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十五)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数字印前
数字印前在现代复制工艺中,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图形、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以数字方式记录存储于计算机中,制作过程变得简单化。
数字印前(pre-press)是印刷之前的生产过程,是指出版物从交付印刷至得到印刷所涉及的所有步骤。
其印刷设计、图文输入、制版、输出、胶片、打样均由数字文件组成。
一、数字印前的工艺流程如果能将传统印刷制版工艺的各工作步骤在一台个人计算机上完成,那么这就构成了桌面出版,也就是数字印刷前处理。
与传统的印前制版过程是有所区别的,郑州品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数字印前工艺流程主要由以下6个环节组成。
1.数字摄影首先印刷专业用的数码照相机的分辨率必须是3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可以把影响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郑州品翼还能够用图像处理软件将数字相片进行加工,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甚至做成动画短片。
对于新闻、出版行业而言,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形可以实时传递,既减少图像失真,又提高新闻时效,是有力的新闻工具。
不用胶卷,物冲印过程,直接将内存条置于电脑中,就可获得高精度的图像。
2.文字输入将文字原稿输入计算机,编辑处理后通过电子文本格式把文章传送给版式设计师,或者将文字拷贝到软盘上,以数字文件的形式传递到下一步骤。
3.图像扫描用扫描仪将照片、画稿进行扫描记录下来,用电脑进行校色处理,然后以数字文件格式保存。
扫描分为粗扫和精扫两种。
精扫的图片要求用分辨率高的滚筒扫描仪。
粗扫可用平板扫描仪扫描。
粗扫一般用于设计;精扫一般用于高档画册、包装产品等。
4.设计印刷设计师按照产品要求进行创意,在计算机上把文字、图片、颜色、图形等诸多元素进行综合设计,创作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作品,例如将图片进行创意、缩放、剪切等技术处理,文字等元素也要进行设计。
5.组版拼版人员在计算机上将设计通过的作品,按版式要求排列在印刷页面内。
组版要考虑装订方式,留出裁切位。
天头、地脚、翻口、背面等部位的尺寸也要统一制定。
特别是书籍制作时,纸张的厚度也要考虑进去,否则将会有尺寸不合的现象出现,然后按页码、印刷方式拼版,才能输出符合印刷工艺的样张。
数字印前技术 ppt课件
数字印前技术
Q
数字印前技术
一、数字印前系统的组成:
① 图文输入部分
硬件:扫描仪,数码相机,文字输入设备 软件: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录入程序
② 图文处理部分
硬件:计算机(PC,APPLE) 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图形软件,排版软件
③ 图文输出部分
硬件:打印机,照排机,制版机,数字印刷机 软件:RIP,驱动程序,字库
2008.9
数字印前技术
Q
数字印前技术
•带数字化工作流程的CtP印前系统
2008.9
数字印前技术
Q
数字印前技术
二、数字化印前系统的功能及优点:
① 操作方便,质量稳定,高效快捷; ② 图像处理功能强大; ③ 图形处理能力强,精度高; ④ 文字处理方式灵活,版面生动; ⑤ 实现了图文合一,制版质量提高; ⑥ 有效实施色彩管理,提高色彩复制质量; ⑦ 实现了印刷全过程的标准化、数字化; ⑧ 印前软件的强大功能提高了设计水平,丰富
2008.9
数字印前技术
Q
数字印前技术
平面扫描仪工 作原理示意图
2008.9
数字印前技术
Q
数字印前技术
3. 主要结构部件:
光源:多为荧光灯,冷阴极光源,发光强度高,稳定 性好,色温高,光谱分布接近日光。 光电转换器件CCD:以电荷为信号,完成电荷的存储 和转移。线形CCD由一系列并排排列的感光单元组成, 每个CCD感光单元将原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荷,光越 强产生的电荷越多,在单位时间内将采集的电荷传送 给电荷寄存器。 电子系统:对CCD转换的电子信号进行放大整理,再 利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按一定的位深转变为二进 制的数字信号。原稿分色是通过三次扫描或三个CCD 阵列的方式来实现。
数字印前技术
2.1.1扫描仪-平面式扫描仪
平面扫描仪的主要构成
光学系统:光源、反射镜、棱镜等 光电转换系统:电荷耦合器件(CCD)等 电子系统:A/D转换器、控制电路、接口电路
等
机械系统:机体、扫描平台、机械传动部件
等
线形CCD结构与工作原理
CCD的工作过程主要是电荷的产生、存储、传输和检测。
扫描仪的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扫描仪不仅朝着 高性能、低价位方向发展,而且朝易用 性、多功能、网络化、智能、时尚化方 向发展。 家用扫描仪很多都带有扫描、复印、传 真、电子邮件等功能。 扫描仪的接口多样化:SCSI接口、USB 接口、火线接口、红外接口等。 CMOS技术的应用。
2. 2电子扫描分色机
分析扫描头以及横向驱动系统。 电子回路部分:包括彩色计算机、比例计算 机。 记录扫描部分 :主要包括记录滚筒、记录 扫描头以及横向驱动系统。
按系统功能又可分为机械系统、光学系统
和电子系统。
• 扫描系统(输入部分): 原稿浓 扫描头 淡色调 光点扫描
光量的 光电转换 强弱
电信号
• 控制系统(处理部分): 彩色计算机 (颜色、层次校正) 代表原图像 信息的电信号 比例计算机(缩放) • 记录系统(输出系统): 处理后的 图像电信号 电光转换
光学分辨率:扫描仪对图像进行扫描时
实际能对图像进行的采样精细程度,以dpi(每英 寸点数)或ppi (每英寸像素数)表示。
平面扫描仪
1.水平分辨率:取决于 线阵CCD的像素数和扫描 的宽度(分辨率=CCD像 素数/扫描最大宽度) 2.垂直分辨率:根据扫 描仪中步进电机在单位时 间内拖动扫描头移动的距 离所具有的行数,与步进 电机和机械传动部分有关。
数字化印前
第一章1 印刷发展初期,制版采用的是手工制版工艺。
19世纪中叶,形成了照相制版工艺。
手工制版工艺----照相制版工艺------电子分色制版------数字印前工艺(图文分开处理)2 图像数字处理的主要优点:既可以对图像作线性变换处理,也可以作非线性变换处理,且处理精度高,处理结果的再现性好。
数字处理的主要缺点:处理速度慢,需要的数据存储空间大,这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的成本。
