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印度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印度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印度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独立后,印度对外经济联系主要限于从事国际商品交换、引进外国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开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等。20世纪50年代末,印度企业开始跨越国界、投资海外。1956年印度比拉财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立纺织厂。这是印度最早的海外投资。60年代末,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处于摸索阶段,发展缓慢。海外投产的只有8个制造企业、一个服务行业,印度总投资4000万卢比。70年代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发展。1969年,印度政府颁布了《垄断及限制性贸易行为法》,限制大型私营企业在国内的扩张,从而间接推动大型财团向海外投资。80年代,印度对外投资进一步深化。到1983年12月,印度企业同外国签订合资企业协议共228项,其中已投产140项,印方投资6.255亿卢比;在建项目88项,印方投资5.957亿卢比,对外投资总计约12.2亿卢比(约合1.22亿美元)。90年代,拉奥政府经济改革后,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由1996年的6亿美元增长至2003年的51亿美元,投资量逐渐增大。到1995年底,印度在国外已开业的企业总共只有5家,投资额为22.2亿卢比。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从1996年的6

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51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列第14位。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2001~2003年印度企业每年对外直接投资11亿美元,按照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2003~2004年度印度对外投资增加到15亿美元,使对外投资总额达到66亿美元。印度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出诸多特点。

以寻求资源为主

印度属于大陆型的发展中大国,资源比较匮乏,长期以来,印度都靠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迅速上升,印度国内石油、天然气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政府近年来不断完善能源安全战略,印度能源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快海外能源的开发和收购步伐,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下属的维德希有限公司(Videshltd)近年来采取措施寻求以参股方式开采阿塞拜疆的石油资源,与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并参股其他中亚国际石油财团。为确保本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印度政府对波斯湾国家、俄罗斯以及非洲、南美洲国家开展了石油外交工作。波斯湾国家与印度有着传统的

联系,俄罗斯是印度第二大油气供应国,非洲国家位居第三。目前,印度在寻求得到俄罗斯若斯奈伏特公司15%的股份。参与企业均为印度有实力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印度国家石油公司(IOC)、印度石油有限公司(BPLC)、印度天然气有限公司(GAIL)、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在国外开辟石油和天然气来源成为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主要由公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来实现。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印度煤气公司等印度公营公司,在越南、俄罗斯、伊拉克、伊朗、苏丹、缅甸、利比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世界各地,进行多项勘探和开采工程私营里拉安斯石油公司近两年也参与对外石油投资。私营里拉安斯石油公司近两年也参与对外石油投资。从2010年起,这些项目年产原油1300万吨到1500万吨,年净收入可达10亿美元。

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目前印度各行各业的海外收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显示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愿望和能力。90年代前,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上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占有近50%的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到1980年8月,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吸引了近90%的印度对外投资,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只有10%。到1983年,在印度海外合资企业中,已投产项目140项,印度总投资5.58亿卢比,其中在发展中国家投资114项,占总数的81%,投资金额5.43亿卢比,占总量的97%。从1975年到1990年,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共165个,占总投资项目的72%,投资金额1.92亿美元,占总投资量的80%。作为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印度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劣势使其在发达国家难有立足之地。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区位上有了显著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前,约86%的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在90年代,有将近60%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流向了发达国家。从1991年到2001年3月的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共1176个,占总投资项目的46%;投资金额17.20亿美元,占总投资量的40%。而投资于发达国家的项目共1386个,占总投资项目的54%,投资金额25.43亿美元,占总投资量的60%。就具体国家而言,美国是印度最重要的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1996~2003年,流向美国的直接投资占印度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19%,同时,英国和法国也正在成为印度重要的直接投资目的国。

投资方式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前,印度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由于受到资金及政府政策的限制,方式上主要以举办合资企业为主。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逐渐增多,除举办合资企业外,创建独资公司逐渐成为一大投资方式。近几年来,跨国并购成为印度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模式,同时也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1996~1999年,印度企业参与全球跨国并购的案例为60起,而在2000~2003年期间,这一数字则达到182起。2003年以来,印度各行各业海外收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不管是汽车零部件、制药、运输还是电信业、软件业,印度企业正显示出在世界市场上展开竞争力的愿望和能力。2004年初塔塔钢铁公司以2.88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纳特钢铁公司,欧盟亦批准印度诚实集团对德国聚醋行业主要生产商特里维拉公司的收购。印度石油公司以6亿美元购买印尼石油天然气公司40%股份,另一家印度公司对澳大利亚铜矿的第三次收购亦开始;印度马亨德拉公司与中国江陵拖拉机公司签订合资建拖拉机厂备忘录,印方占80%股份印度锻造公司以280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CDP公司的锻造业务,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锻造集团;兰巴克西制药公司以7500万美元收购一家法国公司。据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仅2005年头8个月,印度公司共收购了62家海外公司,耗

