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与确定性

以太网与确定性
以太网与确定性

以太网与确定性[作者:Michael B. Roche]

能突然发出每秒达到10个或更多的广播,尝试在不可用的网络域控制器、服务器份额及其他资源上登录或注册,由此可能对某些设备具有破坏性。

如果ARP或其他广播过多,这些广播就可能具备破坏性,它们会使子网上所有终端设备的缓冲区拥塞,延迟甚至阻碍对重要的单播或多播自动化应用消息以及BootP或DHCP等合法UDP广播请求的正常处理。

以太网交换机已经发展到可以采用广播率限制功能来控制过多的广播流量,该功能将对配置水平以上的过多的广播流量进行钳制。选用支持广播率限制的有管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以让交换机来保护终端设备免受过多广播的影响,并确保任何广播风暴的破坏性降至最低,使之不可能影响工业应用。有一种配置原则是:允许子网上每个设备的交换机端口上每秒有2次一般广播,再加上每个目标设备每秒2次广播的,以此作为保守数字。得出这两个数字的原则是:对2个应用服务中(如ARP和DHCP服务)的每一个,各允许1次广播,而IP标准广播间隔为每秒1次。

例如,如果在一个有60个主机的子网上,某个设备在与另外5个设备通信,则广播率限制将是每秒130次广播。

(子网设备数× 2)+(目标设备数× 2)= 比率限制

考虑断电后恢复供电的情况,所有设备可能会几乎同时启动,它们不仅会进行重复地址检查,还会试图获取地址和配置信息,并尝试查找其指定对应端。客户端的广播通常情况下限制在以1 s为间隔,而某些设备可能在这1 s的界限内在IEEE 802.3与Ethernet II之间交换帧类型。所有客户端也会使用ARP来查找其对应端的MAC 地址,以收集发起TCP连接所需的MAC地址信息。广播率限制配置的值必须足够公平,以使所有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子网上所有正在连接的设备所发送的广播。

通过以全双工模式运行,并减轻过多广播或多播造成的破坏,以太网可以实现确定的性能。采用现代终端设备,以太网通常可以100 Mbs的速率进行传输。自动化应用协议中的数据包大小通常在500字节以内,发送这样的500字节数据包所需的传输时间为0.00004 s或40 ms。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正常传播速度(NVP),它是计算某个比特沿给定长度的介质的传播时间所必需的。NVP以光速百分比的形式度量。多数5e类电缆的NVP在0.65-0.70之间,即它们将以最高为光速70%的速度传输比特。针对所有实际应用,100 m电缆段上的NVP为477 ns。如此小的时间值可以被忽略。

如前所述,可实现确定性性能的传统现场总线也有一些变量,但不会影响总的传输时间。例如在Modbus Plus上,设备的数量会影响令牌轮转时间。在Profibus上,网络的总长度将影响传输速度。但在二者任何一种网络中,一旦网络建立并稳定,传输时间就将是稳定的。

尽管有许多控制广播、多播和拥塞的办法,多数工业以太网实际上基本没有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因为自动化应用中数据包都较小。较小的数据包所需传输时间短,插帧也更容易。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发送了78个作为样本的Modbus TCP/IP请求数据包,包括以太网MAC开销(包间时隙、报头、FCS),发送通过一系列以全双工方式运行的以太网交换机进行。结果示于图1中。图2所示为采用275字节的Modbus TCP响应重复进行的相同测试的结果。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随着路径上交换机数量的增加,传输时间会相应地增加。但请注意,即使经过了若干台交换机,实际的总传输时间仍然是一个很小的值。

这表明,与专用确定性现场总线类似,一旦交换机路径确定,传输时间就会达到一贯的稳定状态,变化量可能只是几微秒。在两个设备之间的路径上添加一台交换机对总传输时间的增量是一个大体均匀的值。在将以太网与业界公认具有确定性的其他现场总线进行比较时,就会产生关于以太网与确定性的激烈争论。有些人认为相比其他专用工业现场总线系统,工业以太网系统的确定性不够。我们在此将分析确认工业以太网在一些通常条件下实际上是具有确定性的。

首先,我们必须研究确定性的定义。确定性系统被认为是可以预测的,例如,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是应用响应时间为500 ms的稳定而可预测的确定性系统,而多轴CNC运动系统则可能要求应用响应时间为1 ms。以上两例说明,确定性是每种特定应用中随客户和过程要求变化的因素。确定性的实质是适应当前应用要求的每一次运行均具备可预测性和一贯性。

许多系统都宣称自己具备确定性,但如果仔细研究,以太网的确定性可以胜过其中最好的系统。以一种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DIO)为例,其从属I/O控制器必须由一个主PLC控制,DIO系统中的通信丢失将导致进程失控。由于改变DIO ART(应用响应时间)性能预期的网络变更造成的任何延迟都可能引发问题,仅仅由于添加或移除了某个设备,或者以附加电缆延长网络都可能需要不可预测的逻辑及时间变更。

尽管每种现场总线均有其数据包负荷,以太网还是能够在扩展工序和车间网络与减少网络负荷及性能损失方面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其他现场总线由于有节点和设备数量的限制,进行扩展时必须以非常严格的方式付出成本。

本文研究网络传输组件,并对以太网与目前被广泛认为是确定性系统的其他现场总线系统进行功能比较。

现场总线比较

多数被视为确定性的分布式输入/输出(DIO)现场总线系统均为逻辑环/物理总线令牌传递型网络,如Profibus、Modbus Plus等。以Modbus Plus DIO为例,假设PLC请求或I/O设备响应传输时间固定,则可以计算出传输消息请求或响应所需的时间。而在Profibus等其他确定性网络中,随着网络长度超出特定的网络长度边界,传输时间将由于传输速度的降低而延长。在这些例子中,现场总线本身仍然被视为确定性,因为任意两个给定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消息交付时间是可以计算和稳定的。

