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S1.1.数字印前概论

拼版 晒版
印刷机
BALLOON BALLOON
3
数字印前技术讲义-第一章
2018/3/18
1.3.2 电分制版的基本工艺过程
1. 版面设计
m 100 y 10
Blue sky
Colorful balloon
Good time
c 90 m 10 m 100 y 10 C 80 y 40
2. 画版式 m 100 y 10
1. 打样:软打样和硬打样
• 黑白激光打印机:墨粉,静电转印 • 彩色喷墨打印机:墨水 • 彩色喷蜡打印机:墨蜡 • 彩色激光打印机:多色墨粉,静电转印 • 热升华打印机:彩色色带,染料受热升华 • 热敏打印机:色带,热熔转移
2. 输出分色胶片:
• 平面激光照排机 激光头移动 精度低
• 外鼓式激光照排机 激光头平移 滚筒转动 精度易于控制
Blue sky
Colorful balloon
Good time
7. 刻红膜: 对图形和图像部分
4
数字印前技术讲义-第一章
2018/3/18
8. 晒分色阳图底片 c
Blue sky
Colorful balloon Good time
遮住文字23, 用90%阴网,15 °曝光
遮住文字12, 用80%阴网,15 °曝光
光学图像信号
代表图像的电信号
2018/3/18
4. 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A. 原稿种类:透或反、阴或阳 B. 原稿幅面: C. 输入分辨率: 扫描时单位长度内能分辨的象素数 单位 dpi(dot per inch) 决定放大倍数及图像清晰度 D. 扫描密度范围: 能分辨的最大密度范围 由CCD和PMT敏感度、采样精度决定 E. 扫描速度:取决于接口卡传输速度 F. 输入数据格式: 要求能提供通用的数据文件格式 G.接口标准、缩放倍率
《数字印前技术》课件

目录
• 数字印前技术概述 • 数字印前技术的基本原理 • 数字印前技术的流程 • 数字印前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数字印前技术的应用案例
01
数字印前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字印前技术是指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流程进行印刷品制作和输出的技术。
特点
高效、灵活、可定制性强,能够满足个性化、短版印刷等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印刷品质量。
数字印前技术的应用领域
商业印刷
利用数字印前技术制作宣传册、 海报、名片等商业印刷品,具有 快速、灵活、高效的特点。
短版印刷
利用数字印前技术进行短版印刷 ,具有快速、灵活、环保的特点 ,适合小批量、高要求的印刷品 制作。
01
包装印刷
利用数字印前技术制作各种包装 盒、纸袋等产品,具有高效、环 保、可定制性强的特点。
02
03
个性化印刷
利用数字印前技术制作个性化印 刷品,如照片书、定制T恤、DIY 贺卡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
04
02
数字印前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是数字印前技术的核心,主要涉 及图像的输入、处理、编辑和输出等环节。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 调整和修饰,如色彩校正、对比度调整、锐化 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满足印刷要求。
04
数字印前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数字印前技术的优势
01
高效性
数字印前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印 刷生产的效率,减少传统印刷 中繁琐的制版和校对过程。
02
精准度
数字印前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 的印刷复制,满足各种精细的 印刷需求。
03
可编辑性
数字文件可以随时进行编辑和 修改,方便快捷,降低了生产 成本。
数字印前数字印前(第一章)试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数字印前数字印前(第一章)试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在印前图文处理中,根据处理技术不同,可将印刷品上的图文信息分为三类,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图像、图画、文字 B.图画、图形、文字 C.图像、图形、文字 D.图像、图画、图形2、以下对印前技术处理对象论述错误的是( )A.图像(ImA ge )是利用摄影或类似的技术,获得灰度或颜色深浅连续变化的自然景观影像。
B.在印前图文处理中,根据处理技术不同,可将印刷品上的图文信息分为三类:图像、图形和文字。
C.图画通常是由人工创作绘制或由计算机软件设计绘制生成, 它是由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点、线、面、体几何元素和填充色组成。
D.图像、图形和文字这三类不同的印刷页面要素, 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所以在印前图采集和处理的前期对它们一直是分别处理, 直到输出前才组合到一个印刷版面上。
3、传统印前的主要支撑技术是( ) A.照相技术和颜色空间转换技术 B.照相技术和银盐感光材料处理技术 C.颜色空间转换技术和分色技术D.银盐感光材料处理技术和颜色空间转换技术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4、以下对传统印前文字处理论述错误的是()A.印前文字处理过程,是指利用文字信息处理设备对文字稿根据版面设计的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过程。
B.不同的字体代表不同的风格,因此在排版时酌情选用不同字体对印刷品的外观和质量有重要作用。
C.文字排版时,要根据内容、版式选用大小适当的文字进行组合。
数字化印前处理流程及制作要点分析

数字化印前处理流程及制作要点分析第一篇:数字化印前处理流程及制作要点分析数字化印前处理流程及制作要点分析《广东印刷》2013年第2期文/范丽娟更新日期:2013-06-26 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建立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印前、印刷、印后及相关过程中的图文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和技术。
印前处理是印刷复制的一个重要工作流程,随着印刷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印前处理的数字化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并完善。
随着印前技术的发展与革新,高精度图文数字化采集、图文数字化处理、计算机直接制版(C T P)、拼大版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数字印前图文处理开始向更高、更深层次领域迈进,以此为基础的数字印前技术也相应得到发展。
