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农艺性状及检测方法
水稻农艺性状及检测方法
水稻农艺性状及检测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一秧田期1,、浸种和催芽期:分贝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
净播种量(斤/亩)=净谷重(斤)*6000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二秧苗素质考察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0.5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
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分蘖苗百分率(%)=有分蘖的秧苗数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三、本田期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
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试验:水稻真伪杂种鉴定及杂种不同世代的分离特征比较
实验十一水稻真伪杂种鉴定及杂种不同世代的分离特征比较一、实验目的通过在田间对F1和亲本的比较,掌握甄别真假杂种方法,通过观察F2、F3、F4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了解不同组合、世代、株系群、株系之间的重要农艺性状分离特点,结合育种学原理,掌握如何确定优良单株。
二、材料及用具材料3个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F1和亲本,及其F2、F3和F4世代群体。
三、内容说明将杂种秧苗按组合排列,F1插1-2行(数量因秧苗数量而定),父母本各插1行于F1两侧,便于比较。
1.F1代真假杂种甄别和组合选择一般对F1不进行单株选择,而是淘汰有严重缺陷的组合和去除伪杂种。
识别伪杂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杂种优势和显性性状来区别,F1一般表现植株高大、分蘖力强、穗大、晚熟等杂种优势,如果不表现杂种优势的植株可能为伪杂种;另外,F1应具备父本显性性状(如芒、株高、颜色、抗性等),不具有父本显性性状的F1植株均为伪杂种。
一般认为F1植株与母本极为相似很可能为伪杂种,真杂种性状表现应该接近父本或介于父母本之间。
组合选择主要是对于植株过于高大,熟期较晚,分蘖过少,穗小,不抗病的组合进行淘汰。
收获时按组合混合收获种子,标明组合号。
2.F2-F4代分离特点单株(株系)选择F2代是性状分离最大的世代,随着世代数增加世代群体分离程度逐渐下降,所以F2群体要尽量大些,以保证出现所需要的性状组合。
F2代主要是选择优良组合内的优良单株,单株选择时要根据育种目标,杂交组合性质和性状遗传规律进行选择。
对于一些质量性状或遗传力较高的数量性状可以进行严格选择,如株高、生育期、株型和抗病性等;对于多基因控制性状或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容易受环境,应该放宽选择,如分蘖、穗数、结实率、米质等。
入选的单株主要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北方粳稻高产株型一般要满足株高在100-120cm,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单株穗数>15个,穗型半直立,穗粒数>15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g,抗病性较强等。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一、试验目的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是指对新培育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评价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特性,为其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的目的在于筛选高产、抗逆、优质、抗病虫害的优良水稻品种,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
二、试验流程1.申报品种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需要申报品种,一般由科研单位、种子公司或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出申报。
申报品种需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并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才可获得试验资格。
2.选地选时选择适宜的试验地点和择机进行试验是水稻品种试验成功的关键。
试验地应具备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等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种植习性。
3.布置试验试验需按照科学的设计原则进行布置,包括重复次数、对照品种、试验面积等。
合理设计试验可以排除多种杂变因素,准确评价品种的性状。
4.施肥管理良好的施肥管理是水稻品种试验成功的保障。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品种的养分需求,合理施用基础肥料和追肥,保障水稻生长发育所需养分。
5.田间管理水稻品种试验过程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试验田的生长环境良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
6.数据收集在试验生长期内,需定期对试验田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
包括生育期、株型特征、抗逆性、成熟期产量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7.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价各品种的优劣势,并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品种进一步审定。