以太网最初是一种总线连接型网络,它由于随机、不确定性而被弃用,被视为不适用于许多工业应用场合。因为CSMA/CD以太网可能由于MAC层冲突后退算法重发定时器而导致消息传输时间变化,且存在过多的冲突导致消息在MAC层被放弃的可能性,以太网要依赖于更高层的协议(如TCP)或应用程序来重发消息。这一点曾经是以太网与现有作为基准的确定性现场总线竞争的一大劣势。

而以太网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网络访问和总线争用等障碍已经被排除。由于1995年Kalpana引入的以太网交换技术,以及IEEE 802.3x全双工标准,冲突和总线争用已经有了解决办法。以太网上任何以全

双工方式运行的设备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而没有冲突的风险。在全双工运行中,以太网CSMA/CD冲突不需要,因而被禁用了。

将以太网与现场总线在数据量、设备数量和网络距离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太网具备若干优势。在设备数量方面,以太网通过采用IP子网掩码,对终端设备数量没有实质性限制。例如,采用24个主位和8位子网掩码的A类网络可以提供超过1670万个节点地址,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实际上不会达到的子网规模。在点对点消息分发方面,每个节点都能够与其他任何节点直接通信。由此,询问或响应消息的传输不会受到网络上设备数量的显著影响,因为在交换式以太网中没有令牌传递拓扑中所采用的顺序消息分发。采用令牌传递的逻辑环式现场总线必须将令牌顺序发至每个设备,因此响应时间会随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上面的简单比较中,以太网比现有的现场总线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仍然有可能影响以太网传输确定性的因素。下面我们将分析这些影响,并研究可以用来在经过适当组合的工业以太网网络中抵消这些影响的方法。

在专用的现场总线/令牌传递系统中,网络流量通常局限在特定的消息类型和网络设备间的顺序流动中。而在以太网系统中,某些可以灵活实现自由形式点对点通信的消息可能需要进行广播,以确定构成完整消息请求的所需资源的位置。地址解析协议(ARP)是用于将以太网硬件MAC地址与逻辑软件栈IP 地址绑定的辅助协议。ARP请求在设计中是要向IP子网或VLAN广播域上的所有设备广播的。但ARP请求及其他协议广播消息在过多时可能具备破坏性。处理广播请求是IP以太网的一项基本功能,即使ARP请求是针对另一终端设备时也是如此。其他许多通用协议(如NetBIOS或IPX)也会提供广播服务,它们有时也会产生与子网上其他所有NetBIOS主机反向的广播,在Microsoft Windows NetBIOS域或工作组主机浏览器选举发起时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台配置在另一网络的主机试图定位其基本资源,错误配置的主站PC可能突然发出每秒达到10个或更多的广播,尝试在不可用的网络域控制器、服务器份额及其他资源上登录或注册,由此可能对某些设备具有破坏性。

如果ARP或其他广播过多,这些广播就可能具备破坏性,它们会使子网上所有终端设备的缓冲区拥塞,延迟甚至阻碍对重要的单播或多播自动化应用消息以及BootP或DHCP等合法UDP广播请求的正常处理。

以太网交换机已经发展到可以采用广播率限制功能来控制过多的广播流量,该功能将对配置水平以上的过多的广播流量进行钳制。选用支持广播率限制的有管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以让交换机来保护终端设备免受过多广播的影响,并确保任何广播风暴的破坏性降至最低,使之不可能影响工业应用。有一种配置原则是:允许子网上每个设备的交换机端口上每秒有2次一般广播,再加上每个目标设备每秒2次广播的,以此作为保守数字。得出这两个数字的原则是:对2个应用服务中(如ARP和DHCP服务)的每一个,各允许1次广播,而IP标准广播间隔为每秒1次。

例如,如果在一个有60个主机的子网上,某个设备在与另外5个设备通信,则广播率限制将是每秒130次广播。

(子网设备数× 2)+(目标设备数× 2)= 比率限制

考虑断电后恢复供电的情况,所有设备可能会几乎同时启动,它们不仅会进行重复地址检查,还会试图获取地址和配置信息,并尝试查找其指定对应端。客户端的广播通常情况下限制在以1 s为间隔,而某些设备可能在这1 s的界限内在IEEE 802.3与Ethernet II之间交换帧类型。所有客户端也会使用ARP来查找其对应端的MAC 地址,以收集发起TCP连接所需的MAC地址信息。广播率限制配置的值必须足够公平,以使所有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子网上所有正在连接的设备所发送的广播。

通过以全双工模式运行,并减轻过多广播或多播造成的破坏,以太网可以实现确定的性能。采用现代终端设备,以太网通常可以100 Mbs的速率进行传输。自动化应用协议中的数据包大小通常在500字节以内,发送这样的500字节数据包所需的传输时间为0.00004 s或40 ms。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正常传播速度(NVP),它是计算某个比特沿给定长度的介质的传播时间所必需的。NVP以光速百分比的形式度量。多数5e类电缆的NVP在0.65-0.70之间,即它们将以最高为光速70%的速度传输比特。针对所有实际应用,100 m电缆段上的NVP为477 ns。如此小的时间值可以被忽略。

如前所述,可实现确定性性能的传统现场总线也有一些变量,但不会影响总的传输时间。例如在Modbus Plus上,设备的数量会影响令牌轮转时间。在Profibus上,网络的总长度将影响传输速度。但在二者任何一种网络中,一旦网络建立并稳定,传输时间就将是稳定的。

