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金融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金融知识

地方土地收入分配关系;二是建立土地收益储备基金,对当年及政府届期内使用比例作出规定,避免寅吃卯粮;三是要调整使用方向,规定其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比例。

关于扩大消费与公共财政问题

2006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3.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7%,同比有所上升。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特别是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达到应有水平。2005年末,我国投资率(投资占GDP的比重)达42%,出口率(出口占GDP的比重)达34.2%,国民储蓄率(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48.5%,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大国经济而言是脆弱的,极易因为国际宏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引发经济波动和风险。进一步看问题,目前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已不大,投资拉动事实上也出现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因此,要研究调整投资与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建立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把扩大消费、扩大内需作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个基本方针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精神。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实并没有多大改变。消费提高不快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但主要是社会保障问题。消费需求与消费者本身的后顾之忧密切相关。从现状分析,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重要的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比较低,消费预期过高,消费能力不强。如果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生活救济、廉租、义务教育免费和高等教育的助学金等一些相互配套的制度,现行的社会消费观念是会发生较大改变的。对于这一点,应该讲是有共识的。但实际工作中共识是一回事,能找到推进的办法又是一回事。这里,我就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

第一点,要将“投资财政”转变到公共财政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了特别强调。我感到,现在至少有这样几笔钱可以转化到社会保障上去:其一是尽可能减少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的投资活动。眼下,政府部门设立的名目繁多的一些“基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部门滥用公共财力资源和权力寻租,只要有“关系”,微观市场主体都能从国家机关部门手中获取“财政蛋糕”,至于企业拿到这部分钱后如何运用,就不了了之。其二,削减政府公务开支,这笔钱也是可观的。其三,压缩非急需的“面子工程”,该建的一定要建,不该建的要坚决控制,把这些钱用到社会保障上去。现在,一些地方动辄几亿、几十亿、上百亿元的楼堂馆所、大型展馆、剧院,一个城市建几个CBD,这种做法不可取。一年能有几次演出、会展和比赛?一方面是投资巨大,另一方面是日后维护费用都得靠政府财政兜底。如果综合考虑上述这几个方面的资金来源,社会保障资金问题将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改观。

第二点,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让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能“吃得饱、穿得暖、上得了学、看得了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公共财政就要扮演起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公共财政体系,发挥调节、调整、调理的作用。首先调节社会分配,其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再次调理收入关系,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和弱势

人群提供最低限度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当然,通过解决社保问题,实现经济增长转向消费的最终拉动,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努力来缩短这个过程。

关于金融改革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经结束,金融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多年来“狼来了”的话题,今天已成为“与狼共舞”的现实。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中国金融业,能不能经受住这个挑战和考验,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面对激烈竞争,我的看法是四句话:“眼睛向外、功夫向内、学人之长、创我之新”。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改革,改革的重点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国家队”,改革的方向是要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弱点,改革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一手抓“国字号”,一手抓“农字头”,这是当前中国金融业主动应对全面开放的新形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服务功能的两个关键之举。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这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背水一战”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为全面开放奠定了很好基础。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从大的思路看,有这样五大战略要很好考虑:一是标杆赶超战略。就是要把国际先进银行作为标杆对象,带着问题,带着改革发展的目的,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并建立起一个持续的标杆分析和差距改进机制,年年有小进步,几年变成大进步,逐步缩小同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这里要注意的是“学习但不盲从,借鉴但不照搬,追赶但不攀比”,坚持从国情出发,把国外的“真经”和我们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似”更要“神似”,学人之长更要创我之新。二是优势拓展战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有自己的优势的,比如规模优势、网络优势、信誉优势、本土优势等等,有些优势是外国银行无可比拟的。在“补短”的同时,我们更要“扬长”,绝不能以弱搏强、以短击长。三是以特取胜战略。世界银行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家发展得好的银行,都不是全能的银行,“全能冠军”在实践上是不可取的。我国的工、农、中、建四家银行过去曾经都是专业银行,有明确的分工,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要从“大而全”的发展思路中跳出来,从自身实际和特点出发,找准战略定位,明确主攻方向,集中资源发展有基础、有能力、有前途的核心业务,做专、做精、做深、做强,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牌。四是合作提升战略。现在,许多银行都有境外战略投资者,要通过合作这个途径,实现提升这个目标。当前的重点,是要把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的焦点聚集在“引智”、“引制”、“引技”人才培训,把国际先进银行好的经营理念、体制机制、管理经验真正学到手。五是持续创新战略。要走到世界先进银行的前列去,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创新。面对许多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和问题,所有的工作实际上都有一个创新的要求。要大力创新体制机制、经营管理模式等,使国际竞争力建设的过程,成为持续创新的过程。

另一个方面,是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这是一个长远战略举措,这也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头戏。应该讲,长期以来,从上到下对农村金融改革这个问题是有充分认识的,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农村金融的现状,认识到农村金融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个乡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十五”期间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分别减少了24%和14%,县及县以下金融网点中能提供除存、贷、汇以外金融业务的不到20%,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内所吸纳资金的60%左右都流向了城市,农村金融部门往往成了为非农领域积累资本的储蓄动员机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纷纷由农村向城市撤退,机构网点收缩,信贷规模收缩,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