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地区是一个风景秀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遍布着美丽的江河湖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使其既能展现地域特色,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特点广西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十分丰富。
有着著名的漓江、桂林山水和灵山湾等著名景点,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具有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多样性。
众多不同特色的江河湖泊交织成了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漓江以其清澈的水质和奇特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桂林山水则以其奇峰峻岭、清溪流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生态性。
水是生命之源,滨水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水体对城市的调温、净化空气等功能,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具有文化性。
水乡文化是广西地区的特色之一,城市滨水空间是体现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传统,将滨水空间景观与地方的历史、民俗、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
虽然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在规划设计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滨水空间被过度开发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城市滨水空间被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甚至出现了滨水灾害。
一些城市的江河湖泊被填埋,河岸被混凝土建筑所代替,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失衡。
城市滨水空间利用率低下。
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
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一、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与水体相接触的区域,包括河岸、湖岸、海岸等地带。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实践,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概念与意义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滨水区域的利用、保护和发展进行规划的过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滨水区域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能够有效地利用滨水资源,提供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魅力。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生态环境: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提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住质量。
2. 增强城市形象: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可以为城市增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可以结合旅游、休闲、商业等功能,促进滨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4. 保护文化遗产: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保护,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
三、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历史文化原则:保留并重视滨水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与当代的结合,提升空间的文化内涵。
4. 多功能原则: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地区,如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化交流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5. 社区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倾听居民的需求和意见,提高规划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四、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实践1. 滨水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滨水公园是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典型实践。
滨水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社会需求,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绿维文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
绿维文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关键词:绿维文旅滨水空间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确立核心思想→提出战略目标→拟定总体框架→进行空间设计。
即:●核心思想:围绕如何保持并增强滨水区的经济活力和社会职能作用而展开。
●战略目标:✧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满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维持滨水区的活力;✧保护滨水区现有的文化遗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投资。
●总体框架:✧滨水空间在城市分布的网络形态特征;✧滨水区各职能分区分段特性;✧标志性的核心区域;✧辐射影响范围。
●空间设计:✧活动空间即活动的城市功能区带来的城市活动;✧自然空间绿化空间及生物自然生长栖息地,无人工修饰的开敞区域;✧交通空间通往并联接各滨水区的必要的动静态交通空间;✧亲水空间滨水界面空间(包括滨水步行空间)。
二、滨水空间形态的类型滨水空间形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处理好滨水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而言滨水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要素。
♦水体边缘:水体及亲水空间♦滨水步行活动场所:游憩空间♦滨水城市活动场所:滨水区的职能空间♦滨水绿化:自然空间滨水空间四要素组合示意图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紧凑型: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简练、紧凑的形式组合,通常其组成要素会简略到只有城市活动场所和滨水步行场所两个要素。
然而其往往以最经济的用地和空间,求得最大限度的环境效益。
例如澳大利亚悉尼展览中心以一条较宽的滨水步行道作为滨水空间的主体而获得了很好的空间效果。
以紧凑型形式出现的滨水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水体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昂,用地紧张,使得其不得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
