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学院美学原理考试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为美学学科命名。其含义为感兴趣的,直译为
“感性学”
2.人类理性思维崛起的时代:古希腊时期,18世纪
3.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人文、理论、交叉学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
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风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关系。
4.柏拉图则是第一个从思辨哲学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大希庇阿
斯》——西方历史上最早给“美”下定义的文献。
5.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诗性活动的形式的学问。他研究了当时的所
有艺术形式:悲剧、其他戏剧、音乐和抒情诗等。他用“诗”来概括所有这些艺术,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即“诗的形式”。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在意象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最核心的概念。是艺术的本体,情景交融是意象的基本结构。
6.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
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移情作用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所以移情作用是一种美感活动。
7.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本能的欲望,性欲转移与升华。本我、自
我与超我;俄狄浦斯情结
8.先秦美学(第一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清朝前期
(第三个黄金时代)
9.老子美学——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他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概念,对中国
古典美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
10.孔子美学——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第一个提出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
家,提出”尽善尽美”。
11.研究美学可采取的方法:哲学的和逻辑学的分析方法,语言学的和符号学
的方法以及心理学方法。
12.人生境界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指学问、事业的阶段、品
位。其二,指审美对象,即审美意象。其三,指人的精神境界,心灵境界。即人生境界
13.中国美学的审美特征:飘逸、沉郁、空灵。
14.悲剧的三种类型:命运悲剧、性感悲剧、存在悲剧。
15.德国美学家罗森克兰兹提出“丑的美学”。
16.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
17.美的本质是由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西方历史上最早给”美“下定
义的文献)对话中最先提出。在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就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狭义的美的概念是指我们将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但是美学学科领域讨论的美不限于这种狭义的美(优美),而是广义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括号内为审美的类型)等各种审美形态。
18.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一方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生活与美学》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证自然美高于艺术美,他说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不可能比本人更美。
另一方面主张艺术美高于自然美,黑格尔在《美学》序论的开头说:“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相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而这个意象世界又是人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的显现。就这一点来说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正因为它们相同,所以它们都称作“美”。就它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19.东汉徐盛在《说文解字》中提出大羊为美。
20.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都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主要是德国美学),并尝试把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其中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王国维,他是第一个启动中国美学发展的晚清学者。现代:朱光潜和宗白华(丰子恺)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2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22.什么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其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①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
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②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③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
生、发展,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23.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认为,优美是一种“纯粹美”或“自由美”。
康德对“趣味判断”所做的这四个方面的规定,“审美趣味的无功利性”
或“审美判断的超功利性”“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无目的合目的性”
“无规律的合规律性“。澄清了“审美判断”的基本根基。可以说鲍姆嘉通确立了美学是研究“完善的感性”,但他遵循的审美原则尚未明确。真正奠定“美学”之学科基础的是康德,是康德的“趣味判断”四原则,并由此划定了美学的研究领域。应该从康德四个“趣味判断”原则中,认识到审美活动的复杂性,同时认识到,“美”并不是事物的一个属性,而是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统一体。海德格尔他认为,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成两个现成的东西的彼此外在的关系。海德格尔以及萨特等人的哲学是对传统的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这一超越,对美学研究意义重大。
24.①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②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意
象,具有不同的意蕴;【个体差异】
③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时代、民族、阶级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
性。【群体差异】
总之,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25.审美心胸(中国美学)
老子:涤除玄鉴——“澄怀观道”(宗炳)
庄子:心斋、坐忘——至美至乐的境界,“游”
平常心”(禅宗);“童心”(李贽,袁宏道);“闲心”有了闲心,就有了审美眼光,就能发现生活中固有的美。
26.意识与无意识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本能的欲望,性欲转移与升华,本我、自我与超我,俄狄浦斯情结
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修正集体无意识
27.美感具有愉悦性,是一种精神享受。
美感与快感的关系
①美感与快感的区别:一、是否具有实用性、功利性二、是否形成意象
②二者的联系一、视听感官也是审美的感官. 二、快感转化或加强美感
28.哥特式建筑,充分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极大的苦闷。
29.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即“时尚”,体
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气氛。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