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论语_中的为政之德与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用权之规矩:尊礼持俭
孔子尊周礼,这更多的是一种对有序安定的 社会秩序的向往和追求。“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宪问》)一如加之内圣外王的思路,上好礼,则 民众效仿之,自然易使。有了这种上下一致的对 礼治秩序的尊重、遵守和维护,便能够实现统治 秩序的稳固。尊礼不仅仅是稳固统治秩序的需 要。孔子所言之礼,固然是指一种社会秩序,更是 指一种政治秩序和统治格局,在这种秩序和格局 中,每个从政者都守有其位,因而,强调尊礼也是 为政者明确责任、确定权属的需要。“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泰伯》)权与位是相关一致的,只 有在其位,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才可行使相应的
公务员的职责要求其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勤 于政务。尤其是当今公务行为环境的瞬息万变, 应对事务的复杂多样,突发事件的迅猛而至,利 益诱惑的纷至沓来,都对当事的公务人员坚守职 责的忠诚、一心为政的专注构成了挑战,导致开 公司、干副业、弄兼职、捞外快等分散精力、消耗 动力及滥用钱、权、力现象的出现,严重干扰了正 常的公务事务的处理和进行。要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强化对公务员职业道德中的忠职勤政要求, 培养其敬重和热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培育其认 真主动、精益求精的勤奋精神,把忠职勤政的要 求落到实处。
②持俭除了具有权力在行使过程中不得违法的含义之外,还暗指避免了权力滥用而造成的损失和补偿。这 种损失所带来的二次浪费的后果,实际是节约社会资源。这里的二次浪费是指,合法合理行使的权力是可以产生 有益后果的,但不合法的权力行使过程消除了这一成果,这就造成了第一次浪费,而为了修正这一过程造成的恶 果,还必须追加一部分社会资源,这就形成了第二次浪费,二者合在一起称为社会资源的二次浪费。
私,不贪赃枉法,养就淡泊名利的心志,艰苦奋斗 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运权之技艺:守拙多艺
权力的使用,不仅要有仁德之心,忠勤于职, 守礼持简,还应具有不浮夸、干实事的心态和处 理政务、相处人事的技艺。孔子讲到孟之反,指出 其谦逊品质,语带褒扬之意。(《雍也》)对为政者 而言,“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的要求是 同样的。其中的木、讷就有守拙的韵味,而这其中 所包含的不浮夸、干实事的态度也是运用权力的 过程中应当具有的品质。但守拙并不是守成畏 进,而是要做到谦虚谨慎,不浮夸骄矜。为了更好 地运用权力,还应当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技艺。季 康子向孔子问仲由、端木赐、冉求三人从政(《雍 也》),从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来看,他认为从政者 之技艺应是多方面的。又如孔子评仲叔圉、祝 、 王孙贾之辅佐卫灵公缓其败亡(《宪问》),也说 明治理国家需要多种才能的人。这样一来才能适 应复杂的政治事务处理的要求。当然,处理政事 需要多种技艺,相处人事也需要有技巧。总的来 看,守拙与多艺是一事两面。守拙是坚守本分之 心,多艺是练就政事之技,而为政者之本分就是 以全心全身全艺处理好所面临的政事和公务,从 而用好国家之权。
公务员是承担公职、实现公共管理职责的工 作人员。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内涵。[4]因而, 公务员的职务履行便具有了社会性的内涵。这种 社会性的内涵使得公务职务的有效进行必须获 得社会性的认同和支持,即获得相对于公务员而 言,不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普通民众的认同和支 持,而要获得这种认同和支持,就要具备服务大 众的胸怀和守义诚信的品质。这种胸怀的获得和 品质的培养,依赖公务员自身仁德品性的具备, 依赖其秉信行事习惯的养成。因而,当今社会仁 德就具备了尊重普通人、关心普通民众、服务人 民的内涵;而秉信则具有了获得人民认同支持, 使仁德之心外化为仁义之举的作用。当今公务行 为中出现的诸如轻视人民利益、注重表面成绩、 掺水政绩等现象,其原因就是仁德秉信之德的淡 化甚至缺失。因而,必须加强对公务员职业道德 中仁德秉信内容方面的培养,加强言行一致、忠
现代社会,国家权力的行使愈发遵守特定的 程序,依法行政要求的提出和加强便是这一趋势 不断强化的例证。现实中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 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按照规定的职责权 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 格执法,公正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这 些要求在精神实质上是与尊礼精神相一致的,都 强调对公共秩序的维护。而持俭要求则进化为清 正廉洁的道德准则,即公务员在运用国家权力, 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不徇私情,不以权谋
