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水——南京城市滨水空间调研与思考
滨水弹性驳岸设计探讨——以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为例
一、滨水驳岸设计(一)滨江驳岸存在的问题1.形式与功能单一滨江驳岸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工程措施设计为主的,但一味考虑防洪安全性,而忽略驳岸的生态价值和场所价值,必然会导致驳岸的形式缺少变化和功能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亲水性和景观性。
2.地域特色缺失现如今,国内的滨水区复兴如火如荼,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有很多的滨水驳岸设计照抄一些优秀的成功案列,虽然在景观效果和空间层次上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设计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的问题依然存在。
3.生态环境被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地带被大量的硬质空间占领,使得水陆分离;驳岸的绿地面积不断减小,造成了水体、绿植、土壤之间的生态链断裂,并降低了水陆间物质交换的能力。
同时,这也对水陆地带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4.连续性差滨水地带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每个区段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故事,在众多的滨水景观设计中,不乏各自为政的案例,导致线型空间被点状空间割裂。
(二)滨水驳岸的类型及特点驳岸是滨水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它既有边界限定和分割空间的防洪固堤作用,也有活化滨水、塑造景观、稳定生态的作用。
目前,国内城市滨水区驳岸设计主要有立式、斜式、阶式、弹性生态式几种模式。
1.立式驳岸立式驳岸是最常见的驳岸设计模式,其受到防洪区空间大小限制,一般多用于没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洪泛区退让和水位落差非常大的地带。
安全防洪是其首要主旨,该驳岸类型形式较为单一,材料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阻碍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
2.斜式驳岸斜式驳岸设计对空间有一定的需求。
较立式驳岸不同的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应的亲水空间,在护坡的材料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如硬质砌块材料、植草砖、植被种植等,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优于立式驳岸。
3.阶式驳岸阶式驳岸相比上述两种驳岸,所需的洪泛区退让空间更大,其空间的使用率和亲水性较强,主要采取台阶退让的手法来应对水位变化,通常可以分为单一阶式和复合阶式两种。
单一阶式是指采取连续的台阶来连接水体和陆地,驳岸硬质化程度较高,但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台阶大小的变化、种植引入的手法来丰富景观层次。
城市滨水区规划
城市滨水区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城市滨水区,可以为城市增添魅力,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城市滨水区规划进行探讨。
一、城市滨水区的定义和重要性城市滨水区指的是城市内部或周边与水体相接触的地区,例如河流、湖泊、海滩等。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滨水区可以作为城市的重要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休闲和观光,进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滨水区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改善居住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二、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原则和步骤1. 合理规划和开发滨水资源。
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应综合考虑环境、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滨水资源。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确保滨水区与周边区域的和谐发展。
2. 打造多功能滨水空间。
城市滨水区不仅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发展为商业、文化、体育等多功能的场所。
通过在滨水区建设咖啡馆、餐厅、博物馆、运动场等设施,使滨水区成为城市多样化的活动中心。
3. 提升滨水区的互联互通性。
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城市滨水区规划应注重交通的便捷性和互联互通。
通过修建步行街、自行车道、水上交通等,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吸引更多人来到滨水区。
4. 强化滨水区的文化特色。
城市滨水区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
在滨水区规划中,可以考虑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艺术装置等,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案例分析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中国最著名的滨水区之一,也是上海的地标性景点。
外滩规划充分利用了黄浦江的资源,打造了一条长约2.6公里的滨江步行道,其中融入了欧洲风情的建筑群。
外滩成为游客观光、休闲散步的热门地点,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
2. 温哥华海滩温哥华是加拿大著名的海滨城市,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滨水区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南京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初探
南京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初探摘要:滨水景观的设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城市滨水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
在现今全球都关注环境的时代,人们对公共环境的质量也愈来愈关注,城市对于河流、水道的期待也就愈来愈多,因此,城市与水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滨水景观;现状分析;南京玄武湖;沿长江段景观资源;规划设计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规律一般为:发展、繁荣、衰败、复兴,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人文化”的过程。
滨水地区,特别是滨临通航水道的地区,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空间,也是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地区。
南京是滨江城市,但是它起源于秦淮河,滨水区的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夫子庙为龙头的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改造建设颇有成效;玄武湖景区周边有紫金山及其余脉、明代城墙、神策门公园、红山以及一些现代城市景观,一起构成了南京古都风貌的总体格局,是南京城市意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南京沿江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滨江景观特色尚未得到相应的开发建设。
随着省、市加快沿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江景观建设遇到了难得的开发建设机遇,滨江景观建设不仅应纳入沿江开发总体战略,并且应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南京滨江城市形象。
一、南京市滨水景观资源现状分析: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长95km,自然岸线总长198.2km,其中南岸长98.8km,北岸长99.4km。
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研究作者:郭飞蒋寒箐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2年第12期【摘要】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本文从城市滨水区的基本概念着手,以南京市外秦淮河部分地段为例,探讨城市滨水区物质空间形态研究的三个层级,力求为广泛展开的滨水区更新建立基础。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南京;外秦淮河1.引言(1)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的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和陆域三部分组成。