下面就数字化印前处理流程的制作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印前数字化图文信息的采集印前图文数字化的采集一般包括原稿的采集与图形图像的制作、文字的录入、艺术创意设计等工作。
该过程将为后续的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工作提供最原始的数字信息,其输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复制质量。
.原稿的数字化采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原稿的数字化输入、数字原稿已成为趋势,依据图文信息的类型及原理特征,应用不同的输入设备,将原稿图文信息输入计算机。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光笔及数字化仪、扫描仪、语音输入装置、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
2.原稿的输入不同类型的原稿有不同的输入方式。
文字原稿一般在文字编辑软件中进行。
图形原稿采用在电脑中绘制的方法输入。
图像原稿的输入可采用扫描仪输入和数码相机输入,也可以购买图片库或者设计素材。
不论何种原稿,都将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综上所述,数字化原稿的形成如下所示。
二、印前图文信息的处理要点印前图文处理系统主要是对各种原稿的图文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之后,输出图文质量和版式都符合复制要求的图文合一的晒版底片或印版。
因此,印前图文处理系统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文字、图形、图像,三者并称为图文信息,是构成印刷版面、出版物页面等的基本信息元素。
数字印前图形文字处理技术

平滑点和角点示意图
当移动平滑点上的一条方向线时,该点两边的曲 线同时调整。相反,当移动角点上的方向线时,只有 和方向线一边的曲线进行调整。
调整平滑点和角点
演示
Bezier曲线有许多优点,但是Bezier曲线不能作 局部修改,即改变某一个控制点的位置对整条曲线都 有影响。
熟悉贝塞尔曲线课后作业
二、矢量图形的属性参数
练习
(3)矢量图形的修改变化 利用显示输出图元及其属性的程序,可以生成各种复杂的 图形。在很多情况下还要对已经创建的图形进行修改或变化。 基本的变化有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等。
平移 平移是通过在原始坐标位置(x. y)加上平移距 离(tx, ty)来实现的,是一种不产生变形的钢体变换, 即对象上的每个点移动相同数量的坐标。 直线的平移是将平移距离加到每个端点上,并且重 画新端点之间的线段,多边形平移是将平移向量加到每 个顶点的坐标位置上,按新的顶点坐标组重新生成新的 多边形。
(1)点
点是构成矢量图形的最小单位,一系列点的XY坐标 集定义了对象的形状和大小,坐标点不可见,但它确实 存在,并控制全局,当需要对图形进行修改时,必须首 先选取点,当点被选取时,呈可见状态。在印前出版软 件中,点可以分为端点、平滑点和角点。
端点、平滑点和角点
(2)路径
路径是使用印前软件创建的待着色的任何线条或形 状。一条直线、一个长方形和一幅图的轮廓都是典型的 路径。路径既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封闭的 路径是一条连续的、没有起点或终点的路径。开放路径 的开始和最后结点叫做端点,两个端点不重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字印前图形处理机理和技术 第二节 数字印前文字处理机理和技术 第三节 文字和图形的存储格式
图形(Graphics)原稿
《数字化印前工艺》大纲-印工

《数字化印前工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字化印前工艺二、课程代码:三、课程管理:四、教学对象:印刷工程专业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 节,其中课堂讲授54 节,实验实训18 节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七、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图形图像处理》、《文字信息处理》、《印刷材料及适性》;2、后续课程:《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八、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实验操作)九、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图像及其再现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原稿的类型、特点、质量、检验要有明确的认识,对图像的阶调、色彩再现等制版工艺基本理论要清晰掌握。
(二)教学内容及节次第一节图文信息的存在形式、类别及描述1、了解原稿图像存在的形式、类别;2、掌握原稿的检验方法。
第二节原稿图像的像素分解及重构1、了解现代印刷图文信息的数学表达;2、掌握模拟图像、数字图像的概念及其信息量的计算;3、懂得网点理论、图像像素分解与重构含义;4、掌握印刷图像阶调再现的工艺理论。
第三节原稿图像的颜色分解及合成1、理解颜色的形成;2、掌握印刷原稿图像色彩再现的工艺理论;3、掌握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4、了解色彩管理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印刷图文信息的数字描述;2、原稿图像阶调再现的理论;3、原稿图像色彩再现的理论。
教学难点:1、印刷图像信息的数学表达;2、印刷方式对原稿色彩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2、多媒体演示、印刷及打样样张展示。
(五)教学时数 10学时第二章图文信息的数字化输入工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几种常用图文输入设备的操作,并能根据印刷要求,分析原稿,进行正确的图文信息采集、处理输入。
(二)教学内容及节次第一节图文信息输入设备1、认识几种常用印前输入设备;2、了解图像的电子采集方式和过程。
第二节信息输入设备的性能参数1、了解滚筒、平台式扫描设备的信息输入原理;2、掌握扫描输入分辨率的决定因素、确定方法以及图像数据量。
数字印刷技术书

数字印刷技术书第一章数字印刷技术概述
1.1 数字印刷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2 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数字印刷设备
2.1 数字印刷机
2.1.1 激光打印机
2.1.2 喷墨打印机
2.1.3 固体墨盒打印机
2.2 数字印刷前期设备
2.2.1 扫描仪
2.2.2 数字照相机
2.2.3 计算机及软件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流程
3.1 数字文件的创建
3.2 数字文件的处理
3.3 数字打印
3.4 后期加工
第四章数字印刷材料
4.1 数字印刷用纸
4.2 数字印刷墨水
4.3 数字印刷耗材
第五章数字印刷质量控制5.1 色彩管理
5.2 打印质量评估
5.3
第六章数字印刷应用实例6.1 书刊印刷
6.2 包装印刷
6.3 广告印刷
6.4 艺术印刷品
