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调查

时间:2011-03-22 09:44:27 进入发布者主页:hzstsxx; 访问统计

【摘要】关于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相信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而言,不是陌生的事情。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关注教育的新思想、新需求。在当今研究普校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火如荼的同时,也应关注研究聋哑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争取聋哑学生与健

全人的接轨,与社会的接轨。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等方法,以惠州市特殊学校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师生(家长)对聋生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等进行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等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在加强聋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视角上有创新之处,同时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见

解。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建议

问题与现状

片段一:2009年6月10日呼和浩特市几名聋哑学生被一名聋哑男同学从学校骗了出来之后,一个戴眼镜的聋哑女人将他们带上了火车,几经周转后被骗到成都,在成都,那个聋哑女人把他们单独关在家里,每天“教育”他们以后要出去偷东西挣钱,并告诉他们,聋哑人偷东西无罪,后来,经警方的全力营救,他们才得以逃出“魔掌” ……

片段二:特殊学校的九年级学生李某,在一次因为和同学之间闹矛盾后,私自离校回家,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厌学、不愿与

人接触的心理……

片段三:学生黄某,因为家庭的变故,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变成弃学的孩子……

这些事实都反映了当前部分聋哑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心理素质较低,缺乏了相应的教育知识与社会保护。

社会的进步、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员和社会热心人士对特殊教育产生了兴趣和研究,特别是特殊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不少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不少有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当中也包含不少对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政策。这也将为特殊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惠州市特殊学校成立一个心理辅导小组,并聘请了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在校内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学校目前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陷。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十分必要。

根据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总结,聋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

自以下及方面:

(一)、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带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生理的缺陷,聋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具

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都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这些情况在初入学的聋哑儿童表现的更为突出。通常一年级的新学中,刚入学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卑、孤僻、恋家、哭泣……是许多老师和家长所头痛的问题。另外,有些聋生的家长在开始时无法接受亲戚朋友的背后议论,没有把孩子送到正规的特殊学校就读,而是在就近的普校就读。这就放大了聋生的自卑感,更加形成了聋生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家长的抵触……研究和事实证明,开始在普校就读的聋生再转学到特殊学校来的孩子,心理问题要比一直在特殊学校的孩子严重的

多。

(二)、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家庭因素)是问题的根源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我校的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

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聋生的父母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子女较多,相对于正常儿童,父母与聋儿的心灵交流微乎其微,甚至从未有过。吃饱、穿暖、能学点知识、掌握点职业技能、将来能自食其力,是聋童家长的普遍愿望。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内心世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父母则不洞察,不过问,而是任其发展。即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了行为异常,父母也只是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从心理变化上寻找行为变化的源头,仅仅从行为遏制上进行简单的处理。长期下去,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闭、偏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本校学生黄某,原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心里的佼佼者……成绩优异,特别是文艺方面,经常出现在舞台上。但是因为一次意外,母亲车祸瘫痪了。在本身的身体条件的缺陷下,面对这样的变故,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对学习、舞台失去了兴趣。往往是刚刚回到学校,就开始闹着要回家,告诉老师,她不想读书要回家。但是,面对这样的变故,其父亲因为经济和子女多等等,根本无暇顾及有缺陷的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不得不休学在家……

(三)、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心理问题的导火线相信在特殊学校工作的老师都会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很多心理问题的导火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孩子会因为同学之间的矛盾,产生吵(打)架、形成帮派、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等,从而产生厌学,脱离集体等现象。九年级学生李某,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即使是聋生的难题---英语,也学得很不错,但因其是个插班生,

六年级才从普校转到聋校,交心的同学很少,而且把在普校的自卑感持续到这里,因此他显得那么不合群:经常独来独往;内心总觉得同学不喜欢他,不愿意和他玩;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显得那么不屑……在这种矛盾的恶化下,在一次和同学的吵架后,他趁老师和同学的不注意,偷偷地跑回家,不想来学校,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还将这种不愉快发泄到家长身上,殴打自己的父亲……

(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深化研究不够是客观原因学校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聋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部分学校只放眼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培养,忽略或轻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我们学校来说,虽然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成立一个心理辅导小组,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在校内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学生遇到什么心理问题第一时间都不是找老师解决,而是找同学倾诉或者压在心理,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另外,一般的聋校教育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封闭状态或半封闭状态的。这就限制了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增加了心理压力。还有一部分学校存在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现象,学生心理的种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疏导,这无疑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问

题。

再者,心理辅导室的成员是老师,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懂得用最好的办法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