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4月10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概况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做《三国演义》专题的讲座的第三讲,想在这一讲里面主要讲讲《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和全书的概况,把这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那么作者的问题,我们在第二讲里面我们就已经提到了,三国的故事、三国的内容,经过长期的流传,最后由一位伟大的作家把它写成这样一部《三国演义》,这个人呢就是罗贯中。

那么《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是有争论的。

那么我们今天首先要来谈一谈,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或者说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这个问题的确认。

怎么能确认他的作者是罗贯中呢?这个呢那必须要有材料
作为依据了,现在看来,恐怕有两方面的材料是完全可以确认这样一个问题的。

比如第一,就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一些早期的版本,《三国演义》早期的版本主要是明刻本,明代的刊本。

这里面的所谓的每一部书都有一个所谓的题署,就是说他要署名,作者要有署名。

那么这些早期版本的署题,或者叫题署,就是署名,都非常明确的提到了罗贯中,罗贯中编次也好,是罗贯中这个,反正罗贯中这个名字跟这个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这是一个非常硬的材料了。

可以确认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三国演义》现在的最早的版本,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版本,就所谓嘉靖元年的刻
本。

那么这个本子书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种版本。

那么这个版本上呢,就非常清楚的题署叫做“晋平阳侯史传”,下面一句“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就是嘉靖本的题署。

那么这个题署呢,这两句呢确认了一点,那么他是根据的是陈寿的《三国志》而编次,把这个根据《三国志》所形成的这样一个《三国志通俗演义》是谁呢?是后学罗本贯中。

这个里面,大家看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别这看几个字,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个“后学”当然就是一种谦称,自谦的这样的一种自称了,我是后学、晚辈,所以就说明有这样一个“后学”的两个字摆在这里,可以很充分的说明这个题署就是罗贯中本人的,本人做的。

要不然的话何必要自谦呢,称作后学呢?所以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点。

不是别人给加的“罗贯中编次”,是罗贯中自己写的,自己题写的“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罗本贯中”这样的一种行文的习惯,那当然就是说他是姓罗名本字贯中,由他来编次。

所谓编次呢,因为他前面有一个,有一个陈寿的史传摆在那里了,那么所以他这里呢不敢说罗本贯中传,或者说他所著,而是用“编次”两个字其实是对前面的史传的一种尊重。

这个书是陈寿的史传,我呢只有不过是后学,来编一下。

这是一种自谦的这样的一种表述。

但是这里却确确实实是指出了罗本,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吧,这也很清楚。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顺便说一下,这个前面这一句,“晋平阳侯陈寿史传”,这几个字里有毛病。


寿这个作家,我们上次讲成书过程中做过一个简单的说明,这个人根本没有做过什么平阳侯了,没有做过平阳侯。

而这里所谓的“晋平阳侯”,实际上这里很多学者都指出来了,这里实际上是说他是平阳侯相,平阳侯手下的一个官员,平阳侯手下的平阳侯相,陈寿史传应该是这样。

这里呢掉了一个“相”字就变成平阳侯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一个不准确的地方。

那么除了这个所谓嘉靖本这个题署以外,其他的很多比如说现在所说的志传本等等等等,都有这种题署,有的写东原,就是从他的籍贯来讲,东原罗贯中,东原罗贯中编,东原罗贯中编次等等等等这样。

所以就说从这些早期刊本的这个题署可以确认,《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这是一方面的材料。

那么另外呢,那就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好多明朝人所写的一些笔记,他们流传下来的一些文献资料,这里面也有多种提到了这部《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比如说明朝有一个人叫做(朗英),他写的这个(《七修类稿》)这本书里面就很明确的指出,《三国》、《宋江》这两部书,这里所谓的《宋江》呢,其实就指着《水浒传》这种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这两部书《三国》、《水浒》都是杭人,杭州的“杭”,杭人罗贯中所编,(《七修类稿》)记载的很明确了。

