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doc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b548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7.png)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绿色建筑设计是指以环保、节能和资源利用高效为目标,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平面布局、空间设计、建筑材料、能源系统设计等方面,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最大化贡献。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用户的生活质量。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建筑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主要包括了建筑外墙的保温、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
其中,太阳能应用在建筑中的研究和实践比较广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太阳能采集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通过运用这种技术,建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建筑材料例如水泥、砖块等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大,而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具备良好性能的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和高效节能材料等。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发现,目前有很多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中,例如:绿色混凝土、瓦楞纸板和竹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节能性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使用。
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在实际设计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
研究者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文献综述,发现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节能技术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内容。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对绿色建筑设计中标准体系、节能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doc
![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doc](https://img.taocdn.com/s3/m/0b83138384254b35eefd34da.png)
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在绿色建筑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参考到一些好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内容。
经常使用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有哪些?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卞相娟,刘金录. 既有建筑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16): 53-54. 在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限于初期节能技术的限制,导致一些高能耗建筑的存在,这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了能源负担、环境污染等问题。
通过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成为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有效措施。
基于此,该研究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以期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文章对既有建筑供热采暖系统、供热采暖系统计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热源、热力站的节能改造、室外管网改造、室内采暖系统改造、供热采暖系统计量等的论述比较精彩,值得学习借鉴。
《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编制会召开[J]. 建设科技.2013(16):7. 近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国家标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标准编制工作。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742个,总建筑面积达到7584万平米。
但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建筑数量偏少,仅有21个,总建筑面积为87.2万平方米,在所有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不到2%。
我国的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的非绿色“存量”建筑,都存在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亟需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升等方面的不足,对其进行绿色化改造是亟待开展的工作。
该标准编制,对规范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进一步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待标准下来,好认真学习下。
还有一个新闻是,2013年我国将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标。
柴海华,王素芳,晋国亮,等. 绿色建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 建筑科学. 2013(08): 53-56. 本文对上海市的消费者就绿色建材的认知购买评价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总结了消费者对绿色建材的认知度认可度和购买意愿,归纳出绿色建材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总结相关文献综述范文
![总结相关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5c05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0.png)
题目: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绿色建筑技术概念、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念绿色建筑技术是指通过采用环保、节能、节水、节地等手段,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提高建筑使用效率和舒适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理念和技术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建筑节能、建筑节水、建筑节地、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等方面。
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现状1.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
2. 绿色建筑节水技术:我国在绿色建筑节水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节水器具研发等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建筑用水效率。
3. 绿色建筑节地技术:在绿色建筑节地技术方面,我国主要开展了建筑密度、建筑形态、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如垂直绿化、立体停车库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室内环境质量方面主要研究了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5.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我国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开展了新型建筑材料、可再生建筑材料、环保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三、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趋势1. 绿色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整体性:绿色建筑技术将朝着集成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性能。
2. 绿色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节能减排。
3. 绿色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地域性:针对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特点,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
4. 绿色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性:绿色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平衡。
关于绿色建筑概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建筑概论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3e634bf7ec4afe05a1df07.png)
(2)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3)地方行政监管职能缺失 (4)缺乏统一的新技术推广和交流机制 (5)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评价体系 (6)建筑节能技术本身还相对落后
低能耗绿色建筑软硬件支持系统
1、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 略(意义)
绿色建筑技术支撑力度不够2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3地方行政监管职能缺失4缺乏统一的新技术推广和交流机制5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评价体系6建筑节能技术本身还相对落后低能耗绿色建筑软硬件支持系统1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意义1城镇化导致突出的资源消耗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