8.品种审定水稻品种审定需要经过多方评审才可获得审定资格。
一般包括经济评价、农艺性状、品质特性、抗逆性以及审定试验的产量成绩等多方面评价。
三、试验要点1.灌溉管理试验期内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因干旱或过湿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施肥科学依据不同试验区的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用农业肥料和农家肥,保障水稻生长所需养分。
3.防治病虫害试验期内应定期巡查试验田,严格防治水稻病虫害,保障试验稳定进行。
4.数据准确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是品种审定的关键,需要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确保结果的可信度。
水稻品种审定证书
水稻品种审定证书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高。
为了确保种植的水稻品种符合种植要求,我国推行了水稻品种审定制度,并颁发相应的水稻品种审定证书。
本文将从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定义、审定标准、审定程序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定义水稻品种审定证书是国家农业部门对水稻新品种进行鉴定和审定后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件。
该证书是保障水稻种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水稻品种审定标准水稻品种审定的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水稻新品种的特性进行鉴定和评价。
具体的审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艺性状农艺性状主要包括株型、生育期、分蘖性、抗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评价来判断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 经济性状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产量、籽粒质量、抗病害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评价来判断水稻品种的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 遗传背景遗传背景是指水稻品种的亲本与杂交组合的选择,通过对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和评价,可以判断其遗传优势和遗传稳定性。
三、水稻品种审定程序水稻品种审定一般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程序:1. 申报水稻新品种的培育者或者新品种的使用推广单位向农业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
2. 初审农业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包括相关证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
3. 试验对申报的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评估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遗传背景等。
4. 终审基于试验结果,农业部门进行最终评估和审定决策,决定是否颁发水稻品种审定证书。
四、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意义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颁发对于保障水稻品种的质量和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水稻品种质量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颁发可以推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促进水稻品种的优化和进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 保护农民利益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颁发可以避免农民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水稻种子,保护农民的利益,减少因水稻品种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1.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消费中的主要能源来源。
水稻的高产和优质是粮食生产的两项重要指标,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对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其遗传改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对于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生长发育期水稻生长发育期的长短与其农艺性状有很大关系。
由于各品种生长速度不同,出穗期也不尽相同。
对于稻作生产来说,不论是早稻、中稻还是晚稻,其生产周期都是很重要的生长发育期。
在遗传改良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保证水稻良种的前提下逐步缩短生长发育期,提高水稻产量。
3.植株高度水稻的植株高度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植株矮而粗壮的品种更容易产生高产量。