145
文史论苑
权力。否则很可能造成权力的交叉,导致统治过 程中冲突的发生。权力行使过程中这一尊礼的要 求,也内含简约用权的要求,即权力的使用必须 到位,保证按照程序行使的权力运用最少就可实 现其目的,避免因程序缺陷而造成权力使用过程 中的各种浪费。就对权力的限制而言,要求不滥 用权力,不过度用权,不越界用权,不得破坏既有 安排的政治秩序和权力格局,从而达到持俭的要 求。②对于权力的运用而言,是指简约用权,它还 含有对权力的行使者即为政者保有清正廉洁之 德的含义。权力的运用对于特定的事务,都是有 所节制的,即简约的。如果权力的运用越过了界 定的范围,则意味着其使用的过程、目的违背了 持俭的要求,阳光下的权力很难腐败,所以如果 权力的行使超出了“阳光”即监督的范围却又言 之不详,甚至无法言明,则意味着这种权力成为 阴影下的权力,它的越界是另有所图的,即谋求 公共利益以外的特定利益,而与公共利益相对的 最大可能是私人利益,以公权谋私利,这直接违 背了公权的存在目的,而公务人员作为公权的人 格化形象,必然要成为公权越界的“原罪”之源。 从道德义务上看,公务员的“原罪”之源的内涵 就是其职业道德的丧失和不足,就公权谋私利这 一行为而言,就是公务员执业道德品质中持俭品 性的缺失。在用权问题上,尊礼是一种积极意义 上的回答,而持俭则从消极方面对权力的界限作 出了规定。
mop.gov.cn / gjgwyj / Desktop.aspx? path =gjgwyj / gjgwyjsy / xxllym&gid =3485fcda -0016 -4075 - a67d - fc853cffc468&tid =Cms_Info.2008 -10 - 30 / 2009-03-20. [2]周湘莲.行政道德失范的心理解析及其治理[J]. 学术界,2006,(2):199-203. [3]解晓东.孔子的政 治 合 法 性 思 想 探 悉 [J].江 淮 论坛,2007,(5):131-135. [4]王乐夫.论公共管 理 的 社 会 性 内 涵 及 其 他 [J]. 政治学研究,2001,(3):78-84.
Baidu Nhomakorabea146
《论语》中的为政之德与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 魏 林
进工作效率,增进工作效益。 从总体上看,仁德秉信形成了为政者职业道
德的内核,忠职勤政规定了为政者职业精神的重 心,尊礼持俭确立了公务行为的格局范围,守拙 多艺保证了公务生命的稳妥持久。从内容上看, 从政就是用权,二者不可分。因而,对于公务员职 业道德的要求,必须是在以从政之根本为核心、 以务政之准则为依托之格局下,对权力的运用加 以规定的过程。由此可见,《论语》中为政之德的 思想构建了为政者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框架,对 今日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 义。
关键词 论语;公务员;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09)04-0144-04 收稿日期 2009- 03- 03 作者简介 魏林(1979—),男,河北巩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二条规定,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公务员 的基本职责就是依法履行公职。而公职的合法有 效履行,离不开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有效保障。公 务员自身的素质,在各种各样必要的政治、法律、 身体条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公务员的道德素 质。公务员的道德素质体现在公务员的公务行为 中。但是在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过程由于各种因素 的作用会出现诸如权力寻租、公贿、贪污腐败、失 职渎职、行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公共服务的不 公正[2]等等公务不端行为。导致这些行为产生的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就公务员自身素质而 言,首要的就是其职业道德自律的丧失。而职业 自律的丧失有时由于作为职业道德主体的公务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执行国家公务、运用 公共权力的公务员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在公务行为中出现了各种各 样迎合这些要求的手段、方法,其中既有正确的、 科学的、有益的,也有错误的、落后的、有害的,例 如:拜神求升迁、搞水分政绩、干面子工程,这反 映了一些人的政绩观发生错位,违背了为政者不 浮夸、干实事的要求。因而,必须加强对公务员重 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 干,实实在在开展工作的精神的培养。有了这种 实事求是的精神还不够,还必须掌握好业务知 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同时提高工作能力,促