3 桌面出版系统DTP; 1 通用性,灵活性:软硬件的结合2 开放性:多种输出输入装备3 所见即所得4 强大的整理功能和创作功能第二章阶调:图像信息还原中,一个亮度均匀的面积的光学表现层次: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级阶调,层次都是密度的函数密度表示物体吸收光量的大小的性质,吸收光量大,其密度就大阶调再现是指将原稿上的阶调与层次再现于印刷品上为什么要用非线性阶调:1 印刷的局限性2 人眼的先天客观因素(视觉敏锐度)网点:组成网点图像的像素,通过面积和墨量变化再现原稿浓淡效果印刷品之所以能用网点来表达图像的浓淡层次变化是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定的视觉敏锐度,在正常视距下,人眼的最小分辨距离是0.0073mm,当印刷品种的网点间距小雨此距离,人眼无法分辨出来人眼对灰度的变化最敏感分色:数码相机从客观景物取得RGB三色分量实际上完成了分色过程,图像数字化时原稿颜色分解为RGB三色或直接扫描为CMYK图像同样完成分色过程,而处理结束后将彩色图像从其它颜色空间转换到CMYK颜色空间。
分色步骤:在全部图像处理后根据原稿和色彩复制的工艺特点选择某种分色类型生成黑版;确定四色油墨总量和黑色油墨的最大使用量,限制油墨的作用范围;规定网点扩大补偿值。
颜色分解:利用红、绿、蓝滤色片,对原稿反射或透射的色光选择性的透过和吸收进行的。
颜色合成:利用有网点的黄、品红、青三原色和黑色再现颜色。
印刷品表现颜色的局限性:①色域压缩:油墨的实际吸收和理想的吸收差别很大,油墨不仅吸收应该吸收的光谱区域内的光线,而且也吸收其他光谱区域内的光线。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作者:齐福斌来源:《今日印刷》2013年第04期网点特性参数与图像复制的关系4.网点形状与图像复制的关系网点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几何形状不同,在不同面积率下,其周长变化规律不同,因而印刷传递油墨特性也不同。
图2-34是几种不同形状的网点。
①网点形状与网点增大:在网点面积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形状网点的周长不同,因此印刷过程中网点增大亦不同。
图2-35是常见的圆形网点和正方形网点,网点周长随面积率的变化曲线。
如图2-35所示,网点面积率57%是两者网点周长大小的分界线。
即在网点面积率等于57%时,两种网点周长相等:在网点面积率小于57%时,正方形网点周长大于圆形网点周长;而在网点面积率大于57%时,圆形网点周长大于正方形网点周长。
根据网点增大与网点周长的关系可知,在亮调和中间调时,圆形网点增大比正方形网点小;在暗调时,圆形网点增大比正方形网点严重。
②网点搭角与密度跃变:各种网点在面积率达到某一点时,会出现相邻网点边界搭接的现象,该点成為“搭角”。
网点“搭角”会引起密度的跃升,从而影响阶调变化的连续性。
不同形状的网点出现“搭角”的面积率不同。
从图2-35可以看出,正方形网点“搭角”出现在网点面积率等于50%时,而圆形网点“搭角”出现在网点面积率等于78.5%时。
為了减小“搭角”对连续调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在设计网点形状或选用不同形状的网点印刷时,不出现搭接或使网点边界搭接多次完成,即一个网点与其相邻的四个网点不同时搭接,而是分两次或多次搭接。
如图2-34的椭圆形网点就是采用两次搭接,第一次长轴搭接,第二次短轴搭接。
③网点形状的选择:应该根据印刷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和印刷方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形状的网点。
如在人像印刷中,有较多肤色处于中间调,应该选用椭圆形或链条形网点。
如果选用正方形网点,在网点面积率50%时,会因為“搭角”出现而影响肤色的柔和变化。
又如,风景、静物等图像印刷,一般需要强化图像的中间调反差,则采用方形网点有利。
印刷工业中的数字化印刷技术使用教程
印刷工业中的数字化印刷技术使用教程数字化印刷技术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字化印刷技术在印刷工业中的使用教程,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指导。
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概述数字化印刷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码设备将电子文件直接输出成印刷品。
相比传统印刷技术,数字化印刷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灵活性:数字化印刷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印刷,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高效性: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快速完成印刷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3. 节约成本:数字化印刷技术无需制作版材,减少了制版成本。
4. 环保性:数字化印刷技术对环境友好,减少了废液和废纸的产生。
二、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子传输、数码印刷和后处理三个环节:1. 电子传输:将文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传输到印刷设备中。
2. 数码印刷:利用数码设备将电子文件转化为实际的印刷品,常用的数码印刷设备有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
3. 后处理:经过数码印刷的材料需要经过后道工序进行整理,如切割、折页、装订等。
三、数字化印刷技术的使用教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数字化印刷技术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1 确定印刷品要求:明确印刷品的尺寸、纸张材质、印刷颜色等要求,并准备好相关的电子文件。
1.2 选择适合的数码印刷设备:根据印刷品要求选择适合的数码印刷设备,例如,对于大幅面印刷,可以选择喷墨打印机,而对于高分辨率要求的印刷品,可以选择激光打印机。
2. 文件准备与编辑:2.1 文件处理:使用专业的印前软件对电子文件进行处理,包括调整尺寸、调色、图像压缩等操作。
2.2 文件编辑:根据印刷品要求,在印前软件中进行文字编辑、图像编辑和排版等操作,确定最终的印刷效果。
3. 数码印刷:3.1 配置打印参数:根据印刷要求配置数码印刷设备的打印参数,如打印质量、纸张类型等。
3.2 打印测试:在正式印刷前,进行打印测试以确认印刷效果符合要求,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多次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审定时间《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类型职业技能课学分数 4学时数 64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属职业技能课。
数字印前技术与原理讲述现代印前工艺技术及原理。
现代印前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实现数字化处理,并有印刷系统流程化、集成化的趋势。