另一种情况是水体是属于流动水体,河流的运动要求稳定的岸线。
紧凑型滨水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将四要素以最简练的形式结合,尤其是绿化空间往往被微缩到仅仅成为是一种点缀。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理念与思路研究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理念与思路研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摇篮,为追求城市更好的宜居环境,人类探索理想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滨水空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滨水景观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当地的人文风貌、地域特色以及经济水平,在改善生态及提升人居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在设计中,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创新设计理念与思路,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水平。
为此,笔者就简单探析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理念与思路,以期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标签: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理念;思路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通常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其主要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使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同时,还在丰富当地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提升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相关概述(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基本概念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通常是由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系统所共同组成的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城市安全、河道整治以及城市设计等多个方面,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水的向往可以渗透于生存、艺术创造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很多生机勃勃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城市规模、性质以及功能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优化与更新依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基本特征一是,功能多样性。
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当中,应该强调它的功能多样性,应该具备交流空间、休闲空间、生态空间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使人们能够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打开心扉,促进相互之间的和谐交流;二是,公共开放性。
我们站在空间规划的视角上来看,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需要依从整体,不仅要有个性的表达,也应该有独特魅力的呈现。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2006年02月02日来源: 景观水利网作者: 吴俊勤何梅浏览:1204[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
并以武汉市规划布局,进行了武汉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尝试,旨在寻求一条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之路。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一、城市滨水区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二战后随着城市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原来繁荣的水运事业逐步衰退,但许多河、海沿岸昔日的港口、码头等各种作业性构筑物仍长期占据着滨水空间,与此同时城市湖滨地带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逐渐被填没或包围,由此带来的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危机反作用于城市,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要改变滨水区这种被动状况就必须认真面对这些挑战:1、如何保护好滨水区的各种生态资源。
2、如何充分发挥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
3、如何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设施。
4、如何保留一定规模的绿色开敞空间和视线走廊,保持开阔的空间和视野。
5、如何保持滨水区固有的或塑造新的滨水城市轮廓线,最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形象和轮廓。
6、如何保证滨水区与城市间具备良好的交通联系及内部多样化的步行通廊。
这些挑战预示了未来的滨水区将是一个多功能平衡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保护的、绿色空间和走廊不断延伸的滨水区。
二、国外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比较纽约BATTERY花园城、悉尼海湾、日本横滨MM21、多伦多港区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它们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象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不仅仅因为它们拥有象纽约商务中心、悉尼歌剧等著名的建筑,更重要的在于从空间环境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适用性:功能上能满足城市和公众的多种需求,形成和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且对公众全年开放。
2、多样性: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限的滨水区内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开放空间和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性。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滨水区建筑空间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滨水区建筑空间规划设计探析发表时间:2019-08-06T09:13:21.6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蒙红玉[导读] 本文主要从城市滨水区的建筑空间规划原则及规划特点出发,探讨了城市滨水区建筑空间规划的策略。
61232419860905xxxx摘要:城市滨水空间以其良好的景观形象、怡人的人居环境、巨大的经济价值、优越的建设用地品质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主要从城市滨水区的建筑空间规划原则及规划特点出发,探讨了城市滨水区建筑空间规划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规划原则;建筑空间规划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历史和文脉的载体,它是由流动的水环境和相对固定的陆地环境形成的特殊城市空间,是一种相对的“混沌”空间,动静关系变得模糊。
