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系统动力学第五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蠕滑率的大小决定着蠕滑力的数值,且当有不同 方向、不同数量的蠕滑率存在时,其蠕滑力也是 不同的,即有:
• 蠕滑力与蠕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不全是线性的。 只是在速度较小时,两者才成线性,在线性范围 内,直线的斜率称为蠕滑系数f,
第三节 轮轨蠕滑理论
蠕滑力与蠕滑率之间关系相当复杂,但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依 据某些理论对其作简化处理。以下主要介绍Carter理论、 Johnson与Vermeulen理论、Kalker滚动接触理论。
• 第四节 非线性蠕滑力的近似计算与修正
在Kalker线性理论中,假定接触区全部为黏着区且切向力呈 对称分布,所以纵向蠕滑力与横向蠕滑率无关,而横向力也 与纵向蠕滑率无关,由此给出了蠕滑力与蠕滑率的线性关系。 实际上, Kalker蠕滑线性理论只适用于小蠕滑情形,对于大 蠕滑情况,蠕滑力呈饱和状态,蠕滑力与蠕滑率成非线性关 系,采用Johnson-Vermeulon理论做一定的修正。
一、Carter理论
• 为了研究车辆横向动力学的需要, Carter于1926年开始 进行带有摩擦的二维滚动接触理论的研究,并给出了对 于纵向蠕滑力与纵向蠕滑率之间关系的一个较为准确的 闭合解。 • 轮轨间接触椭圆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轮磨耗程度 和轨头外形。
• 新轮、新轨相接触时,接触椭圆沿纵向的半轴a大于沿 横向的半轴b。
• 蠕滑的物理意义: • 介于纯滑动与纯滚动之间,它既不是纯滚 动,也不是纯滑动。如果外力增大,则滑 动区面积增大,黏着区面积减小,直到黏 着区为零,车轮产生滑动。蠕滑的多少, 以蠕滑率表示。
二、轮对自旋
• 车轮向左右方向移动时,将产生左右方向的滑动, 而且一侧车轮的滚动圆半径增大,另一侧车轮的滚 动圆半径将变小。 • 半径大的车轮试图向前多行走一些距离,但是由于 左右车轮联结在同一根车轴上,只能以平均速度前 进,结果使得半径较大的车轮向着被拉回的方向滑 动,半径较小的车轮向行进方向滑动,同时车轮也 绕垂直轴作回转运动,该回转运动使得接触面上产 生回转滑动现象。
• 滑动区—黏着区 • 切向力按半椭圆球的规律分别分布在两个 椭圆面积上,其差值为总切向力。 • 滑动区内阴影部分的滑动方向与切向力方 向是不一致的。
• 设A为轮轨接触平面内接触椭圆沿滚动方 向的半轴,b为横向半轴,总的切向力可由 下式计算:
J-V理论只能限制应用于纯纵向和横向蠕滑(即自旋等于零) 的工况。
• 近年来,由于J-V理论的发展,得出了用 于接触斑是椭圆,具有任意a、b值时,计 算纵向、横向蠕滑系数的公式为
• 上式仅适用于新轮和新轨接触状态。
三、Kalker滚动接触线性理论 • 理论:认为各项蠕滑率都很小时,滑动区也就很 小,其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可以假定黏着区覆 盖了轮轨接触的全部面积。 • 质点进入接触区时,先在前导边缘处接触,在此 瞬间,尚未产生切向力,此后质点即沿并平行于 滚动方向穿过接触区,由于无滑动的结果,切向 力即逐步增长,最后,质点在接触区的后端边缘 处离开,与此同时,切向力再降落为零。
接触椭圆的长、短轴半径按Hertz接触理论有:
第二节 轮轨蠕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轮轨蠕滑现象
• 轮轨蠕滑:是指具有弹性的钢质车轮在弹性的钢 轨上以一定速度滚动时,在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 间产生相对较小滑动。 • 轮轨滑动 弹性滑动 刚性滑动
实际上,当车轮滚动时,以轮轨接触斑为分界面, 车轮前面介质产生压缩变形,后面介质产生拉伸变 形,而轨道则前面介质拉伸,后面介质压缩。由于 轮轨间产生相对位移,这样,车轮滚动时所走过的 距离,将比纯滚动小,这一现象称为蠕滑,或称为 弹性滑动。
第四章 轮轨滚动接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Hertz接触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轮轨蠕滑