第七章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7.1 技术创新
7.2 材料创新
7.3 应用拓展。
数字印前技术入门

第一章数字印前技术入门数字印前技术改变了整个印刷业。
它增强了我们的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出版周期。
结果,导致了印刷出版业的高速发展。
印前是将初始设想转化为印刷现实的一门科学。
其中包括从最粗略的草稿到要安装在印刷机上的印版这一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工作。
借用托马斯·爱迪生的名言,图像设计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制作——不了解印前的问题和技术,即使是最辉的设想也不会成为纸上的油墨。
台式计算机出现之前,印前以一系列明明确定义的行为而存在。
各部门的工作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叉:有的设计活件;有的排字;有的制作线条稿;有的拍摄照片;有的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以备印刷;有的制作印刷。
对一个人而言,该技术过于广泛、复杂。
今天,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强大的计算机和软件使这些曾经各自独立的各种任务之间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
一个人通常在同一个工作站上就可以完成绘制图像、扫描图像、设计多页文档以及制作可供印刷的胶片等任务(甚至“印前”一词——从字面上讲,即“印刷之前”——也已经显得过时,因为它沿未包括胶片记录机、彩色打印机、高端拷贝机和其他现代化的复制选项)。
如果读者的工作涉及时性印刷出版中的任意一道工序——无论是销售代理或印刷经纪人、图像设计员或扫描仪操作员、校色人员或输出人员——读者的名片都可以写成“印前操作员”。
若想事业有成、财运通达,就必须认识到个人的工作与整个工艺密切相关。
由于个人的工作只是整个链条上的一环,因此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各个环节。
设计人员制作文档时产生的一个错误,就可能导致输出人员无法输出胶片;扫描仪操作人员扫描图像时的计算错误,可能导致校色人员无法平衡这些颜色。
出现错误会削弱整个工作链,引起工期、成本超限问题——这是任何印刷专业人员的恶梦。
计算机已经从根本变了人们的工作方法,但目标却与以前毫无二致;即在纸上印刷油墨。
在印刷机上印一个活件所包括的物理因素并没有改变,但它们已经渗透到个人工作的各个方面。
印前处理技术(一)

Prt Two
印前处理技术的定 义和重要性
印前处理技术的定义
印前处理技术是指在印刷前对图像、文字、色彩等进行处理和优化的技术。 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文字处理、色彩管理、版面设计等。 目的是提高印刷品的质量降低印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印前处理技术是印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低成本:自动化印前处理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印前处理技术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生产灵活性:自动化印前处理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提高生产 灵活性
绿色印前处理技术的推广
环保意识提高:随 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绿色印前处理技术 越来越受到重视
技术进步:随着技 术的进步绿色印前 处理技术越来越成 熟应用范围越来越 广
数字化印前处理技术的普及
数字化印前处理技术的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数字化印前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印刷、包装、广告等 数字化印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 数字化印前处理技术的挑战:技术更新、人才需求、市场竞争
自动化印前处理技术的应用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印前处理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Prt Three
印前处理技术的流 程
原稿的获取与检查
原稿来源:客户提供、自行设计、 网络下载等
原稿检查:分辨率、色彩模式、出 血位、文字内容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稿格式:PDF、JPG、TIFF、 PSD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稿修改: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修改 和优化
图文信息的数字化
扫描:将纸质文件转换为数字图像
数字印刷技术可 以实现快速、高 效、高质量的印 刷
数字印前技术

数字印前技术第一部分数字印前概述一、概念:1、印前定义:在印刷之前进行图文信息设计、处理、输出等全部过程2、数字印前基础:桌面出版系统(DTP)3、数字印前系统:为了以数字方式实现图文输入、图文处理和图文输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集合4、桌面出版系统:用于出版、印刷的图文信息进行输入、处理、输出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二、基本能力:1、两要素:(1)页面排版或拼版(组版):将页面上各页面元素进行拼合和定位、构成完整页面的操作(2)硬拷贝输出:利用激光照排机、直接制版机等设备将页面信息记录在介质上的过程2、数字印前工序:图文输入、排版、打样3、印前常用的数字图像获取的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4、印前常用的图文处理设备:PC机、Mac机5、印前常用的图文输出设备:打印机、直接制版机、激光照排机三、现代发展工艺流程:1、传统复制工艺:2、现代复制工艺:四、特点:1、图像处理方法更灵活,可以满足客户的创意要求2、可以实现图文合一处理3、整个系统呈开放性、资源可以共享4、整个复制工艺中可变因素少、使印品质量有可靠的保障5、工序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出版周期显著缩短6、原材料的使用少、对仓储空间的要求降低7、利于环保、节省贵重金属8、人员培训相对容易9、图文信息可以实现远程传送10、直观效果好11、任何一个工序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印刷质量第二部分印刷图像复制基础一、网点:1、定义:将原稿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正确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基本元素2、网目调:将连续变化的图像变成不连续、由油墨小网点组成的头像,通过改变小网点在纸张上的覆盖面积比例来改变油墨的浓度或图像的明度(1)特点:1)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