尽管有许多控制广播、多播和拥塞的办法,多数工业以太网实际上基本没有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因为自动化应用中数据包都较小。较小的数据包所需传输时间短,插帧也更容易。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发送了78个作为样本的Modbus TCP/IP请求数据包,包括以太网MAC开销(包间时隙、报头、FCS),发送通过一系列以全双工方式运行的以太网交换机进行。结果示于图1中。图2所示为采用275字节的Modbus TCP响应重复进行的相同测试的结果。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随着路径上交换机数量的增加,传输时间会相应地增加。但请注意,即使经过了若干台交换机,实际的总传输时间仍然是一个很小的值。

这表明,与专用确定性现场总线类似,一旦交换机路径确定,传输时间就会达到一贯的稳定状态,变化量可能只是几微秒。在两个设备之间的路径上添加一台交换机对总传输时间的增量是一个大体均匀的值。

图1:78字节的Modbus响就测试结果

图2:275字节Modbus TCP响应测试结果

测试设置

测试采用多台有管理和无管理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进行。所用的数据包生成器为Spirent Smartbits 200,如图3所示。

Modbus请求和Modbus响应数据包在SmartBits 200的输出接口发出后分别经过数量递增的交换机传递,之后再由SmartBits 200的输入接口接收,以测量往返时间。每个数据包在各帧之间都有标称96比特的包间时隙(IPG),以模拟实际的数据流。所耗费时间以SmartBits 200上的单系统时钟基准测量。由于专门用于试验的SmartBits采用专业化ASIC来生成流量,其数据流会保持恒定,不存在软件型数据包发生器中的操作系统波动的影响。

按优先级的排队效果

即使配置了广播率限制、多播过滤和端口优先级,有可能出现一个最大的低优先级以太网帧正好在一条高优先级自动化应用消息之前在交换机输入端开始缓存的情况。如图4

所示。最大的以太网帧将被继续缓存,自动化应用消息数据包则将被强制排队。这种情况可能很少见,但确实可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100 Mbs链路上自动化应用数据包所经历的最大排队延时将是121 μs,这并不足以对自动化应用造成破坏,完全处在确定性的合理容差范围内。

图4:最低优先级最大帧在高优先级信息之前开始缓存

针对确定性设计

网络设计对于确定性以太网的维护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前所述,当以全双工方式运行时,唯一真正威胁确定性的是由非必要协议或过多广播或多播造成的破坏。如果您开发的是以太网上的分布式输入输出(DIO)网络,并需要真正的确定性性能,则应考虑将专用PLC通信适配器上的DIO设备与专用交换机隔离(如图5)。

图5:PLC DIO设备与专用交换机隔离的DIO网络

请注意,现代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上的光纤接口对于距离没有实际的限制,这一点与其他确定性现场总线不同。在使用多模光纤介质时,DIO网络的相邻两台交换机之间可以有2 km的距离。在使用单模光纤介质时,相邻两台交换机间超过20 km的允许距离实际对任何工业应用都是足够的。相比Profibus,它并不需要降低速度即可实现。

总而言之,以上给出了两种实现以太网确定性的方式:第一种是采用端到端全双工运行,并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选项来减轻过度的广播、不必要的多播,并对自动化应用流量划分优先级。这样可以在几乎所有自动化应用上实现1 ms以内的确定性;第二种选择是使用专用的DIO LAN来实现以太网上的确定性I/O控制。这种方案以最小的附加成本让以太网可以在封闭、受控制的环境下运行,以实现确定性。

由于这些设计和配置方案,以太网可以实现比传统确定性现场总线更高的灵活性,而没有限制条件和性能损失。随着成本降低和产品选择范围的增加,以太网正在成为现场总线的选择方案。通过很少的规划并采用几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功能,以太网就可以很容易地进入目前由专用现场总线所占据的领域。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生成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如确定的目标、确定的时间等。但作为学习主体,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论从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提取的结构性知识及非结构性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当今开放的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多元性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又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即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也就构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案例的启示 这是两节同样内容---“What’syour favorite fruit?”的英语课,但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造成这两节课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A课中活动的设计是:第一步猜教师用布蒙上的果篮中的水果,猜中的有奖,学生踊跃参与,但不少学生是用汉语猜,而且把注意力转到所得的奖品上;第二步教师板书要学的单词并带读,再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对话,巩固单词,呈现 “What’syour favorite fruit? I like……/Idon’t like……”;第三步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互相询问;最后教师设置了“去水果摊买水果的情景”,但活动中发现不少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表达也不流畅,有些单词的发音不准确。 教师B上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热身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拼读上一节课已学过的水果、食物单词,然后教师用英语描述水果的特征,让学生猜单词;第二阶段为呈现阶段,教师借助卡片用英语口头表达他本人喜欢的三种水果,由此自然引出favorite的用法和本课的重点句型;第三阶段为趣味操作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边击掌边操练句型,随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该句型互相询问;第四阶段为拓展阶段,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采访表,让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同学和老师进行采访,询问喜欢吃的水果,采访结束后在全班汇报。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A的这节课设计了多种活动,学生也很踊跃参与,但为什么教学效果不理想呢?而教师B没有新奇的课件,只有简单的图片和采访表,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推理主要方法-人工智能导论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推理主要方法 1.确定性推理:推理时所用的知识与证据都是确定的,推出的结论也是确定的,其真值或者为真或者为假。 2.不确定性推理:从不确定性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的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却是合理或者近乎合理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3.演绎推理:如:人都是会死的(大前提) 李四是人(小前提) 所有李四会死(结论) 4.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如:检测全部产品合格,因此该厂产品合格; 检测个别产品合格,该厂产品合格。 5.默认推理:知识不完全的情况下假设某些条件已经具备所进行的推理; 如:制作鱼缸,想到鱼要呼吸,鱼缸不能加盖。 6.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 ①不确定性的表示与量度: 1)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2)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 3)不确定性的量度 ②不确定性匹配算法及阈值的选择 1)不确定性匹配算法:用来计算匹配双方相似程度的算法。 2)阈值:用来指出相似的“限度”。 ③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 最大最小方法、Hamacher方法、概率方法、有界方法、Einstein方 法等。 ④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 1)在每一步推理中,如何把证据及知识的不确定性传递给结论。 2)在多步推理中,如何把初始证据的不确定性传递给最终结论。 ⑤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 6.可信度方法:在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概率论等提出的一种不确定性推