本课程讲述图文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及工艺、技术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的工艺及基本理论,印前相关设备的使用及印前工艺的设计等。
2.教学目的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只把眼光停留在对设计的一般应用和操作上,而是能全面了解、熟悉设计好的作品如何通过印刷成为成品,在设计时就应把印刷的因素考虑进去。
要求学生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熟悉印刷品对设计的要求,掌握印刷时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前导课程:《印刷概论》、《印后加工》等。
后续课程:《电子排版》、《数字印刷原理》等。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赵海生编著,《数字化印前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年1月出版。
2.郝清霞编著,《数字印前技术》,印刷工艺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三、大纲执行说明1.本大纲规定的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讲课顺序可根据选用教材进行调整;2.本课程大纲规定是标准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执行时学期长短作适当调整;3.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应配有相应的实验仪器。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图像分色、页面描述、数字加网基础理论;2.掌握数字印前系统的构成和设备;3.掌握印前处理的工艺;4.了解数字印前发展的现状;5.重点掌握图像分色的操作,熟悉分色参数设定对复制结果的影响以及图像颜色校正、层次校正和清晰度强调的方法;6.掌握页面输出的参数设定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应采取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十八)
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十八)作者:齐福斌来源:《今日印刷》2013年第01期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组版、拼大版和折手1 组版需要印刷的文字、图形、图像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需要按照印刷品的需要,进行图文合一的组版,如书籍、期刊需要按每页的要求组成图文合一的页面;报纸印刷需要按每个版面要求组成图文合一的页面;包装印刷需要按包装要求的单体组成图文合一的页面。
2 拼大版组版组成的页面除少数包装单体外,大部分是比印刷机印刷幅面、照排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幅面小。
因此,在输出印刷需要的整页页面的胶片、印版前,还需要将数量不等的印刷页面按要求组成整页页面,这就是整页组版,即拼大版。
拼大版是按照印刷版面的幅面和印后加工要求,将组版完成的多个页面或包装单体,组合成印刷整页页面。
对出版类活件,要按照书帖折手规格安排页面位置和朝向;对包装类活件则按照包装设计单体的形状、尺寸等安排各单体的位置和方向。
为了保证印刷质量和印后加工品质,在印刷版面上还需要安排多种测控元素,如印刷测控条、套准和裁切标记,色版标记等。
在拼大版的过程中,形成印张幅面、套准线和测控条参数(样式和位置)、折手方式,裁切位置和路径,装订/成型参数等生产控制信息。
3 折手大多数书、报、刊和包装印刷品,在印刷完成后需要经过折叠再现设计者的页面顺序要求。
如书籍和期刊需要按页序折叠装订成册,报纸需要按页序折叠形成一份报纸,很多包装印刷品需要折叠,做成包装箱(盒)或袋,这个过程就是折手。
折手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拼版。
栅格图像处理技术1 栅格图像处理器①栅格图像处理器的作用栅格图像处理器简称RIP(Raster Image Processor),是印前处理流程中最核心的部件,它直接关系到输出的质量和速度。
栅格图像处理器的主要作用是,对页面内容制作软件生成的页面描述文件进行解释,生成打印机、照排机、CTP、数字印刷机等光栅输出设备,能够记录的点阵信息,然后控制输出设备,把页面点阵信息记录到纸张,胶片等输出介质上。
《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
《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群专科生专业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针对印刷包装行业企业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开设的。
本课程是在学习图文传播基础、平面设计应用软件、颜色技术基础等课程后,进一步学习数字印刷与增效、色彩管理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等课程的基础。
课程系统介绍数字印前系统的组成;印前图像处理基础;分色原理与再现(分色原理、灰平衡、UCR、GCR);网点与数字加网技术;图像层次再现规律与调节;图像的颜色校正;图像清晰度强调;图文输入设备与工艺;图文存储和文件格式;图文处理;专业印前图像处理技术(叠印和套印、陷印、专色、双色调、丰富黑等);图文输出设备与工艺等。
并通过一系列实训项目,引导学生理解分色和加网的核心理论,掌握图文输入、处理和输出技能,以理论讲解结合实训项目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也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本课程完成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学院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4.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科技强国的工匠精神;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服务质量职业意识;6.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耐心、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的职业素质。
(二)知识目标1.分色原理与再现(分色原理、灰平衡、UCR、GCR);2.网点与数字加网技术;3.图像层次再现规律与调节;4.图像的颜色校正;5.图像清晰度强调;6.图文输入设备与工艺;7.图文处理工艺;8.图文输出设备与工艺。
数字印前技术