资17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全年的4倍。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感叹道:“印度公司正在悄悄地蚕食世界经济。”

对外投资规模较小

尽管印度企业对外投资地域十分广泛,也涉及到众多行业,但其投资量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却是很小的,甚至也不能和韩国、巴西、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提并论。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说:“虽然与世界标准相比,印度对外投资数额比较小,但我认为这仅是一个开端。”60年代末,印度在海外企业的总投资只有4000万卢比,投资最小的是在斯里兰卡建立的一个玻璃厂,只有5万卢比,最大的是在肯尼亚建立的一个毛纺织厂,也不过1890万卢比。到1980年,印度对外投资总存量约1.16亿美元,其中已投产企业118个,印方投资3.57亿卢比(约合4460万美元),在建项目87个,印方投资5.69亿卢比(约合7120万美元)。在整个80年代,相对于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量依然较小,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更是微不足道。但是印度的对外投资是在不断增加的。2001~2002年度印度批准境外投资905项,协议额为30.256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9.749亿美元。2002~2003年度批准

1029项,协议额为14.703亿美元,实际投资8.4718亿美元。近3年实际投资分别为15亿美元、45亿美元和75亿美元。据格兰特桑顿公司的研究,2006年印度企业境外收购266宗,金额为153亿美元,名列世界境外收购排行榜的第5名,仅次于西班牙、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印度企业的平均境外收购规模也从3年前每次1000万美元上升到4200万美元。同年印度的对外投资额也超过100亿美元。虽然从世界标准看这些收购协议额并不算大,但它反映了印度企业生产结构和投资战略的巨大变化。

种族纽带联系

印度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深受种族

纽带的影响。海外印度人在海外落脚和奋斗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较强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海外印度人在经济上不断崛起,年收入总额已高达160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国内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他们在居住国已经占据了相当的经济地位。随着海外印度人经济上的成功,他们对其居住国的政治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在世界各地,海外的印度人曾出过3位总统,3位总理,68个部长和250多位议员。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外,海外印度人在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也具有不小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科技方面,海外印度

人对所在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海外印度人在印度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平均每年140亿美元的汇款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来源。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移民每年以正式途径寄回原籍国的侨

汇达800~1000亿美元,而海外印度人的侨汇总额就占1/7。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称,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高潮中,海外印度人对祖国的直接投资接近6亿美元,占同期外商在印度直接投资总额的30%。印度科学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IT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海外印度人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硅谷的印度人与祖国的联系使印度企业捕捉到商机。印度软件和服务得以在西方市场上捷足先登,并很快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2006~2007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包括硬件)达478亿美元,占GDP的5.4%,其中软件和服务出口额达310亿美元。在IT领域经营成功的美籍印侨对祖国投资数额相当高。海外印度人近年来对印度投资的绝对数目在急剧增加。世界各国的海外印度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海外印度人把世界先进科

学技术带回自己的祖国,连同资金投入印度经济的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连续不断的流向印度国内,对印度经济各行各业帮助很大,特别是对印度建立世界一流的IT产业至关重要。TCS公司的负责人柯里(F.C.Kohli)对印度软件业的推动不遗余力,被称为“印度软件之父”。