滨水地区高品质环境的稀缺性导致其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往往成为各利益团体争夺的焦点;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城市滨水区资源的优越性无法更好的凸显,而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等,也引发城市水生环境方面的生态问题。
这些均可追溯至城市滨水地区前期策划、建筑空间布局等具有前瞻性的阶段未能考虑到位,那么滨水地区的建筑空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本文做了一些规划空间方面的探析。
1滨水区的建筑空间规划原则1.1整体规划原则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它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区空间开发设计的同时,要与城市的区域及相关规划设计相呼应。
城市滨水区大多分布在市中心的地区,以滨水区建设这个新的项目来补充和提升城市风貌以及建设品质,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从各地相类似地区建设历程来看,一个滨水区的项目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成,而把滨水区的建设放在市中心,可以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滨水项目,有更多的期待,可以提升滨水区的人气。
那么不仅需要重点关注滨水地区空间层面的规划,也需要与城市整体空间进行协调衔接,这样才能更加突出本地滨水地区的特色,创造自己的风格特点。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河流、湖泊或海岸线等水域旁的地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价值。
本文将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探讨其规划设计和开发经验。
首先,加拿大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多伦多市政府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湿地恢复和水质监测等措施,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多伦多湖滨区的湖滨公园是一个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规划项目,通过修复和保护湿地来改善水质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其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提供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在滨水区建设公共广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例如,沿着多伦多湖滨区的长廊是一个著名的步行道,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湖景和参与休闲活动。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是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的理想场所,如滨水区音乐节和烟花表演等,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吸引力。
再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来改善土地利用和建设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通过改建和开发旧工业用地,将其转变为商业和住宅区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外,滨水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为城市带来了旅游收入。
最后,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市民参与滨水区规划和开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增加市民对滨水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博物馆和展览馆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向公众介绍滨水区的历史和文化,并倡导环保理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水域保护和再生。
总之,加拿大多伦多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充分发挥了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公共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社区参与。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城市中的绿肺和休闲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定义和意义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是指城市河流、湖泊、湿地等处于滨水地带的开放区域,用于居民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运动等。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不仅提供了人们与自然交流的平台,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二、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1. 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存在单纯追求景观效果而忽视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未对区域特点、社会需求和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导致规划效果不尽如人意。
2. 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城市滨水区缺乏有效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公园、游乐场、厕所等,导致休闲空间的利用率不高。
同时,部分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和布局不合理,没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造成部分区域人满为患,而另一些区域鲜有人流。
3. 环境保护与利用并重:由于对滨水区可持续利用的认识不足,未能合理利用滨水区的生态资源。
一些城市滨水区存在环境污染、乱堆乱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活动质量。
三、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建议和措施1. 加强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科学研究,了解滨水区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特点,充分调研居民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在滨水区域规划中要注重功能和服务设施的布局,例如建设公园、广场、儿童乐园、休息点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场所和服务。