另外明朝人(高如)他的(《百川书志》)也有非常明确的记来载。

他说,《三国志通俗演义》240卷,“晋平阳侯史传,名罗本贯中编次”,也说的非常清楚,罗贯中编次。

此外这一方面的记载还有很多了,明朝(林汉)的在《隋
唐演义》的续里面也讲到,罗贯中编《三国志》一书,形于世久已,长久的流传在社会上。

所以呢,我们从早期刊本的题署和明人的一些记载,从这些文献当中那么我们可以确认《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这是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那么这个罗贯中何许人呢?确认罗贯中,罗贯中是一个什么人呢?这个问题大家当然都很清楚了,就是说我们中国古代有很多很多的小说家、戏剧家,因为他们不是什么达官贵人,那么有关他们的文献资料,他们的文献材料,流传下来的太少了,有关他们的记载寥寥无几。

所以很多人比如包括曹雪芹也好,罗贯中也好,《水浒传》的是施耐庵也好,戏剧家关汉卿也好,(王石普)也好,那么这些人的史料都是很少的,这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遗憾,对于这些伟大的作家我们对他们知道的太少了。

那么罗贯中呢?也是这种类型的一个人,现在我们只能就仅有的一些材料来看看罗贯中其人。

大家知道在上世纪20年代啊,有几位学者包括郑振铎先生,大家熟悉的,他们到宁波有个天一阁,这个大藏书家的藏书楼,到这里去访书,看书,他们发现了一部书非常重要,这个书呢就是元代钟嗣成写的《录鬼簿》,这个书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录鬼簿》。

那么这个《录鬼簿》呢就是记载着元代的一些杂剧作家的,记载这些杂剧作家的,有的是有一个小传,或者是有关的事情记几句,还有呢主要就是这些作家的他们的创作的剧目,写了哪些杂剧的剧本。

《录鬼簿》这是一部研究元杂剧必读的书,是
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

那么同时呢,还有一部,就是郑振铎先生他们发现这部《录鬼簿》同时发现还有一部叫做《录鬼簿续编》,接着这个《录鬼簿》后面。

那么这个《录鬼簿续编》呢,这个作者是贾仲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这个《录鬼簿续编》也是这样一个体例,就是接着钟嗣成的《录鬼簿》后面接着往下编,那么就是元代的、明代的就是钟嗣成所能了解到的这些戏剧家的这些情况,这里面一共写了78位作家。

而这就在这个《录鬼簿续编》里面这78个作家当中,排在第二的恰恰就是罗贯中。

发现了这个材料,那大家是非常的惊异了,非常难得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罗贯中的情况怎么样。

那么在这个《录鬼簿续编》里面呢,这里就写到了罗贯中他有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小传,这个小传呢使我们对罗贯中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这个小传是什么说,罗贯中太原人,籍贯太原,山西太原了,号湖海散人,他的号叫做湖海散人,这是他的籍贯、号,下面与人寡合,这是他的性格,这个人不善交往,乐府、隐语,极为清新,这是他写的作的曲子,作的散曲写的非常的清新。

下面,与余为忘年交,跟我就是贾仲明自己讲了,跟我是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至正,元代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甲辰,又跟他重新见面了,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从至正甲辰那复会以后呢,现在又过了60年了,他最后怎么样呢?不知道。

这里有这么一个小传。

然后呢,还列出了这个罗贯中所写的,所创作的三种杂剧,因为他这个体例他就是记载了
杂剧作家,所以他就特别把他一定要表出他的这个杂剧的作品,杂剧的作品。

好,这样的话我们看看,这个从这个材料来看呢,那么跟我们透露了很多的关于罗贯中的这个信息了。

你比如说,籍贯问题,他这里提出来了,太原,我们了解一个人当然就(生逐年)、籍贯、民族都是最基本的,那么这里面告诉你他是太原人,籍贯是太原人,至于说罗贯中是不是太原人,大家对这个有不同的争论,这个我们下面再说,但是这个材料提供的就是说他是太原人,这是一个。

另外呢告诉你了他有一个号叫做“湖海散人”,另外呢还告诉你了他的性格与人寡合,这个不是很随和的跟他大家都能来来往往的,不是,不善交往的这样一个人。

那么跟作者的,跟贾仲明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一种忘年交。

忘年交是什么呢?那就是年龄差别比较大的两个人又成为朋友,称作“忘年交”。

那么到底说是相差多少岁可以称忘年交,这个没有规定,这完全是一种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这样一种习俗,这样一种称谓。