结束语:随着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众多印度公司的利润迅速增加,从而在印度涌现出一批新的跨国公司和经济财团。印度经济发展和印度公司利润的增加,给大多数进行海外收购的印度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2004年初,印度储备银行宣布放宽对本国公司的对外商业借贷限制,以支持印公司在国外设立合资、独资公司以及印公司在海外的公司兼并、盈利等业务活动。同时,印度政府正在考虑出台鼓励企业参与国外企业兼并活动的政策和对集团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印度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因此,近年来印度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印度企业对外的直接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中国与印度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中印对外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最近几年随着中印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各种经济利害关系也不断突出,印度频频对涉华商品设置贸易障碍,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小组对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从双方历史原因以及各自的政治、经济、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贸易摩擦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相应的建议。 一、中印贸易摩擦及其现状: 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甚至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的一个奇迹,其GDP增长率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左右。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逆差11.4亿美元发展为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5933.2亿美元、顺差320.9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总额由1985年的55.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8.2%,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而亚洲的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印度跟中国一样GDP保持在8%以上.它也拥有着庞大的人口.也拥有着从那个相似的历史.从殖民地到被帝国主义统治到经济困难年代,到经济初步发展,到政府开始改革经济.制定经济改革计划.但是各自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印度在美国的支持下承接着美国的软件等第三产业的转移.过去30年中国抢先占领制造业的时候,印度也类似的占领了服务业.在中国强大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同样聪明的国家以对手的角色与我们竞争,合作. 随着中国与印度在经济上的崛起,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同时,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2000年不到20亿美元,2009年上升到433.8亿美元,年均增长33%,经济上的亲密度与日俱增。两国经济贸易显示了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在对中印贸易规模、商品贸易结构、贸易摩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分析影响中印贸易有关的因素,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边界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两国的交通状况会得到改善,以及两国都有加强经济往来的愿望都会使得中印贸易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然而服务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迥然不同。虽然印度的服务贸易在绝对数量上还比不上中国,但其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不可小视。但另一方面,两国贸易的发展之中还有一股阻碍的力量,印度的大国意识、竞争意识、两国国内的一些问题等因素妨碍了两国经贸的快速的发展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之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和印度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在基本国情上也极为相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外资魅力的国家,但两者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不同。FDI在中国主要流入到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比较两个国家引进外资的现状,中国在流入量上大于印度,但在流入的产业结构和侧重点,及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上印度都是优于中国的。因此,中国应当借鉴印度的经验,以便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中国印度引进外资比较 引言 在发展国内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与到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本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的跨国流动性大大增强。于是,各发展中国家对引进外资方面都采取积极态度,大力支持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中国与印度也开始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 中印两国在历史、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国在吸引外资的方面却大有不同。中国利用FDI的规模远大于印度,印度近几年在利用外资方面更具有自身特色。中国和印度同位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两国在利用外格局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本文就两国引进外资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中国和印度吸引外资的原因及特点 (一)中印吸引外资的原因 引进外资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国外资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就中国引进外资的原因,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指出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使外商看好中国市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持续快速地增长,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而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能力,正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所能创造的国际直接投资激励结构也在

一文读懂八种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结构

一文读懂八种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结构 日前,在“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论坛”上,郭克军分享中伦律师事务所服务A股上市公司跨境并购中的八种融资、交易结构方案,认真研究这些案例对于顺利实施跨境并购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从这八个案例可以看到,专业法律顾问机构为上市公司量身定做的融资交易结构务实、可行,为其成功完成海外并购如虎添翼。 要点总结 1、2014年,除“借壳上市”外,上市公司其他并购重组行为,都不需要证监会进行核准。 2、交易结构设计的两个重点:资金来源和交易实施方式。 3、8个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案例,皆为量身定制,各有其特点。 郭克军演讲正文 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最近几年蓬勃兴起。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很不一样,需要进行信息披露,并且要报各种监管机构审批等等。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设计海外并购时,需要统筹考虑其架构、路径、实施方法。 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特殊性