理方法。其优点是:直观、简单,且效果好。 可信度:根据经验对一个事物或现象为真的相信程度。可信度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其准确性难以把握。C-F模型:基于可信度表示的不确定性推理的基本方法。 CF(H,E)的取值范围: [-1,1]。 若由于相应证据的出现增加结论 H 为真的可信度,则 CF(H,E)> 0,证据的出现越是支持 H 为真,就使CF(H,E) 的值越大。 反之,CF(H,E)< 0,证据的出现越是支持 H 为假,CF(H,E)的值就越小。若证据的出现与否与 H 无关,则 CF(H,E)= 0。 证据E的可信度取值范围:[-1,1] 。 对于初始证据,若所有观察S能肯定它为真,则CF(E)= 1。 若肯定它为假,则 CF(E) = –1。 若以某种程度为真,则 0 < CF(E) < 1。 若以某种程度为假,则-1 < CF(E) < 0 。 若未获得任何相关的观察,则 CF(E) = 0。 静态强度CF(H,E):知识的强度,即当 E 所对应 的证据为真时对 H 的影响程度。 动态强度 CF(E):证据 E 当前的不确定性程度。 C-F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推理:从不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相关的不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结论并求出结论的可信度值。 模糊逻辑给集合中每一个元素赋予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描述其属于一个集合的强度,该实数称为元素属于一个集合的隶属度。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隶属度全体构成集合的隶属函数。 模糊知识表示 人类思维判断的基本形式: 如果(条件)→则(结论)

《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作文评析

《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作文评析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情境限制:考生应看出具体情境为“当前世界”。当然,“当前世界”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可以是具体的社会真实情境、也可以是生活等的真实情境。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有数不胜数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绵延永续,如生存和发展,如自信、厚德载物、担当、希望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 2. 内蕴把握:本题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材料多重思辨并存。 (1)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力量、自信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怠惰成性、好逸恶劳、不求上进、因循守旧等等多维负面影响。问题的两面可以说是自成思辨关系。 (2)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甚至灾患,也可能更多的是对心理的冲击,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惊惧、因畏惧而带来的极度抑郁自闭等等。同时对人类而言,也会有机遇和惊喜,可以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等等。问题的两面也是自成思辨关系。 3. 确定立意:扣合材料中的问题,考生行文时可以明确确定性状态中,应该怎样,如永不自大、永不止步等等;或各种变化中,应该怎样,如寻觅最佳路径、不迷失方向或直接给出答案等。所以,考生立意角度可以有多种,如: (1)坚守确定,图新求变;(2)在不确定性中勇创确定性; (3)暗潮涌动,我自屹立;(4)破云而出,光芒万丈; (5)直面“变数”,化危为机;(6)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 (7)风雨若磐,自在随行。 【范文选读】 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 亲爱的各位同学: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早已被科学证实,“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纵观人类古今,动与静相谐相生,变与不变如影随形,即使当下,也更是如此。那究竟该怎样自处,又该怎样成长?很明显,国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均应立足于确定,敢于“不确定”。 于国,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永固精神,因时制宜。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百业受损,经济困顿,令人惶然。在中国,正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让新冠疫情悄然好转。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红军被国民党多次围剿,情形至惨至烈,但却凭借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日寇侵扰、民生凋敝之时,西南联大师生秉持刚毅坚卓的精神将文化传承进行到底;中国女排陷入发展低谷时,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助其为民建功、为国争光……正所谓:外部世界纷繁多变,多重问题接踵而至,惟有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中国精神引领我们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于业,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化危为机,开辟新路。 近几年中国中兴、华为、抖音等多家企业遭到美国的抵制与扼杀,狼烟散去,华为依靠独立研发的麒麟等核心技术卓然挺立;而有些企业却因无自身确定性来加持护佑,一劫之后就碾落成尘,终至销声匿迹了。 于己,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修筑美德,以德化险,永不止步。 96岁的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一生几度蹭蹬,不期然遭遇了烽火硝烟远走台湾、丈夫性情暴变、女儿女婿车祸等等人生痛事,但她承受、坚持,为完成自己永不止步,终成就了传承美好诗词的宏愿,成就了熠熠生辉的“弱德之美”,活出了如诗如画一般的铿锵人生。如此看来,大至国家、集团企业,小至普通平民,事实均反复证明,只有把确定的事做到位,“不确定”才会是裂变的催化剂,涅槃的舞台,蝶变的空间。 同学们,今天我们立于时代潮头,看自己,悦世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从未一日削减。可只要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不惧不怕,不怨不怒,不悲不喜,勇于确定自身,相信自可修己达人,修身济世,修业安邦!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谋定而后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谋定而后动”。 漫漫人生路,有人会做好长远规划,有目的地去努力和奋斗;而有人却不奢谈规划,保留着不确定性就前行,他们以没规划好就行动有很多不确定性为理由,认为这样的不确定性能使人生更有趣,能在某些方面提高人应对紧急事情的能力,使人更有冲劲去攻克难关。看上去有诸多好处,可是这样的人生如行驶在迷雾中的小舟,危险而又迷茫。所以我认为,人生还是应该谋定而后动。 事实上,对未来相对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规划,会使人生更加有方向。毋庸置疑的是,有方向的人生更加容易成功。但凡卓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善于规划和经营人生的人。大名鼎鼎的施瓦辛格从小便立志要当美国总统,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他设计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锻炼身体——当演员——出名——结交上流人士——获得知名度——当政客——当总统。他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着、努力着,中间虽然也有过迷茫,虽然最终只做到州长,但他的人生还是近乎完美的,他成功了。试想,假如他当初没有作好人生规划,成为总统多半是一场“黄粱美梦”。把不可能变为现实,这就是规划的意义所在。 当然,人生不可能步步按照规划来。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环境也总是在不断变化,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朝向未知人生的航程正如夜间行舟,前方虽有灯塔,但也随时会有迷雾、逆流或暗礁,需要时时调整航线以规避风险,有时候即便做出了各种努力,也还是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影响到规划的执行。由此可见,对未来一段时间进行规划的人生会更有目的,更有方向,但因为有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规划就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适时地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所谓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如此,国家发展更须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固然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但实现这个战略规划的步骤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却只能五年一个计划、一步一步地走,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国家之所以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发展规划,正是着眼于国际国内环境的不确定性,既要保持规划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又不失灵活性和动态性。由此可见,无论是人生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一个谋定而后动的战略规划。 有人愿意让人生在规划中有序运行,有人更愿意使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但我认为,与其迷茫前进,不如更有目的和方向地前进。谋定而后动,有长远规划而又能灵活适应可能的不确定性的人生才会更加璀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时文借鉴】 如何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刘宏宇)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远道而来的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对称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对称 (一)不确定性就是多样性,确定性就是唯一性。 多个要素,有多样性,但当它高度凝聚起来,就变成了唯一的一个整体,这时就显示唯一性和确定性。 一个整体,有唯一性,但当它充分弥散开来,就变成了多样的多个要素,这时就显示多样性和不定性。 用波涵数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组成要素随机弥散分布这种不确定性系统中的确定性。 用联系素质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组成要素固定紧密联系这种确定性系统中的确定性。 用熵对数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各个标志个性的组成数量在讲个性区分的不确定性系统中,分布上的确定性。 用倒振幅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以平均共性为准的各个个性在讲共性统一的确定性系统中,收敛上的确定性。 说明: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粒子随机弥散分布(处在某个位置上)的几率,几率越大,粒子在这个位置上存在的完整性越大。波函数则表示粒子在某个位置上出现的确定性,确定性是完整性的外在形式。 熵对数是指-1/plog1/p,它代表标志个性的确定性,其中log1/p代表标志个性的确定性因子,1/p代表标志个性的在共性群体中的比例或者说完整性。 倒振幅是指个性与平均共性性质上的偏差的倒数。 联系素质是指一个元素在系统中与别的元素进行固定联系的素质。(二) 多样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是唯一的,因而是确定的。 多样分布本身,则是多样的,是不确定的。 多样性的本质共性和能代表这个共性的核心,又是唯一的,是确定的。 不确定性=多样随机分布的不确定性+多样弥散分布的不确定性 多个有区分的要素,其组成数量越趋于相等,其多样随机分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多个有区分的要素,其标志性质越显得不同,其多样弥散分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可能性有多样随机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现实性是可能随机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模糊性有多样弥散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准确性是模糊弥散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可能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又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知识小学生学起来有困难所以为了学生从小就有概率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乒乓球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橘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那大家这节课就来做游戏。