①此处的为政之德与上文的为政者之德区别在于为政之德着眼于行为,而为政者之德着眼于主体。本文使 用为政之德,在于强调公务员职业对公务员的道德要求。实际上,就公务员这一职业身份而言,这两者对公务员 的道德要求都是一致的。
144
《论语》中的为政之德与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 魏 林
一、从政之根本:仁德秉信
为政者,首要的也是根本的道德要求就是以 仁德为根本。孔子倡“仁”,其思想的核心是爱人 (《颜渊》),仁德,简而言之,就是具有爱人的品 德,从爱自身到爱他人,从克己复礼到推己及人, 都是仁之品德。对于执掌国家政权,履行公共职 务的为政者而言,对其要求更是高于常人。否则,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为政者所 具有的仁德,是其行为和威信获得政治合法性的 根本条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拱之。”(《为政》)以仁德之心为国家之政,才能 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否则,“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为政者将失去命中的支持和信任。(《子 路》)从而孔子将“为政以德”的德治作为合法 性的基础。[3]为政者以仁德为根本,就要秉持信 义。信义就是讲求信用,并应从政。信义是仁德的 外化途径和外力监督,讲求信义,仁德之心才能 通过具体的公务行动表现出来。民众也才能获得 对仁德之心的感知,从而对其加以评价、维护,使 仁心、仁举得以实在化,落到实处;仁德是信义的 内在根基和力量之源,使信义得以存在、强化。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以仁德 为 本 ,施 仁 爱 之 政 ,秉 信 而 持 ,树 立 为 政 者 的 威 信,进而获取民心,顺利实现政事的进行。
员对其职业道德要求不甚了解造成的,因而消除 公务不端行为,首要的就是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 的教育。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公务员职业道德 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儒家文化的经典《论 语》中的政治思想对于今天的公务员道德教育具 有显著的借鉴意义。《论语》中的政治思想宽泛 宏大,其中所包含的有关为政者之德的思想即可 指导当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从孔子所论述的 有关公权和公职对承担和行使二者的人的要求 即《论语》中论及的为政之德①来看,包含了仁德 秉信、忠职勤政、尊礼持俭、守拙多艺的内容。这 些内容虽历久却弥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其加 以解释总结,完全可以拿来为现时所用,作为对 公务员指导的准绳。
诚守信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务政之准则:忠职勤政
忠于职责,勤于政事,是为政者的本分。对于 政事,孔子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的态度。在子路问政事时进一步回答“无倦”。(《子 路》) 这实际上指出了为政者对待政务的态度就 是忠职勤政。忠职是为政者对自身职业身份的认 同和坚持,是对政治责任的承担,是勤务政事的 前提。忠于职守,才有孔子在陈成子弑简公一事 上的一告哀公,再告三子(《宪问》)。而勤政是对 为政者直接性的职业要求,是忠职的体现和要 求。勤于政事,才有对政事的熟悉,才能更好地处 理政事,也才是对所担任职务的忠于职守。由此 可见,忠职同勤政构成一个整体,二者共同构成 对为政者职业身份的要求。
文 2009 年 7 月 第4期



【文史论苑】
文化学刊
Culture Journal
July.2009 No.4
《论语》中的为政之德与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
魏林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 100037)
摘 要 《论语》论及的政治思想中所包含的为政之德对于今天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仁德秉信、忠职勤政、尊礼持俭、守拙多艺作为其论及的为政之德,可作 为对今日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加以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