最近两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可用两句话概括,第一句话,钱多任性。无论是上市公司、民企或者国企都“疯狂”到海外找资产。第二就是监管多。央企要受国资委监管,一般企业受商务部、发改委的监管,外汇管理局要对外汇的汇出进行核准。 如果是A股上市公司,“婆婆”还多了一个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相关的信息披露的内容,比如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都要经过证监会的核准。 此外,在海外并购中,还可能涉及到反垄断问题,相关的部委包括工商总局、发改委、商务部等等,凡是有反垄断监管权的部门都会进行监管。 2014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出台了相关的办法,对此前的一些规定进行了修订。之前上市公司出售、购买、投资等,金额达到一定的比例50%或70%,必须报证监会的重组委通过之后才可以收购。 2014年,为了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减少行政审批,证监会对《重大资产重组办法》进行了修订。除了“借壳上市”需要证监会重组委进行核准外,其他并购重组行为,无论金额大小、总资产利润多少,营业收入多少,哪怕是“蛇吞象”,都不需要证监会进行核准。 不过,证监会在信息披露上有要求,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要进行审核,审核之后进行复牌,避免人为操纵股价。达不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的,要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 这对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开启方便之门。如果A股上市公司采取贷款或自有资金去海外并购,不需要经证监会任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与评估方法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与评估方法 印度,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在各方面印度也在世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此,在印度投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挑战。 (一)投资环境的分析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及土地面积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国土面积328万7,263平方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位于东5区。 2、地形 印度地形大致可区分为北边的喜马拉雅高山区、中部恒河平原区、西部沙漠区及南部德干高原半岛等四大区域。其它主要河川尚有源自喜马拉雅山脉之布拉玛普特拉河及印度河。 3、气候 度季节大致分为干季、热季及雨季三种。多数地区气候受冬季东北及夏季西南两大季风影响,属热带季风型。北部及中部地区在干热的夏季(3-9月)时气温最高可达45-47度,但秋冬季(10-2月)最低温可下降至0度左右。南部地区终年少见10度以下。每年6至9月的夏季季风为全国多数地区带来豪雨,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决定农业收成良窳,也影响约占全国人口60%农业人口的生计。 二、人文及社会环境 1、人口及结构 印度的人口估计有12.1亿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2001年人口普查表明,72.22% 的人生活在超过55 万个村庄中,其余生活在2000多个城镇和城市中。在2011年印度普查的结果显示,印度有几十个种族,其中斯坦族人口最多,占46.3%,另外,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2、语言 印度的语系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德拉维达语系,语言复杂。目前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约30%人口使用;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另外还有其他21种地方性的预定官方语言。 3、民情 印度民风保守,重视传统,生活习俗深受宗教信仰影响,家庭仍以男性父兄为中心,子女的婚姻多仍由家长决定,重男轻女情形严重。一般印人个性温和少见冲突,能容忍不同种族、宗教及不合理事物。除克什米尔、东北诸州等少数地区因领土、政治问题偶有恐怖暴力破坏活动外,社会大抵安定,治安尚佳。因文盲众多,社会普遍缺乏公民意识,轻诺寡信、自私自利及颟顸无知现象充斥,一般中下阶层民众多无卫生观念。 因此,印度历史文化悠久,宗教族群及种姓多元,在印度投资的话宜入境随俗,以包容警愓之心自求多福。 4、宗教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论文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 摘要: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二国近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1],最终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之后关系冷淡;接着就是中、苏对抗和印、苏结盟。1976年二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1979年印外长瓦杰帕伊(V ajpayee)访华,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问中国,之后高层互访开始渐渐增加。随着1998年5月印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武器试验后二国关系严重受挫,之后双边关系渐渐恢复和改善。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确认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月二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温家宝总理访印并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6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中国与印度是世界贸易强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备受世界瞩目,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经济增长呈现下降或放缓的趋势。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愈加明显。我国作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成为印度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对象之一。中印两国将在未来经济贸易快速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快速发展 一、中国对外经贸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对外贸易已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海外成功案例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在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海外投资的直接环境华为海外收购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2007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出资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Felix)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2月24日,鞍钢集团投资亿澳元(约合亿美元)从澳大利亚金必达(Gindalbie)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卡拉拉(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 2010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约4亿美元认购巴西MMX公司约的股份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3月12日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2010年3月13日,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50%的股份;当月,中海油还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买入澳大利亚昆士兰LNG项目;前一个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收购英国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 2010年3月22日,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宣布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箭牌(Arrow)能源公司。 2010年3月25日,华东有色以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朱庇特(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中铝集团2007年收购印度同业公司,获得储量达到1200万吨铜的世界级大铜矿;2008年,收购力拓英国公司52%的股权,成为力拓英国公司单一最大股东;2010年3月,以亿美元和力拓再次合作,联合开发几内亚世界级的铁矿山。 2010年3月26日,完美时空斥资约2100万美元收购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C&CMedia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2010年4月22日,国内最大的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博彦科技集团全资收购了

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相关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

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相关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 一、主要法律规定 截止2020年10月,A股上市公司境外战略投资者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主要以下: 战略性并购投资,取得该公司A股股份的行为(以下简称“境外战投”),需要适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以下简称《战投管理办法》)。 2013年9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2013年征求意见稿》”)。《2013年征求意见稿》对外国投资者的资质等作出了放宽规定;2018年7月30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18年征求意见稿》”);由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商务部于2020年6月18日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20年征求意见稿》”)《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主要修订内容