但是一般来讲,你不是相差二三岁这不能是忘年交,我想从历史的情况看,大概至少要相差20岁,甚至30岁,相差40,有这样大的一个年龄的差距那么都可以称作“忘年交”。

那么这里面呢,所谓“忘年交”,当然他这里说了,与余为忘年交,跟我是忘年交,那这也有两种可能了,从逻辑上推是两种可能,一个就是说罗贯中比贾仲明大了很多,但也可能呢就是贾仲明比罗贯中大很多,但是事实上是说的罗贯
中比他大的多,忘年交是他是小的,罗贯中是岁数大的人,为什么呢?后面可以再说明。

这个后面所讲的这个,那么遭时多故,天各一方,他们就很少见面了。

至正甲辰复会,这句话呢也很重要,为什么呢?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体可以推知的罗贯中的(生逐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大概看所谓至正甲辰,这一点这是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年号至正24年,至正24年就相当于公元的1364年。

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元代灭亡而建立了明政,明代政权,所谓的明代这个洪武元年,就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他的洪武这个年号的第一年是1368年,所以1364已经到了元代即将灭亡的这个时候了,仅有4年之差了,是这样一个事情。

那么这样呢,这个1364年至正甲辰这一年,那么大家知道大体上就已经是到了元代灭亡的这个时候,这是一个时间概念。

下面还有呢,还有一个问题呢更值得注意了,那就是说在《录鬼簿续编》呢,这个贾仲明所编著的《录鬼簿续编》到最后,贾仲明自己有一段书后,就是写在书的后面的一段文字,他说“永乐二十年壬寅中秋,淄川八十云水翁贾仲明书于怡和养素轩”,最后有这么一个题署。

这个题署是说什么呢,就是在永乐二十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贾仲明80岁,“八十云水翁”,80岁,在这一年他完成了这样一个《录鬼簿续编》。

好我们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推出,这个永乐二十年,是1422年,1422年那么贾仲明80岁,那么这样呢就很容易就得出来,那
么贾仲明生于哪一年,那么一看我们算一下他应该是生在这个1342年,他1422年80岁,1342年贾仲明的生年可以确认了。

那么然后我们再看,他所谓的至正甲辰,就是跟罗贯中复会的这一年,至正甲辰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在这样一推算如果他是生在1342
年的话,到至正甲辰1364年,那么这个时候贾仲明应该是22岁。

至正甲辰这一年复会的时候贾仲明22岁,那么他的忘年交罗贯中这一年有多大呢?那么这个我们无法确指,但是我们根据所谓忘年交的这样一种习俗,这样的一种说法,那么如果说罗贯中比贾仲明大20岁,那么这个罗贯中在至正甲辰那他就应该是42岁,如果是大30岁,那么他就应该是52岁。

好,然后由这个,这个至正甲辰年,就是1364年这个罗贯中的这个年纪,根据忘年交推出的这个年龄,那么再来推算过去,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得出罗贯中大体的生年,那么这就是说,比如说我们1364年至正甲辰,如果说是这一年,那么罗贯中比贾仲明大20岁的话,那么他这一年应该是42岁,如果42岁的话那他就应该生在1322年,如果他比他大30岁的话那么这一年他应该是52岁,那么1364年减52应该是1312年,那么这样呢,所以有的文学史就讲到了他的生年大概在1312、1313、1314、1315这些年都有可能。

所以这种推算当然是很不准确的,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来,他恐怕就是生活在元末明初的这个时期。

那么所以呢,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么就是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可以确认,罗贯中是太原人,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些问题不是基本上可以有一个大
框框了吗。

所以这个材料呢,大家就非常的重视了,认为它提供了一个罗贯中大概的生平的情况,更何况这里还讲到了他的性格与人寡合,他很有文才,写的词曲极为清晰等等等等这样,所以这样我们对罗贯中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略的这样的一个了解。