展,力求使建筑从用能变成产能场所。
(4)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绿色建筑的设计研发机构和绿色建筑的联 盟,缓解了人才瓶颈。
(5)发展绿色建筑成本可负担 。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基本策略
(1) 加快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2) 依托生态城示范强制实施绿色建筑。 (3) 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与示范城市强制实施。 (4) 依托“绿色小城镇”推广农村绿色建筑。 (5)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 (6)全面推行住宅的全装修与装配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 展。
(1)城镇化导致突出的资源消耗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意义 重大。
(2)发展绿色建筑潜力巨大,面临极好形势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具备条件)
(1)不断提高的城市新建建筑节能比率证明了我国全社会建筑节 能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2)今后几年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将成为绿色建筑大发展的 契机。 (3)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助推绿色建筑的发
关于绿色建筑推进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建筑推进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152538050876323012129d.png)
车辆工程技术46 工程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众多的人口对能源的供应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影响。
我国在国家层面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类产业的建筑行业应该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绿色建筑具有低碳、节能的特点,不仅能满足居住使用需求,还有利于节省能源。
因此,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目前各类资源过度使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带动下。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绿色建筑的理念雏形开始产生,诸多国家的学者开始思考审视节能与建筑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1]。
在绿色建筑成本估算方法方面,Nalewaik 认为随着市场对绿色技术的革新和广泛应用,绿色与非绿色建筑之间的成本也在大大缩[2]。
Luay N.Dwaikat 采用了 17 种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并没有找到绿色建筑相对于常规建筑成本溢价高的确凿证据,相反,个别案例甚至表明,在综合成本上绿色建筑比非绿色建筑的要低[3]。
在绿色建筑带来的效益研究方面,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根据效益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体现在商业经济价值增值和资源能耗费用降低,间接效益体现在提高了绿色建筑居住者的健康和安全[4]。
Miller 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提出绿色建筑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劳动生产率,并将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病假的减少转换为经济利益,二者共可以产生 250 美元/年/平方米的效益[5]。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绿色建筑推广的影响因素方面,李惠玲等人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重新梳理了政策、市场、消费者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制约绿色建筑普及的关键影响因素[6]。
庞佳丽等人认为绿色办公建筑项目各参与方能够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推广绿色建筑,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21个影响成本的因素,并提取出影响绿色办公建筑成本的六大影响因子,为绿色办公建筑成本控制提出措施和建议[7]。
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f0ddf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9.png)
开题报告
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下荣超经贸中心绿色节能建筑的研究,主要需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对于荣超经贸中心绿色节能建筑的研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通过对荣超经贸中心绿色节能建筑的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公司缺乏管理的措施,缺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协调的问题
(3)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分析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 .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3.1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关于绿色节能建筑的相关书籍,并对近年来我国网络期刊中关于绿色节能建筑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和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证研究法:对荣超经贸中心案例项目迸行实地调查,获取详细数据,并分析节能技术在这一项目中的应用。
3.2 步骤及措施
2019年11月20日,提交论文题目。
2019年12月20日,提交开题报告
2019年11月20日至2019年1月20日,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有关材料
2019年3月15日,提交初稿
2023年3月30日,对于论文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2023年4月1日至4月30日,修改,完善,定稿
2023年5月1日至10日,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迸行评阅
2023年5月10日至23日,进行论文答辩和审核
4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凯,丁晓欣,王鑫.多能互补型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外部节能措施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19,31(04):2-12.
⑵杨东东,王亚亚,李梦怡.浅谈西安地区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分析[J]∙建材与装
饰,2019(34):88-89.。
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
![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3dd0e76f242336c1eb95eff.png)
建筑节能设计综述学生:...... 班级:建筑工程学院 ...... 指导教师:......摘要: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
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280多亿平方米。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量,带来的巨大建筑能耗更不容忽视。
建筑能耗过高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如大面积的采用玻璃幕墙、不合理的空调系统、低效率的能源转换系统、不合理的结构系统及建筑选材等等,由此给这些建筑的节能运行和节能改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本文综合了通过收集近年节能方面的部分文献,简要分析了国内外节能的现状,并对建筑节能方法作出了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关键词节能现状对策绿色可持续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也已达到20.7%,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还将呈增长态势,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1.1 国外(美国)建筑节能现状美国政府进行建筑节能的手段主要是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开发和推荐能源新技术等。
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
2003年出台的《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更是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
为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购买节能建筑,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IECC 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
美国能源部提出“建筑技术计划”,对房屋建筑的供暖、供冷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都考虑比较完善。
能源部还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前是世界各国建筑环保评估标准中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
美国环保局的“能源之星”计划,还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准。
建筑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建筑文献综述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f3ba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d.p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建筑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建筑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如下: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1.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的关键。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张华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调整遗传算法参数,提高了优化效果。
