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解读_以衢州方志中的_文昌殿_为例_侯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 在遗产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展示
MOS)等权威国际组织的公约、宪章和指导原则, 出很强的批判锐角,但也有不足之处,缺乏对不
或者源于国际学界的研究著述和发达国家的实 同文化中本土话语的关注便是其一。本文旨在进
践经验。中国曾有“崇古”、 “好古”的悠久传统,先 一步探讨话语分析在遗产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
架,对于话语分析研究背后可能存在的西方价值 间“闽变”(即耿精忠叛乱)时已毁的文昌旧祠,无
观,更应有清醒的认识[20]。因此,我们主要把握话 论是哪个年代的方志,都予以记载。城隍庙右的
语分析的主要研究问题,考察三部县志的“文昌 文昌旧祠,郑志还不忘补注说明其前世今生——
殿”书写记载了什么,与今天的主流文化遗产言 “郡庙西掖门内,火德祠原址,今圈入中校”。这从
针对不同的问题,收集语言符号文本,并结合相 方式。对于中国的本土遗产思维,少数学者已开
关社会文化语境进行分析阐释。因而,话语分析 始挖掘工作[17]。话语分析在这方面更是大有可
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研究方法,常用以揭示相关 为,但这需要与 CDA 及遗产界其它话语分析研究
观念与知识生产的过程,发掘其背后的价值立 不同的进路,它直接面向本土的历史文本,通过
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中的语篇分析方法,着重揭 统方志进行细致分析,获得了不少的研究发现。
示社会语言运用中的意识形态操控与不平等关 下文以街区曾有的一座祠宇——“文昌殿”(或称
系。[9]遗产界 CDA 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劳拉简·斯密 “文昌祠”、 “文昌阁”)为例,通过对三部方志中相
斯(Laurajane Smith)和艾玛·沃特彤(Emma Water⁃ 关记载的细致考察,展现这样的话语分析进路在
失去了其本真意义;(2)遗产与权力、意识形态之 演变过程[14],更为细致地展示了 AHD 的呈现样态
间的层层纠葛,学者们揭示出遗产实践中的欧洲 以及它带来的文化政治。国内从话语分析角度反
中心主义、种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精英主义等 思文化遗产的研究也有零星出现。李军将“文化
倾向,认为它忽视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身 遗产”概念本身视为一种话语制造,借助知识考
特文化表达,这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文化遗产的
在 UNESCO 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
物质性、文化肌理以及当下价值。
产公约》定义中,遗址指的是“从历史、审美、人种
(一)文化遗产的物质观
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昌殿往 工 程 或 自 然 与 人 联 合 工 程 以 及 考 古 地 址 等 地
说相比较,哪些又未被提及,这样的言说方式体 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本土历史思维对今天所谓“文
现了怎样的本土遗产理念与思维方式,如何理解 化遗产”的物质性把握,一定意义上说,也涉及到
遗产的本土意义。立足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将 文化遗产物质性层面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遗
聚焦当代遗产理论要素在方志相关书写中的独 址。
往被理解为建筑文物,归于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方。”[24]一般而言,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
对待这样的建筑遗产,遗产界的专家多是做古建 于考古学概念,其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
筑学、考古学框架下的物质考证,高度、面积、格 衢州方志对已毁文昌祠庙的追述中,它们并不是
局,建造方法、用材、原理、技术水平、建筑风格、 孤立的点或区块,而是被置入一个变迁的过程和
价值观念却遭到吞噬和破坏[2]。从这样的背景出
文化遗产并非纯粹的过去,而是当下社会文
发,遗产的跨文化反思与本土意义重构就成了十 化语境中人们对过去的表征(representation)和建
分紧迫的课题。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并快 构,现代人的喜好与想象、知识与价值、思维习惯