越大,油墨在纸张上的覆盖比例就越大,产生的颜色就越深2)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越小,油墨在纸张上的覆盖比例就越小,产生的颜色就越浅(2)印刷行业通常用油墨的百分比来表示图像颜色的深浅3、扫描印刷品原稿时必须去网4、图像加网与图形加网:(1)要求不同(2)采用图像加网方式,图形、文字的边缘不光洁5、作用:(1)网点的大小能调节油墨量(2)网点在印刷效果上能组色(3)网点能冲淡墨色4、网点大小:(1)网点的绝对面积:网点绝对面积=(网线数的倒数)2注:①一般指的是调频网点②网线数越大,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网点数越多,网点的绝对面积越小(2)网点的相对面积:单位面积内接受油墨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注:①一般指的是调幅网点②传统上以成数表示6、网点形状:(1)定义:油墨点印在纸张上的形状(2)形状:方形网点、圆形网点、链条形网点(菱形网点)等(3)网点扩大:网点形状不同,相同面积的网点的周长不同,扩大量不同(与网点周长成正比),会对阶调的再现造成不同的影响注:①方形网点扩大50%时,扩大量最大②圆形网点扩大78.5%时,扩大量最大7、网点角度:(1)定义:网点排列线和水平线间的夹角(一般逆时针方向测得的角度)(2)龟纹(莫尔条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角度的网点套印在一起产生的叠印注:①提高加网线数可使莫尔条纹细小②调幅加网不可避免,调频加网可避免(3)常用网点角度:0°(90°)、15°、45°、75°注:①45°的网点角度最舒服、最美观,是最佳的网点角度②15°和75°的网点角度不稳定、不呆板③0°(90°)的网点角度稳定、太呆板,视觉效果最差(4)四色版的网点角度:8、加网技术:(1)调频加网(2)调幅加网: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网点形状(3)混合加网9、加网线数:(1)网线数定义:单位长度内的网点数量,单位:lpc(线/厘米)或lpi(线/英寸)(2)特点:网线数的多少决定了网点的密集程度1)网线数越高,网点越密集(网点越小),印刷品越细腻2)网线数越低,网点越大,印刷品越粗糙(3)常用加网线数:80lpi、100lpi、120lpi、133lpi、150lpi、175lpi、200lpi、300lpi等(4)各种纸的加网线数:1)铜版纸(高级压光白纸板):175lpi—300lpi2)胶版纸:120lpi—150lpi3)新闻纸:80lpi—133lpi(5)考虑因素:1)视距远近:a.视距近,网线数多(细)b.视距远,网线数少(粗)2)客户要求:a.要求印刷品质量高,油墨、纸张好,网点增大,网线数可多(细)b.要求印刷品质量低,油墨、纸张较普通,网点增大,网线数要少(粗)3)印刷工艺:a.胶印、凹印的网点增大较少,网线数可多(细)b.柔版印刷、丝网印刷的网点增大较大,网线数要少(粗)10、前、后端加网:(1)前端加网:在图像处理软件中设定加网参数注:可满足不同的加网要求(2)后端加网:输出时进行加网参数设定注:保证一个版面上所以加网元素均相同二、数字加网:1、记录栅格:图像输出设备在记录网点时按一定的规则把记录平面划分的一个个的小方格而形成的集合注:①传统加网无需记录栅格②在一次加网输出时记录平面上的记录栅格数大小相同2、设备像素:记录设备的曝光点注:每一个在记录栅格中的小方块(设备像素)都是相同的3、网目调单元(网点单位面积):一个用于包含网点的区域,只有100%面积率的网点(实地)才会与网目调单元一样大注:①绝网:0%面积率的网点②在一定条件下,网目调单元中小方格的多少决定了网点轮廓形状接近理想形状的程度,小方格越多,越接近理想的形状4、加网线数(频率):(1)意义:反映了两个相邻网点的中心距离的长短 (2)特点:1)网线数高,中心距离近,网目调单元小,网点绝对面积小 2)网线数少,中心距离远,网目调单元大,网点绝对面积大注:一般情况下,数字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均应该输出到记录介质上,即加网线数等于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也可以说一个像素对应一个网点 5、加网质量因子(q ):(1)定义:图像分辨率与加网线数之比(dpi/lpi ),一般q=1.5或2(2)常用角度:满足输出一个网点需要一个像素,需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大约1.414(2)倍,取整1.5倍1)0°:一个网点要1.5(1.5×cos0°)个像素 2)45°:一个网点要1(1.5×cos45°)个像素 3)15°:一个网点要1.45(1.5×cos15°)个像素 (3)公式:图像分辨力=q×加网线数6、记录分辨率:输出设备的记录精度,以逐点扫描方式的图像输出设备可以在单位长度上扫描曝光的光点数,通常以dpi 表示7、输出设备的分辨率与扫描仪的分辨率: (1)扫描仪的每一个点可用于产生一个像素(代表原稿某一小区域的平均亮度) (2)激光照排机的点是激光的曝光点,一个激光点一般远小于数字图像的一个像素所代表的物理尺寸 (3)两者区别: 1)点的大小不同2)像素点有两岸不同,曝光点亮暗一样 8、最小网点直径:(1)意义: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制约着网点记录点阵的精细程度 (2)公式:最小网点直径=)dpi 输出设备记录分辨率(1注:理论上输出设备记录分辨率的倒数(扫描仪记录光点的直径)=加网图像的最小网点直径9、记录分辨率与半色调单元的关系:(1)记录分辨率高并不意味着网点一定很精细,因为网点的精细程度与网目调单元包含的记录栅格数有关(2)一般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分为有限的几档,而记录栅格数可任意指定 (3)加网线数与记录分辨率、网目调单元包含的记录栅格数有关系 (4)网点的绝对尺寸和记录栅格的大小有关 10、网目调单元中的记录栅格数:(1)网目调单元点阵中包含的小方块(记录栅格)数由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和加网线数决定(2)公式:记录栅格数(n )=2))lpi 加网线数()dpi 记录分辨率(((3)网目调层次数(灰度等级):记录栅格数+1(n+1)1(4)网点的相对大小(最小网点面积率):灰度等级11、有理正切加网:(1)定义:加网角度的正切为有理数的加网模式(2)加网角度为0°、45°:每一个网目调单元的四个角点能够做到与记录栅格的角点准确重合(左下图)(3)加网角度为15°:网目调单元的角点中只有一个角点与记录栅格的角点重合,其他三个不重合(右上图)(4)特点:1)每一个半色调单元的角点必须准确地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的交点重合2)每一个半色调单元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可以将具有相同面积率和形状的网点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重复复制3)加网角度的正切值为有理数,有利于数字网点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快速生成(5)各色版加网线数比:1)当加网角度为0°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92)当加网角度为 