第三节 轮轨蠕滑理论 第四节 非线性蠕滑力的近似计算与修正
第五节
轮轨蠕滑理论应用实例
第一节 Hertz接触理论的应用
背景: 早在19世纪,Hertz就曾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了两弹性体的 接触问题,并认为两弹性体间的接触面积形状是一个椭圆, 椭圆的半轴可根据Hertz接触理论得到。 Hertz认为在一般 情况下,两个弹性体在其接触椭圆的面积上,每个弹性体 都有不变的主曲率半径。
第五节 轮轨蠕滑理论应用实例
• 要使轮对运动方程线性化成立,需要符合以下假 定条件:
• (1)轮轨蠕滑力特性假设:轮对运动为微小位移,线 性蠕滑理论成立;忽略自旋的影响,只考虑纵向和横向 蠕滑力; • (2)接触几何学特性假设:车轮踏面为圆锥形踏面, 钢轨轨头为单一圆弧形。 • (3)相同重量假设:左右两侧车轮重量相等。
• 当轮轨在运用中磨耗后,纵向半轴a小于横向半轴b。
假定车轮为一圆柱体,钢轨为一厚板,进一步认为车轮半径远比接触面 积的周长要大得多,于是,这一问题可处理成为一无限弹性介质被一平 面所约束,在该平面上存在着局部压力分布与切向力。同时应用半空间 的假定,只研究其纵向蠕滑率。
在正常情况下,当车轮沿纵向滚动时,AOF表示其接触表面。开始 接触于A点,脱离于F点,曲线ABF表示极限切向力的分布,而且 ADCF是切向力的实际分布曲线。
对于纵向蠕滑率与切向力之间的关系,Cater所给出的闭合解计算一 个车轮的蠕滑系数的公式如下:
从上式可以看出, 取决于总切向力T,在纯纵向蠕滑的情况下, ,则q=1,对于钢质的轮和轨,上式可以简化为
• 二、Johnson与Vermeulen理论
• 1958年Johnson将Cater的两维理论延伸到两个滚动球体 的三维工况,这时,包含有纵向蠕滑和横向蠕滑,但没有 自旋蠕滑。 • 1964年, Johnson与Vermeulen又将光滑的半空间理论 引入研究没有自旋蠕滑的纯蠕滑工况。
• 轮对在运动方程式中的自由度只有横移和摇头两 个自由度。运动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 The end!!!
• 以轮轨接触椭圆的中心为原点,建立O123坐标系 统。O1轴为车轮前进方向,它与Ox轴相重合; O2轴在轮轨接触平面内,大致与车轴轴线方向平 行(与车轴方向有一摇头角ψ),且在yz平面内, 与Oy轴间的夹角即为接触角δ;O3轴为接触椭圆 的法向。实际上,只要将Oxyz坐标系绕Ox轴转动 一接触角δ,即成为O123坐标系统。
• 纵向蠕滑力与横向蠕滑率无关,而横向蠕滑力也 与纵向蠕滑率无关,由此给出了蠕滑力与蠕滑率 的线性关系如下:
• 缺点:Kalker线性理论是在 都很小 时,且接触区内不存在滑动的条件下建立 的。事实上,只有当蠕滑力接近零时才存 在无滑动的纯滚动。在研究大蠕滑情况下 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时,用线性理论来计 算蠕滑力,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三、蠕滑率与蠕滑力确定
• • • • 滑动的大小称为蠕滑率。 蠕滑率可以根据接触面的移动速度得到。 1、蠕滑率定义 2、蠕滑力与蠕滑系数
• 1、蠕滑率定义 • Carter定义的纵向蠕滑率和横向蠕滑率分别 为:
• 20世纪70年代初,UIC考虑到在较大蠕滑情 况下车轮在钢轨上的运动,对蠕滑率作了 更为确切的定义,使蠕滑率的物理概念更 为清晰。
• 各蠕滑率的定义如下:
•
表示轮对沿钢轨运行的平均速度。
• 在实际应用中,在考虑钢轨振动条件下,各蠕滑 率可按下式定义:
• 纵向蠕滑率、横向蠕滑率是无量纲的,自旋蠕滑 率的量纲是长度-1
• 2、蠕滑力与蠕滑系数
• 当两弹性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 触斑平面内的应变由切向力T(Tx,Ty)来体现, 该切向力T就成为蠕滑力。 • 除蠕滑力T外,轮轨间也产生了一个绕z轴的力矩 Mz,但是与由左右车轮的纵向蠕滑力的差所产生 的旋转力矩相比非常小,通常忽略不计。 • 纵向方向的最大蠕滑力也称为粘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