因此,在水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的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学建立了高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育种平台,使得水稻育种的速度与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4.籽粒大小水稻籽粒的大小对于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籽粒与产量成正比,可以通过增大籽粒大小来提高水稻产量。
但是,过于追求大粒子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影响其感官和食用价值。
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大小和品质两方面的因素。
5.抗病性病害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可能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等等,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和控制,就会导致极大的损失。
因此,在水稻育种中,强调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开发新的抗病品种,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经济损失。
6.抗逆性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水稻的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稻耐逆性也成为了改良中关键的研究方向之一。
多次进入遗传改良,大大增强了水稻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生产需求。
7.结论总之,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缓解贫困和饥饿,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水稻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传统农业的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在农作物中,水稻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关系着全球亿万人口的生活。
因此,保护水稻遗传多样性,优化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成为当今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意义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是指水稻种间、种内不同表型和基因的多样性,这使得水稻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呈现出多种差异,这种多样性基于不同的基因型和环境被调节,与水稻的抗病性、适应性以及产量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稻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自然界的表现差异非常明显,自然选择的力量也显得特别强大。
通过对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在种间和种内找到符合不同环境下各自最适应的优良基因型,进而形成适应力更强,抗病性更强,产量和品质稳定的水稻新品种。
因此,保护水稻遗传多样性对于优化水稻品种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 分子标记技术目前,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进行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常态。
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够便捷地对水稻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其中,SSR(简单重复序列)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是应用较多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水稻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可以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变异、较高多样性,以及对水稻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的适应力支持和提高等。
2. 考虑自然界特点进行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综合考虑水稻种类物种的自然历史和地理分布特征。
比如,在南方状态条件下,利用优良品种的发掘,制定水稻早稻和晚稻的选育策略,根据不同生长特点进行种植环境的优化。
更重要的是,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推导出水稻品种与病虫害抗性、环境适应性、增产效果等相关性问题。
丰富性和多样性是田间水稻种植中的一个刚需。
水稻农艺性状的调控机制研究
水稻农艺性状的调控机制研究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
水稻的高效生产不仅能够保障我国人民的口粮安全,还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水稻农艺性状的调控机制研究,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方面。
一、水稻农艺性状的基本介绍水稻农艺性状既包括形态性状,也包括生理性状。
形态性状例如植株高度、叶片大小、穗长、籽粒大小等,而生理性状例如生长周期、花期、成熟期等。
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主要包括主茎穗数、分蘖数、单穗粒数、千粒重等。
水稻农艺性状的调控机制研究能为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水稻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水稻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是指决定水稻性状形成和表现的基因和其表达调控方式。
