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相关知识
一、地震介绍
1.别称:地动地震动英文:earthquake
2.现象: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3.简介: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4.超级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5.介绍: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6.震源震中: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7.危害: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8.极震区: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9.震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
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
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10.震感: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
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11.主震: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前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12.时间分布: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13.地理分布: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
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环绕地球中的太平洋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5大地震,4次在这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2)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3)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
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14.国内地震区: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15.震级: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
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16.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1920年海原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为12度的地震
17.成因和类型: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8:民间传说: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
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
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19.地震数据之最世界震级最大的是1960年5月21日的智利大地震(里氏排名)中国震级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6级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201年7月发生在地中海东部的地震,死亡110万人地震损失最大的是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损失金额估计在1220亿至2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亿元到1.5万亿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