收稿日期 2012-05-15 作者简介 侯 松(1981-),男,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与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遗产研究、话语研究。
“为庙三楹,有庑有门,以城隍之西掖门为大门, 体性,我们的先人有独特的理解。首先我们看到
与城隍同庙异室”;旧西安学门文昌阁仅言其为 的是遗址曾有的人文意境,陈志在这方面给了一
“大楼五楹”,邑学东饶公祠后文昌阁, “楼观弘 些笔墨:大成殿东文昌祠“前临翠岫,俯瞰澄澜,
敞”[22]。整体来说,文昌殿的物质性描述所占比例 亦人文萃美之区,一邑登临之胜也”;铁塔下新建
自 2010 年 7 月始,我们介入浙江省衢州市水
称 CDA)的应用。CDA 是当前话语分析研究中的一 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项目[18],发掘本土遗产
支劲旅,它整合了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观、解读遗产的本土意义是其中的重要目标。我
的“话语/权力”观、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以及 们大量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对当地的传
场、意识形态、权力关系以及文化思维方式,是人 展示话语的地方性向 AHD 的普世性发起挑战,走
文社会科学研究普遍运用的方法论工具。
向多元文化对话。
话语的理念在遗产研究界早已确立[8],但话
二 文化遗产的本土话语与跨文化对话:对
语分析介入遗产研究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且主 衢州“文昌殿”书写的话语分析
要是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
重视。这里先简要说明什么是“话语”和“话语分 著以及村民与人类学家的互动过程的话语分析,
析”。所谓“话语”,指的是特定语境中围绕某一主 生动展示了遗产话语的生产过程[16]。
题 展 开 的 一 系 列 陈 述 ,它 们 被 视 为 一 种 社 会 实
总体来说,话语分析进一步动摇了习惯性的
践,系统地建构其言说的对象,塑造人们相关的知 文化遗产思维,为我们反思其“客观性”、 “真实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 速迈入现代化、全球化的中国而言,这尤为重要。
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1]。但在当前的遗产研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国际学界针对普世化遗
究、保护与管理实践中,我们依赖的基本概念、分 产认知与实践的批评声音不断增多,其中话语分
类方式、知识框架、运作方法或者源于联合国教 析的介入是一个新的亮点。整体而言,话语分析
22
话语分析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解读
与利益诉求自觉不自觉地渗入其中[3]。对遗产的 产认知与建构方式。通过对 UNESCO 和 ICOMOS
当下性、表征性、建构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遗产政 相关章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斯密斯从语言上展
治”的关注,推动了批判遗产学(critical heritage 示了 AHD 对文化遗产的建构。与斯密斯等人合
《遗东产南保文护化理》论2012 年第 4 期总第 228 期
21
话语分析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解读
——以衢州方志中的“文昌殿”为例
侯 松 吴宗杰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8)
内容提要:面对批判遗产学的兴起,跨文化反思与本土意义重构成为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这方
面,话语分析大有可为。对历史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挖掘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以衢州三部方志中的
辈们对历史、过去以及今天所说的“文化遗产”都 用,开辟新的遗产话语研究路径。我们主张,遗产
有深刻的思考。遗憾的是,这些却未能成为今天 反思不能停留于对普世话语的批判,还应不断挖
我们思考遗产问题的起点。如此的尴尬不仅发生 掘不同文化和地方传统中的相关本土话语,彰显
在中国,全球“遗产运动”所到之处大多如此。大 遗产的本土意义,以期在跨文化对话中,探索遗
卫·罗文索尔(David Lowenthal)称之为“遗产十字 产的多元文化之路。
军东征”(heritage crusade),认为它是欧洲中心主
一 话语分析与批判遗产学
义面向非西方世界的新一轮文化殖民。 “文化遗
首先有必要对反思性遗产研究以及话语分