3. 注重文化艺术的融入:利用滨水区的独特环境和人文资源,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例如举办音乐会、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22*******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收稿日期:2006206226作者简介:刘俊杰(19822),男,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75龙明东(19592),男,副教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刘俊杰 龙明东摘 要: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及亲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滨水空间,模式,规划设计,空间形态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选择城址有“靠山傍水扎大营”的古训,古代建城之所以要靠近水体,主要出于人类生活对水的依赖,无论中外,此理相通,因此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
中国沿海城市的首先崛起,却已超越了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
从边际论可知,是由于它处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冲突的边缘。
也正是由于它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水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丰富,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影响城市的整体景观风貌。
因此,在规划中,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纳入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规划中。
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滨水景观的设计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滨水面临的挑战与经验回首城市发展的历史,滨水城市有着引人注目的一页。
文明古国发源于水滨,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都是因借水而得以逐步形成、发展与成熟。
当滨水区价值得以发现后,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就成为促进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开发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的码头、千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3 李家村服装城的改造模式城中村的改造采取哪种模式,还要“因村而异”。
根据李家村服装城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建议使用以下模式:李家村服装城改造项目总投资较大,建议采取开发商主导型。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究
2 . 任滨水城 』 H 宅问姚划 l 1 , 应 提 规划人 i 的f l 曙索顷歧 【 卡 £
能. 1 J I 1 强对空 艺术性的 认识 , 增进滨水城 i } 亍 空川观划t } I n 发敞 维
五 、完善文化 的继 承与发展工作
滨水城 i 仃 I h 】 融 人的史化元素 ,『 1 r 以继承 ‘ 发腱城 I f f 历 瞍 文化 内涵 , L航紫 金公 的建 没就址 ・ 个成功的范例 所以+ t i l f . I 继 承 J 发展 文化元素 . 是滨水城市空川 规划 中要处 的问题 1 . 大量搜集 ! { 地风土 人情 , 整理 f l I 一癸符合 地 的  ̄ L " - U 及 特 包艾化 内容 , 计将其嵌 人滨 水城市- 规划的思路 I 2 . 合理的将 文化丸素发排 滨水城 『 窄问规划I l i 放过 仆f ’ 『 I 』・ 个 小细 , 比如 j 靠圾箱 、 灯具 、 哇 三 杆 等一 公共小t l , 印l 带彳 『 陔城 『 f
文化J x L 俗 的标 识. 以此进一 少诉说城巾的 文明及r J 3 . 在滨水城 』 『 『 宅J 规划 【 f 1 建立f 卑、 林 、 解说牌等, 尤论 址 《 1 f j 地 市民或是外来游客 , 都是一场 } 忆 的真 “ } J f 述”
六、加强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究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文 / 王 洋 摘要 :
滨水城 市依 水域 而生 , 水域亦依 滨水城 市而有 情” , 情景 交融形成 了得天独厚 的滨水环境 。近年来 , 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
前进 , 城 市建设 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 滨水空 间的建设 成为 当代城 市建 设发展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如何 处理好滨水城 市空 间的规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滨水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这些滨水空间,提供高质量的休闲空间,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原则、方法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和发展的建议。
二、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原则1.生态保护原则:城市滨水区通常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休闲空间规划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敏感区、生态廊道和植物覆盖,最大限度地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系统。
2.社会参与原则: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以确保休闲空间的建设和使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多功能原则: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应具备多功能性,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和商业经济等多重目标。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将滨水区打造成集休闲、文化、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三、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方法1.空间评估:首先,对城市滨水区进行空间评估,了解滨水区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并对潜在的休闲空间进行调查和测绘。
通过对现有休闲设施的评估和市民需求的调研,确定休闲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
2.功能布局:根据休闲空间规划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功能布局方案。
根据滨水区的空间条件和可利用资源,合理布置休闲设施、景观景点、文化教育设施等,并注重功能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3.景观设计: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景观设计是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绿化规划和建筑布局,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注重景观元素的融合和艺术创意的运用,增加空间的美感和吸引力。
4.管理与运营: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不仅仅是建设问题,更要注重管理与运营。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
城 市 滨 水 空 间 设 计 模 式 探 析
刘俊 杰
摘
