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国禁忌文化教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国禁忌文化教学论文

摘要:文化禁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容,它并没有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消失,而是以自己的独特的新方式保留了下来并不断融入新时代的生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禁忌的学习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充分了解和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化解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继而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禁忌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禁忌现象作为一个传承已久的文化习俗,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禁忌体系是人类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体的体系,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1]无论在怎样的体制下,人们的活动都要遵循与人们的生存需要、生活理想有着直接的关联的一套引导或者制约规范。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禁忌文化进行了探讨。如:华锐·东智(2007)主要从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特征以及内涵等方面对藏族禁忌文化进行阐述;黄亮(2007)从数字的角度探讨了东西方禁忌文化;王满(2011)对中日民俗中的禁忌文化进行了对比;杨荣广(2012)从翻译“雅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禁忌文化等等。随着全球化发展程度的日益加深,跨国交际日渐频繁,禁忌文化在跨国交往中的影响日渐凸显。有交往的地方就会出现摩擦,其中因文化引起的摩擦最为常见。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和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禁忌文化成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存在。了解和学习有关禁忌文化方面的知识对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

际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禁忌”的界定

“禁忌”一词源于中太平洋小岛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它的原词是“Taboo”或“Tabu”。英国人类学家汤姆士(Northeote.W.Thomes)在给《大英百科全书》的“禁忌”一词作解释时曾写到:“严格地说来,禁忌仅仅包括:(A)属于人或物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或不洁的)性质。(B)由这种性质所引起的禁制作用。(C)经由禁制作用的破坏而产生的神圣(或不洁)性。”[2]弗洛伊德从禁忌的对象进行了界说:“塔布就我们看来,它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3]中国学术界对于“禁忌”概念的界定是:“禁忌,禁戒普通人接触的事物或人,以及其他忌讳的观念、语言、行为等。”

二、行为禁忌

人与人之间免不了要相互往来,中国人非常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就跟过节一样,但是中国人对于到别人家做客的禁忌颇多。留学生来到中国也难免会受邀到中国人家中做客,到师友家去做客有许多必须注意的风俗礼节,所以了解做客禁忌是必不可少的。

汉族旧时就有午时拜访的习惯,也就是说拜访的最佳时间是12点之前。忌午后、日夕前或趁他事时前去拜访,因为这样会显得对对方不够尊重而且有可能给对方造成困扰。

来到主人家,进入主人家的房屋时应先敲门,而且敲门通常是轻巧三下,得到主人允许后再进入。如果主人的家门是开着的,也应先打声招呼,直到室内有人应声时再进入,否则被视为不礼貌。俗话说:“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就是这个道理。进到主人家后,客人要主动向主人打招呼。民间有“客不观仓”、“客不观灶”之说,所以客人忌东张西望,乱翻乱找。在吃饭时,客人不能先于主人动筷子。俗话说“主不动,客不吃”。这是对主人的表示尊重的一种做法。席间主人向你敬酒或者给你夹菜时忌推让或者转送给别人,忌说“我不要”,因为这是主人表示热情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推让会让主人觉得你嫌弃他,是对他的不尊重。做客过程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有些语言禁忌也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言禁忌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交往,人类的许多社会活动都需要语言来辅助完成。但这并不是说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谨记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避免交际冲突的发生。

中国古代虽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文化的融入,在大多数家庭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交谈内容上却仍然存在着禁忌。如首先在饭桌上是忌谈论“伤、亡、病、灾、祸”等凶事,因为谈论这些内容会影响人用餐的心情。而且中国人有谈“死”色变之说,对“死”字中国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是有所避讳的,所以人们通常会用许多词语来回避“死”的出现。如

“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走了”等。所以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在中国人的面前提及“死”这个字,以免给交际带来阻碍。其次在评价饭菜如何时要委婉一点,要忌说“不好吃”、“我不喜欢”等等。因为中国人大都好面子,不喜欢被人当面批评,所以即使是再熟的朋友在评价时也要很委婉才行。

四、筷子使用的禁忌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筷子是中国人一种独特的饮食工具,筷子的使用中包含着丰富的筷子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筷子的使用非常讲究,而且有很多禁忌。对于留学生来说筷子的使用既是一项技术的训练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所以其中的禁忌不可不知。

首先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中,不能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因为这种做法是不吉利的,我们通常管它叫“三长两短”。“三长两短”代表着“死亡”。在中国的习俗中,死人下葬用的棺材刚好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是三块长板,五块板刚好是“三长两短”,是极不吉利的。

其次用餐中拿筷子时不能其他手指都捏着筷子而将食指伸出。因为这样的话在吃饭的时候你的食指总是不停地指向别人,在对方看来你这是在指责和谩骂他,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最后在吃饭的过程中不能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嘬,并不时发出“咝咝”的声响,也不能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中的菜或者用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扒拉,以寻找自己喜欢的食物。因为这些行为

被认为是对同桌用餐人的一种羞辱,是一种缺乏教养、令人生厌的行为。因此留学生参加宴会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禁忌,扫除交际障碍。

五、禁忌文化教学的建议

禁忌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留学生能否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对中国文化能否有更深入的了解。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各方都必须做出努力。

1.教师方面。教师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向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国留学生教授文化遇到相关的禁忌时,教师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查找好相关的资料,猜测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些地方。其次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有耐心,详细地给他们讲解。不能一言带过,想当然的认为这只是一种习惯,留学生没有必要过多了解。最后教师要对各类禁忌文化现象加以归纳和总结,然后可以用课堂情景构建的方式,模拟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有关这一禁忌的阻碍,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如果出现这一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加深他们对这一禁忌文化的了解。

2.学生方面。首先是态度问题,留学生对中国禁忌文化要始终保持着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不能将中国文化中的禁忌认为是一种奇怪的、迷信的、保守的行为。因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只有怀着一种包容态度去认识和了解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与其他国家截然相反的禁忌话题时,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这方面的知识或者向老师和朋友请教。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这一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