18.4°(代替15°和75°)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103)当加网角度为45°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8(6)存在问题:1)为满足半色调单元角点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角点重合,用18.4°代替15°,绝对误差3.4°,且可能会出现龟纹2)实际加网线数与指定加网线数有偏离(黄版除外)3)供选用的加网线数和角度只有有限的组合4)易出现玫瑰斑,降低对图像的表现能力和细节分辨力(7)玫瑰斑:1)产生条件:印刷图像中的黑、青、品三块强色版的夹角为30°2)类型:空心玫瑰斑、实心玫瑰斑、中心玫瑰斑12、超细胞结构加网:(1)定义:在输出设备有限的记录分辨率范围内通过采用超大型细胞,并在每个细胞内设置多个网点生长点的方法,解决精密逼近15°角和记录分辨率间的矛盾,使得桌面制版技术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四色分色工艺能获得的效果(2)基础:有理正切加网(3)要求:网目调单元包含更多的记录栅格,近似程度越高,记录栅格越多,输出设备有极高的记录分辨率(4)超细胞网点生长方式:多个中心点开始(多个网点生长点)(5)超细胞的四个角点能与记录栅格的角点重合,但网目调单元不能(6)比较:1)超细胞结构加网的加网角度与传统加网角度相同(1)二值化命令设定好加网参数后,显示器能显示陈出加网效果(2)打印命令设定好加网参数后,显示器不能显示陈出加网效果14、复制品复制大小:(1)等大复制:记录分辨率(dpi)=2×加网线数(lpi)(2)放大n倍复制:记录分辨率(dpi)=2n×加网线数(lpi)三、彩色复制基础理论:1、图像层次复制:(1)原稿的标准复制曲线:1)层次传递规律:原稿与印刷品的理想层次(A )与现实层次(C )曲线对比: a.原稿密度范围要压缩 b.原稿层次欠佳注:用RGB 滤色片对彩色原稿分色得到CMY 色版2)复制工艺过程对层次传递的非线性影响:晒版、打样或印刷工序都会影响 注:晒制PS 版网点会缩小 3)复制类型:a.理想复制:原稿与印刷品的光学密度比为1:1的复制b.标准复制:原稿与复制品的明度比为常数的复制,公式:RminRmax OminOmax Rmin R Omin O V -V V -V V -V V -Vc.循环法标准复制曲线制定图:第一象限:标准复制曲线(D O —D R )注:建立的关键是使原稿与复制品的明度比为一个常数 第二象限:印刷品密度与明度关系曲线(V O —D O ) 第三象限:原稿与印刷品明度关系曲线(V O —V R ) 第四象限:原稿密度与明度关系曲线(V R —D R )(2)孟塞尔的视觉特性:注:①明度值与密度不呈线性关系②人眼对低密度的敏感性比高密度大2、分色加网标准曲线的设定:(1)方法:倒推对应法(2)复制工艺流程:原稿→ C、M、Y、K网点阳图→ C、M、Y、K印版→印刷品(3)分色加网曲线:第一象限:复制曲线第二象限:灰平衡曲线第三象限:晒版曲线第四象限:分色曲线注:①影响分色加网曲线变化的条件:印刷工艺、油墨、纸张②考虑了后工序的因素,可以弥补晒版过程中层次传递的损失四、图像颜色复制:1、分色原理:2、颜色再现:(1)网点的叠印和并列:黄、品、青三种网点油墨可以形成二次色红、绿、蓝和三次色(2)黑墨(第四种颜色):在印刷中一般只对形成颜色的亮暗有影响3、影响因素:(1)光源(很小)、滤色片(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该吸收的光不能完全吸收,该透过的光不能完全透过)(2)油墨、纸张(3)原稿注:感光胶片、印版一般不形成色误差4、灰平衡:(1)定义:如果一幅在规定印刷条件下生产的印刷品在规定观测条件下呈灰色,该分色片上的青、品红和黄的阶调值(网点面积)处于灰平衡状态,贯穿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注:灰平衡贯穿于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是衡量印刷复制中色彩再现是否正确的一种依据(2)等效中性灰密度:三原色油墨实现中性灰平衡时所达到的密度值注:理论上相同的网点配比的黄、品红和青可以达到灰平衡,但实际上这三色要达到灰平衡所需的网点比例不同,一般青的网点面积大于黄和品红的网点面积(35、黑版:(1)类型:1)短调黑版(骨架黑版):辅助色版a.作用:提高暗调的密度,强调图像轮廓b.复制工艺:常规复制、底色去除c.适用范围:明快色彩为主调,中性色和灰色成分较少的原稿2)中调黑版:a.作用:稳定中暗调灰色的再现,增加暗调层次的深度b.复制工艺:常规复制、底色去除c.适用范围:中等明度,亮调有少量的消色,中间调有一定量的灰色,暗调的消色较浓重的原稿3)长调黑版(全调黑版):主要色版a.作用:稳定全阶调的中性灰的复制,改善暗调处网点的叠印适性b.复制工艺:灰成分替代c.适用范围:中暗调以消色为主,彩色为辅,有70%以上的面积为黑灰色的原稿(2)产生:中性色和复合色的消色部分,原色和间色中无注:黑版阶调层次的设定,不会影响图像彩色区域的色相、饱和度,只能改变明度(3)公式:)kS-L -S (p K ⋅= 1)意义:a.K :黑版油墨量b.S :三色油墨的最小值c.L :三色油墨的最大量d.k :可选的比例常数e.p :决定黑版量大小 2)运用:a.黑版量的大小等于三色最小油墨量减去一定比例的三色最大油墨量与最小油墨量的差值b.当S=0时为纯色,k 为负值,无黑版量;当S>0时为复合色,可能有黑版量c.△=L-S ,表示在S 一定的情况下,复合色接近中性灰的程度,且△大小不同,黑版量不同;△≥kS 时,无黑版d.k 作为一个常数,大小决定复合色黑版量受该复合色的纯色饱和度大小的影响,一般为10—15 (4)作用:1)增加图像的密度反差 2)稳定图像的颜色 3)加强暗调层次4)提高印刷适性、降低成本 5)解决文字印刷 6、分色方法:(1)底色去除(UCR ):灰成分替代的基础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在保持颜色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图像中间调到暗调区域内灰成分复制所使用的青、品红、黄三原色的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处理方法2)作用范围:3)原理:由青、品红、黄三原色油墨叠印出的复合色与用青品红、黄三原色油墨中的两种黑墨叠印出的复合色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4)公式:UCR=)kS-L -S (p ⋅注:k一般取55)参数:a.起始点:表示从原稿上哪一级密度进行去除(控制底色去除)b.去除量:表示在去除范围内对黄、品红、青油墨量去除多少(控制底色去除)6)目的:a.减少图像暗调部分的叠印率,适当改善印刷适性b.有利于印刷品的干燥,并起到稳定颜色的功能c.降低成本d.改善图像暗调层次的再现7)特点:a.优点:I.印刷适性提高II.暗调的中性灰再现相对稳定III.降低印刷成本b.缺点:I.容易出现替代前后效果的不一致II.不能复制各种原稿8)应用:a.对纸张的要求:I.纸张质量好、印刷速度慢、去除量少II.纸张质量差、印刷速度快、去除量多b.暗调:去除量控制在10%--30%(2)底色增益(UCA):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弥补灰成分替代引起的图像暗调密度的不足,在图像暗调范围内加相应的青、品红、黄色量的处理方法2)作用:a.在彩色复制过程中,当原稿的密度范围不够深时,用底色增益加强b.可以调整图像暗调区域的灰平衡,并适应暗调区域色彩的特殊要求c.用于灰成分替代,以弥补因大量替代后暗调区域的密度不足3)特点:中性灰区域,图像暗调密度越高,增益量越大,对纯色没作用4)控制:去除量、起始点5)应用增益量保证最终的四色版的网点叠加量在265%(3)灰成分替代(GCR):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保持颜色不变,降低图像整个阶调范围内灰成分复制所使用的青、品红、黄三原色的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处理方法2)原理:a.