近年来,许多基因座和功能基因已被鉴定,并且其调控涉及复杂的分子途径、转录调控、蛋白相互作用等。
例如,水稻颖花无穗基因FC1、DEP1、GS3和GW2等被证实,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量遗传学和QTL分析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水稻农艺性状基因遗传机制。
此外,各种基于分子标记的高通量分析技术也被用于进行水稻遗传多态性的鉴定。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发掘优质、高产水稻的种质资源,也能够为水稻育种提供基础资源。
三、水稻农艺性状的环境调控机制除了基因调控机制,水稻农艺性状的表现还受到环境调控。
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受母体环境和生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
在相同的基因型和生境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也会出现差异。
因此,研究水稻的农艺性状表现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从不同水稻品种以及生长环境中挑选出异质种群,通过协同计量分析,已经逐渐揭示了水稻农艺性状表现的环境条件、交互效应等规律。
同时,高通量、准确性更高的方法也正在被研究者们持续开发和应用中。
四、水稻农艺性状的综合调控机制水稻农艺性状的综合调控机制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组成的。
水稻农艺性状及检测方法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一秧田期1,、浸种和催芽期:分贝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净谷重斤6000净播种量斤/亩=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二秧苗素质考察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0.5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有分蘖的秧苗数分蘖苗百分率%=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三、本田期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4、拔节期:50%茎杆的拔节高度超过最高生根节的长度早稻1.5cm左右,晚稻2cm以上为拔节期5、幼穗分化始期:剥取主茎顶端生长点,镜检发现幼穗原基开始分化,为幼穗分化始期,肉眼可见幼穗长1毫米时为始穗期;6、孕穗期:50%的植株的剑叶鞘露出下位叶鞘,剑叶鞘已呈“锭子杆”形的日期,用目测法记载7、抽穗期:有个别茎干稻穗露出叶鞘时为见穗期杂穗不计在内,有10%茎杆的稻穗露出叶鞘时为始穗期,有50%露出时为抽穗期,有80%露出时为齐穗期,8、乳熟期: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内容物充满颖壳,其内容物为奖状物质时9、蜡熟期: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浓结,无乳浆状物时10、成熟期:早稻毎穗有90%的谷粒黄熟,稻穗基部青谷中的米粒已坚硬时;晚稻毎穗饱谷全部黄熟时为成熟期11、本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本田生育期是从移栽后一天算起,到成熟这一天为止的天数,全生育期是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成熟这一天为止的天数12、收割期:实际收割日期13、本田栽培管理状况:包括本田前作,土壤肥力高低,翻耕日期,次数和耙耖情况,施肥种类,日期,数量,方法,插秧株行距,平均每丛插秧基本苗数不包括秧田分蘖的苗数,和落田苗数包括秧田分蘖的总茎蘖数;大田要求调查五点共100~200丛,小区调查10~20丛,在秧苗返青后进行,耘田时间,次数,方法,各生育期灌水深度,搁烤田时间,次数,程度,以及防治病虫的施药日期,用药数量,防治对象,效果等;四、本田生育动态考察1、分蘖:1)大田定2~5点,小区定1~2点,每点与插秧方向垂直取10~20丛小区距边行3行,大田距边行5行以上,插秧时记录基本苗数,总茎蘖数,始孽期前后每隔2~3天,以后每隔3~10天,数计总茎蘖数的增减,到抽穗期为止,蜡熟期记有效穗数,或于大田中定100~200丛,数计基本苗数,总茎蘖数,分别于返青期,分蘖始期,分蘖高峰期,拔节期,齐穗期,数计总茎蘖数;2)有条件的可以标记分蘖出生,死亡日期,以最终分蘖出生、巩固与死亡等情况单株分蘖数=每丛茎蘖数—1每丛基本苗数2、株高:测量土面至每丛最高叶尖的平均高度,抽穗后测量土面至最高穗顶不连芒的平均高度,测定丛数与测定分蘖数时相同或减半3、叶龄:结合秧苗叶片数的调查,于秧田或插秧时标记主茎叶位不包括不完全叶,活棵后每当新生叶片抽出叶鞘时继续标记之,以10~20个单株或分布于10~20丛内的平均值求出该日期的叶龄;叶龄指数:某一生育期的岀叶数,被主茎总叶片数除,为某一生育期的叶龄指数叶龄指数=已出叶片数100主茎总叶片数4、出叶期及绿叶数:在记载叶龄的同时记录主茎叶片露出叶鞘,展开定型以及枯黄的日期,以主茎某龄叶片露出叶鞘达到固定样本植株的50%时为该叶龄叶片的出叶期,并统计绿叶数,亦可在测定叶面积时统计平均每一茎蘖的绿叶数;5、叶面积:将样本的每一叶的长宽加起来再除以1.2即为样本的叶面积,也可用称重法测定按一下公式计算:叶面积=叶片总重量小样叶面积小样重量重量用烘干重者,可结合干物重测定,亦可用鲜重测定,但其湿度要一至称重时间相近小样叶面积:将取样的叶片中部相连,排成一直线,用烘干重者,于排前将叶片用清水浸润以防止叶片卷缩量叶片的总宽度,并切取中部5~10cm的长度,将长宽即为小样叶面积设叶片中部为长方形,小样的取样叶片数应占到叶片总数的五分之一叶面积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叶面积系数=每丛叶面积cm2每亩总丛数151000000006、灌浆速度:于抽穗期同日,统一标记抽穗程度相同的穗以穗顶刚露出剑叶鞘至2cm以下为准,以后分若干期每隔3~5天一期测定30~50穗烘干鼓励的千粒重,求得增长速度;7、封行日期:目测3~5米以外时看不见行间田面或丛间株高三分之一处光强为自然光照的50%左右时;五、成熟期考察1、有效穗数:除毎穗结实粒数不到5粒的稻穗以外,其余结实的稻穗和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均做有效穗计算,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