龙 明 东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通过 分析城 市滨水 空间所 面临的挑 战,总结 了国内外城 市滨水 区的特 点和建设经验 , 出 了城市滨水 空 间及 亲 提
水 空间规划和设 计的模 式, 为城 市滨水 空间的设计提供 了理论依据。 关键 词 : 滨水 空间 , 式, 模 规划设计 , 间形态 空 中 图分 类号 : U9 4 13 T 8 .1 文献标识码 : A
[] 2 程家龙. 圳特 区城 中村改 造开发模 式研 究 []城 市规 划汇 深 J.
刊 ,0 3 20 .
3 陈 鹏. 城 中村” “ 改造的 策略转 变[]规划 师,04 J. 20 . 于前期进行 了细致周 密的宣传和政策 引导 , 加上 比较 完备 的拆迁 [ ] “ 改造 的理论 框 架及 案例 研 究 [ ] 规 划师 , J. 安置和补偿及 一些优惠 政策 , 大部分住 户由不理解 、 使得 不支持 , [] 4 韩 荡 .城 中村 ” 拒绝与工作人 员 接 触 , 变为合 作 和 协 商。碑林 区政府 原计 划 转 20 0 6年 2月 1日至 1 5日为居 民的搬迁 时间 , 际上 , 实 在春节 ( 1月
城 中村 的改造采取哪种模式 , 还要 “ 因村而异 ” 。根据李 家村
集 开 政 涉及 环保 、 消 大, 仅依靠 开发 商的力 量根 本无法 完成 。必 须 由政 府 出面 , 调 民、 体 、 发商 、 府及 全社 会 多方利 益 的交叉 ; 协 规划 、 治安 、 城建 等多部 门 的问题 。然 而 , 中村 的改造 是城 城 开发商和村 民的利 益关 系 , 并监 督开 发商 的行 为 , 同时也 监督 村 防、 是城 中村 自身发 展的需 要 , 是建 设和谐 民的拆迁有关事宜 , 起到政府 引导作用 。通 过政府 出面 , 开发商 、 市社区建设发展的需 要 , 势在必 行。李家村服 装 政府 、 民三方 签订协议 , 村 约定改 造 的拆 迁安 置方式 , 补偿 措施 , 社会的需要 。城 中村 的改造是 大势所趋 ,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水体环境,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在滨水空间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域的水质、水量和水体流动特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建立湿地保护区、增加湿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滨水空间规划还应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功能需求。
滨水空间既可以作为城市的休闲娱乐区域,也可以作为城市的交通通道。
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应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将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连接和融合。
可以在滨水空间周围规划建设公园、步行道、自行车道等,并设置景观设施,提供休闲活动和观赏水景的场所。
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点和文化旅游资源。
广西地区是一个山水相依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地形地貌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突出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可以利用地形地貌的优势,打造瀑布、悬崖、溶洞等特色景观,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可以采用生态修复、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污染的风险。
还应加强滨水空间的管理和监测,确保规划设计的有效实施。
广西地区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水体环境保护、城市空间利用、地形地貌特点、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保护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水是 城市 的命 脉 ,不仅 给人 们提 供 饮用 水 、灌溉 水 ,也提 供 水上 交通 运输 的便 利 ,而 且 ,还 能调 整城 市 的气 候 ,使之 更加 宜 居 。在 现代 城 市 , 水 被赋 予 更 多功 能 ,滨 水 空 间成 为 人 们 逃 避现 代 城 市 烦 嚣 放松 身心 的地 方 ,并且 对提 升滨 水 空 间周 围 的地段 的 商业 和地 产业 旅 游业 等 价值 有着 巨 大 的经济 意义 。因此 ,滨 水 空间 景观 的 开发 与整 治在 建 设 生态 城市 中显 得
的需 求 。 13生 态 优先 原则 。城 市滨 水绿 地在 城 市 中重要 的生 态功 能 要求 ,主
规律 ,在 水 平结 构 上 ,采用 多 树种 混 交林 的形 式 ,并 形成 一 定规 模 ,注重
整 个 滨水 区 植物 群 落 的整体 性 和系 统 性 。在垂 直 结构 上 ,采用 林 冠层 、下 木 层 、灌 木 层和 地被 层 组合 的 形式 , 因为 这样 的群 落 的 生态效 益 更好 ,更 能促 进各 种 动物 、微 生物 的生 存与 物质 能 量交 换 ,成 为野 生动 物 栖息地 。 滨 水 植物 景 观是 由多种 植物 景 观类 型构 成 的一 个 复杂 的镶 嵌体 ,滨 水 区 的 植 物 造景 要 根据 区域 中地 形 、 地貌 、水 文 等特 定情 况 ,建 立不 同类 型 的植 被 斑块 ,斑 块 问的组 合采 用交 错 分布 的镶 嵌结构 。 2 4 精心 配 置 景观 小 品 。1 . )铺 地 。通 过 铺 地设 计 ,既 可 使空 间一 体 化 ,又 可 以分割 限定 不 同的空 间 ,还确 保 了水边 行走 的安 全 。2 )栅栏 。设 在 水 边游 步道 的 设施 ,是 防 止 人掉 入水 中 的安 全设 置 ,聚 集人 数 多的滨 水 区尤 为注 意 。但 过分 追求 安 全性 而 设置 过 多栅 栏 ,就 失去 了滨 水 区固有 的 活 力 。3 )缘石 。在 游步 道水 边 设置缘 石 ,能增 添景 观变 化 。有 的石头上 刻 有 指 示文 字 ,在添 景 的 同时 还起 到指 示 牌 的作 用 ,还有 的雕 刻 本土 诗词 , 更 是增 添 了 空间 的文 化氛 围 。缘 石有 时 还起 到椅 子 的作 用 ,能 唤起 行人 的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探析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探析【摘要】城市滨水具有自然开放性强的空间特点,多用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
本文以武汉市汉口江滩滨水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环境空间设计使用活动以及管理政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滨江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个性化景观设计城市文化特色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概念及设计意义1.城市滨水区城市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
与城市其他地段相比,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
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2 .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指城市滨水区中与河流密切联系的、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的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个体的集合,以空间形式存在,以结构、容量和尺度等确立其形象外观,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物质空间结构体系,并传达特定的涵义,具有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滨河生活中获得的文脉意义,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包括河岸、湿地、森林、绿地、广场、公园、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