那么这部书呢,他这个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了。

但是呢,这个材料,也有一些非常致命的问题,什么呢?这我们休息一会再跟大家继续来讲。

我们接着讲,那么贾仲明的这个《录鬼簿续编》所提供的这个材料呢,大家非常关注了,包括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讲过一段话,他说:《续录鬼簿》出,《续录鬼簿》就是《录鬼簿续编》了,发现以后,则罗贯中之谜,就是罗贯中到底是谁?“为昔所聚讼者”,就是过去大家争论的这个,“遂亦冰解”,这个书出来以后,过去对他的那种争论现在是冰解,就是冰化了一样,像冰化解了一样,就是这个问题完全清楚了。

但是呢就像这样的一个材料,大家过去都非常的看中的这样一个材料,事实上它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比如说第一点,说这个里面讲的是罗贯中,籍贯啊什么什么都讲了,但是这个材料里丝毫也没有涉及到这个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这个罗贯中。

因为在《录鬼簿续编》里面是明明白白的把他作为一个戏曲家,是个元杂剧的作家,这里面著录了他的三种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还有“连环谏”啊,还有“三平章死哭蜚伟子”这么三种杂剧,没有提到这个罗贯中就是
写《三国演义》的这个罗贯中,你从这个材料里面找不到任何地方可以说明这个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那个作者罗贯中,此罗非彼罗,这个罗贯中不是那个罗贯中,至少这个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出这样一点。

所以怎么就能够由此而断定,这里所说的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呢?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对这个材料的一个很大的挑战了。

因此也就有了怀疑这个材料跟罗贯中的关系,这是一个挑战。

另一个呢,就是从这个材料来看,这个罗贯中那肯定是元末明初的人了,但是现在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提出来了,说《三国演义》这部书,他根本就不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三国演义》这部书是成书在明中叶,弘治嘉靖这一时间,这相隔了100年、200年的时间了。

那么这个书上所题署的罗贯中怎么就能断定就是《录鬼簿续编》里面所讲到那个罗贯中呢?相差这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所以这里又从《三国演义》的成书的时间这个角度,事实上也就否定了《录鬼簿续编》所谈到的这个罗贯中的这个著作权。

有罗贯中,但是呢,书成在明中叶,如果说是有一个罗贯中创作了这个《三国演义》的话,那么也应该是弘治嘉靖年间的这样一个罗贯中。

所以对这个材料也就产生了怀疑。

因此在面临着两个挑战,那么这个材料今天就有很多人对它是表示怀疑的。

说的很好,但是这里面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吗?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一个问题了。

这是一个。

那么另外呢,这个罗贯中关于他的问题的争论很多,而近年
来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籍贯问题。

这个材料里面说,他是太原人,但是呢,还有很多的材料说明他不是太原人。

提到罗贯中的籍贯的,这里讲的是这个材料讲的是太原,那么另外还有说是东原,就是指现在山东的东平,还有所谓钱塘,就是杭州人,还有呢就是说是庐陵人,江西吉安了。

所以对罗贯中的这个籍贯有这么几种说法,这都是有文献根据的。

但是这里面争论的最厉害的就是到底是太原还是东原?那么太原说,那是主要就是根据我们刚才介绍《录鬼簿续编》里面的贾仲明所记载的这个,罗贯中太原人。

但是又有很多讲到他是东原人,比如说我们讲到那个现在所能见到的那个早期的版本嘉靖本,他前面有一篇《序》,写《序》的这个人其实是(蒋大其)了,他当时署的名叫做“庸愚子”,这篇《序》里面他就讲了,他提到了罗贯中的时候提到的是东原罗贯中。

这个《序》应该说也很有权威性,他是最早嘉靖本前面的一篇《序》,而且这个《序》,写这个《序》的时间还是弘治年间,弘治七年,就是说实际上在嘉靖元年这个本子以前还有弘治本,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了。

(蒋大其)这篇《序》是为了弘治本所写的,应该是这样。

所以这个弘治年间的这个(蒋大其)所写的这个《序》,他就讲到了东原罗贯中,他是东原的。

另外呢还有几种版本,都讲到了这个版本的题署上都讲到了是东原罗贯中编,东原罗贯中编次。

十几种明代的自传本,就是《三国演义》的一个系统的版本,都是这样的题署。

因此呢,那么这就成了一种很大的一种争论了,到底是东原呢还是太原,于是学
者有许多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了这么一些解释。