数字印前技术第一部分数字印前概述一、概念:1、印前定义:在印刷之前进行图文信息设计、处理、输出等全部过程2、数字印前基础:桌面出版系统(DTP)3、数字印前系统:为了以数字方式实现图文输入、图文处理和图文输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集合4、桌面出版系统:用于出版、印刷的图文信息进行输入、处理、输出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二、基本能力:1、两要素:(1)页面排版或拼版(组版):将页面上各页面元素进行拼合和定位、构成完整页面的操作(2)硬拷贝输出:利用激光照排机、直接制版机等设备将页面信息记录在介质上的过程2、数字印前工序:图文输入、排版、打样3、印前常用的数字图像获取的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4、印前常用的图文处理设备:PC机、Mac机5、印前常用的图文输出设备:打印机、直接制版机、激光照排机三、现代发展工艺流程:1、传统复制工艺:2、现代复制工艺:四、特点:1、图像处理方法更灵活,可以满足客户的创意要求2、可以实现图文合一处理3、整个系统呈开放性、资源可以共享4、整个复制工艺中可变因素少、使印品质量有可靠的保障5、工序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出版周期显著缩短6、原材料的使用少、对仓储空间的要求降低7、利于环保、节省贵重金属8、人员培训相对容易9、图文信息可以实现远程传送10、直观效果好11、任何一个工序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印刷质量第二部分印刷图像复制基础一、网点:1、定义:将原稿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正确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基本元素2、网目调:将连续变化的图像变成不连续、由油墨小网点组成的头像,通过改变小网点在纸张上的覆盖面积比例来改变油墨的浓度或图像的明度(1)特点:1)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越大,油墨在纸张上的覆盖比例就越大,产生的颜色就越深2)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越小,油墨在纸张上的覆盖比例就越小,产生的颜色就越浅(2)印刷行业通常用油墨的百分比来表示图像颜色的深浅3、扫描印刷品原稿时必须去网4、图像加网与图形加网:(1)要求不同(2)采用图像加网方式,图形、文字的边缘不光洁5、作用:(1)网点的大小能调节油墨量(2)网点在印刷效果上能组色(3)网点能冲淡墨色4、网点大小:(1)网点的绝对面积:网点绝对面积=(网线数的倒数)2注:①一般指的是调频网点②网线数越大,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网点数越多,网点的绝对面积越小(2)网点的相对面积:单位面积内接受油墨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注:①一般指的是调幅网点②传统上以成数表示6、网点形状:(1)定义:油墨点印在纸张上的形状(2)形状:方形网点、圆形网点、链条形网点(菱形网点)等(3)网点扩大:网点形状不同,相同面积的网点的周长不同,扩大量不同(与网点周长成正比),会对阶调的再现造成不同的影响注:①方形网点扩大50%时,扩大量最大②圆形网点扩大78.5%时,扩大量最大7、网点角度:(1)定义:网点排列线和水平线间的夹角(一般逆时针方向测得的角度)(2)龟纹(莫尔条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角度的网点套印在一起产生的叠印注:①提高加网线数可使莫尔条纹细小②调幅加网不可避免,调频加网可避免(3)常用网点角度:0°(90°)、15°、45°、75°注:①45°的网点角度最舒服、最美观,是最佳的网点角度②15°和75°的网点角度不稳定、不呆板③0°(90°)的网点角度稳定、太呆板,视觉效果最差(4)四色版的网点角度:8、加网技术:(1)调频加网(2)调幅加网: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网点形状(3)混合加网9、加网线数:(1)网线数定义:单位长度内的网点数量,单位:lpc(线/厘米)或lpi(线/英寸)(2)特点:网线数的多少决定了网点的密集程度1)网线数越高,网点越密集(网点越小),印刷品越细腻2)网线数越低,网点越大,印刷品越粗糙(3)常用加网线数:80lpi、100lpi、120lpi、133lpi、150lpi、175lpi、200lpi、300lpi等(4)各种纸的加网线数:1)铜版纸(高级压光白纸板):175lpi—300lpi2)胶版纸:120lpi—150lpi3)新闻纸:80lpi—133lpi(5)考虑因素:1)视距远近:a.视距近,网线数多(细)b.视距远,网线数少(粗)2)客户要求:a.要求印刷品质量高,油墨、纸张好,网点增大,网线数可多(细)b.要求印刷品质量低,油墨、纸张较普通,网点增大,网线数要少(粗)3)印刷工艺:a.胶印、凹印的网点增大较少,网线数可多(细)b.柔版印刷、丝网印刷的网点增大较大,网线数要少(粗)10、前、后端加网:(1)前端加网:在图像处理软件中设定加网参数注:可满足不同的加网要求(2)后端加网:输出时进行加网参数设定注:保证一个版面上所以加网元素均相同二、数字加网:1、记录栅格:图像输出设备在记录网点时按一定的规则把记录平面划分的一个个的小方格而形成的集合注:①传统加网无需记录栅格②在一次加网输出时记录平面上的记录栅格数大小相同2、设备像素:记录设备的曝光点注:每一个在记录栅格中的小方块(设备像素)都是相同的3、网目调单元(网点单位面积):一个用于包含网点的区域,只有100%面积率的网点(实地)才会与网目调单元一样大注:①绝网:0%面积率的网点②在一定条件下,网目调单元中小方格的多少决定了网点轮廓形状接近理想形状的程度,小方格越多,越接近理想的形状4、加网线数(频率):(1)意义:反映了两个相邻网点的中心距离的长短 (2)特点:1)网线数高,中心距离近,网目调单元小,网点绝对面积小 2)网线数少,中心距离远,网目调单元大,网点绝对面积大注:一般情况下,数字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均应该输出到记录介质上,即加网线数等于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也可以说一个像素对应一个网点 5、加网质量因子(q ):(1)定义:图像分辨率与加网线数之比(dpi/lpi ),一般q=1.5或2(2)常用角度:满足输出一个网点需要一个像素,需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大约1.414(2)倍,取整1.5倍1)0°:一个网点要1.5(1.5×cos0°)个像素 2)45°:一个网点要1(1.5×cos45°)个像素 3)15°:一个网点要1.45(1.5×cos15°)个像素 (3)公式:图像分辨力=q×加网线数6、记录分辨率:输出设备的记录精度,以逐点扫描方式的图像输出设备可以在单位长度上扫描曝光的光点数,通常以dpi 表示7、输出设备的分辨率与扫描仪的分辨率: (1)扫描仪的每一个点可用于产生一个像素(代表原稿某一小区域的平均亮度) (2)激光照排机的点是激光的曝光点,一个激光点一般远小于数字图像的一个像素所代表的物理尺寸 (3)两者区别: 1)点的大小不同2)像素点有两岸不同,曝光点亮暗一样 8、最小网点直径:(1)意义: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制约着网点记录点阵的精细程度 (2)公式:最小网点直径=)dpi 