历史解释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历史解释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任何一个学科存在的前提,都应该是它的研究对象总是可知的。如果研究对象终归是不可知的,研究活动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理由。史学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论调,对历史学认识过去的能力提出质疑的主要理由,大致都可以归结为两点:史家不可离弃的主观因素妨碍了对于过去的客观中立的认识;史料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决定了我们有关过去的了解总是不完整、不全面的。这里的有限性指的是,历史学家的研究活动总是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形:针对某一历史论题的史料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难以让我们构造出没有缝隙的历史图景;这里的局限性指的则是,史料总是特定的人从特定的视角为着特定的目的而有意无意制 造出来的,因而并非透明而无分别地反映过去。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如同卡尔所说,我们有关古希腊的历史理解的素材,主要来自于雅典公民,[1]而他们都是有着一定财产的成年男子。从主客观因素提出的对于历史知识的犹疑,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从客观、完整的历史知识难以达成这一点出发,而怀疑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出历史解释,其前提是这样一种信念:我们归根结底对于人类过往能够有所认识和理解。那种因为我们难以达到对过去的完全了解、而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产生怀疑的论点,其症结恰如英

国史家埃尔顿所云,是“忘记了无法知晓全部的真实和全然无法认识真实是两码事”。[2]硬币的一面,是“不全知”不等于“不可知”;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可知”不等于“全知”。清华大学 近年来收藏和研究的战国竹简中有很多珍贵的史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改变了我们对上古中国文明的认识,可是,这批竹简能够存留至今,最终得到妥善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其中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曾经谈到,唐代诗人李绅留存到今天的,基本上都是他后期相当平庸的一些作品,而作为“新乐府”和元和年间诗歌革新运动 中的重要人物,他早年的诗歌必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风貌,只是具体情形大概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了。[3]这里,我们知道有某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我们所缺失了的,而且我们有能力知道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们还可以推想,在不少情形下,我们很可能连自己缺失了某些很重要的东西这一点,都不会有机会意识到。套用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为并未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辩解时说的话,那就是,“世上有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也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此外还有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然而除了二者之外,还有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亦即那些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对其一无所知的东西。”[4]历史学家在提出历史解释时,在有着不断拓展学科知识边界的抱负的同时,又有必要对自

