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9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9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与现代化。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并为此开辟道路。

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三、有人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殖民侵略的本质是什么?P24-30
1、这一观点总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

这是因为:(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伴随着侵略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附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

;(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

从结果看,对照今天的文明标准,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给中国带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可展开论述);(3)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看,如果说西方殖民侵略给中国送来了文明,为什么还要反抗,是抵制文明?是不是不应该反抗?这从现代的主权、人权的价值判断上来看,是讲不过去的。

(可展开论述);(4)从历史来看,历史上一些被殖民侵略的国家现在仍处于贫穷落后,或发展中国家,多数没有实现现代化。

如中国、印度、非洲一些国家。

(可举例说明);
殖民侵略的本质:变中国为殖民地,给中国近代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

西方的殖民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35-39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2)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表现在:封建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侵略者,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3)经济技术的落后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落后,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远远低于侵略者,综合实力相差悬殊。

(可举例说明)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五、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看待“反抗无用论”及“等武力充实后再反抗”等
观点?P35-39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反抗无用”论是错误的。

历史事实表明,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并不是由被侵略者的反抗引发的。

相反,只有被侵略者进行强有力的反抗,才能使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受到某种程度的遏制。

反抗愈是强有力,遏制作用就愈大。

即使反抗失败了,也会使侵略者受到了沉重打击。

(可举例说明)不反抗并不能减少灾难,只能使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行为更加肆无忌。

(可举例说明) 等武力充实后再抵抗,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1)战争何时开始,并非由被侵略者决定,而是由侵略者决定。

侵略者总是把对方的虚弱视为发动战争的良机,不会等待对方“充实武力”后再发动侵略。

(2)就中国而言,赶上西方谈何容易,至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西方列强不会允许这么长的时间内暂停对华侵略,等待中国赶上他们。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而不是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所以在外敌入侵时,只能始终坚持抵抗。

六、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P32-35
第一,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由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小生产的局限性,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第三,从总体看,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局限性是次要的。

七、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P56
洋务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1)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兴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眼界;(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八、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56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九、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是什么?P56
失败的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2)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十、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56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1)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其政治代表维新的势力非常弱小。

(3)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只想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实现自上而上的改革。

维新派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十一、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哪些问题进行了论战?P51-52
戊戌变法前夕,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有的人甚至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与洋务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

洋务派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

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十二、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P74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十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P95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它们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终人民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因为第二种方案不具备现实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又不掌握军队,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由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
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十四、五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P104-105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有的特点,主要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辛亥革命的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就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五、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P122
(1)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封建专制统治。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中,思考中国的出路。

(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人缺乏民主和科学意识,思想上还没有觉醒,需要来一次思想解放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以民主和科学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在人们头脑的封建思想枷锁,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争的空前残酷和战后社会的极度混乱等诸多现象,使中国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由醉心西学转而开始怀疑西方文明的价值,不断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缺陷和弊端。

从而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合的土壤。

(4) 十月革命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十月革命后俄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平等外交政策,而西方列强却对中国背信弃义。

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他们在各种各样思潮的比较中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众多的思潮中得到先进的中国人的信仰,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根本特质。

它的先进性和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更加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赖。

第六——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在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主导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

(可列举“八一宣言”的提出、瓦窑堡会议的内容、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统战局面的形成、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事实进行分析)。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指南。

(阐述全面抗战的路线及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3)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战略夹击,在相持阶段后,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4)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

面对这一逆流,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党的自身建设等等,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基础。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这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2)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多数战役以失败结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由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也组织了一些大的战役。

在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下降,在豫湘桂战役中遭到大溃败。

3、如何看待第三条道路?为什么第三条道路行不通?
第三条道路又称“中间路线”,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提出的道路。

他们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这条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变中国为殖民地,他们不容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能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他们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无法动员农民这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敢进行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只能把政治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上,而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又不会让步。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是什么?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

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5月开始,1945年4月结束。

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这次整风运动,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并帮助大量非无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转变了思想立场,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6、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2)中共八大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上提出了正确的方针。

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政治建设上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执政党建设上强调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等。

(3)在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上,陈云突破传统观念,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因此,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7、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2)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9、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它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胜利的。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