输出设备记录分辨率(1注:理论上输出设备记录分辨率的倒数(扫描仪记录光点的直径)=加网图像的最小网点直径9、记录分辨率与半色调单元的关系:(1)记录分辨率高并不意味着网点一定很精细,因为网点的精细程度与网目调单元包含的记录栅格数有关(2)一般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分为有限的几档,而记录栅格数可任意指定 (3)加网线数与记录分辨率、网目调单元包含的记录栅格数有关系 (4)网点的绝对尺寸和记录栅格的大小有关 10、网目调单元中的记录栅格数:(1)网目调单元点阵中包含的小方块(记录栅格)数由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和加网线数决定(2)公式:记录栅格数(n )=2))lpi 加网线数()dpi 记录分辨率(((3)网目调层次数(灰度等级):记录栅格数+1(n+1)1(4)网点的相对大小(最小网点面积率):灰度等级11、有理正切加网:(1)定义:加网角度的正切为有理数的加网模式(2)加网角度为0°、45°:每一个网目调单元的四个角点能够做到与记录栅格的角点准确重合(左下图)(3)加网角度为15°:网目调单元的角点中只有一个角点与记录栅格的角点重合,其他三个不重合(右上图)(4)特点:1)每一个半色调单元的角点必须准确地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的交点重合2)每一个半色调单元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可以将具有相同面积率和形状的网点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重复复制3)加网角度的正切值为有理数,有利于数字网点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快速生成(5)各色版加网线数比:1)当加网角度为0°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92)当加网角度为 18.4°(代替15°和75°)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103)当加网角度为45°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8(6)存在问题:1)为满足半色调单元角点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角点重合,用18.4°代替15°,绝对误差3.4°,且可能会出现龟纹2)实际加网线数与指定加网线数有偏离(黄版除外)3)供选用的加网线数和角度只有有限的组合4)易出现玫瑰斑,降低对图像的表现能力和细节分辨力(7)玫瑰斑:1)产生条件:印刷图像中的黑、青、品三块强色版的夹角为30°2)类型:空心玫瑰斑、实心玫瑰斑、中心玫瑰斑12、超细胞结构加网:(1)定义:在输出设备有限的记录分辨率范围内通过采用超大型细胞,并在每个细胞内设置多个网点生长点的方法,解决精密逼近15°角和记录分辨率间的矛盾,使得桌面制版技术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四色分色工艺能获得的效果(2)基础:有理正切加网(3)要求:网目调单元包含更多的记录栅格,近似程度越高,记录栅格越多,输出设备有极高的记录分辨率(4)超细胞网点生长方式:多个中心点开始(多个网点生长点)(5)超细胞的四个角点能与记录栅格的角点重合,但网目调单元不能(6)比较:1)超细胞结构加网的加网角度与传统加网角度相同(1)二值化命令设定好加网参数后,显示器能显示陈出加网效果(2)打印命令设定好加网参数后,显示器不能显示陈出加网效果14、复制品复制大小:(1)等大复制:记录分辨率(dpi)=2×加网线数(lpi)(2)放大n倍复制:记录分辨率(dpi)=2n×加网线数(lpi)三、彩色复制基础理论:1、图像层次复制:(1)原稿的标准复制曲线:1)层次传递规律:原稿与印刷品的理想层次(A )与现实层次(C )曲线对比: a.原稿密度范围要压缩 b.原稿层次欠佳注:用RGB 滤色片对彩色原稿分色得到CMY 色版2)复制工艺过程对层次传递的非线性影响:晒版、打样或印刷工序都会影响 注:晒制PS 版网点会缩小 3)复制类型:a.理想复制:原稿与印刷品的光学密度比为1:1的复制b.标准复制:原稿与复制品的明度比为常数的复制,公式:RminRmax OminOmax Rmin R Omin O V -V V -V V -V V -Vc.循环法标准复制曲线制定图:第一象限:标准复制曲线(D O —D R )注:建立的关键是使原稿与复制品的明度比为一个常数 第二象限:印刷品密度与明度关系曲线(V O —D O ) 第三象限:原稿与印刷品明度关系曲线(V O —V R ) 第四象限:原稿密度与明度关系曲线(V R —D R )(2)孟塞尔的视觉特性:注:①明度值与密度不呈线性关系②人眼对低密度的敏感性比高密度大2、分色加网标准曲线的设定:(1)方法:倒推对应法(2)复制工艺流程:原稿→ C、M、Y、K网点阳图→ C、M、Y、K印版→印刷品(3)分色加网曲线:第一象限:复制曲线第二象限:灰平衡曲线第三象限:晒版曲线第四象限:分色曲线注:①影响分色加网曲线变化的条件:印刷工艺、油墨、纸张②考虑了后工序的因素,可以弥补晒版过程中层次传递的损失四、图像颜色复制:1、分色原理:2、颜色再现:(1)网点的叠印和并列:黄、品、青三种网点油墨可以形成二次色红、绿、蓝和三次色(2)黑墨(第四种颜色):在印刷中一般只对形成颜色的亮暗有影响3、影响因素:(1)光源(很小)、滤色片(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该吸收的光不能完全吸收,该透过的光不能完全透过)(2)油墨、纸张(3)原稿注:感光胶片、印版一般不形成色误差4、灰平衡:(1)定义:如果一幅在规定印刷条件下生产的印刷品在规定观测条件下呈灰色,该分色片上的青、品红和黄的阶调值(网点面积)处于灰平衡状态,贯穿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注:灰平衡贯穿于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是衡量印刷复制中色彩再现是否正确的一种依据(2)等效中性灰密度:三原色油墨实现中性灰平衡时所达到的密度值注:理论上相同的网点配比的黄、品红和青可以达到灰平衡,但实际上这三色要达到灰平衡所需的网点比例不同,一般青的网点面积大于黄和品红的网点面积(35、黑版:(1)类型:1)短调黑版(骨架黑版):辅助色版a.作用:提高暗调的密度,强调图像轮廓b.复制工艺:常规复制、底色去除c.适用范围:明快色彩为主调,中性色和灰色成分较少的原稿2)中调黑版:a.作用:稳定中暗调灰色的再现,增加暗调层次的深度b.复制工艺:常规复制、底色去除c.适用范围:中等明度,亮调有少量的消色,中间调有一定量的灰色,暗调的消色较浓重的原稿3)长调黑版(全调黑版):主要色版a.作用:稳定全阶调的中性灰的复制,改善暗调处网点的叠印适性b.复制工艺:灰成分替代c.适用范围:中暗调以消色为主,彩色为辅,有70%以上的面积为黑灰色的原稿(2)产生:中性色和复合色的消色部分,原色和间色中无注:黑版阶调层次的设定,不会影响图像彩色区域的色相、饱和度,只能改变明度(3)公式:)kS-L -S (p K ⋅= 1)意义:a.K :黑版油墨量b.S :三色油墨的最小值c.L :三色油墨的最大量d.k :可选的比例常数e.p :决定黑版量大小 2)运用:a.黑版量的大小等于三色最小油墨量减去一定比例的三色最大油墨量与最小油墨量的差值b.当S=0时为纯色,k 为负值,无黑版量;当S>0时为复合色,可能有黑版量c.