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发展史与名作赏析论文
器乐发展史与名作赏析
——中国竹笛发展之我见从初中开始我便学习竹笛,靠着这一支小小的竹笛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对它我有深深的情感。

不敢妄称对它有多了解,下文中我将简单介绍我对竹笛的一知半解。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

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

相传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但随着中国考古学家的发掘,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候乙墓中的曾侯乙编钟以及两支两支横吹的笛,都是中国是竹笛发源地有力的佐证!
一、历史进程中的竹笛变革
根据出土记载,中国竹笛已有7000年多年的历史了。

在原始社会,先民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骨哨,在狩猎中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

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冯晓群老师中国古代史课的第一节课,冯老师用他那抑扬顿挫的音调,讲述了中国最早的乐器——骨笛,1987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刷新了中国的乐器史。

这一批骨笛长约20多厘米,上有数个音孔,呈土黄色,它们形制固定、制作规范、且具备音阶结构,至今仍可吹奏出旋律。

经过碳14测定,这批骨笛有7500—8000年的历史。

它们都可以看作是竹笛
的祖先。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改制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充满魅力,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恁渠一弄羌笛宋无名氏》、《无端品笛悠悠宋无名氏》、《龙笛韵》《西邻且莫吹羌笛宋》、《笛寒人倚楼》等。

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便有人开始选竹为材料制作笛子,《史记》中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从先前以兽骨制作笛子到以竹制笛,笛子的发展往前迈了一大步,原因一是竹子比骨头易获取且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是竹更便于加工。

到了秦汉时期就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梁武帝曾制作十二律笛,既是现在的一支竹笛一个律调。

直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的记载。

汉代音乐家蔡邕,拆了柯亭第十六根竹子制笛,其音色优美,所以后人称赞好笛子时就说这是:“柯亭笛”啊!此时笛已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汉代和晋代出现了一批如马融、蔡邕等优秀演奏家,曲目有《落梅花》、《梅花三弄》、《云州曲》等著名曲目,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连现在演奏《梅花三弄》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在这个朝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立部伎,鼓笛喧。

”这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体诗《立部伎》的第一句。

唐玄宗就对笛子十分偏爱,他本身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笛子演奏家。

唐朝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

最早的带膜孔笛子就是唐朝的刘系发明的,至此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是中国竹笛区别于其它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

而在此时传入日本的竹笛叫做尺八,我国福建省常用的洞箫也是“尺八”,顾名思义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以尺寸长短为名,叫做“尺八”。

宋代的竹笛,有外形像龙叫“龙头笛”,用外形来命名,在皇帝面前用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叫“叉手笛”等。

二、现代竹笛的品种及普遍样式
现代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

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以参与合奏。

笛子实际上是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

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

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等等。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有以典故为名的如《史记》中记载伍子胥曾在集市中吹箫乞求温饱,后人就叫它“子胥箫”;还有以制作材料为名的,如“铜笛”、“铁笛”、“玉笛”、“骨笛”等;四川“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是以地域名为名的;昆曲的“曲”、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则是以剧种为名的等等。

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
不能全部概全,可见发展至今其种类之繁多。

现代竹笛多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外呈圆柱形,在笛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

笛塞子是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

笛子之所以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身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

主要用来贴笛膜。

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

膜孔的特点是在上面贴有一层薄膜,这种薄膜取自芦苇里的一层膜,早期的膜取自羊膜,这种膜粗糙,粘贴不方便,最终淘汰,还有一种就是竹膜,但是这种膜也不理想,透明度差,黏贴不当就容易破裂。

所以现在我们吹奏的笛膜都取用安徽五河产的芦苇膜。

当演奏时,薄膜和笛子一起震动,发出甜美、竹笛的价格明亮的声音。

除此之外,它还能使笛子是声音传的更远,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整这层薄膜使音色更能表现特定的感情。

笛子没有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够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的音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三、竹笛艺术的繁荣盛况及未来展望
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又再次掘起,大放异彩,这是我国专业竹笛独奏音乐的初始阶段,一大批先后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民间竹笛演奏家陆续进入专业艺术团体,他们不仅结束了竹笛数千年来扮演单一的伴奏角色,使竹笛主角的风采登上了国内外乐坛。

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以他们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
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间竹笛演奏家用他们独特的优势丰富了民族民间音乐素养整理、改编和创作,促进了中古竹笛表演艺术的初步繁荣。

他们集创作与表演于一身,并深入挖掘新技巧和新的音乐语言,提高了竹笛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创作的演奏作品也成为民族器乐音乐汇演上的经典曲目,至今脍炙人口。

在当代,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演奏家们根据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建立了一套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风格体系,并都有其代表作。

而且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音乐音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同时也带来了演奏家技法上的丰富多采。

竹笛由于声音悦耳,学习便利,携带方便,价格又不特别昂贵,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最流行的中国乐器之一。

中国竹笛表演艺术由民间到专业,由单一到多元,这些成果与老一辈的竹笛演奏家的努力分不开。

竹笛表演艺术的发展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笛表演教学体系,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了竹笛史论的研究,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也越来越多。

整个竹笛音乐的数量,特别是反映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竹笛的改良上,在不改变民族特色、演奏特色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其音色更加稳定,音准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并且在乐队及演奏中使用方便。

竹笛演奏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它身
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我们依托传统文化,保留其精华,相信这门艺术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将发挥出更大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