2. 针对复杂建筑结构,刘洋等(2019)研究了有限元方法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建筑结构的精确分析和优化。
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李明等(2017)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门窗节能等方面。
2. 针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赵静等(2018)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建筑信息化与BIM技术1. 建筑信息化是提高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陈勇等(2016)对建筑信息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性能分析、建筑运维等。
2. 针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刘翔等(2019)对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
四、建筑安全与抗震1. 建筑安全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
张伟等(2017)对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抗震设防、抗震结构体系、抗震计算等。
2. 针对建筑安全风险控制,王磊等(2018)对建筑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模糊评价等。
五、建筑经济与管理1. 建筑经济与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李慧等(2016)对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BIM项目管理等。
绿色建筑设计综述1
![绿色建筑设计综述1](https://img.taocdn.com/s3/m/47f65c2a0066f5335a812136.png)
绿色建筑设计综述【摘要】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文章从绿色建筑概念介入,系统阐述绿色建筑设计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并对收集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提炼。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绿色未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会越来越多,绿色低碳的意识也将会越来越普及。
提倡绿色低碳建筑,既是我国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宜居城市、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建设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大量事实证明,谋求“绿色转身”的中国,正进入“绿色低碳建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背景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的急速繁衍和人类物质活动规模的加速膨胀,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扩展到地球尺度,引起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热带雨林破坏、荒漠化、物种灭绝等,再加上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阴影,使得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不得不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20304b8b1711cc7930b7161d.png)
浅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节水技术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
本文基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讨论其应用在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水;雨水回用;中水回用1。
引言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推动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新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2] . 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水源保护和对水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的关键部分,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水资源占有量的不同,在标准中节水所占的权重不同,但节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3]。
2。
中外绿色建筑标准与发展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设计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单项绿色关键技术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同时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TOOL,法国的ESCALE,美国的LEED[4]等,这些评估体系的架构和应用,成为其它各国建立新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重要参考[5—6]。
日本学者 Yuya Kajikawa认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出现整合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鼓励了更好的设计和行为,认证了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实践,促进了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交流 [7]。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45fa05f12d2af90242e6c2.png)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到中国以后,绿色建筑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
但国内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来实现绿色建筑,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方法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并行设计过程模型1 绿色建筑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
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对于城市和建筑来说,由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的概念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 世纪60 年代首先提出,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现在这一概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在国际上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C、日本的CASBEE、澳大利亚的NABERS 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中国也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在2006 年6 月推出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法律和标准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 绿色建筑的内涵200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a7e2e70b4e767f5bcfced9.png)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摘要: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占到世界总量的50%。
建筑总能耗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己经超过27%。
校园建筑能耗大范围超出各建筑类型的能耗均值,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
国内外相关机构针对绿色可持续建筑出台了不同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体系,而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中.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能耗引言我国是教育大国,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在增加,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也急剧膨胀。
与此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取的是幵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校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了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但在人性化的新技术应用的采用上还是较为欠缺。
另外,不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是高校能源消耗量的过速增长,最后加大了学生的培养成本,从而致使学校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更加紧张.据统计,截止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约为1800多所,在校学习的学生数已经超过2600万人,就是教职工的数量将近220万人。
据估算,全国高校总能耗大约相当于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的8%;高校的总用水国生活总消费量大约45亿吨,也占到全国生活用水的9%。
高校的人均用水量和用煤量也超出国家人均水平两到三倍。
因此在高校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控制相当有意义,譬如,高校学生能耗降低15%,那么全国高校每年节能约356。
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能总量;水消耗降低15%,节水可达4。