参与在复制中最少的第三原色,用黑墨代替b.彩色复制中中性灰部分用黑墨代替,色偏部分分别用一种或两种彩色油墨按一定的色偏比例组合而成3)理论依据:a.哈拉尔德·屈帕斯椎体色立体假说:人眼靠感红、感蓝、感绿的三种锥体来辨颜色b.黑版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4)规律:a.中性灰替代:随着彩色油墨去除程度的加大,黑墨比例逐渐增加,剩余的彩色油墨仍遵从对应网点比例的灰平衡关系,保证叠印后的呈色更接近中性灰注:中性灰偏什么颜色,复制品颜色偏什么颜色b.彩色区域替代(互补色替代):(左下图)注:灰成分替代可以对最少的第三原色100%替代c.理论值替第三原色进行代与实际替代值对比:(右上图)d.互补色替代:随着复制色彩饱和度的提高而降低,黑墨对两种基本色油墨的替代作用越小;随着复制色彩饱和度的降低而提高,黑墨对两种基本色油墨的替代作用越大5)区别:灰成分替代K K CMYKb.与底色去除对比:I.去除方式不同II.去除作用范围不同III.去除量不同IV.去除规律不同V.黑版作用不同,但都是用黑版代替6)特点:a.优点:灰平衡稳定性高、输墨宽容度高、干燥快、成本低、印品质量高、印刷适性高b.缺点:印品整体复制密度下降、高光部分的透明感下降注:可以复制各种原稿,且贯穿于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7)前提:光学密度一致、视觉效应一致8)复制方法:a.部分替代b.部分替代+底色增益c.完全替代+底色增益9)应用:最大限度利用黑版(提高高调,降低中调,加深暗调)6、参数设定:(1)前端分色:用RGB三色滤色片对彩色原稿进行颜色分解(2)后端分色:图像处理软件从RGB图像转换到CMYK图像(模式转换)第三部分图像数据采集一、原稿:1、作用:复制工作者通过对原稿的扫描分色、组版、晒版、印刷,最终得到复制品,是复制的基础和依据2、类型:(1)传统稿:1)类型:反射稿、透射稿2)质量问题:a.彩色反转片的密度范围不适合印刷复制的要求b.偏色c.层次欠佳d.颗粒粗e.清晰度差3)标准原稿:a.密度:0.3—2.7b.画面色彩平衡、鲜艳,层次丰富c.图像清晰度高,颗粒细腻(2)数字稿:1)类型:数字照片、关盘图像、视频图像2)质量问题:a.图像分辨率低b.含有噪音c.层次太亮或太暗d.清晰度较低e.颜色有误差3)数字原稿的分辨率太低会影响复制质量(3)实物稿:1)定义:厚度适中的实物2)特点:颜色范围不大,基本能得到较好的效果(4)其他类型原稿:1)新闻报导类原稿:以色彩和反差为主的复制工艺2)美术作品、艺术性原稿:以层次为主,忠于原作的复制工艺3)国画原稿:灰成分替代复制工艺4)人物原稿:以希望肤色为主的复制工艺5)商业包装摄影原稿:以被摄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主的复制工艺3、采集:(1)方法:1)扫描仪扫描输入注:印前常用平台式扫描仪2)数码相机拍摄(2)准备工作:1)保证设备处于标准工作状态2)开始扫描前要对设备进行预热3)清洁扫描平台或滚筒、原稿4)透射稿上油或喷粉(3)过程:1)原稿分析2)上稿3)预视扫描4)取景5)预扫描6)参数、曲线调整7)扫描注:①原稿扫描前要对扫描仪进行预热处理②扫描前要设定参数:缩放倍率、扫描分辨率、颜色模式③扫描分辨率和缩放倍率、加网线数成正比4、色彩模式:(1)RGB色彩模式:最常见的色彩模式,最原始的数据,色域范围广,后端进行图像处理非常方便注:扫描一般使用这种模式(2)CMYK色彩模式:RGB色彩模式转换,质量取决于硬件水平、扫描软件中分色数据的多少、操作人员的经验(3)Lab色彩模式:中高档扫描仪特有的一种色彩模式,色域范围最广,信息独立于具体设备之外,不方便调整,不能直接印刷二、定标:1、白平衡定标:扫描设备的定标,使三个分色信号进入平衡和准确的工作状态2、黑场、白场定标:图像原稿的定标,使扫描设备的三个分色信号与原稿的三色平衡取得一致注:印刷条件改变,黑场、白场对应的网点值改变(1)目的:使原稿上需要复制的密度范围(白场—黑场)与印刷所能表现的阶调范围相对应(2)作用:1)纠正原稿的色偏2)纠正原稿的阶调不足(3)影响:1)黑场定标:(左下图)a.黑场定标密度低,图像颜色变深、实地面积变大、阶调变暗b.黑场定标密度高,图像颜色变浅、阶调变亮2)白场定标:(右上图)a.白场定标密度低,图像颜色变深、阶调变暗b.白场定标密度高,图像颜色变浅、阶调变亮、绝网面积加大(4)定标方法:1)自动定标2)手动定标(5)定标原则:1)选择原稿上的次亮密度点和次暗密度点为黑场和白场2)选择中性黑和中性白作为黑场和白场3)黑场、白场应选择在原稿需要复制的主体上4)多选择几个密度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合适的密度点作为黑场和白场5)满足艺术加工需要(6)应用:1)图像偏色:黑场、白场选择在高光偏色区域处进行定标,以纠正原稿的色偏2)根据承印物定标:印刷工艺不同,纸张和油墨的灰平衡数值不同,黑场、白场的定标数值也不同三、层次调整:(先校正)1、方法:(1)粗调:选择合适的层次曲线1)条件:a.正常的原稿与正常的曲线对应b.较亮的原稿与较厚的曲线对应c.亮的原稿与厚的曲线对应d.较厚的原稿与较亮的曲线对应e.厚的原稿与亮的曲线对应2)印刷专色:(2)细调:局部调整1)Gamma值:2)亮度调整:3)对比度调整:4)CMYK色版曲线调整(分通道或分色版调整):注:只有当原稿有偏色才能用2、阶调类型(三大段层次):高调、中间调、暗调3、一般原稿:(1)复制规律:高中调少压缩或不压缩,暗调多压缩(2)原因:1)人眼视觉对低密度区域的变化敏感,对高密度区域变化不敏感2)一般的原稿高中调是复制的主体,暗调是复制的次要部分4、原则:(1)必须在黑场、白场定标完成之后进行(2)合理分配三大段层次(3)保证三色版的阶调平衡(4)极高光的绝网面积必须控制在小范围内5、不同阶调调整:(1)常规原稿:扫描时,只要黑场、白场定标准确(2)暗调(偏厚)原稿:1)选择一条较薄的层次曲线2)黑场、白场密度点应选择的高一些3)提高图像亮度,增加对比度(3)亮调(偏薄)原稿:1)选择一条较厚的层次曲线2)黑场、白场密度点应选择的高一些3)降低图像亮度四、颜色校正:(后校正)1、任务:复制过程中,设法消除和校正着色误差2、理论依据:(1)目的:校正颜色密度空间的畸变,使它恢复成理想的立方体形状a.降低纯色的饱和度b.使颜色具有更丰富的层次2)产生色误差的原因: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3)专色(4)色相、饱和度、明度:(校正方法)3、原则:(1)必须在层次调整之后进行(2)校色参考点应选择颜色鲜艳的区域(3)必须保证灰平衡的基础上进行(4)准确程度不能以显示屏为准,以颜色的网点配比为准4、颜色配比:(1)色光三原色:1)蓝:a.叠加:M、C。
数字印前技术

精选课件
Q 16
1-1 印前技术概述
1. 传统印前技术的发展
手工制版:手工雕刻/蚀刻(国画复制)
照相制版:通过照相设备,利用感光材料作 为载体,实现图文信息的传递和转移。
电子分色制版:通过电子分色机,利用光电 转换技术,将原稿转变为电信号,经处理后
利用激光在感光胶片上曝光输出。
注:照相制版和电子分色都可实现分色和加网
2008.9
精选课件
Q 15
1-1 印前技术概述
三、印前技术发展阶段
(1)传统印前技术阶段:
采用模拟技术,质量较差,不稳定; 手工制版照相制版电子分色阶段
(2)数字印前技术阶段:
图文信息数字化处理与输出,高效快捷, 质量稳定; CtF阶段(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CtP阶 段(直接制版系统)
2008.9
2008.9
精选课件
Q8
1-1 印前技术概述