△=L-S ,表示在S 一定的情况下,复合色接近中性灰的程度,且△大小不同,黑版量不同;△≥kS 时,无黑版d.k 作为一个常数,大小决定复合色黑版量受该复合色的纯色饱和度大小的影响,一般为10—15 (4)作用:1)增加图像的密度反差 2)稳定图像的颜色 3)加强暗调层次4)提高印刷适性、降低成本 5)解决文字印刷 6、分色方法:(1)底色去除(UCR ):灰成分替代的基础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在保持颜色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图像中间调到暗调区域内灰成分复制所使用的青、品红、黄三原色的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处理方法2)作用范围:3)原理:由青、品红、黄三原色油墨叠印出的复合色与用青品红、黄三原色油墨中的两种黑墨叠印出的复合色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4)公式:UCR=)kS-L -S (p ⋅注:k一般取55)参数:a.起始点:表示从原稿上哪一级密度进行去除(控制底色去除)b.去除量:表示在去除范围内对黄、品红、青油墨量去除多少(控制底色去除)6)目的:a.减少图像暗调部分的叠印率,适当改善印刷适性b.有利于印刷品的干燥,并起到稳定颜色的功能c.降低成本d.改善图像暗调层次的再现7)特点:a.优点:I.印刷适性提高II.暗调的中性灰再现相对稳定III.降低印刷成本b.缺点:I.容易出现替代前后效果的不一致II.不能复制各种原稿8)应用:a.对纸张的要求:I.纸张质量好、印刷速度慢、去除量少II.纸张质量差、印刷速度快、去除量多b.暗调:去除量控制在10%--30%(2)底色增益(UCA):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弥补灰成分替代引起的图像暗调密度的不足,在图像暗调范围内加相应的青、品红、黄色量的处理方法2)作用:a.在彩色复制过程中,当原稿的密度范围不够深时,用底色增益加强b.可以调整图像暗调区域的灰平衡,并适应暗调区域色彩的特殊要求c.用于灰成分替代,以弥补因大量替代后暗调区域的密度不足3)特点:中性灰区域,图像暗调密度越高,增益量越大,对纯色没作用4)控制:去除量、起始点5)应用增益量保证最终的四色版的网点叠加量在265%(3)灰成分替代(GCR):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保持颜色不变,降低图像整个阶调范围内灰成分复制所使用的青、品红、黄三原色的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处理方法2)原理:a.参与在复制中最少的第三原色,用黑墨代替b.彩色复制中中性灰部分用黑墨代替,色偏部分分别用一种或两种彩色油墨按一定的色偏比例组合而成3)理论依据:a.哈拉尔德·屈帕斯椎体色立体假说:人眼靠感红、感蓝、感绿的三种锥体来辨颜色b.黑版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4)规律:a.中性灰替代:随着彩色油墨去除程度的加大,黑墨比例逐渐增加,剩余的彩色油墨仍遵从对应网点比例的灰平衡关系,保证叠印后的呈色更接近中性灰注:中性灰偏什么颜色,复制品颜色偏什么颜色b.彩色区域替代(互补色替代):(左下图)注:灰成分替代可以对最少的第三原色100%替代c.理论值替第三原色进行代与实际替代值对比:(右上图)d.互补色替代:随着复制色彩饱和度的提高而降低,黑墨对两种基本色油墨的替代作用越小;随着复制色彩饱和度的降低而提高,黑墨对两种基本色油墨的替代作用越大5)区别:灰成分替代K K CMYKb.与底色去除对比:I.去除方式不同II.去除作用范围不同III.去除量不同IV.去除规律不同V.黑版作用不同,但都是用黑版代替6)特点:a.优点:灰平衡稳定性高、输墨宽容度高、干燥快、成本低、印品质量高、印刷适性高b.缺点:印品整体复制密度下降、高光部分的透明感下降注:可以复制各种原稿,且贯穿于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7)前提:光学密度一致、视觉效应一致8)复制方法:a.部分替代b.部分替代+底色增益c.完全替代+底色增益9)应用:最大限度利用黑版(提高高调,降低中调,加深暗调)6、参数设定:(1)前端分色:用RGB三色滤色片对彩色原稿进行颜色分解(2)后端分色:图像处理软件从RGB图像转换到CMYK图像(模式转换)第三部分图像数据采集一、原稿:1、作用:复制工作者通过对原稿的扫描分色、组版、晒版、印刷,最终得到复制品,是复制的基础和依据2、类型:(1)传统稿:1)类型:反射稿、透射稿2)质量问题:a.彩色反转片的密度范围不适合印刷复制的要求b.偏色c.层次欠佳d.颗粒粗e.清晰度差3)标准原稿:a.密度:0.3—2.7b.画面色彩平衡、鲜艳,层次丰富c.图像清晰度高,颗粒细腻(2)数字稿:1)类型:数字照片、关盘图像、视频图像2)质量问题:a.图像分辨率低b.含有噪音c.层次太亮或太暗d.清晰度较低e.颜色有误差3)数字原稿的分辨率太低会影响复制质量(3)实物稿:1)定义:厚度适中的实物2)特点:颜色范围不大,基本能得到较好的效果(4)其他类型原稿:1)新闻报导类原稿:以色彩和反差为主的复制工艺2)美术作品、艺术性原稿:以层次为主,忠于原作的复制工艺3)国画原稿:灰成分替代复制工艺4)人物原稿:以希望肤色为主的复制工艺5)商业包装摄影原稿:以被摄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主的复制工艺3、采集:(1)方法:1)扫描仪扫描输入注:印前常用平台式扫描仪2)数码相机拍摄(2)准备工作:1)保证设备处于标准工作状态2)开始扫描前要对设备进行预热3)清洁扫描平台或滚筒、原稿4)透射稿上油或喷粉(3)过程:1)原稿分析2)上稿3)预视扫描4)取景5)预扫描6)参数、曲线调整7)扫描注:①原稿扫描前要对扫描仪进行预热处理②扫描前要设定参数:缩放倍率、扫描分辨率、颜色模式③扫描分辨率和缩放倍率、加网线数成正比4、色彩模式:(1)RGB色彩模式:最常见的色彩模式,最原始的数据,色域范围广,后端进行图像处理非常方便注:扫描一般使用这种模式(2)CMYK色彩模式:RGB色彩模式转换,质量取决于硬件水平、扫描软件中分色数据的多少、操作人员的经验(3)Lab色彩模式:中高档扫描仪特有的一种色彩模式,色域范围最广,信息独立于具体设备之外,不方便调整,不能直接印刷二、定标:1、白平衡定标:扫描设备的定标,使三个分色信号进入平衡和准确的工作状态2、黑场、白场定标:图像原稿的定标,使扫描设备的三个分色信号与原稿的三色平衡取得一致注:印刷条件改变,黑场、白场对应的网点值改变(1)目的:使原稿上需要复制的密度范围(白场—黑场)与印刷所能表现的阶调范围相对应(2)作用:1)纠正原稿的色偏2)纠正原稿的阶调不足(3)影响:1)黑场定标:(左下图)a.黑场定标密度低,图像颜色变深、实地面积变大、阶调变暗b.黑场定标密度高,图像颜色变浅、阶调变亮2)白场定标:(右上图)a.白场定标密度低,图像颜色变深、阶调变暗b.白场定标密度高,图像颜色变浅、阶调变亮、绝网面积加大(4)定标方法:1)自动定标2)手动定标(5)定标原则:1)选择原稿上的次亮密度点和次暗密度点为黑场和白场2)选择中性黑和中性白作为黑场和白场3)黑场、白场应选择在原稿需要复制的主体上4)多选择几个密度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合适的密度点作为黑场和白场5)满足艺术加工需要(6)应用:1)图像偏色:黑场、白场选择在高光偏色区域处进行定标,以纠正原稿的色偏2)根据承印物定标:印刷工艺不同,纸张和油墨的灰平衡数值不同,黑场、白场的定标数值也不同三、层次调整:(先校正)1、方法:(1)粗调:选择合适的层次曲线1)条件:a.