356亿立方米,也相当于一个500万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水总量.当前情况下,推行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进节能工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国内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校耗能过塑增长,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界开始了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舒适室内物理环境的一系列研究.万澧等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他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设计观念等多个层面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总结:微观层面——选择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中观层面-—建筑设计程序应该科学化,宏观层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性能因素(1)。
【“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200字】
![【“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953d0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b.png)
Mwasha(2017)等在商业建筑中发生了十二起不同的案例之后,该研究使用人的存在与否作为参考变量,发现无人驾驶的建筑物与人的存在相比可以节省10%的能源消耗。建筑物的用电量与建筑物使用面积的分布成正比。该发现使线性方程式的开发得以估算标准化家庭对电力消耗的影响(以千瓦/人为单位)。此外,通过一个示例可以验证预测的功耗KW/人是否在实际测量值0.5302kW/人的7%之内。
邵骏(202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对绿色生态理念越加关注。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绿色发展战略的顺利开展,建筑行业不断改革创新,将传统的建筑模式转变为集生态环保、节能、科技化等建筑新模式,深入贯彻绿色建筑理念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绿色建筑理念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得到了认可,
课题进度计划
2022年x月—2022年x月 搜集查找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2022年x月—2022年x月 确定论文题目,向老师提交论文题目
2022年x月—2022年x月 论文开题报告确定
2022年x月--2022年x月 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2022年x月—2022年x月 确定论文初稿,寻求老师指导
2022年x月--2022年x月 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
王琳(2021)传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能源消耗减小百分比过低,无法达到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标准,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文章在明确绿色建筑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绿色理念的高层民用建筑建设选址、优选节能环保建筑设计材料和绿色建筑结构体系规划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绿色建筑结构体系规划细化划分后的自然风利用和绿色景观进行详细设计说明。结果表明,新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思路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各方面的能源消耗减小百分比。
绿色建筑技术综述
![绿色建筑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d3d90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5.png)
绿色建筑技术综述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的热门话题。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建筑。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综述。
一、能源利用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
建筑中最大的能源消耗者是空调和照明系统。
因此,在建筑中采用高效的空调和照明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可以作为建筑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材料利用绿色建筑中,使用环保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环保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员健康安全性。
建筑材料应该具有高回收性和可再生性,例如使用松木等可再生资源制作的木材作为室内装饰。
三、空气质量绿色建筑中,保持室内空气质量是重要的一环。
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绿色建筑采用高效的通风系统和空气过滤器,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四、水资源管理在绿色建筑中,水资源管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即使是最节水的建筑,也会用水,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系统等。
五、生态环境为了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中的植物墙、绿色屋顶等设计,可以减小建筑物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从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室内居住质量。
六、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可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如可编程可以控制的照明系统、自动化散热系统等。
结语总的来说,绿色建筑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在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建筑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
绿色建筑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59b9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4.png)
绿色建筑文献综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自那时以来,绿色建筑的概念和技术逐渐发展完善。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节能、节水、节材、健康”。
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措施,绿色建筑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
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很多绿色建筑项目采用了被动式设计原则,如合理利用自然光线、自然通风和自然遮阳等,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降低能耗。
同时,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损耗。
在绿色建筑材料选择方面,绿色建筑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例如,使用竹木地板、环保油漆、水性涂料等材料,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如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具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合理利用资源。
同时,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土壤、水源等的污染。
绿色建筑的使用阶段也需要注意节能环保。
在室内装修方面,绿色建筑推崇使用环保材料,如无甲醛的家具、环保地板等。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通过科学的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建筑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支持,推动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它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建筑行业中,应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人们创造更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
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
![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12fd1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0.png)
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在校园中,绿色建筑和节能设计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围绕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这一主题,探讨其必要性、具体措施以及案例分析,为构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未来校园提供参考。
一、节能设计的必要性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推行节能设计势在必行。
在校园中,学生和教职工的数量众多,能源消耗量巨大。
因此,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对于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体的节能措施1、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在校园建筑中,应尽量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如LED灯具、高效空调、光伏板等。
这些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2、合理控制用电量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用电管理,实现按需供电。
例如,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用电;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空调运行时间等。
3、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采用保温材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4、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清洁道路等,减少对新鲜水源的消耗。
三、案例分析以某高校的节能改造项目为例,该校在建筑物的屋顶安装了高效光伏板,实现了太阳能发电。
同时,建筑物内部采用了LED灯具、高效空调等节能设备。