产”似乎越来越多,本土的历史意识、思维方式、 析在其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文昌殿”书写个案,从遗产的物质性、文化肌理、当下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凸显出中国本土的文化
遗产观、历史思维与意义生发方式。本土传统对文化遗产的思考才是根本,跨文化借鉴不能以忽视本土
观念为代价。面对被全球化了的“遗产热”,跨文化对话才是我们的出路。
关键词:文化遗产 话语分析 本土意义 文昌殿
中图分类号:G112
亭门街区的文昌阁,但分析将涉及所有这些记 的不是技术水平的提升或者审美风格的变化,其
载,因为方志书写本来就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 背后有微妙的教化意义思考。
来思考的(见下文的具体分析)。对古汉语文本进
在中国古人那里,建筑物质结构的消失并不
行话语分析,不应照搬源于西方的通用分析框 意味着其历史的终结。我们看到,即使是康熙年
看,中国先人思考的重点并不在此。姚志、郑志的 “历史环境”保护并未跳出西方 AHD 的物质原真性
“文昌殿”记载仅简单提及其建筑样式与规模:城 思维模式,物质痕迹的存在仍是其基本依据[26]。中
隍庙右文昌祠“庙三楹”,旧西安学门文昌阁“楼 国传统的遗址观和历史环境思考不会纠缠于此,
五楹”[21]。陈志所记相对较多,城隍庙右文昌祠, 有无物质痕迹的存留并不被关注,对关联性与整
studies)的建立[4]。归纳来说,国内外批判遗产研 作,沃特彤首次正式将话语分析(特别是 CDA)作
究主要指向两大方面的问题:(1)遗产的商业化、 为方法论工具引入到遗产研究[12],她后来的著述
产业化,学者们指出,遗产很大程度上已沦为旅 还运用 CDA 考察英国遗产旅游宣传中的图片表
游经济的附庸,成了帮助资本逐利的文化符号, 征[13],英国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遗产政策及其
吴宗杰(1957-),男,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 究方向:话语研究、遗产研究、跨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BMZ04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A1000*172220111[31])和董氏文 史哲研究奖励基金项目(编号:506601-U21101)阶段性成果。
ton)[10]。2006 年,斯密斯在《遗产的功用》[11]一书中 发掘本土遗产理念与意义方面的作用。这三部方
借用 CDA 的相关理论对遗产的话语属性进行了 志分别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刊行陈鹏年
系统阐释,并指出了国际遗产实践中普遍存在的 修、徐之凯等纂的《西安县志》(下称陈志),清嘉
“ 权 威 化 遗 产 话 语 ”(Authorized Heritage Dis⁃ 庆十六年(1811 年)刊行姚宝煃修、范崇楷等纂的
course,简称 AHD),即以原真性、物质性、纪念碑 《西安县志》(下称姚志)和民国十八年(1929 年)来自百度文库
性为基础,强调史学、科学、美学等普世价值的遗 郑永禧编纂完稿的《衢县志》(下称郑志)[19]需要
《东南文化》2012 年第 4 期总第 228 期
23
说明的是,虽然相关条目的记载并不全是关于水 亦化导之微权也。”[23]就是说,庙貌的扩新,反映
识、价值立场与意识形态[6]。因此,话语也可说是对 性”、 “普世性”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为我们探
世界(或其中某一方面)的言说与理解方式[7]。 “话 讨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要做的
语分析”并非一个统一的学科,它包括各种面向 是,寻找不同文化传统对今天所谓“文化遗产”的
符号和言语活动的分析性研究,不同领域的学者 不同话语建构方式,理解其本土意义与文化思维
份诉求,加速了未被(或者不被)认可的历史和记 古学方法,他追问了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
忆的边缘化,强化了不同文化以及同一文化内部 揭示了其中的文明冲突[15],这可说是福柯话语分
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5]。
析方法在中国遗产反思中的最早应用。李立的研
在遗产反思中,话语分析的作用正逐渐得到 究聚焦贵州屯堡村落,通过对村志书写、学术论
审美效果、艺术造诣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这些 关联的网络中去思考。这与遗产保护强调的“历
体现的正是西方 AHD 强调的物质原真性,以及所 史环境”(historic environment)概念相似,关注到
谓的“科学”和“美学”价值。从衢州的方志记载来 了遗产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25]。尽管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