地段4~5点,每点查10~20丛,共查50~100丛,求其平均数;小区试验,每小区取1~2点,每点查10~20丛,求平均数;对分蘖定点调查的,可求出成穗率;成穗率%=有效穗数100最高苗数2、分蘖组成:取有代表性的样本10~20丛,计算总株数,并分别计数仅有主穗的植株数,以及具有1个、2个、3个分蘖的植株数……,计算出各种植株所占的百分率;3、毎穗粒数:其中包括毎穗实粒数,白穗及半枯穗不计在内,大田每次查5~10丛,小区试验每小区查5丛,均重复2~3次,计算平均值4、结实率和空瘪率:结实率%=毎穗平均实粒数100毎穗平均总粒数空瘪率%=毎穗平均空瘪粒数100最高苗数毎穗平均总粒数注:谷粒充实程度不及三分之二的均做空瘪粒计算,其中谷粒完全不灌浆的为空粒5、千粒重:以晒干扬净的籽粒为标准,混匀样品和分样后任取1000粒称重,以两次相差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时为准,如平均值30g,两次相差不得大于0.9g6、谷草比:取60平方尺0.01亩的干谷重与同面积齐泥割下的稿杆干重之比可育测产一同进行,或以计算没穗粒数的样本全部烘干,对谷粒与稿杆分别称重谷草比例=稻谷重量稿杆重量六、品种特征特性的考察及种子检验选10~20丛有代表性的植株做样本,考察项目如下1、株高:先分高杆类型和矮杆类型记载,再分高、中、矮三级,分类标准如下2、茎干粗细:以测定茎的地上部第二节间的直径为标准,用测定器测定,分粗中细三级,界限为6.1mm和4mm3、剑叶长短,大小、角度:剑叶长短分长中短三级,界限为35cm与25cm,均以剑叶叶枕至叶尖长度为准剑叶大小分宽中窄三级,界限为1.5cm与1cm,均以叶片最宽处为准剑叶角度指剑叶与穗颈所成的角度,于齐穗期分大中小三级记载,界限为60度与30度4、穗长:从穗颈节量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求得样本的平均数,考察品种特性时以主穗长度为准,分长中短三级,界限为25cm和20cm5、穗颈长短:指主穗穗茎节露出剑叶叶枕的长度,于齐穗期后记载,分长中短三级,界限为8.5cm和2.2cm,穗颈包在叶鞘内的为包颈6、着粒密度:为10cm长度内的着粒数包括实粒、瘪粒、脱落粒数,以粒/10cm表示着粒密度=平均毎穗粒数10平均穗长cm7、谷粒形状:一下为顶芒,11~30mm为短芒,31~60mm为中芒,大于60mm为长芒。
10 个优质水稻品种示范与评比试验
农家科技4110个优质水稻品种示范与评比试验随着人口增长,人们对水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贵州省修文县地处黔中腹地,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较多,水热同季。
全县共有河流13条,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
据统计,2020年修文县水稻种植面积达3.78万亩。
为加快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笔者引进10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示范与评比试验,观察记录了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合在修文县推广栽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均为中迟熟水稻品种,由贵阳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提供,共计10个品种,其中C1(F优498)作为对照品种(表1)。
2.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为修文县龙场街道朝阳村沙土组蒋正林责任地(经纬度:N 26.870534°,E 106.588698°;海拔高度:1277.3米)。
试验地块属普通地块,面积3.5亩,地势较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油菜。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平方米,长6米,宽2.5米。
每小区种植9行,每行种植27穴,行株距为27.78厘米×22.2厘米,每小区243穴,密度为1.1万穴/亩。
小区间设置40厘米的走道,区组间设置50厘米的走道。
3.试验经过。
所有参试品种统一于2021年4月1日进行播种育苗,施农家肥、磷肥,并进行覆膜;4月15—17日出苗;6月1日施四霉素、吡虫啉、春雷霉素进行杀虫杀菌;6月5日进行大田移栽,按照20千克/亩的编号品种名称审定/引种编号C1(CK)F优498黔引种2020第023号C2丽香优5号国审稻20186008C3晶两优510黔引种2018第034号C4兆优国泰国审稻20200107C5华浙优261国审稻20190050C6正优727黔审稻20190023C7荃丝优苗国审稻20190052C8川康优6107黔审稻20200014C9宜优2108黔引种2018第060号C10明两优829黔引种2020第023号表1 参试水稻品种注:以上编号即为参试品种统一田间编号。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1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水稻农艺性状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一秧田期1,、浸种和催芽期:分别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
净谷重(斤)*6000净播种量(斤/亩)= 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二秧苗素质考察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0.5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
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分蘖苗百分率(%)=有分蘖的秧苗数/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三、本田期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
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水稻新品种辽星11——农艺性状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 6和 1 2都 比较接 . . 1 期叶 片宽厚浓 绿 , 插秧 后缓 苗快 , 分蘖 力较 强 , 叶片 窄 的稳 定性 和适应 性参 数分别 为 O9 1 稳 在环 挺 , 立上丛 , 直 分蘖 后期 呈筒状 ; 主茎 与分 蘖生 长较 为 近 理想数 值 。表 明辽星 1 适 应性 强 。 定性 好 ,