经过改造后,学校的能源消耗量减少了20%,每年可节约电费数十万元。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节能设计在绿色校园建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总结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是实现环保和高效校园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合理控制用电量、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及雨水收集与利用等多种措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运营成本,还能为校园师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的校园能够充分认识到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为实现环保、高效的校园建设做出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环保问题,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共同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和美好的未来努力。
绿色学校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分析
![绿色学校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9f4ad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a.png)
绿色学校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分析在我国学校建筑中有许多建筑节能的实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建筑实体上,它们是对学校建筑生态思想的体现和发扬。
在进行绿色学校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资源利用率和自然规律,最后使该建筑的采光、保温、通风等环境逐渐得到完善,建筑的耗能也大量减少。
本文将结合学校建筑的生态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绿色学校建筑节能设计进行研究。
标签:绿色;学校建筑;设计;节能1 绿色学校建筑的选址设计建筑强调“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的生态思想,所以在绿色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应该要兼顾节能和节地两个方面。
选址好的建筑地址,根据地形地貌的状况来设计绿色学校建筑,可以使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影响其内外环境并节约大量的空调耗能。
因为冬天冷空气会对建筑物产生“霜冻”的影响,所以绿色学校建筑不应该被放在洼地、山谷之地,这样会使其用于采暖的耗能提高。
要实现提高建筑节能和采暖效率的水平,必须把绿色学校建筑置于避风、向阳之地。
另外,要注意的是选择绿色学校建筑用地时,要遵循生态环保的理念,保护周围已有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原有的自然条件和设施产生不利的影响。
绿色学校建筑的基本原则中包括不能对建筑周边环境有破坏作用。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将边角地变为可用的建筑用地,或者开发地下空间,确定合理的校园容积率,有利于达到节地的目标。
2 绿色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科学合理的校园建筑布局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师生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是绿色建筑的良好体现。
明确合理的出入口、实行人车风流,划分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都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
做好建筑的良好朝向,主要建筑以南北向布置为主,争取做到最佳的采光及景观,合理设置建筑间距,在减少教学楼间的声音干扰的同时,保证主要用房能够得到足够的日照,符合的日照标准要求,减少彼此间的遮挡。
对于临水或者依山而建的校园,更要利用好有利的地形,深入分析布局利弊,做好景观、节能的有机结合。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doc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doc](https://img.taocdn.com/s3/m/9eed454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9.png)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doc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占世界总建筑面积的50%。
能源消费总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27%。
校园建筑的能耗超过了各种建筑类型的平均能耗。
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
国内外相关机构发布了不同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综合评价体系,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接下来是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增加,学生和教师数量的急剧膨胀。
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许多大学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
然而,人性化新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缺乏。
此外,许多学生和教师节能意识相对薄弱,浪费严重。
结果,高校的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学生的培训成本最终增加。
结果,学校已经不足的资金变得更加紧张。
据统计,截至XXXX,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约1800所,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2600万,即教职工人数近xxxx年,节约标准煤约365.5万吨,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年生活能源消耗总量。
用水量减少了15%,节约了4.356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生活用水总量。
在当前形势下,实施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广节能工程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7985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7.png)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献综述首先,在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种外墙材料、建筑形式和建筑结构可以在建筑外墙的保温和隔热效果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以利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如太阳能集热板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建筑供暖和供电。
此外,校园绿色建筑设计还应考虑外墙的透光性和隔音性,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其次,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还应考虑建筑的采光和通风系统。
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天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在白天减少电力消耗。
同时,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室内空气自然流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
另外,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应用,如自动调光系统和智能风扇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此外,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还应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等,将可再生能源直接转化为电力和热能,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校园的低碳目标相一致。
此外,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还应考虑建筑的生态环境设计。
合理规划绿地和花园,增加建筑的绿化率和环境美观性。
同时,采取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校园绿色建筑还可以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如使用可再生材料、低碳材料和无毒材料。
总的来说,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可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鉴于目前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的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理念,以及在校园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占世界总建筑面积的50%。
能源消费总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27%。
校园建筑的能耗超过了各种建筑类型的平均能耗。
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
国内外相关机构发布了不同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综合评价体系,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接下来是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增加,学生和教师数量的急剧膨胀。
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许多大学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
然而,人性化新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缺乏。
此外,许多学生和教师节能意识相对薄弱,浪费严重。
结果,高校的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学生的培训成本最终增加。
结果,学校已经不足的资金变得更加紧张。
据统计,截至XXXX,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约1800所,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2600万,即教职工人数近xxxx年,节约标准煤约365.5万吨,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年生活能源消耗总量。