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1.设有如下一组推理规则: r1: IF E1 THEN E2 (0.6) r2: IF E2 AND E3 THEN E4 (0.7) r3: IF E4 THEN H (0.8) r4: IF E5 THEN H (0.9) 且已知CF(E1)=0.5, CF(E3)=0.6, CF(E5)=0.7。求CF(H)=? 解:(1) 先由r1求CF(E2) CF(E2)=0.6 × max{0,CF(E1)} =0.6 × max{0,0.5}=0.3 (2) 再由r2求CF(E4) CF(E4)=0.7 × max{0, min{CF(E2 ), CF(E3 )}} =0.7 × max{0, min{0.3, 0.6}}=0.21 (3) 再由r3求CF1(H) CF1(H)= 0.8 × max{0,CF(E4)} =0.8 × max{0, 0.21)}=0.168 (4) 再由r4求CF2(H) CF2(H)= 0.9 ×max{0,CF(E5)} =0.9 ×max{0, 0.7)}=0.63 (5) 最后对CF1(H )和CF2(H)进行合成,求出CF(H) CF(H)= CF1(H)+CF2(H)+ CF1(H) × CF2(H) =0.692

2 设有如下推理规则 r1: IF E1 THEN (2, 0.00001) H1 r2: IF E2 THEN (100, 0.0001) H1 r3: IF E3 THEN (200, 0.001) H2 r4: IF H1 THEN (50, 0.1) H2 且已知P(E1)= P(E2)= P(H3)=0.6, P(H1)=0.091, P(H2)=0.01, 又由用户告知: P(E1| S1)=0.84, P(E2|S2)=0.68, P(E3|S3)=0.36 请用主观Bayes方法求P(H2|S1, S2, S3)=? 解:(1) 由r1计算O(H1| S1)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1下的后验概率P(H1| E1) P(H1| E1)=(LS1× P(H1)) / ((LS1-1) × P(H1)+1) =(2 × 0.091) / ((2 -1) × 0.091 +1) =0.16682 由于P(E1|S1)=0.84 > P(E1),使用P(H | S)公式的后半部分,得到在当前观察S1下的后验概率P(H1| S1)和后验几率O(H1| S1) P(H1| S1) = P(H1) + ((P(H1| E1) – P(H1)) / (1 - P(E1))) × (P(E1| S1) – P(E1)) = 0.091 + (0.16682 –0.091) / (1 – 0.6)) × (0.84 – 0.6) =0.091 + 0.18955 × 0.24 = 0.136492 O(H1| S1) = P(H1| S1) / (1 - P(H1| S1)) = 0.15807 (2) 由r2计算O(H1| S2)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2下的后验概率P(H1| E2) P(H1| E2)=(LS2×P(H1)) / ((LS2-1) × P(H1)+1)

高考作文: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梢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为思辨型材料作文题目,开头点出作文应该着眼的具体情境为“当前世界“当前世界"需要我们结合具体实际的社会、生活等真实情境进行反映,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一直没有变,如生存和发展这一永恒的生命立足点,如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 材料多重思辨并存。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等负面的影响,自成思辨关系。扣合材料要求中的“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一问题,那么在确定性状态中,我们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止步。而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同时也会有机遇和惊喜,也是自成思辨关系。那么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要能够清醒地作出抉择,从各种变化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路径,不在乱花迷眼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厘清上述关系后,审题立意上,可以根据“联系当下社会生活"这一具体情境要求,从

人工智能原理教案03章 不确定性推理方法3.3 主观BAYES方法

3.3主观Bayes方法 R.O.Duda等人于1976年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推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们称推理方法为主观Bayes方法,并成功的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地矿勘探系统PROSPECTOR中。在这种方法中,引入了两个数值(LS,LN),前者体现规则成立的充分性,后者则表现了规则成立的必要性,这种表示既考虑了事件A的出现对其结果B的支持,又考虑了A的不出现对B的影响。 在上一节的CF方法中,CF(A)<0.2就认为规则不可使用,实际上是忽视了A不出现的影响,而主观Bayes方法则考虑了A 不出现的影响。 t3-B方法_swf.htm Bayes定理: 设事件A1,A2,A3,…,An中任意两个事件都不相容,则对任何事件B有下式成立: 该定理就叫Bayes定理,上式称为Bayes公式。 全概率公式: 可写成: 这是Bayes定理的另一种形式。

Bayes定理给出了一种用先验概率P(B|A),求后验概率P (A|B)的方法。例如用B代表发烧,A代表感冒,显然,求发烧的人中有多少人是感冒了的概率P(A|B)要比求因感冒而发烧的概率P(B|A)困难得多。 3.3.1规则的不确定性 为了描述规则的不确定性,引入不确定性描述因子LS,LN:对规则A→B的不确定性度量f(B,A)以因子(LS,LN)来描述: 表示A真时对B的影响,即规则成立的充分性 表示A假时对B的影响,即规则成立的必要性 实际应用中概率值不可能求出,所以采用的都是专家给定的LS,LN值。从LS,LN的数学公式不难看出,LS表征的是A的发生对B发生的影响程度,而LN表征的是A的不发生对B发生的影响程度。 几率函数O(X): 即,表示证据X的出现概率和不出现的概率之比,显然O(X)是P(X)的增函数,且有: P(X)=0,O(X)=0

第三章 确定性推理(1)

第三章确定性推理 按所用知识的确定性,推理可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推理。所谓确定性推理指的是推理所用的知识都是精确的,推出的结论也是精确的。比如一个事件是否为真,其推理的结果只能是真或者假,绝对不可能出现第三种可能性。 确定性推理的方法有很多,具体有图搜索策略、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系统、产生式系统等等 第一节图搜索策略 ●搜索的基本概念 ?搜索分为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 ?盲目搜索:无信息搜索,在搜索过程中只按预先规定的搜索控制策略进行搜索, 而没有任何中间信息来改变这些控制策略,效率不高,只适合求解简单问题 ?启发式搜索:有信息搜索,在搜索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本身的特性或搜 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信息来不断地改变或调整搜索的方向,使搜索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进,加速问题的求解,并找到最优解 ●图搜索策略 在人工智能中,搜索问题一般包括两个重要的问题: ?搜索什么:搜索什么通常指的就是目标。