二、境外战投的主要方式 商务部发布的《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交易基本情况》明确如下四种方式:定向增发、协议转让、要约收购、其他。 目前生效的2015年修订版《战投管理办法》中无明确规定要约收购是境外战投的方式,但在实践中要约收购一直也是境外战投 A 股上市公司的方式之一。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年12月修订)(以下简称“《证券法》”)第62条所明确规定的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此,《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将要约收购纳入外资战投的方式。《2018年征求意见稿》和《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未对外国投资者间接取得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作出明确规定。《2020年征求意见稿》规定因战略投资开立的证券账户,只能进行战略投资,或者在限售期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的投资环境 印度,一个处于亚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印度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势头。如若作为一个非亚洲外商,现要在亚洲进行投资,那么最具有吸引力的除了中国之外,就属印度这一热土了。 一、自然地理因素 (一)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亚洲南部,属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枢纽。据此,印度三面环海,拥有十分便利的水上交通,便于水上运输,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口,其北面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接壤,亦很大程度地便利了印度市场与亚洲内陆国家的贸易来往。缺点是地处热带,气候炎热,生活环境就比不上中纬度的其他国家了。 (二)自然资源 1、气候 印度多数地区气候受冬季东北及夏季西南两大季风影响,属热带季风型,温度介于10-40度间.每年6至9月的夏季季风(monsoon)为全国多数地区带来暴雨,其中东北Meghalaya州东南部是全球降雨最多的地方,雨

量达10,900公厘.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决定农业收成良莠,也影响占全国人口60%农业人口的生计. 2、能源 (1)电力 电力供应不足是印度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全国高峰用电时的平均缺电约11%,各地经常无预警停电,尤其夏季高峰用电时更常发生,另因电价昂贵,各地窃电情形严重,即使首都新德里每日停电数起情形普遍,迫使许多厂商,住家均自备发电设备,稳压器,不断电系统等.近年私人电力公司已渐参与发电及配电经营, (2)石油 随着经济日趋发展,能源需求日增,所需原油的80%仍仰赖进口。国内油价深受国际油价涨跌影响,加上中央及州政府对燃油课徵货物税,销售税等税目,汽油每公升45-47卢比(约略超过1美元),柴油27-29卢比(约0.6美元),贵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 (3)天然气 蕴藏量相当丰富,约达8,535亿立方尺,由于近年外海常探勘到天然气,故产量年有增加,惟除了自产外,为保障天然气来源,印度亦积极推动修筑由中亚经巴基思坦的天然气管线.天然气除供工业使用外,亦是家庭及公用车辆使用燃料,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以15公斤装的煤气筒为例,各地价格略有不同,约在290-300卢比间. (4)水 印度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据水资源部统计,全国20个主要河谷地区已