它一方面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能满足人与社会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周边房地产价格,增加城市竞争资本。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必要性1、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
2、市民生活的需求武汉市水域众多,但与广大市民关系最亲密的是长江汉水,某些重点岸线应开辟成为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把水滨还给市民。
3、重塑城市形象的需要滨水是城市中主要的开放空间,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
武汉的沿江有着的人文环境,完全有条件重建武汉门户形象,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广西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的省份,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备受关注。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对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究,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结合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该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广西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的特点广西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加上独特的地理条件,广西地区的城市多建在水边,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这些滨水资源为城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城市滨水空间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特点。
1. 多样的水域资源:广西地区水域众多,有江河湖泊、山泉溪流等不同类型的水域资源,这些水域资源为城市滨水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多样的景观。
2. 丰富的自然生态:广西地区的滨水空间自然生态丰富,有着广袤的湿地、繁茂的水生植被,这些自然景观成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独特韵味,也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
3. 文化传统深厚:广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很多城市都建在历史悠久的滨水地带,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城市滨水空间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二、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尽管广西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
1.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2. 城市化进程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空间受到了日益增加的开发压力,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平衡城市发展和滨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3. 公共空间需求: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滨水空间需要满足居民的公共空间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休闲、娱乐功能。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或者乡村的滨水区域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滨水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域,这些地区通常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和休闲价值。
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 利用滨水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活动;- 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原则:- 生态原则: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滨水资源,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社会参预原则:鼓励公众参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增加居民对滨水区域的认同感。
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1. 自然恢复模式:- 适合于滨水区域生态环境较好的情况;- 通过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重点关注植被恢复、水质改善等生态工程。
2. 人工创造模式:- 适合于滨水区域生态环境较差或者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 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滨水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 重点关注滨水景观设计、水体管理等工程措施。
3. 综合模式:- 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创造的手段,实现滨水区域的综合发展;-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提供多样化的滨水景观。
三、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1. 滨水景观设计:- 通过景观设计手法,打造独特的滨水景观,提升滨水区域的美感和吸引力;- 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创造与城市风貌和文化相协调的景观。
2. 滨水公共空间:- 提供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需求;- 设计公园、广场、步行街等设施,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3. 水体管理:- 改善滨水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 通过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手段,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模式
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模式引言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发展中,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资源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与水域的有机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启示。
一、生态优先的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水域的生态环境,导致了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创新的模式应该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手段,提升滨水地区的生态功能,实现城市与水域的和谐发展。
二、多元化的空间利用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传统的规划往往将滨水地区仅仅作为公园或休闲娱乐区域,忽视了其更广阔的发展潜力。