?在哪里搜索:在哪里搜索就是“搜索空间”。搜索空间通常是指一系列状态的汇集,因此称为状态空间。 所以,人工智能中的搜索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状态空间的生成阶段 ?在该状态空间中对所求问题状态的搜索 一般图搜索(状态空间搜索)的基本思想 1.问题状态用图数据结构的结点表示; 2.从初始状态(结点)开始,对选定的结点选择满足条件的操作符,操作符作用后 产生新的结点(状态); 3.检查新产生的子结点中是否有目标结点:有则找到了问题的解; 4.否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产生目标结点,或全部结点处理完无解。 状态空间搜索的基本思想 ?节点扩展的概念 ?扩展:就是用合适的算符对某个节点进行操作生成一组后继节点,扩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求 后继节点的过程 ?已扩展节点:对状态空间图中的某个节点,如果求出了它的后继节点,则此节点为已扩展 的节点 ?未扩展节点:对状态空间图中的某个节点,如果尚未求出它的后继节点,则此节点称为未 扩展节点

股市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做股票、期货不参与盘整 做股票、期货为何不参与盘整?很简单,因为行情进入盘整,确定性消失。 做股票、期货交易就是做确定性,只有不可逆转的确定性是唯一的入场条件,而确定性消失,转为不确定性是唯一出场条件,与时间、空间都没关系。 当确定性消失,哪怕刚进,也要进即割,立即出场;不确定性一直不出现,就一直不出场,持多久没有时间和幅度框定,一切依确定性的存消而定,可以是数秒,也可以是数天、数月。 精准把握确定性开始和结束的时机,并依此时机进出,是交易的全部。 趋势行情的确定性,始发于盘整,结束于盘整,不参与盘整,是做趋势跟踪的基本原则之一。 做股票、期货不参与盘整的原则: 1、根除做长时间大趋势心理 找开、压缩股票、期货K线图,很清晰,行情如庄稼,涨了落,落了涨,而不是如树木,一直往上涨。 做股票、期货交易如种地,一年年重复播种收割,而不是种森林,一把种子下去,长出一片森林。 不少自认为有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的股票、期货交易者,总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希望种子长成森林,每一次进场,都想象着一场长时间的浩瀚大趋势就此开启,任凭如何盘整,如何折腾,都坚定持有,毫不动摇。 且不说股票、期货大趋势这种珍稀物种几年才一次,就是真正赶上了,结果也多是坐过山车,上了下,下了上。 而大多数赶不上的时候,最主要的表现就只能是“装死”、“死扛”。赶上了,最终也收割不了多少;赶不上,则深套其中,做长时间大趋势的希望,多半会这样兑现成现实。 有极少数赶上了,又收割绝大部分利润的牛人,只要时间足够长,你基本都有可能听到他们后来又亏回去的故事。 因为他们的赚缺乏确定性支撑,只是一种偶然。 做股票、期货盈亏同源,赚不靠谱,亏是必然。 短线频繁交易和超长线交易,都是缺乏确定性的交易,是两个极端

人工智能第3章参考答案

第3章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判断下列公式是否为可合一,若可合一,则求出其最一般合一。 (1) P(a, b), P(x, y) (2) P(f(x), b), P(y, z) (3) P(f(x), y), P(y, f(b)) (4) P(f(y), y, x), P(x, f(a), f(b)) (5) P(x, y), P(y, x) 解:(1)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a/x, b/y}。 (2)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y/f(x), b/z}。 (3)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 f(b)/y, b/x}。 (4) 不可合一。 (5)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σ={ y/x}。 把下列谓词公式化成子句集: (1)(?x)(?y)(P(x, y)∧Q(x, y)) (2)(?x)(?y)(P(x, y)→Q(x, y)) (3)(?x)(?y)(P(x, y)∨(Q(x, y)→R(x, y))) (4)(?x) (?y) (?z)(P(x, y)→Q(x, y)∨R(x, z)) 解:(1) 由于(?x)(?y)(P(x, y)∧Q(x, y))已经是Skolem标准型,且P(x, y)∧Q(x, y)已经是合取范式,所以可直接消去全称量词、合取词,得 { P(x, y), Q(x, y)} 再进行变元换名得子句集: S={ P(x, y), Q(u, v)}

(2) 对谓词公式(?x)(?y)(P(x, y)→Q(x, y)),先消去连接词“→”得: (?x)(?y)(?P(x, y)∨Q(x, y)) 此公式已为Skolem标准型。 再消去全称量词得子句集: S={?P(x, y)∨Q(x, y)} (3) 对谓词公式(?x)(?y)(P(x, y)∨(Q(x, y)→R(x, y))),先消去连接词“→”得: (?x)(?y)(P(x, y)∨(?Q(x, y)∨R(x, y))) 此公式已为前束范式。 再消去存在量词,即用Skolem函数f(x)替换y得: (?x)(P(x, f(x))∨?Q(x, f(x))∨R(x, f(x))) 此公式已为Skolem标准型。 最后消去全称量词得子句集: S={P(x, f(x))∨?Q(x, f(x))∨R(x, f(x))} (4) 对谓词(?x) (?y) (?z)(P(x, y)→Q(x, y)∨R(x, z)),先消去连接词“→”得: (?x) (?y) (?z)(?P(x, y)∨Q(x, y)∨R(x, z)) 再消去存在量词,即用Skolem函数f(x)替换y得: (?x) (?y) (?P(x, y)∨Q(x, y)∨R(x, f(x,y))) 此公式已为Skolem标准型。 最后消去全称量词得子句集: S={?P(x, y)∨Q(x, y)∨R(x, f(x,y))} 3-13 判断下列子句集中哪些是不可满足的: (1){?P∨Q, ?Q, P, ?P} (2){ P∨Q , ?P∨Q, P∨?Q, ?P∨?Q }