形势与政策之中印关系

浅谈中印形势 姓名:齐明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号2010040141068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是多大差距,经济上从汇率GDP比较印度大约是中国的40%,即中国GDP为15000亿美元,印度大约为6000亿美元。PPP比较印度是中国的50%强。中国超过60000亿美元,印度超过30000亿美元。但我从另外角度观察,印度的农业占GDP的28%,中国占12%。而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中国的40%到45%,印度粮食产量2亿吨左右,中国最高超过5亿吨,去年为4.7亿吨以上。另外在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上中国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每年生产超过3亿吨蔬菜,5000万吨水果,5000万吨水产品,另外各种肉类、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国都远远超过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产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类生产非常少。印度的农业产值从好的方面估计也不会超过中国农业产值的30%,差的估计大约也就20%到25%。中国实际上GDP应该超过印度至少4倍。工业生产中国占GDP的56%,印度占30%左右。但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超过印度大约6到8倍。中国在1978年其主要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能源产业都远远超过2000年印度的产量。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之和占全球人口的1/3,而且两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印度的服务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从两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来看,中印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很大。中国在经过多年的大量引进外资发展之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也已经开始提速,而与此相比,印度仍处于大力吸引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因此,中国已具备了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实条件和可行性。而对于中印双方来说,目前要明确的是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具有哪些动因,以利于中印双方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市场寻求型动因分析 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以稳定和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为战略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1] 据UNCTAD(2006)调查显示,有51%的受调查公司将寻求扩展海外市场作为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动因。在中国企业中,有85%的企业认为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极为重要的。[2]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市场寻求型动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而印度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要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这就迫使中国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中国企业想占有更大的份额,必须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在国外直接投资并按当地市场需求提供生产和服务。目前,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已经饱和。例如,国内的纺织业,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但国内需求仅占其生产的1/3到1/2。但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发挥其优势,建立新的市场,并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从而可以为国内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而印度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2006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亿,并且其GDP已超过9万亿美元。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印度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例如,在家电领域,印度每年的彩电需求增长率保持在15%,空调需求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20%—30%;在通讯领域,2005年,印度的千人电话线路仅为条,虽然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但与中国的千人电话线路条相比,印度通讯市场待挖掘的空间仍很大;从钢铁业来看,印度在2011—2012年的钢材消费量将达到6 000万吨,中国的钢铁企业如能成功投资于印度钢铁业,将更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3] 2.对印度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 印度国民喜欢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所以相对于单纯的出口贸易,在印度本土投资建厂,其产品更受印度消费者欢迎。而且在印度研发和生产的产品能更好地适应当地需求,提高产品本土化程度。例如:国内的彩电声音输出功率一般为100W到200W,而印度消费者普遍认为彩电音量越大质量就越好,中国投资印度的彩电企业根据印度消费者这一需求特点将彩电声音输出功率提高,就会有效地带动在印度市场的彩电销量。因此,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本土化战略的实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为了加强对外投资内部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对外投资,主要是指公司根据投资计划进行的对外投资行为,包括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对外投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二)对外投资的决策与执行; (三)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四)对外投资绩效评估与执行。 公司的对外投资计划由总经理负责,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讨论决定,具体职责为: (一)编制公司年度对外投资报告并制订公司下一年度发展及对外投资计划,提请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贯彻执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有关投资决策和资产处置决定。 (二)委派或推荐投资企业的董事、监事、经营者、财务负责人,确认其任职资格。 (三)审查、批准公司投资的全资、控股企业再投资方案。 (四)编制全资和控股投资企业经营者的年度经营目标,并按照管理要求和程序进行评议、考核和奖惩。 (五)审查并指导投资企业的年度运营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并检查执行情况。

(六)执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在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中如实披露对外投资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及重大关联交易须即时披露。 公司投资发展部门为对外投资日常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对外投资信息披露管理部门,具体职责为: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公司作出的资产经营和投资管理的各项决议。 (二)参与、分析、制订投资企业的购并、分立、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等方案,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三)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对公司投资的各个经济实体的资产运作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研究,对其资产的安全性、可运作性,提出意见,供公司领导决策。 (四)根据公司年度目标体系,编制全资和控股企业经营者的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在总经理授权下组织有关部门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审查、清算及考核。 (五)会同或协助有关部门对公司投资的全资和控股企业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特定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工作;投资企业资产评估报请国资委备案的,投资发展部负责上报材料的审核并转报。 (六)制定投资企业的重组、调整、规范、改制及建立适应市场的运营机制等方案,并参与或指导实施。 (七)参与全资及控股企业的再投资方案进行论证及监理,指导、协助企业实施。 (八)负责与招商办、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争取并落实各项政策优惠扶持。 (九)参与公司新投资项目的方案论证、项目的调研和筹建、注册登记等工作。 (十)汇集公司各投资企业以及所属企业再投资项目的资料,并对投资变动信息及时在内部网站披露。 (十一)掌握并执行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信息披露各项规定,对公司有关对外投资项目提出规范操作的意见,并按规定予以信息披露。 (十二)负责公司发行证券再融资工作,编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报告,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按规定予以信息披露。

1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1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与国际直接投资 **一、生产国际化 1概念:指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过程日益突破国界,不断向国际范围延伸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是生产社会化即分工合作超出国界而在国际间的扩展 2本质:当一国的社会生产过程超出国家和民族疆界的狭隘范围以后,它就转变为国际性的社会生产过程,国别的社会化生产也就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社会化生产。 3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的客观要求。 国际分工的实现途径P10:间接国际贸易 直接生产国际化 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特点及方式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三个概念 国际投资 指一国的资本所有者对另一国所进行的投资活动,它导致了资本的国际运动。国际投资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国际收支表中金融资产交易项下的投资活动,具体包括国际信贷、国际有价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国际融资租赁等。 (二)特点(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比较) 1投资者拥有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2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3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4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1.投资者直接到国外建立新企业(绿地投资)投资者直接到国外开办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掌握100%股份,包括建立新企业或者全资收购国外企业来进行。 2.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并购)IMF 25% 3.与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 4.投资者的利润再投资例如由于跨国公司的业绩好,2007年利润再投资占FDI流入量的30%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见教材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2 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印度市场分析

