组实验1-4冷热空气对流主要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板、透明水槽、蚊香演示实验1-3自制热气球主要器材:保鲜袋、双面胶带、细金属丝、酒精灯、火柴空气里有什么分组实验1-5空气成分主要器材:蜡烛、玻璃杯、火柴、饮料瓶、水槽、红色水演示实验1-4二氧化碳性质主要器材:小苏打、冰醋酸、集气瓶、胶塞、烧杯、金属片、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第二单元冷热与温度分组实验4-4测量温度主要器材:温度计、烧杯、秒表热的传递分组实验4-4固体热传递主要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分组实验4-4液体的热传递主要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加热和冷却演示实验3-4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影响主要器材: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或易拉罐演示实验3-4固体热胀冷缩主要器材:固体体胀器、酒精灯分组实验4-4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主要器材:烧瓶、细玻璃管、红水、胶塞、吸管、热水、冷水、气球、空塑料瓶吸热和散热演示实验3-4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主要器材:油、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金属片、纸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演示实验3-4冰霜雾的成因主要器材:易拉罐、试管、温度计、冰、盐、水杯、玻璃片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分组实验4-4声音的产生主要器材:尺子、小鼓、绿豆、鼓槌、干杯子、音叉、泡沫小球声音的传递分组实验4-4作土电话主要器材:烧杯、棉线、牙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演示实验3-4纸屏振动实验主要器材:小鼓、纸屏、泡沫小球不同的声音演示实验3-4音量和音调主要器材:三角铁、橡皮筋、纸盒第四单元我们吃什么分组实验4-4检测食物营养主要器材:土豆、花生米、萝卜等、碘酒、白纸、肉、酒精灯注:分组实验12个,演示实验10个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演示实验1-1骨骼主要器材: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演示实验1-2肌肉主要器材:人体肌肉模型第二单元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2-1运动的快慢主要器材:米尺、秒表小车的运动分组实验1-2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主要器材:尺子、小车、细绳、秒表、铅笔、垫圈摆分组实验2-3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主要器材:摆、秒表第三单元力在哪里分组实验3-1学习使用弹簧秤主要器材:弹簧秤、钩码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分组实验3-2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器材:弹簧、钩码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演示实验3-1旋转水桶使水不滴出来主要器材:尺子、水桶、绳子摩擦力的秘密分组实验3-3如何减小摩擦力和减小物体的阻力主要器材:测力计、木板、毛巾、铅笔、橡皮泥、洗洁精、饮料瓶、重物降落伞分组实验3-4制作降落伞主要器材:线、保鲜袋、金属夹子注:分组实验7个,演示实验3个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太阳和影子分组实验1-1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主要器材:卡纸、温度计、橡皮、铅笔分组实验1-2太阳钟主要器材:卡纸、量角器、剪刀、胶水、指南针昼夜交替演示实验1-1模拟昼夜交替主要器材:实物投影、地球仪、橡皮泥看月亮演示实验1-2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主要器材:月相盒第二单元光的行进演示实验2-1光线直线传播主要器材:激光笔、小孔板分组实验2-1小孔成像主要器材:筒状纸盒、针、透明纸、剪刀、胶水照镜子演示实验2-2平面镜成像主要器材:平面镜演示实验2-3制作潜望镜主要器材:硬纸盒、剪刀、小镜子研究透镜分组实验2-2研究透镜主要器材: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手电筒七色光分组实验2-3制造彩虹主要器材:水槽、平面镜、手电筒第三单元简单电路分组实验3-1简单电路连接主要器材:电珠、电池、开关、若干导线导体和绝缘体分组实验3-2检验导体、绝缘体主要器材:电珠、电池、导线、接线座及待检验的不同物体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分组实验3-3探测暗盒主要器材:暗盒、导线、电珠、电池研究磁铁分组实验3-4磁铁的性质主要器材:磁铁、回形针、线、水槽、泡沫、吸管电磁铁分组实验3-5电磁铁的性质主要器材:电池、导线、大铁钉、大头针、指南针、磁铁第四单元测量呼吸和心跳分组实验4-1测安静状态呼吸和心跳主要器材:秒表、简易听诊器肺和呼吸分组实验4-2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主要器材:澄清石灰水、塑料袋分组实验4-3比较肺活量主要器材:气球、尺子演示实验4-1模拟心脏推动血液循环主要器材:水槽、水、塑料瓶第五单元解释分组实验5-1彩色水点实验主要器材:各色水笔、纸条、水槽演示实验5-1自制纸筒主要器材:纸筒、长线、回形针、大头针注: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7个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怎样移动重物分组实验1-1杠杆省力的秘密主要器材:平衡尺、铁架台、钩码斜坡的启示分组实验1-2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关系主要器材:弹簧秤、斜面板、钩码、小车拧螺丝钉的学问分组实验1-3轮轴能省力主要器材:轮轴、固定支架、线、钩码、弹簧秤国旗怎样升上去分组实验1-4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主要器材:固定支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弹簧秤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分组实验1-5研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主要器材:底板、转轮、钉、链条分组实验1-6研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主要器材:底板、齿轮、钉第二单元折形状分组实验2-1比较不同形状的承受力主要器材:相同大小的纸、多盒钩码搭支架分组实验2-2研究哪种形状最稳固主要器材:纸棍、线(透明胶)分组实验2-3搭高塔主要器材:纸棍、吸管、线、透明胶、剪刀建桥梁分组实验2-4研究不同桥梁特点和承受力主要器材:支架、卡纸、线、木棍、钩码造房子分组实验2-5造结实、省材料的房子主要器材:纸棍、吸管、透明胶带第三单元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演示实验3-1茎繁殖主要器材:土豆、杯子第四单元认识常见岩石分组实验4-1认识岩石主要器材:砖、水泥块、土块、瓷砖、玻璃、砂岩、岩石标本盒、放大镜认识矿物的性质分组实验4-2研究常见矿物的特征主要器材:矿物标本、放大镜第五单元感觉分组实验5-1味觉和嗅觉的联系主要器材:牛奶、醋、雪碧等不同味道的液体第六单元质疑分组实验6-1纸飞机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主要器材:回形针、纸注:分组实验15个,演示实验1个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组实验1-1观察小水滴主要器材:显微镜、小水滴馒头发霉了分组实验1-2观察不同的霉主要器材:显微镜、不同的霉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分组实验1-3观察细胞主要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人体表皮细胞切片第二单元地球的形状演示实验2-1模拟帆船航海主要器材:地球仪、自制小帆船地球的表面分组实验2-1制作地球内部构造主要器材: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分组实验2-2模拟地震主要器材:纸箱、小木块或积木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分组实验3-1对蜡烛的加热燃烧主要器材:蜡烛、三角架、石棉网、坩埚、酒精灯、烧杯分组实验3-2物体变化实验主要器材:水杯、鸡蛋、白醋、易拉罐、碱、石灰水、白糖、酒精灯、三角架铁钉生锈了演示实验3-1铁钉生锈实验主要器材:铁钉、试管、水、油变色花演示实验3-2纸花变色实验主要器材:纸花、白醋、碱水、紫甘蓝水分组实验3-3自制甘蓝试剂主要器材:紫甘蓝、塑料袋洗衣服的学问分组实验3-4洗衣效果实验主要器材:烧杯、角勺、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筷子、有“污物”的布料第四单元登月之旅分组实验4-1制作环形山主要器材:托盘、沙子、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手电筒演示实验4-1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公转周期的关系主要器材:1.5米长的细绳、6厘米长的塑料管、有孔橡皮塞、秒表、钩码、垫圈第五单元假设演示实验5-1谁先落地主要器材:纸球注:分组实验10个,演示实验5个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分组实验3-1制作印迹化石模型主要器材:粘土、树叶、贝壳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能量分组实验5-1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主要器材:橡皮筋、纸筒、吸管能量的转换演示实验5-1点燃火柴和花生米之间能量转换主要器材:火柴、花生米、烧杯、三脚架应用分组实验5-2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车主要器材:气球、纸、小车轮、小棒注:分组实验3个,演示实验1个。
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札记:板书:附表:名称蚱蜢蚯蚓……发现地点草丛泥土……。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第一单元:1课:科学是什么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科学家。
2、你知道科学研究包括那些吗?答:科学研究包括: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医学研究等研究。
3、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我们观察小动物、花朵、树叶时,我们就在进行科学研究。
4、介绍几位科学家和他的研究成果。
答:(1)、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2)、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3)、中国的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4)、我国的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
(5)、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6)、根据英国人罗杰特的原理,人们制作了电影。
5、做科学大致分为那几个阶段?答:(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测。
(3)、寻找证据。
(4)、得出结论。
6、科学是什么?答: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2课:做一名小科学家1、怎样让纸鹦鹉“站”起来?答:在纸鹦鹉的尾部别上回形针,让它的重心下移,保持平衡,鹦鹉就能站起来。
2、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保持平衡。
做一名小科学家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