创新的模式应将滨水地区作为城市功能的延伸,融入商业、居住、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三、智能化的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借助智能化技术,提升其管理和服务水平。
传统的规划往往依赖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问题。
创新的模式应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智能化监测、智慧交通等手段,提升滨水地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社区参与的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
传统的规划往往忽视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导致规划不符合实际情况。
创新的模式应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实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五、国际合作的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传统的规划往往局限于本地区的经验和资源,难以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创新的模式应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城市滨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规划往往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
并以武汉市规划布局,进行了武汉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尝试,旨在寻求一条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之路。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一、城市滨水区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二战后随着城市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原来繁荣的水运事业逐步衰退,但许多河、海沿岸昔日的港口、码头等各种作业性构筑物仍长期占据着滨水空间,与此同时城市湖滨地带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逐渐被填没或包围,由此带来的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危机反作用于城市,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要改变滨水区这种被动状况就必须认真面对这些挑战:1、如何保护好滨水区的各种生态资源。
2、如何充分发挥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
3、如何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设施。
4、如何保留一定规模的绿色开敞空间和视线走廊,保持开阔的空间和视野。
5、如何保持滨水区固有的或塑造新的滨水城市轮廓线,最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形象和轮廓。
6、如何保证滨水区与城市间具备良好的交通联系及内部多样化的步行通廊。
这些挑战预示了未来的滨水区将是一个多功能平衡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保护的、绿色空间和走廊不断延伸的滨水区。
二、国外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比较纽约BATTERY花园城、悉尼海湾、日本横滨MM21、多伦多港区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它们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象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不仅仅因为它们拥有象纽约商务中心、悉尼歌剧等著名的建筑,更重要的在于从空间环境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适用性:功能上能满足城市和公众的多种需求,形成和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且对公众全年开放。
2、多样性: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限的滨水区内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开放空间和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性。
3、开敞性:水边的空间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损坏城市景观轮廓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
4、可接近性:所有的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均可步行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和水体边缘,而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
5、延续性:林荫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且在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的延续性。
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码头、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他们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尽量避免滨水区不适当的开发建设对滨水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此采取各种手段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利用进行严格监控和引导,使滨水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二是保障滨水区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树立发展战略目标,使滨水区建设朝着有利于市民日常生活、有利于环境良性循环,并适应城市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
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类型滨水区的资源潜力,结合城市功能结构特点,从整体出发建立结合城市特点的滨水功能区体系,使得不同功能性质的滨水区特色得以最充分的、最适宜的体现。
四是精心设计滨水区空间,使其具有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舒适优美的环境和选择性强的多种功能区,在建设形式、环境设计上各具特点,具有级强的可识别性。
一、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模式探析(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确立核心思想??提出战略目标-??拟定总体框架??进行空间设计。
即:核心思想:围绕如何保持并增强滨水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职能作用而展开。
战略目标:1、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和生物栖息环境;2、满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维持滨水区的活力;3、保护滨水区现有的文化遗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4、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投资。
总体框架:1、滨水空间在城市分布的网络形特征;2、滨水区各职能分区分段特性;3、标志性的核心区域;4、辐射影响范围。