政治环境 一、政治体制 印度为实施社会主义的联邦共和国,属于联邦内阁制,采立法,司法及行政三权分立. 1.行政 行政分中央,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三级,中央由总统,副总统,总理及部长理事会组成,州共有Andhra等28州及Andaman & Nicobar ,Pondicherry等7个中央直辖区(union territories)组成. 2.立法 立法机关师袭英国议会制度,分以下二院: (1)联邦院(上院RajyaSabha)(2)人民院(下院LokSabha ) 3.司法 司法机关分以下3级: (1)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2)高等法院(High Court)(3)地方法院(District Court)院,为各该州高等法院的下属机构,分民事庭及刑事庭(SessionCourt). 二、重要政党 印度各地共约有100个全国,地方级的大小不一的政党,主要政党包括国大党(Congress),印度人民党(BhartiyaJanata Party, BJP)及印度共党产(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CPI).传统上印度个有强大的反对党,反对党领袖在国会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前执政的BJP现为最大反对党. 法律和法规环境 一、《反垄断法》 印度严格的《反垄断法》已于2008年实施,律师和企业高管们警告说,这可能会使跨国并购交易受到拖延甚至阻挠。 二、税收体系 印度具有发展完善的税收体系。主要税种有:中央政府征收的所得税、关税、中央消费税和服务税。邦政府征收的销售税、印花税、邦消费税、土地收益税和职业税。 印度政府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有不同的减税政策,包括对优先投资领域和在特定地区投资的产业激励措施。对非居民的代扣税率是由议会每年通过的金融法

印度与中国关系

印度与中国关系 近来,印度国内舆论出现一波渲染中国军事入侵的反华杂音。虽然印度总理辛格对此进行了公开澄清,但印度某些媒体和智库最近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称“中印必有一战”,显然扰乱了中印关系正常发展的和谐乐章。 前几年,印度舆论曾出现一波宣扬中国经济威胁的喧嚣,新近又出现一股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的歪风。印度官方智库国防问题分析研究所发表文章,称中国可能对印度发动一场“有限的战争”以“教训一下印度”;前国防部长、社会党主席穆拉亚姆-亚达夫更是煞有介事宣称掌握“中国正在为攻击印度做准备”的证据,危言耸听“攻击即将发起”,印度媒体迅速将这一消息放大发酵。 其实,不管经济威胁论还是军事威胁论,其实质都是冷战思维在作祟。从最近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不难看出,恐华、疑华和反华在印度国内仍有相当市场。不过,这些势力已经不能完全左右印度的主流观点,印度总理辛格就对“中国军事入侵论”作了公开澄清,主张理智看待中印竞争和理性推动中印关系发展的务实派也大有人在。 仔细分析这一波“军事威胁和军事入侵论”,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印度舆论反华杂音背后的现实问题。这股杂音是中印关系发展到新阶段、共同利益增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印竞争面同步增多的背景下发生的。 中印关系僵化,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说的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上提到,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也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决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对内实行社会经济变革、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纸老虎、帝国主义走狗等词语,是中国经常用来反对敌人的宣传策略。中国的国家利益概念有时候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来定义和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感情上的同化,中国国家利益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的实用主义。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信念,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世界体系的看法,影响了他们用来维护和扩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战略。 其实,中印共同发展已成共识,两国战略机遇期基本相同,彼此需要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中印之间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理解和互信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共同经济纽带增强,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印度媒体、学界和政治家,理应遵循瓦杰帕伊和辛格总理的设想,为构建中印“健康的竞争关系”,以“世界之大足以容下中印共同发展”的包容,抛弃冷战思维,多做有利于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工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 ——奇瑞成功案例分析 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一片黯然。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2.1万辆,价值17.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60.4%和54.7%。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了73%。几大主要的汽车出口市场非洲、东盟、俄罗斯、乌克兰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下降幅度更是高达96.2%和95.3%。汽车出口市场的这个节点被诸多中国汽车企业家称为“危”“机”并存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口急剧减少。但海外投资却日渐增加。中国车企海外扩张举动表明:自主品牌已经从对外贸易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在众多中国车企中,奇瑞的海外扩张举动无疑是最成功的,而奇瑞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技术创新。奇瑞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开展深度化、广泛化的国际合作。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制造和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奇瑞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奇瑞汽车是国内少数在创业生产周期进入国际创业阶段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奇瑞完成了它的国际化创业过程,从出口开始,然后海外建厂,此后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奇瑞开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东地区。2001年10月意外接到了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定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轿车零出口的记录。之后奇瑞汽车开始出口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2003年,在伊朗合作建立了一个CKD整车厂。2004年初,古巴购买了奇瑞汽车作为古巴的国务院用车,随后,古巴的政府企业副总裁又带来了1100台轿车的订单。2004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将10000辆QQ运抵东盟市场,扩大了奇瑞在当地的影响力。在2005年奇瑞还进入了马来西亚的市场。同年它实现了出口西方的梦想,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秘密签约,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但在合资厂商仍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坚固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奇瑞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对外不断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力度。