•印刷方式
凸 版 印 柔刷 版 印 刷
——
2008.9
精选课件
Q9
1-1 印前技术概述
•印刷方式
平 版 印 刷 胶 印
——
2008.9
精选课件
Q 10
1-1 印前技术概述
•印刷方式
凹 版 印 刷
2008.9
精选课件
Q 11
——
1-1 印前技术概述
•印刷方式
2008.9
精选课件
Q 18
1-1 印前技术概述
3. 数字印前技术的特点:
信息的数字化描述与存储,处理系统的数字 化控制,提高了印前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开放式系统促进了交互与共享,可实现远程 传送,促进了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
图文处理方式灵活,图文合一方便,创意要 求容易实现,输出周期缩短;
第一章 数字印前技术PPT课件

印刷品
BALLOON
扫描仪 BALLOON
印刷机
计算机
RIP 激光照排机
BALLOON
DTP制版印刷工艺
BALLOON
BALLOON BALLOON
BALLOON 晒 版 BALLOON BALLOON
数字印前工艺流程的优点
图像处理方法更灵活,可以满足客户的创意要求 可以实现图文合一处理 整个系统呈开放性、资源可以共享 整个复制工艺中可变因素少、使印品质量有可靠的保障 工序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出版周期显著缩短 原材料的使用少、对仓储空间的要求降低 有利于环保、节省贵重金属 人员培训相对容易 图文信息可以实现远程传送 直观效果好
编辑版pppt
10
印前工艺流程
➢ 系统校准
扫描输入系统校准 白平衡、阶调、灰平衡等
图文处理系统校准 显示设备校准、相关软件参数的设置等
输出设备校准 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等的校准
➢ 工艺设计
印前工艺的分析和策划,以制定合适的方法和工艺。
➢ 图文信息输入
文字录入、图像扫描、图形绘制等。
➢ 图文信息处理
编辑版pppt
8
印前工艺发展阶段
照相制版工艺
利用照相方法,将原稿中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感光材 料上的制版技术。
电子分色制版工艺
利用电子分色机,将原稿中的彩色图文信息分解为 单色信息,并记录到感光材料上的制版技术。
数字印前工艺(计算机制版工艺)
用数字化方法处理和加工原稿的图文信息,制作数 字化方法描述的图文页面。
图像调整、分色、加网、组版等。
➢ 图文信息输出
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等输出到胶片/纸张。
编辑版pppt
11
传统印前工艺流程
S1.2.数字印前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印刷阶调复制原理•印刷色彩复制原理第二节印前基础知识●又称为光学密度,指物体吸收光线特性的量度,即反射光线光量或透射光量与入射光量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值。
●表示了物体吸收光量大小的性质。
物体吸收光量大,其密度就高:物体吸收光量小,其密度就低。
密度的数学表达式:II D 0lg1.1 密度1 印刷阶调复制原理1.2 阶调层次(1)阶调:图像信息还原中,一个亮度均匀的面积内的光学表现,定性描述像素的亮暗程度。
常用透射密度或反射密度表示亮度的高低。
图像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亮度等级来传达:调值高像素或像素组的亮度大……..低……………………………小(2)层次:图像中从最亮到最暗的一系列密度等级。
表示图像的深浅浓淡的变化。
阶调和层次都是密度的函数•关于阶调层次的基本术语•连续调:从高光到暗调有浓淡层次连续变化•网目调:从高光到暗调不连续变化(网点构成图像)•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4~6成网点)•亮调:亮度较大的阶调范围(1~3成网点)•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1成网点)•光辉点:原稿最亮的一点(绝网)•暗调:亮度较暗的阶调范围(7~9成网点)•实地:原稿最暗的区域亮调中间调暗调光辉点不同特征的原稿不同的阶调复制曲线标准层次校正高光强调暗调强调中间调强调高光和暗调强调阶调复制曲线图原稿密度印品密度1.3 网点(1)定义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印刷品上由这种图像单元与空白的对比,达到再现连续调的效果。
(2)作用1)在印刷效果上担负着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任务;2)是感脂斥水的最小单位,是图像传递的基本元素;3)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
原稿亮部底片上网点小,周围空白面积大,显得亮……暗部…………… 大,………………..小,……暗原稿印版2 印刷颜色复制原理(1)色散现象:白光白光三棱镜凸透镜一定波长的红(R) 、绿(G) 、蓝(B)三种光波不能再分解成其它色光;不同强度的R,G,B光可以复合成各种光谱色。
数字印前试题库答案

试题库答案目录第一章答案 (2)选择题 (2)填空题 (2)名词解释题 (4)简答题 (5)问答题 (7)第二章答案 (10)选择题 (10)填空题 (10)名词解释题 (11)简答题 (12)问答题 (14)第三章答案 (17)选择题 (17)填空题 (17)名词解释题 (18)简答题 (19)问答题 (20)第四章答案 (21)选择题 (21)填空题 (22)名词解释题 (22)简答题 (25)问答题 (28)第五章答案 (32)选择题 (32)填空题 (32)名词解释题 (32)简答题 (33)问答题 (34)第六章答案 (36)选择题 (36)填空题 (36)名词解释题 (37)简答题 (38)问答题 (39)第七章答案 (43)选择题 (43)填空题 (43)名词解释题 (44)简答题 (45)问答题 (47)第八章答案 (51)选择题 (51)填空题 (51)名词解释题 (51)简答题 (52)问答题 (52)第一章答案选择题1、C2、C3、B4、D5、B6、A7、D8、A9、C 10、B 11、C 12、C 13、D 14、B 15、D 16、C 17、D 填空题1、活件工艺流程或流程工序2、图像图形文字3、图像图形4、照相技术银盐感光材料分色加网5、文字稿6、文字图形7、光学摄影成像8、彩色原稿印刷9、彩色图像分色技术图像加网技术10、分解合成11、原色影像原色印版12、颜色合成13、青品红黄14、补色光红绿蓝青品黄黑15、黑色16、连续17、通过墨层的厚薄变化单位面积内着墨面积率的变化18、凹版19、半色调图像单位面积内着墨面积率的变化20、大小不同密集程度亮调暗调21、网点面积率或网点面积 0~100% 0 实地22、图像的加网图像的放大与缩小23、网屏网目调加网技术24、相距物距25、网目调分色26、R、G、B 427、CMYK不同网点面积率原色印刷28、滤色镜分色原理人工手涂分色29、专色印刷30、获得符合印刷要求的制版胶片晒制印版31、文字混排组合32、多个单页33、幅面单页的开数34、底片晒版35、光聚合交联型固体感光36、光分解型感光37、PS版38、稀碱溶液空白印刷39、感光胶印刷40、印版印刷品41、信息输入;处理;42、印刷;印后加工;43、点阵图;矢量图;44、光化学;计算机;45、色光;色料;46、RGB;CMYK;47、红滤色片;黑版;48、墨层的厚度;着墨率;49、大小;实地;50、同一个平面上;出菲林;名词解释题1、照相排版简称照排,是利用光学摄影成像原理获得排版后的文字胶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二、印前范畴