正常的原稿与正常的曲线对应b.较亮的原稿与较厚的曲线对应c.亮的原稿与厚的曲线对应d.较厚的原稿与较亮的曲线对应e.厚的原稿与亮的曲线对应2)印刷专色:(2)细调:局部调整1)Gamma值:2)亮度调整:3)对比度调整:4)CMYK色版曲线调整(分通道或分色版调整):注:只有当原稿有偏色才能用2、阶调类型(三大段层次):高调、中间调、暗调3、一般原稿:(1)复制规律:高中调少压缩或不压缩,暗调多压缩(2)原因:1)人眼视觉对低密度区域的变化敏感,对高密度区域变化不敏感2)一般的原稿高中调是复制的主体,暗调是复制的次要部分4、原则:(1)必须在黑场、白场定标完成之后进行(2)合理分配三大段层次(3)保证三色版的阶调平衡(4)极高光的绝网面积必须控制在小范围内5、不同阶调调整:(1)常规原稿:扫描时,只要黑场、白场定标准确(2)暗调(偏厚)原稿:1)选择一条较薄的层次曲线2)黑场、白场密度点应选择的高一些3)提高图像亮度,增加对比度(3)亮调(偏薄)原稿:1)选择一条较厚的层次曲线2)黑场、白场密度点应选择的高一些3)降低图像亮度四、颜色校正:(后校正)1、任务:复制过程中,设法消除和校正着色误差2、理论依据:(1)目的:校正颜色密度空间的畸变,使它恢复成理想的立方体形状a.降低纯色的饱和度b.使颜色具有更丰富的层次2)产生色误差的原因: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3)专色(4)色相、饱和度、明度:(校正方法)3、原则:(1)必须在层次调整之后进行(2)校色参考点应选择颜色鲜艳的区域(3)必须保证灰平衡的基础上进行(4)准确程度不能以显示屏为准,以颜色的网点配比为准4、颜色配比:(1)色光三原色:1)蓝:a.叠加:M、C。
印刷行业数字印刷技术与设备升级
印刷行业数字印刷技术与设备升级第一章数字印刷技术概述 (2)1.1 数字印刷的发展历程 (2)1.2 数字印刷的优势与挑战 (2)1.2.1 优势 (2)1.2.2 挑战 (2)1.3 数字印刷技术的分类 (3)第二章数字印刷设备概述 (3)2.1 数字印刷设备的基本构成 (3)2.2 数字印刷设备的主要类型 (4)2.3 数字印刷设备的功能指标 (4)第三章喷墨数字印刷技术 (4)3.1 喷墨印刷的基本原理 (5)3.2 喷墨印刷技术的种类 (5)3.3 喷墨印刷设备的发展趋势 (5)第四章激光数字印刷技术 (6)4.1 激光印刷的基本原理 (6)4.2 激光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 (6)4.3 激光印刷设备的技术特点 (6)第五章热升华数字印刷技术 (7)5.1 热升华印刷的基本原理 (7)5.2 热升华印刷技术的优缺点 (7)5.3 热升华印刷设备的发展趋势 (7)第六章紫外线数字印刷技术 (8)6.1 紫外线印刷的基本原理 (8)6.2 紫外线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 (8)6.3 紫外线印刷设备的技术特点 (8)第七章数字印刷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9)7.1 数字印刷设备的日常维护 (9)7.2 数字印刷设备的故障处理 (9)7.3 数字印刷设备的保养方法 (10)第八章数字印刷质量控制 (10)8.1 数字印刷质量控制的原则 (10)8.2 数字印刷质量控制的方法 (11)8.3 数字印刷质量控制的标准 (11)第九章数字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 (12)9.1 数字印刷市场的现状与展望 (12)9.1.1 市场现状 (12)9.1.2 市场展望 (12)9.2 数字印刷技术的创新方向 (12)9.2.1 高速高精度印刷技术 (12)9.2.2 绿色环保印刷技术 (12)9.2.3 个性化印刷技术 (12)9.3 数字印刷行业的政策环境 (13)9.3.1 国家政策支持 (13)9.3.2 地方政策扶持 (13)9.3.3 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 (13)第十章数字印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13)10.1 数字印刷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 (13)10.2 数字印刷在书刊印刷中的应用 (13)10.3 数字印刷在广告印刷中的应用 (14)第一章数字印刷技术概述1.1 数字印刷的发展历程数字印刷作为印刷行业的一种新兴技术,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
印刷行业的数字化印刷技术
印刷行业的数字化印刷技术数字化印刷技术是指将传统印刷过程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印刷作业的快速、灵活和高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字化印刷已经成为印刷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印刷技术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对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数字化印刷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版(CAM)等数字化技术,将原始设计图案直接传输到印刷机上,实现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印刷效果。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出版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等多个领域。
在出版印刷方面,数字化印刷技术使得图书的印刷变得更加快速、便捷。
传统的印刷过程中,需要进行色彩分离、制版等繁琐的操作,而数字化印刷技术通过直接将数字文件传输到印刷机上,可以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印刷周期。
在商业印刷方面,数字化印刷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印刷的可能。
传统的商业印刷往往需要大量的印刷数量,而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小批量、定制化的印刷,满足个体客户的需求。
在包装印刷方面,数字化印刷技术为包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传统包装印刷通常需要使用模板和制版来实现不同的印刷效果,而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通过调整设计文件中的参数,实现不同样式的包装印刷。
二、数字化印刷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数字化印刷技术相比传统印刷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快速高效: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实现即时印刷,无需制作制版等繁琐操作,大幅缩短了印刷周期。