空间设计:1、活动空间即活动的城市功能区带来的城市活动;2、自然空间绿化空间及生物自然生长栖息地,无人工修饰的开敞区域;3、交通空间通往并联接各滨水区的必要的动静态交通空间;4、亲水空间滨水界面空间{包括滨水步行空间}。
(二)滨水空间形态的类型:滨水空间形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处理好滨水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而言滨水区主要包含以下几下组成要素{见图1}。
水体边缘:水体及亲手空间滨水步行活动场所:游憩空间滨水城市活动场所:滨水区的职能空间滨水绿化:自然空间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紧凑型: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简练、紧凑的形成组合,通常其组成要素会简略到只有城市活动场所和滨水步行场所两年要素。
然而其往往以最经济的用地和空间,求得最大限度的环境效益。
例如澳大利亚悉尼展览中心以一条较宽的滨水步行道作为滨水空间的主体而获得了很好的空间效果。
以紧凑型形式出现的滨水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水体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昂,用地紧张,使得其不得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
另一种情况是水体是属于流动水体,河流的运动要求稳定的岸线。
紧凑型滨水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将四要素以最简练的形式结合,尤其是绿化空间往往被微缩到仅仅成为一种点缀。
这种紧凑显现出城市活动区的活力和繁荣。
2、集约型:对于代表一个城市景观风貌的滨水区,往往因其标志性的建筑群体和较大规模的滨水开敞空间而引入注目,此时各要素得以充分的展现,相互映衬,并以其高度的集约而形成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开敞空间,它不仅使这个空间充满活力,也使其成为城市的象征。
集约型的特点是滨水区的职能成为主导因素,绿化空间以城市中心绿化的面积的职能而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3、松散型: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滨水空间融为自然之中,风景名胜和湖光山色成为滨水空间的主体。
松散型的滨水空间多出现于以游憩功能为主的滨水区。
例如大型的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等。
其主要特点是四要素的关系由于其地域的广阔而得以充分延展,体现出宁静、开阔的空间特点。
四、武汉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探析武汉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城区内长江、汉江交汇,东湖、南湖等16年大小湖泊星罗分布,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城市滨水景观。
1、城市滨水区的主要特色(1)在城市的中部,形成了以长江、汉水等流动水体为主体的标志性的滨水城市景观风貌。
即“长江、汉江两江交汇,龟、蛇两山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的壮阔景观。
随着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建成,两江交汇的景观格局作为武汉市的象征已为广大市民所认同。
(2)在城市东南部形成了以大型湖泊{东湖、南湖}为主体的风景旅游区。
随着东湖四周磨山楚天台、梅园等质量较高的旅游设施的兴建,东湖及其滨水区已形成具有传统风格的优美的风景名胜区的形象。
(3)在城市的北部,是以汉口五湖等微型湖泊为主体的城市湖泊群,是城市建设的热点,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围垦。
2、武汉市滨水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沿流动水体的滨水区,多以码头、仓储等作业区为主,但由于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城市建设的发展及房地产热的趋动下,随着城市职能退二进三的演变,沿江滨水区的职能也在出现自发的置换。
这种置换的速度仍在加快,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造成令人遗憾的破坏建设。
(2)沿东湖等大型湖泊的滨水区,只重视了其做为风景旅游区的建设,而对于其周边滨水区大量的科研、文化机构及生活区的重视和利用较少,缺乏相应的文化设施及亲水设施。
(3)位于城市内部的小型湖泊,由于其规模较小,水质下降,生态环境难以保持。
成为被围垦、建设的热点。
3、武汉市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想结合武汉特点,分析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武汉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在注意城市水体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同时,可以轴线串联的方式建设一体化的城市滨水带,同时还应以武汉三镇各有侧重的城市职能、自身特点和周边环境特点为背景,对武汉市滨水区做好以下规划:(1)战略目标:建设富有滨水特色的生态城市。
保护城市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划定滨水区的职能分区,在相对集中的滨水区的职能分区,在相对集中的滨水区创造有活力的满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的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使滨水区再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脉和风貌。
(2)在城市绿化框架基础上建立滨水空间框架体系。
城市绿化框架是以长江为纵轴,以东西山系和汉江为横轴,以联系主城4个生态绿心的低密度区为生态内环,以环绕主城的绿色生态环为外环,以5个延伸郊区伸入主城的生态廊为放射型走廊的“环状??放射”型框架结构。
滨水空间框架体系是在城市绿化框架基础上,以长江和汉江为主轴,以江河湖泊的多元化的滨水区为主体,通过绿化走廊相联结的网络状滨水空间框架体系(3)武汉滨水区的空间规划结合区位特点,将滨水活跃区集中在长江一、二桥之间,汉口江滩一带,形成以汉口商业城为依托的江滩商贸活动中心及市政文化中心。
采用标志型的滨水区空间模式,以市政府市政广场为中心滨水空间,两侧建设新兴的商贸办公活动区,结合造型现代的长江二桥,塑造武汉市新兴的标志性景观。
作为有着极高的防水墙的水体边缘空间,其空间处理方式会很有特色,平台作为观江场所,而水位较低时,滩地可作为绿化和亲水的自然场所。
结合南岸咀、两江交汇一带代表城市景观风貌的特点,将其规划为以绿化为主体的滨水区,采用构散型的滨水区规划模式,辅以低层传统风格的建筑,作为传统标志性景观区良好的背景区。
结合武昌东湖、南湖规模较大,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的特点,形成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的滨水区,利用其广阔的湖光山色及历史文化内涵,创造优美怡人的公共开敞空间。
东湖风景区目前的发展比较理想,下一步应结合东湖滨水区的高校科研单位,设置相关的各种文化设施,如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地质博物馆等,以增强滨水区的文化氛围。
同时,对东湖的环湖公路进行改造,在东湖一侧增设一个滨水步行空间系统供人行及自行车使用。
适当增加小型绿化广场以供休憩留及亲水活动。
结合汉阳为数众多的古典园林,形成以月湖、莲花湖、墨水湖为典型的东方园林滨水公园群,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内涵,保持其特有的古典园林特点,同时增强与城市其滨水区的联系,并加强其旅游服务功能。
结合汉口主城的居住区,采用紧凑型的滨水区空间的滨水区空间模式形成以汉口五湖为主体的内城开敞性居住及滨水休憩空间。
在居住的滨水空间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居住区内湖泊的作用,形成一系列的公共和半公共滨水交往空间。
开辟各有特色的湖上景观和活动,例如已建成的喷泉公园就是原来的微型湖面机器荡子改建而成,以喷泉水景和湖上小游船为主体娱乐活动,为城市提供了可贵的开敞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个湖泊相互紧邻,湖泊之间相距不过1公里左右,通过城市道路步行系统联系起来,成网的滨水空间将给市民和游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