3、怎样让物品“站”起来?答:想办法让物品的重心下移,保持平衡,物品就能“站”起来。
第二单元:1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答:大树、小鸟、小虫、蚂蚁、青蛙、小鱼等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什么叫做生物?答:我们把动物和植物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自然界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
3、观察会使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1)、都需要呼吸。
(2)、都会长大和死亡。
(3)、都会繁殖。
(4)、都需要水分。
(5)、都对刺激有反应。
5、有生命的物体都能生长发育,都有繁殖能力,进行生命活动时都要消耗能量。
2课:校园里的植物1、按生长环境不同,我们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有生命物体;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体会对有生命物体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动植物。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课前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地球吗?为什么喜欢地球?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老师还真感觉到了地球是我们美丽、富饶的家园,我们在这样的家园里生活,我感到了无比的幸福,的确应该喜欢、应该保护。
2.这几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小朋友们是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相同的一件事情,他们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你们想不想也找一找?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上节课老师留了课后作业,让你们在家或是校园或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其他地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好记录。
你们做了吗?那好,谁能说说你们在哪找到了什么?
三、引导学生讨论认识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1.同学们真的很棒,发现了这么多有生命的物体,这些物体真的是有生命的吗?我们先不下结论,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如果是有生命的,要说出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生命特征。
如果不是,也要说出为什么。
讨论时各组选出一名记录员并做好记录。
好,开始。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后面小组主要补充与前面不同的新发现)
4.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长大、能繁殖后代、都吃东西、都要呼吸、对刺激有反应……这些共同的特征,我们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大家同意吗?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生物又分为动物和植物。
(板书:共同特征)
5.我们知道了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那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呢?小组讨论。
我们把不具备生命特征的物体,称为非生物。
四、欣赏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正是因为生物和非生物的存在,才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
2.播放视频。
五、出示单元小诗
1.播放幻灯片: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的赞美一番。
正巧老师这有一首赞美有生命物体但没写完的小诗。
我们来看一看。
2.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
3.这首诗先赞美的是哪里?赞美了树林里的哪些有生命的物体?然后赞美的是哪?又赞美了什么?接着想赞美哪?
4.这首诗没写完,当我们走进了广阔的田野,走进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走进了我们铁北小学的校园,又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任意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展开想象,续写这首诗,写一写那里有生命物体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
抒发一下对有生命物体的赞美之情。
六、火眼金睛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也想验证一下谁的火眼金睛最亮。
2.出示图片,辨别是否是有生命的物体。
七、质疑
1.同学们把书打开第十页,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八、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总结:看到同学们的收获这么大,老师真的很高兴。
希望同学们在这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为我们可爱的地球、美丽的家园再添光彩再创辉煌吧!
【板书设计】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不具有具有
非生物生命特征生物植物
吃东西动物
会长大
会死亡
会繁殖
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