灵活多样: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印刷,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高质量:数字化印刷技术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印刷效果,使印刷品质量得到提升。
2. 挑战数字化印刷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成本较高:相比传统印刷技术,数字化印刷技术的设备和耗材成本较高,对企业的投入较大。
技术更新换代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印刷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要求企业及时跟进技术发展,提升设备和技术水平。
印刷行业数字化印刷技术应用与发展方案
印刷行业数字化印刷技术应用与发展方案第一章数字化印刷技术概述 (3)1.1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定义 (3)1.2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3)1.2.1 起源与早期发展 (3)1.2.2 技术成熟与广泛应用 (3)1.2.3 我国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发展 (3)1.3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3)1.3.1 优势 (3)1.3.2 挑战 (3)第二章数字化印刷技术原理 (4)2.1 数字化印刷的基本原理 (4)2.2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分类 (4)2.3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5)第三章数字化印刷设备 (5)3.1 数字化印刷设备概述 (5)3.2 常用数字化印刷设备介绍 (5)3.2.1 数字印刷机 (5)3.2.2 印前处理设备 (5)3.2.3 印后处理设备 (5)3.2.4 辅助设备 (6)3.3 数字化印刷设备的选型与维护 (6)3.3.1 设备选型 (6)3.3.2 设备维护 (6)第四章数字化印刷工艺 (6)4.1 数字化印刷工艺流程 (6)4.2 数字化印刷工艺优化 (7)4.3 数字化印刷工艺质量控制 (7)第五章数字化印刷材料 (7)5.1 数字化印刷材料概述 (7)5.2 常用数字化印刷材料介绍 (8)5.2.1 纸张 (8)5.2.2 油墨 (8)5.2.3 版材 (8)5.3 数字化印刷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8)5.3.1 纸张的选择与应用 (8)5.3.2 油墨的选择与应用 (8)5.3.3 版材的选择与应用 (8)第六章数字化印刷应用领域 (9)6.1 出版领域 (9)6.2 包装领域 (9)6.3 广告领域 (10)第七章数字化印刷市场分析 (10)7.1 数字化印刷市场现状 (10)7.2 数字化印刷市场趋势 (11)7.3 数字化印刷市场机遇与挑战 (11)第八章数字化印刷技术标准与规范 (11)8.1 数字化印刷技术标准概述 (11)8.2 数字化印刷技术规范制定 (12)8.2.1 设备规范 (12)8.2.2 材料规范 (12)8.2.3 工艺规范 (12)8.2.4 质量控制规范 (12)8.3 数字化印刷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推广与应用 (12)8.3.1 推广策略 (12)8.3.2 应用实践 (13)第九章数字化印刷技术培训与人才储备 (13)9.1 数字化印刷技术培训体系 (13)9.1.1 培训内容设置 (13)9.1.2 培训形式与手段 (13)9.1.3 培训评估与认证 (13)9.2 数字化印刷人才需求分析 (14)9.2.1 人才需求现状 (14)9.2.2 人才需求趋势 (14)9.3 数字化印刷人才培养策略 (14)9.3.1 加强校企合作 (14)9.3.2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4)9.3.3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4)9.3.4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4)第十章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策略与建议 (15)10.1 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策略 (15)10.1.1 强化技术创新 (15)10.1.2 优化产业结构 (15)10.1.3 拓展市场渠道 (15)10.1.4 培育人才队伍 (15)10.2 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路径 (15)10.2.1 提高数字化印刷设备功能 (15)10.2.2 推进数字化印刷标准化 (15)10.2.3 发展绿色印刷 (15)10.2.4 促进产业融合 (15)10.3 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建议 (16)10.3.1 政策支持 (16)10.3.2 产学研结合 (16)10.3.3 加强国际合作 (16)10.3.4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16)第一章数字化印刷技术概述1.1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定义数字化印刷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和传输,将图文信息直接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一种印刷方法。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
设备
齐福斌
【期刊名称】《今日印刷》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齐福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J], 齐福斌
2.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J], 齐福斌
3.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二十一)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J], 齐福斌
4.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十五)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J], 张忠俊;齐福斌
5.数字印刷技术及其设备(十四)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J], 齐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