华为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华为三层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及转发流程 1.1. MAC地址介绍 MAC 地址是48 bit 二进制的地址,如:00-e0-fc-00-00-06。 能够分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单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如:00-e0-fc-00-00-06 多播地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如:01-e0-fc-00-00-06 广播地址:48 位全1,如:ff-ff-ff-ff-ff-ff 注意: 1)一般设备网卡或者路由器设备路由接口的MAC 地址一定是单播的MAC 地址才能保证其与其它设备的互通。 2)MAC 地址是一个以太网络设备在网络上运行的基础,也是链路层功能实现的立足点。 1.2. 二层转发介绍 交换机二层的转发特性,符合802.1D 网桥协议标准。 交换机的二层转发涉及到两个关键的线程:地址学习线程和报文转发线程。 学习线程如下:

华为认证技术文章 2 1)交换机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 C 地址来建立MAC 地址表; 注意:老化也是按照源MAC 地址进行老化。 报文转发线程: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1.3. VLAN二层转发介绍 报文转发线程: 引入了VLAN 以后对二层交换机的报文转发线程产生了如下的阻碍:

1)交换机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如果找到(同时还要确保报文的入VLAN 和出VLAN 是一致的),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VLAN 内)所有的端口发送; 2)如果交换机收到的报文中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报文; 3)交换机向(VLAN 内)入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转发广播报文。 以太网交换机上通过引入VLAN,带来了如下的好处: 1)限制了局部的网络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整个网络的处理能力。 2)虚拟的工作组,通过灵活的VLAN 设置,把不同的用户划分到工作 华为认证技术文章 3 组内; 3)安全性,一个VLAN 内的用户和其它VLAN 内的用户不能互访, 提升了安全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 性

1、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又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标准辩证性的一对重要范畴。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对认识的每一次检验都不具有最终完成的性质,即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存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由此可见,实践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列宁出:“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 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是由实践本身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决定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的是实践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实践是主客观的“交错点”,它具有对“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这一问题给予根本可靠回答的特性,人类实践的无限发展决定了实践能够最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现在检验不了的,将来也一定能检验。同时,人类的实践又总是具体的,受时间、地点、历史条件和认识深度等多方面的限制,都有其局限性和相对性,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从一定的方面、一定的局部和一定的层次对人类的认识作出检验,而不能不受局限地检验人类的所有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并不是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不能一提“确定性”就把它作为凝固不变、永不发展的信条;也不能一提“不确定性”就认为它不足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确定性与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1、M AC地址含义: MAC(Medium/Media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就是烧录在网卡里的、MAC地址就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就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也就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就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般也就是全球唯一的。MAC作用打个比方:计算机比作一个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比作主人之间通过邮局寄信。 每家有一台固定电话,则电话号码就相当于ip地址,她家的具体地址“××门牌号”就相当于mac地址。邮局有ip与mac的对应表,并且时时更新。ip与mac一一对应,mac地址固定在网卡上,一般不可以更改。ip就是可以换的。如果您要寄信,在信封上写上ip就行,交给邮局,邮局负责送信。邮局通过ip到大概位置,再通过mac找到具体哪一家。那么邮局扮演的就是什么角色呢?就就是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这个角色,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 2、以太网: 一种允许多个网络设备(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终端等)互相通讯的网络技术 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提供第1、2层的功能 以太网标准:IEEE802、 3 ?以太网包含了三个基本元素: –物理媒介:以铜线或光纤在网络终端间传递信号(光纤,双绞线,同轴缆) –帧结构:比特码的标准格式,用于在网络上传递用户数据

–媒体接入控制 (MAC): 每一网络终端内都有的一组规则,用以规范网络媒体的接入方式 以太网帧结构: 3、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VLAN): 什么就是VLAN 就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就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802、1Q) (一个网络中最大能支持4096个VLAN ) 为什么用VLAN? 广播问题:(广播风暴) VLAN:隔离广播域 安全性: 随意接入 VLAN:需要通过鉴权(GVRP)才能接入VLAN VLAN本身的好处: 提高网络效率:不同VLAN的流量可以被隔离 允许物理距离很远的节点能共享相同的资源 配置灵活,容易改变LAN的成员 减少第三层(IP)的路由数量 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就是逻辑地而不就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与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她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帧格式: TPID:表示标记为VLAN ,TCI:表示标记控制信息(包括优先级,规范格式与VLAN ID 等) 4、TCP/IP的含义: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就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就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就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材料题解及范文点评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材料题解及范文点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关注试题的情境限制要求:考生应看出具体情境为“当前世界”。当然,“当前世界”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可以是具体的社会真实情境、也可以是生活等的真实情境。 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有数不胜数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绵延永续,如生存和发展,如自信、厚德载物、担当、希望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 2. 试题内蕴的把握:本题为思辨型材料作文题目,材料多重思辨并存。 (1)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力量、自信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怠惰成性、好逸恶劳、不求上进、因循守旧等等多维负面影响。问题的两面可以说是自成思辨关系。 (2)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甚至灾患,也可能更多的是对心理的冲击,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惊惧、因畏惧而带来的极度抑郁自闭等等。同时对人类而言,也会有机遇和惊喜,可以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等等。问题的两面也是自成思辨关系。 3. 确定立意:扣合材料中的问题,考生行文时可以明确确定性状态中,应该怎样,如永不自大、永不止步等等;或各种变化中,应该怎样,如寻觅最佳路径、不迷失方向或直接给出答案等。所以,考生立意角度可以有多种,如: (1)坚守确定,图新求变 (2)“在不确定性中勇创确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