3. %)茎 3. %) 其 数变 异系数较 大 ( V1 . C 01 , 产量 的影 响 出率 (67 、 鞘 物质 转 换 率 (55 均 较高 , 收 C 81 %、 V1 . %)对
光合 产 物 向穗 部 充 实 比例 大 . 有 较 强的 物质 运 具 2 产 量分析 1 9 — 0 0两 年 品种 比较试验 . 均 畅 。 . 2 99 20 平
亩产 6 9 k , 4 . g 比对照 辽粳 2 4平均增产 64 6 9 . %。2 0 ~ 转 机 能 04 2 0 年 参 ̄ : 方 金株 1 05 ni L 号组 区域 试验 . 均亩 产 6 8 4 米 质 特 性 平 0
k, g 比对 照金 珠 1号增 产 63 , 产 极显 著 ;05年 . 增 % 20
前 后 叶 成穗率 7 %, 2 平均 每穗成 粒 10 10粒 , 实率 高 , 0 1 结 穗 态变 化合 理 , 期早 生快 发 , 期 衰老缓 慢 , 片功 能
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研究
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水稻生产中,利用不育系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稻三系不育系育种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利用核基因型和质粒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水稻的杂交育种。
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独特的育种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开花习性不稳定、农艺性状不一致等。
对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水稻杂交育种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两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系统观察与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水稻三系不育系在育种中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不育系的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探究不同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时间、花粉数量和质量等开花习性差异,揭示其与不育性的相关性;2.分析不同不育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等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抗逆水稻品种提供理论支持;3.研究影响不育系水稻农艺性状的因素,探讨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其影响程度;4.探讨解决不育系水稻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精确控制杂交制种、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和水稻产量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更准确的理论基硋和技术支持,推动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助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三系不育系是利用杂交优势生产杂交水稻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和研究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遗传特性和生长规律,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杂交育种效率和品质。
水稻检疫鉴定方法
水稻检疫鉴定方法水稻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对其进行检疫鉴定有助于保障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水稻的检疫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病虫害的检测和种子的鉴定两个方面。
一、水稻病虫害的检测方法1.目视观察法:通过裸眼观察水稻植株的叶片、茎和穗等部位,检查是否存在病斑、害虫危害等症状。
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常见的水稻害虫有稻飞虱、稻虱、稻螟等。
2.鉴定技术法:通过使用显微镜和实验室检测设备对病虫害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采集植株叶片、茎或穗样本,制作载玻片,并在载玻片上使用巴氏染料或酚溴紫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或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殖特征,进行鉴定和确认。
3.基因检测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体或害虫的基因进行检测。
例如,可以采集植株叶片、茎或穗样本,提取其中的DNA或RNA,然后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特定的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确认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病原体或害虫。
二、水稻种子的鉴定方法1.色泽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稻种子的外观颜色,如稻谷的色泽饱满、颜色均匀等指标判断其品质是否优良。
2.形态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稻种子的大小、形状等形态指标,如颖果形状、颖瘦等来判断其品质。