用水量减少了15%,节约了4.356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生活用水总量。
在当前形势下,实施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广节能工程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国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能耗呈超塑性增长。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业开始了一系列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的研究。
万丽等人研究了上海大学校园建筑的热环境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策略。
他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和设计理念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大学校园建筑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
微观层面——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策略,中间层面——的建筑设计程序应该科学,宏观层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因素(1)。
曹燕华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节能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
认为绿色校园建筑应充分考虑六个方面,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
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流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和各种行政辅助功能,具有健康、舒适、节能和环保的特点(2)。
郭瑞芳从景观系统、屋顶和垂直绿化、双层玻璃幕墙、控制太阳辐射和窗户尺寸散热等方面论述了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3)。
郭震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整体性和绿色生态三个方面研究了绿色校园的建筑设计策略(4)。
山东建筑大学国内校区——绿色学生公寓绿色建筑案例研究山道绿色学生公寓
公寓使用了许多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节能围护结构——据统
计,中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建筑面积,占世界总建筑面积的50%。
能源消费总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27%。
校园建筑的能耗超过了各种建筑类型的平均能耗。
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
国内外相关机构发布了不同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综合评价体系,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接下来是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增加,学生和教师数量的急剧膨胀。
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许多大学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
然而,人性化新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缺乏。
此外,许多学生和教师节能意识相对薄弱,浪费严重。
结果,高校的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学生的培训成本最终增加。
结果,学校已经不足的资金变得更加紧张。
据统计,截至XXXX,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约1800所,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2600万,即教职工人数近xxxx年,节约标准煤约365.5万吨,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年生活能源消耗总量。
用水量减少了15%,节约了4.356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生活用水总量。
在当前形势下,实施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广节能工程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国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能耗呈超塑性增长。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
召,建筑业开始了一系列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的研究。
万丽等人研究了上海大学校园建筑的热环境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策略。
他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和设计理念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大学校园建筑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
微观层面——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策略,中间层面——的建筑设计程序应该科学,宏观层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因素(1)。
曹燕华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节能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
认为绿色校园建筑应充分考虑六个方面,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
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流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和各种行政辅助功能,具有健康、舒适、节能和环保的特点(2)。
郭瑞芳从景观系统、屋顶和垂直绿化、双层玻璃幕墙、控制太阳辐射和窗户尺寸散热等方面论述了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3)。
郭震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整体性和绿色生态三个方面研究了绿色校园的建筑设计策略(4)。
山东——绿色学生公寓国内校区绿色建筑案例研究
公寓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节能:1。
TPSC 二期开发了一个CCHP与生物质燃料气化系统相结合,为整个园区提供连续的电能和热能作为新能源。
2.自1994年以来,UEA的低碳建筑一直使用Swedishtermodeck
系统来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并实现被动环境控制。
3.选择密封双层玻璃单元中填充氩气的高性能玻璃作为自然采光区的窗户。
在建筑物下端后部的暴露区域,在有悬挂式屋顶和嵌入式安装灯的区域选择悬挂式安装灯。
4.TPSCⅱ从用户满意度和能耗性能两个方面评价建筑的性能。
通过对建筑物的监测和管理,可以获得对建筑物性能的有效反馈,从而进一步优化建筑物的使用环境,降低建筑物的能耗(8)。
东安格利亚大学TPSC二期工程评价:
根据相关文件的调查数据可知,其用户满意度高,能耗低。
在国内外众多绿色校园建筑的经典案例中,东安格利亚大学绿色校园建筑发展规模较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其最新的绿色校园建筑TPSC 二世实现了控制碳排放和提供舒适高效的教学和办公环境的双重目标。
同时,作者还建议在进行国内校园绿色建筑项目时,应参考TPSC 二期项目,并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日照条件、地理位置和建筑设计的空间功能,充分考虑与TPSC二期的差异,从而对当地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考虑进行研究。
这篇文章不够,前景也不够:
由于作者理论水平有限,本课题文献综述的写作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作为一个微型社区,绿色校园覆盖面广,设计中要考虑的环节复杂。
本文只讨论单体建筑的绿色可持续性,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不
涉及校园总体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具体道路系统设计等。
同时,目前的研究成果只能为绿色校园设计的前期基础阶段提供参考,具体操作方法需要根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进一步深化。
另外,对于本文中某些案例的具体数据信息,很难获得第一手调查数据,相关信息只能通过网络或文献获得。
论文中的缺陷和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纠正和理解。
学生将继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进一步深化和修改研究课题。
展望:
我国校园建设的热潮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当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增加了人们的危机感。
因此,传统的校园规划和建设亟待改进和创新。
发展绿色校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校园设计的研究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校园的设计与研究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复杂系统,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整合。
如何在绿色校园设计中实现更加人性化和生态化,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绿色校园的建设任重道远。
通过设计师、建设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有必要有效地促进校园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1)万里;宋德玄。
上海校园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评价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建筑科学,2007-8(2)曹燕华。
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建环境科学楼为例。
复旦大学。
郭瑞芳。
浅谈高校教学楼的热环境及保温措施。
天津大学。
郭震。
绿色校园设计策略初探。
上海交通大学。
2014-9(5)刘威葳。
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评价及改进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
2011-5(6)巨肖磊。
山东交通大学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研究(七)王敏、魏东英、李、任青
错。
国内外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
2010 (8)马丁在加姆。
托马斯·潘恩研究中心:如何工作。
小心建造。
2012-3单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