比如说大概是太原人,这里东原呢是把字写错了,有的说可能是东原,但是这里呢误写为太原,这样的一些解释吧。

但这个问题呢一致是争论不休,直到现在,现在所谓东原就是现在山东的东平,所谓太原是现在山西的太原,实际上是指着现在太原旁边的一个县叫清徐县,所以山东的东平县和太原的情绪县,这两个地方现在都认为罗贯中是我们这的人,很多学者也参与这种讨论,并且形成了一些争论。

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所以这是一个争论的很厉害的问题。

这是罗贯中的大体这样一个情况了,我们只能说有这样一个材料提供了,而且现在呢也对这个材料有所挑战。

目前就这么一个情况。

当然此外呢,还有一些材料,比如明代圻这个人所写的《稗文汇编》,他这里面提到了,罗贯中还提到了一个(葛科九),提到这两个人物,那么他就说这两个人物都是“有志图王者”,他们都是很有,要为王的这种志向的人,就有一番政治抱负吧。

这个呢,也让我们少了解一点罗贯中是不是这样一个人物。

那么还有呢,像清代的顾苓的《塔影园集》啊,还有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呢,又提到罗贯中曾经是元代末年张士诚的幕僚,张士诚在吴地为王,那是跟朱元璋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之一。

说罗贯中曾经做过张士诚那儿的幕僚。

这些都有一些书,有一些文献提到,但是不是确实是可信呢,这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假如说这些材料是确凿的,或者说比较考可靠的、可信的,
比如他是一个“有志图王者”,比如说做过张士诚的幕僚,那么我们在看他写的《三国演义》和他所写的那几部戏,和他的另外的一些小说,我们看这个人大概是对古代的政治历史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熟悉的,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他写的都是一些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军国大事这样的一些作品。

那么这样呢,那么也就可以解释了他能创作出《三国演义》这样伟大作品的原因。

他有过这种经历,是这样一个人物,是有这样一个抱负的人,那么他非常关注军事斗争,而写出《三国演义》,这不是一个可以解释的问题吗。

当然前提是这些材料的可信度怎么样,这是一个。

所以我们对罗贯中的了解是非常少的,那么现在我们知道当然他主要是《三国演义》的这部书的作者了,另外呢根据《录鬼簿续编》,比如他有三部戏,三部杂剧作品,那么其中这两部已经,三部我刚才介绍了三部,那么现在流传下来的也只有《赵太祖老虎风云会》这一种,其他两种已经都不在了,不存了。

那么小说呢,就是说题署为罗贯中所编的,除了《三国演义》以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这是一部历史小说,还是《残唐五代史演义》,还有这部《三遂平妖传》,这些书都是罗贯中题的。

在这里也很有意思,这几部书跟《三国演义》的这个水平差距非常之大。

这几部书是不是罗贯中写的?学术界一向是很怀疑的,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绝不是罗贯中写的,委托罗贯中,因为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他的名气非常大,那么书上呢就可以以他的名义来出这个书来赚钱,因为水平相差是比较大的。

所以这是
我们对罗贯中所能了解到的一些大概的情况,给大家做这么一点介绍吧。

但是罗贯中的问题很重要,大家还在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也有待于新的资料的发现,这是罗贯中作者的问题。

那么罗贯中创作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版本呢?我们讲小说也好,讲历史文献也好,总要关注版本,关注它的版本的情况。

而《三国演义》来讲这尤其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三国演义》的版本非常之复杂,这是应该作为一个专题的介绍,但我们这里只用一点时间给大家大体上介绍一下。

那么《三国演义》呢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清两代的版本大概有90多种,明代的刊本有20多种,清代的刊本有70种,70多种,所以说这么庞大的一个版本的这样一个现象,我们怎么了解怎么掌握他呢?那么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作了很多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个掌握了解《三国演义》这个版本的一个思路,我看是很好的。

就是说大体上这些版本可以分为三个系统,那么一个系统呢,就是所谓的嘉靖本系统,嘉靖本系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比这最早的这样一个《三国志通俗演义》,刚才我们讲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个本子,以这个本子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本子,它是一个系统。

就是说除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外,另外还有比如说大家平常所说的周曰校的刊本、夏振宇的刊本,这些本子他们都是属于这个嘉靖本这样一个系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