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

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如今,各个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态度,大幅度提高市场准入程度并辅以优惠措施,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仍将继续增长。引进外资的竟争加剧,并对我国的外资政策提出挑战。印度与中国之间在历史、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多的相似性。印度作为WTO创始成员国之一,早在1947年已经是关贸总协定成员,研究印度有关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的新变化,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我国作为WTO新成员,学习借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更具有现实意义。一、印度直接投资政策的演变印度自独立后从没中断过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但政府对外资利用也一直没放弃过引导。印度政府依据不同需要并结合时代背景采取相应的外资政策。印度从199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放宽限制和引进外资政策,这是印度直接投资大飞跃的开端。此后,印度一直实施旨在推行市场自由化,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经济改革,进一步放宽限制和引进外资。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使了FDI的大飞跃,为印度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改革以前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从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经过了多次演变。(1)1947-1956年。独立后,由于殖民统治的烙印以及尼赫鲁经济思想的影响,印度政府对外资的引进带有矛盾的感情色彩。印度政府表面是对直接投资采取开放的态度,但实际上存在疑虑和不满。一方面,印度政府承认,为了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印度工业化,引进外资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在1948年4月的《工业政策决议》中明确指出:“作为法规,为了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主要股权应控制在印度手里,而且始终坚持培训旨在最终取代外国专家的合格印度人员。” (2)1956-1967年。1956年4月,印度颁布了第二个《工业政策决议》,尽管印度政府在经济上开始逐步自由化,但其对外资的态度与1948年的《工业政策决议》相同。由于印度政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这需要大规模投资,而国内资金不足,再者印度政府意识到利用外资不至于耗尽本国外汇储备,因此印度政府针对不同行业有选择的利用外资,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最多。(3)1967-1980年。独立以来,印度对FDI一直都很谨慎,把外国直接投资严格控制在与印度已确立的发展思想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引进外资的行业大多是被认为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是确保产品出口的行业。直到60年代末才发生了第一次大的改变。三五计划失败,外汇短缺严重,卢比大幅贬值,印度政府对FDI的态度有了全面改观。1973年出台了《外汇管制法》,对直接投资政策有了改进。1973年的外汇管理法是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标志,其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有了一些变化:要与印度本国公司享有同等待遇,合资企业外国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0%;符合一定条件(如外国分公司全部产品供出口),通过政府的审批,合资企业外资股权可以超过40%;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来判断该行业与外资合作是否必要,在需要外国知识技术的行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1977年3月的工业政策声明中,印度政府指出,与外国合作的项目中的大部分所有权应掌握在印度手里,印度政府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empirenews.page--] (4)、1980-1990年。80年代初期,印度面临困难的外汇形势,印度政府意识到应加强出口,而本国企业难以单独承担起此项责任,对外国企业进入印度的限制有所放松。1985年,印度开始执行经济开放政策,当时的拉吉夫·甘地总理与财政部长辛格制定了一套改革方案,放松了对外资的限制:产品出口的合资企业外资股权可达到100%;将《外汇管制法》的条款推广到消费品领域;1984-1985年间,印度对多种资本品取消许可证限制;1986年对矿区征收的税率从40%降到30%。1990年的工业政策提到,如果企业家认为有必要引进技术,只要对国内销售和出口征收分别不超过5%和8%的专利费,那么他就可以与外国合作而无须得到政府的批准。2、1991年经济改革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1991年,印度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近1亿美元的NRI(非本国居民外国投资)外逃,外汇储备只有10亿美元,仅够两周进口所需,在国际借贷市场的信用等级下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印度进行了根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