1. 印前范畴
图像扫描 图像处理
(
原版 图式
图形设计 图形处理
排版 拼大版 制版
设
计
文字录入 文字处理
)
图形、图像、文字对象的印前处理示意图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 理解传统印前范畴内涵时应该注意的关键点有:
常用计量 文字大小 的方法有
号数
国际
点数
中国
主数要字印前处理 字大通 常选用 五号字
(3)版面设计与排版规格
排版之设计人员需进行 版面设计。以书刊为例,
主要设计内容有
版面 的大 小
各级标 题和正 文的字 体和字 号
页边距、 行间距以 及段落和 章节之间 的距离
• 印前文字处理过程,是指利用文字信息处理设备对 文字稿根据版面设计的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 过程。
1.印前文字处理的主要内容
确定合适的 字体、字号、 行距、字距、 版式等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依据这些确 定好的要求 将文字原稿 上的文字排 列组合
(1)选择字体
不同的字体代表不同的风 格,因此在排版时酌情选 用不同字体对印刷品的外 观和质量有重要作用
字体是具有相同形态风 格的文字或图形符号的 集合
常用于中文教材、书
广告、包装设计、各
刊或正式公文的汉字
种产品标签常使用:
字体有:宋体、黑体、
隶书体、魏碑体、姚
楷体、仿宋体等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体章 和美术体等
(2)选择合适的字大
文字排版时,要 根据内容、版式 选用大小适当的 文字进行组合
不同的排版方法, 表示文字大小的 规格单位是不同 的
(3)在数字印前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直接输出的最终产品 从制版胶片扩展到直接制版,甚至直接输出印品,所以与传 统印前相比,数字印数前字的印前范处理畴技外术第延一章了。
3. 跨媒体中的印前技术
印刷产品和各种电子出版以及网络出版具有同样的印前 过程,区别仅仅在于输出方式的不同,即各种信息源经过 印前处理,同样可以用于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
第一章 传统印前和数字印前 概述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印前范畴及在印刷中的位置 第二节 传统印前技术 第三节 数字印前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生产印刷品的全过程
印刷工程技术
印前 上机印刷 (Pre-press) (Press)
相应的
印前 技术
上机印刷 印后
技术
技术
得灰度或颜色深浅连续
变化的自然景观影像,
如果是彩色图像,其色彩
也是连续变化的。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图像
图形(Graphics)通常是由 人工创作绘制或由计算机软件 设计绘制生成,它是由一个个 相互独立的点、线、面、体几 何元素和填充色组成。
图形
图像、图形和文字这三类不同的印刷页面要素, 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所以在印前图文采集和处
(1)传统印前的主要支撑技术是照相技术和银盐感光材料处 理技术,关键技术是如何将彩色图像原稿通过分色加网照 相处理获得符合制版要求的制版胶片。
(2)由于传统印前的单页图文混和排版和拼大版通常是采用 手工拼合的方法,将应该组合在一个版面上的图文要素贴合 在一起实现,所以传统印前的关键技术和工作难点是在对各 种原稿的初期处理阶段,即在单页图文混合排版之前。
(3)传统印前的最终产品——印版,是利用拼大版之后的 制版胶片晒制而成。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2. 数字印前范畴 拓展
数字 印前
利用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信号 驱动输出设备
制版胶片 印版 印品
(
原版 图式
设
图像扫描 图像处理 图形设计 图形处理
印 前 版
排版 拼大版 面
图 文
计
文字录入 文字处理
处
)
理
插图的 位置以 及是否 有书眉 和脚注 等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绘制出所 设计的版 面格式, 排版人员 根据版面 设计的要 求进行操 作
2、传统印前文字处理技术
以手工为主
(1)
早期 采用 的是 活字 排版
文字 部分 凸起
空白 部分 下凹
印版的着墨部分,其由活字, 各种标点符号、数学物理化 学等专业符号、铅线、书边 线、装饰线、花边和头花等 按照版式按需组合而成
相比传统印刷数字印刷范畴拓展了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 理解数字印前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时应注意的关键点:
(1)数字印前的主要支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技术、 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各种图文处理的软件技术。
(2)对于各种原稿的初期处理,很多作者个人都可以方便的实 现,不一定在印刷企业中完成。与此相反的是,各种原稿初 期处理后的图文混合排版和拼大版以及输出过程,通常必须 由印刷技术人员来实现。因此,与传统印前相比,印刷人员 应掌握的关键技术拓展了。
单制
排版 页 拼 版 晒版 印
胶 大版 胶
版
片片
印前阶段
上机印刷 印品 印后加工 成品
印刷阶段
印后阶段
传统印刷数全字过印程前处流理程技术示第意一章图
2.印前技术处理的对象
在印前图文处理中,根据处理技术不同,可将印 刷品上的图文信息分为三类:图像、图形和文字
图像(Image)是利用
摄影或类似的技术,获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计算机数字印前 图文信息处理技 术发展到今天已 经很普及了,传 统印前处理技术 逐渐退出。
为了阐明印前 原理和技术
本章仍然简要地介 绍一部分传统印前 图文信息处理技术, 循着印前技术发展 的路线,更深入理 解并掌握数字印前 的基本原理和新技 术。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一、传统印前文字处理
印前技术
与印刷图文信息输入、处理 和高质量输出相关的技术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第一节 印前范畴
一、印刷流程中的印前 二、印前范畴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一、印刷流程中的印前
1.印刷流程中电的分 印加网前分阶色胶段片
图像稿 照相 加网分色胶片
原 原稿 稿 准备
图形稿
分色 图形分色胶片
文字稿 照排 文字稿胶片
跨媒体(Crossmedia)出版
数据统一处理阶段数字被印称前处为理技超术第媒一体章 (Premidia)阶段。
跨媒体出版技术除以计算机技术为关键支撑技术外, 与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都紧密相关。
跨媒体出版示意图
数字印前处理技术第一章
第二节 传统印前技术
一、传统印前文字处理 二、传统印前图像处理 三、传统印前图形处理 四、传统印前的排版与拼大版 五、传统印前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