3.纯度检测法:通过对水稻种子进行纯种鉴定,判断其纯度是否达标。
可以使用种子纯度计对种子进行测试,还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观察,确认种子内部是否有杂质或变异。
4.发芽率检测法:通过对水稻种子进行发芽率测试,判断其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是否达标。
可以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放入含水的平底瓶中,然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总结起来,水稻的检疫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病虫害的检测和种子的鉴定两个方面。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目视观察法、鉴定技术法和基因检测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水稻的病虫害检测,以及色泽观察法、形态观察法、纯度检测法和发芽率检测法等方法进行水稻种子的鉴定,保障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优质种子的推广使用。
调查水稻性状报告
调查水稻性状报告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水稻的性状对于培育高产优质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对水稻性状的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方法为了调查水稻性状,我们在农田中随机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我们分别调查了水稻的生长习性、茎秆高度、叶片形态、穗长度和粒重等性状。
结果与讨论1. 生长习性调查结果显示,所选水稻品种的生长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品种生长迅速且茂盛,而有些品种则生长较为缓慢。
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意味着,在进行品种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品种的生长速度,以便合理规划农田的管理和收割时间。
2. 茎秆高度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品种的茎秆高度差异较大。
有些品种的茎秆高度较高,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竞争阳光资源,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效开展照射。
而一些茎秆较矮的品种容易受到周围作物的竞争,导致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要选择具有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品种。
3. 叶片形态水稻品种在叶片形态上也存在差异。
有些品种的叶片较宽大,叶绿素含量较高,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而另一些品种的叶片较细小,光合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在进行水稻品种选择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较宽大叶片的品种,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增加产量。
4. 穗长度调查发现,不同品种的水稻穗长度有所不同。
一些品种的穗长度较短,粒数较少,容易引起产量不高的问题。
而一些品种的穗长度较长,且每穗粒数较多,有利于增加产量。
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考虑其穗长度以及每穗粒数,以提高产量。
5. 粒重最后,我们还调查了水稻品种的粒重。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水稻粒重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品种的粒重较重,而一些品种的粒重较轻。
粒重的大小与水稻的产量密切相关,粒重较重的水稻品种往往产量较高。
因此,在进行水稻品种选育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较重粒的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一秧田期
1,、浸种和催芽期:分贝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
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
净谷重(斤)*6000
净播种量(斤/亩)=
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
二秧苗素质考察
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
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
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
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
有分蘖的秧苗数
分蘖苗百分率(%)=
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
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
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
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
三、本田期
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
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
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4、拔节期:50%茎杆的拔节高度超过最高生根节的长度(早稻左右,晚稻2cm以上)为拔节期
5、幼穗分化始期:剥取主茎顶端生长点,镜检发现幼穗原基开始分化,为幼穗分化始期,肉眼可见幼穗长1毫米时为始穗期。
6、孕穗期:50%的植株的剑叶鞘露出下位叶鞘,剑叶鞘已呈“锭子杆”形的日期,用目测法记载
7、抽穗期:有个别茎干稻穗露出叶鞘时为见穗期(杂穗不计在内),有10%茎杆的稻穗露出叶鞘时为始穗期,有50%露出时为抽穗期,有80%露出时为齐穗期,
8、乳熟期: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内容物充满颖壳,其内容物为奖状物质时
9、蜡熟期: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浓结,无乳浆状物时
10、成熟期:早稻毎穗有90%的谷粒黄熟,稻穗基部青谷中的米粒已坚硬时;晚稻毎穗饱谷全部黄熟时为成熟期
11、本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本田生育期是从移栽后一天算起,到成熟这一天为止的天数,全生育期是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成熟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12、收割期:实际收割日期
13、本田栽培管理状况:包括本田前作,土壤肥力高低,翻耕日期,次数和耙耖情况,施肥种类,日期,数量,方法,插秧株行距,平均每丛插秧基本苗数(不包括秧田分蘖的苗数),和落田苗数(包括秧田
分蘖的总茎蘖数)。
大田要求调查五点共100~200丛,小区调查10~20丛,在秧苗返青后进行,耘田时间,次数,方法,各生育期灌水深度,搁烤田时间,次数,程度,以及防治病虫的施药日期,用药数量,防治对象,效果等。
四、本田生育动态考察
1、分蘖:
1)大田定2~5点,小区定1~2点,每点与插秧方向垂直取10~20丛(小区距边行3行,大田距边行5行以上),插秧时记录基本苗数,总茎蘖数,始孽期前后每隔2~3天,以后每隔3~10天,数计总茎蘖数的增减,到抽穗期为止,蜡熟期记有效穗数,或于大田中定100~200丛,数计基本苗数,总茎蘖数,分别于返青期,分蘖始期,分蘖高峰期,拔节期,齐穗期,数计总茎蘖数。
2)有条件的可以标记分蘖出生,死亡日期,以最终分蘖出生、巩固与死亡等情况
单株分蘖数=每丛茎蘖数
—1每丛基本苗数
2、株高:测量土面至每丛最高叶尖的平均高度,抽穗后测量土面至最高穗顶(不连芒)的平均高度,测定丛数与测定分蘖数时相同或减半
3、叶龄:结合秧苗叶片数的调查,于秧田(或插秧时)标记主茎叶位(不包括不完全叶),活棵后每当新生叶片抽出叶鞘时继续标记之,
以10~20个单株(或分布于10~20丛内)的平均值求出该日期的叶龄。
叶龄指数:某一生育期的岀叶数,被主茎总叶片数除,为某一生育期的叶龄指数
已出叶片数*10
叶龄指数=
主茎总叶片数
4、出叶期及绿叶数:在记载叶龄的同时记录主茎叶片露出叶鞘,展开定型以及枯黄的日期,以主茎某龄叶片露出叶鞘达到固定样本植株的50%时为该叶龄叶片的出叶期,并统计绿叶数,亦可在测定叶面积时统计平均每一茎蘖的绿叶数。
5、叶面积:将样本的每一叶的长*宽加起来再除以即为样本的叶面积,也可用称重法测定按一下公式计算:
叶片总重量*小样叶面积
叶面积=
小样重量
重量用烘干重者,可结合干物重测定,亦可用鲜重测定,但其湿度要一至(称重时间相近)
小样叶面积:将取样的叶片中部相连,排成一直线,(用烘干重者,于排前将叶片用清水浸润以防止叶片卷缩)量叶片的总宽度,并切取中部5~10cm的长度,将长*宽即为小样叶面积(设叶片中部为长方形),小样的取样叶片数应占到叶片总数的五分之一
叶面积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每丛叶面积(cm2)*每亩总丛数*15
叶面积系数=
6、灌浆速度:于抽穗期同日,统一标记抽穗程度相同的穗(以穗顶刚露出剑叶鞘至2cm以下为准),以后分若干期(每隔3~5天一期)测定30~50穗烘干鼓励的千粒重,求得增长速度。
7、封行日期:目测3~5米以外时看不见行间田面或丛间株高三分之一处光强为自然光照的50%左右时。
五、成熟期考察
1、有效穗数:除毎穗结实粒数不到5粒的稻穗以外,其余结实的稻穗和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均做有效穗计算,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地段4~5点,每点查10~20丛,共查50~100丛,求其平均数。
小区试验,每小区取1~2点,每点查10~20丛,求平均数。
对分蘖定点调查的,可求出成穗率。
有效穗数*10
成穗率(%)=
最高苗数
2、分蘖组成:取有代表性的样本10~20丛,计算总株数,并分别计数仅有主穗的植株数,以及具有1个、2个、3个分蘖的植株数……,计算出各种植株所占的百分率。
3、毎穗粒数:其中包括毎穗实粒数,白穗及半枯穗不计在内,大田每次查5~10丛,小区试验每小区查5丛,均重复2~3次,计算平均值
4、结实率和空瘪率:
结实率(%)=
毎穗平均实粒数*10
毎穗平均总粒数
空瘪率(%)=毎穗平均空瘪粒数
*10
0最高苗数毎穗平均总粒
数
注:谷粒充实程度不及三分之二的均做空瘪粒计算,其中谷粒完全不灌浆的为空粒
5、千粒重:以晒干扬净的籽粒为标准,混匀样品和分样后任取1000粒称重,以两次相差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时为准,(如平均值30g,两次相差不得大于)
6、谷草比:取60平方尺(亩)的干谷重与同面积齐泥割下的稿杆干重之比(可育测产一同进行),或以计算没穗粒数的样本全部烘干,对谷粒与稿杆分别称重
谷草比例=
稻谷重量
稿杆重量
六、品种特征特性的考察及种子检验
选10~20丛有代表性的植株做样本,考察项目如下
1、株高:先分高杆类型和矮杆类型记载,再分高、中、矮三级,分类标准如下
2、茎干粗细:以测定茎的地上部第二节间的直径为标准,用测定器测定,分粗中细三级,界限为和4mm
3、剑叶长短,大小、角度:剑叶长短分长中短三级,界限为35cm与25cm,均以剑叶叶枕至叶尖长度为准
剑叶大小分宽中窄三级,界限为与1cm,均以叶片最宽处为准
剑叶角度指剑叶与穗颈所成的角度,于齐穗期分大中小三级记载,界限为60度与30度
4、穗长:从穗颈节量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求得样本的平均数,考察品种特性时以主穗长度为准,分长中短三级,界限为25cm和20cm
5、穗颈长短:指主穗穗茎节露出剑叶叶枕的长度,于齐穗期后记载,分长中短三级,界限为和,穗颈包在叶鞘内的为包颈
6、着粒密度:为10cm长度内的着粒数(包括实粒、瘪粒、脱落粒数),以粒/10cm表示
着粒密度=平均毎穗粒数
*10平均穗长(cm)
7、谷粒形状:
8、
有芒,芒长在10mm一下为顶芒,11~30mm为短芒,31~60mm为中芒,大于60mm为长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