滨水区是城市陆地与水体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物质空间形态的肌理痕迹必然与远离水体的区域有所不同。
为此,本文选择城市滨水区展开深入的案例研究,以期为滨水区的设计操作建立基础。
(2)形态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orph(构成)和Logos(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
随着城市研究的深入和学科间的交叉,地理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首先将形态学引入城市的研究范畴,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等问题,将城市置于相对的时空结构作剖析,研究城市演变和发展的规律。
用形态的方法分析与研究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等形态问题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2.1研究方法。
本文从中观层次展开研究,主要关注城市滨水区街道系统、地块和建筑的形态特征。
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地图与图解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滨水区内道路、地块和建筑各主要城市物质空间要素的分析。
2.2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南京市外秦淮河定淮门至清凉门段滨水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物质空间形态。
研究范围北至定淮门大街及模范西路,南至清凉门大街,西至江东北路,东至虎踞北路(图1)。
研究范围被外秦淮河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外秦淮河以东部分位于主城区,主要以教育科研用地和公共绿地为主,包括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和清凉山体校等单位大院以及古林公园、石头城遗址公园和国防园等公共绿地;外秦淮河以西位于河西新城,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
滨水空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的环境,对滨水空间也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很多城市的滨水空间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有些水体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滨水休闲在城市生活中根本无法体现,如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正如火如荼,滨水空间建设具很大的挖掘价值,天创智业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分析,创新性的提出滨水空间规划的设计手法。
一、滨水空间特征及类型一个场所的存在意义与它鲜明的特征是有必然联系的。
滨水空间最不同于城市其它地段的特点首先便是源自水体的自然资源类型,以及历史沉淀的社会人文特征。
下面就滨水空间特征和类型进行简要归纳概括:1、滨水空间特征(1)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生态多样性——滨水空间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这里水生、陆生、两栖类生物品种多样,即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也是人们能体会到最多自然要素的最直接场所。
小气候——当水体达到一定数量、占据较大空间时,由于水体的独特性质,水域附近常常呈现出宜人的小气候。
场地形态多样性——来自水体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得滨水呈不同面貌,滩、沱、岛、矶、缓坡等特殊形态往往使滨水空间更具自然性,有利于形成滨水堤岸空间独特的场所感。
(2)滨水区独特的人文特征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源远流长的。
水和社会意识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自古就对水有着深刻的参悟。
“上善若水”是人类向谁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乃是借情于山水,抒怀自己的胸襟,孔子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对水的理解。
滨水地带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
2、城市滨水空间类型(1)从宏观的概念上来看,城市滨水空间包括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堤岸空间。
城市滨水堤岸空间即是陆地空间与水体空间的边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式空间体,包括公共绿地、专业绿地、河流水体、城市广场、城市街道以及城市中待建或非待建的空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则是滨水堤岸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叠。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摘要:河道是城市空间格局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因素,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现、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景。
积极开展对河道滨水环境的提升与整治工作,是近年来各个城市的首要城建计划。
如何利用好河岸空间创造更多的活动场所,便成为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对城市河道中高差较大的河岸改造进行了探究与摸索。
关键词:高差处理滨河景观活动型城市河道随着现在构建绿色城市的理念提出,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不仅能改善城市形象,带来城市活力,更能切实的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1],达到创造城市美好人居生活的目的。
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向往,带着逐水而居的深层基因,人们始终存有观水、亲水、戏水的精神需求。
而城市内河往往由于周边地块的建设,使得滨水空间局促、河道线型生硬、水与岸之间存在高差,多出现陡坡和直立挡墙的驳岸形式,既不亲水、也不生态。
这就要求河道整治工程中提前做好竖向设计,结合景观效果最大化去解决人与水的关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高差设置合理的驳岸形式,创造与河道环境相匹配的活动场所。
梳理河道水文情况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各项水文资料进行了解与梳理,组织多次现场踏勘,目的是明确河道功能,必须满足防洪要求,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提升水环境。
除了防洪排涝,河道是否承担航运、水源等功能也尤为重要。
其次,必须在明确了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水质、地下水、降水、蒸发量等水文基础资料后,结合河道现存问题去切实提出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案。
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手法滨河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可以理解为是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而这种景观界面如果存在2m以上高差,就变得很难利用,会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点。
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立驳岸挡墙:这类手法一般用在城市用地极为局促且高差大的河道中,多结合墙面浮雕或景观护栏,来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第一篇: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 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滨水景观的现状和对市民的影响,以及挖掘滨水景观在城市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调研方法:
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滨水景观调研。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得了数据和信息。
调研结果:
1. 滨水景观的现状:
- 城市中存在多个滨水景观,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 部分滨水景观的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存在着污染和乱倒垃圾等问题。
- 一些滨水景观已经得到了开发利用,建设了公园、休闲区等配套设施。
2. 滨水景观对市民的影响:
- 滨水景观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满足了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 滨水景观的存在改善了城市的景观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 滨水景观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3. 滨水景观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 滨水景观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可以开展环保教育和科学研究。
- 滨水景观可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打造城市的特色和形象。
- 滨水景观可以建设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
的需求。
- 滨水景观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加强,减少污染源和恢复生态
系统。
结论: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滨水景观,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发展滨水景观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滨水景观的品质和吸引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满足市民的需求。
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以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其周边商业、文化、居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使昆玉河紧密地连接起周边众多资源,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并建立现代休闲滨水开放空间模式,是此次项目研究和设计的核心。
关键字:风景园林;昆玉河;规划设计;联系;可达性2005年5月,“北京市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和清华西门至卧佛寺路两侧绿化景观规划”国际招投标方案征集揭晓,EDSA Orient与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的联合方案夺得本次竟赛的第一名,并成为最终实施方案。
通过对本案设计过程中引发的一些对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1、以昆玉河为例探讨国内滨水地区存在的问题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城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积累阶段后,逐渐进入追求城市特色和品质的新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大多数国内城市滨水空间长期被湮没在对规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中,无法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昆玉河目前主要存在3大问题:1.1 与周边城市资源缺乏联系“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北起颐和园新建宫门路,南至八一湖桥西侧,全长约10km该走廊自北向南,将颐和园、万柳高尔夫及社区、鲁迅文化园、玲珑塔、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中央电视塔以及玉渊潭公园串联起来,囊括了众多文化、娱乐、商业和居住资源,但目前昆玉河与这些资源的联系是消极被动的,各种资源孤立地游离于昆玉河之外,不同资源之间没有互动,缺乏整合。
1.2 可达性差,没有很好地利用亲水空间目前昆玉河滨河两岸均为城市道路。
严重阻碍行人与河道之间联系,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很差。
有20多个新老楼盘分布于昆玉河两岸,居住用地在周边总用地中约占80%楼盘销售价格均得益于昆玉河,但居民未能享受到亲水环境,跨道的小便阻隔了居民的亲水愿望。
南京滨水绿地公园调研报告
南京滨水绿地公园调研报告南京滨水绿地公园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南京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南京市加大了对城市公园建设的力度,以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滨江地带是南京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而滨水绿地公园作为南京市滨江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城市功能。
本报告旨在对南京滨水绿地公园进行调研,了解其建设和运营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滨水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南京滨水绿地公园位于长江边,总面积约为500亩。
公园沿江铺设了宽阔的步道和景观道路,提供了良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花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游憩的场所。
此外,公园还设有儿童乐园、健身区和广场等公共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三、公园的运营情况:南京滨水绿地公园是由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公司负责运营。
公园在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上,注重环境保护和服务质量。
公园内设有绿化工人和保安人员,负责公园的绿化和安全工作。
公园还经常组织文体活动,吸引市民参与。
四、公园的优点:1. 地理位置优越:南京滨水绿地公园位于长江边,周边交通便利,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和运动的理想场所。
2. 生态环境良好:公园内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花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氧吧。
3. 多功能空间:公园内拥有多种公共设施,包括儿童乐园、健身区、广场等,满足了市民不同需求的活动场所。
五、公园的改进空间:1. 增加娱乐设施:滨江地带的公园,应该更加注重娱乐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市民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2. 加强宣传推广:公园运营方应加强对公园的宣传推广,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提升服务水平:公园管理方应注重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加强环境整治,保持公园的干净和整洁。
六、结论:南京滨水绿地公园在南京市滨江地带的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游憩场所。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滨水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滨水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作者:顾海华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5期【摘要】本文针对滨水公园建设中出现的城市整体性被破坏、忽视传统文化和人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引入城市文化、塑造特色景观、建立绿色廊道等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滨水公园;建设;策略很多的国内滨水公园设计在受到国外现代理论冲击后,把国外的公园设计或是室外空间设计直接运用到了我国的城市设计中,忽视了对当地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扬。
大多数的滨水公园在设计上追求的是整齐,干净,漂亮。
然而,实质是对大自然、人的需求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一种忽视,给城市的人文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一、滨水公园的现实问题城市的滨水区是城市最具有活力的地方之一。
在中国,滨水公园的设计也算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畴。
然而现代很多的滨水公园在规划设计上一味照搬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忽略了尺度、规模以及地理条件的差异。
更甚者,设计的空间与城市的整体相割裂,破坏了城市景观的连续性。
(一)城市整体性被破坏滨水公园的开发建设,从城市设计,总体布局的角度出发和安排,片面的,孤立的对所开发的地块内建筑及功能组合,忽略了城市的整体性,导致城市空间的支离破碎,丧失了城市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没有合理的整体的空间,所以不可能建立城市与滨水公园间的有机的联系,再加上从建筑的颜色,风格,风貌上与城市存在差异,就更使得城市与滨水公园不相融。
例如,南京滨水公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多为实体建筑相互间的一种一楼不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构成系统,缺乏宏观和整体层面的控制,缺乏宏观和整体层面的空置存在着数量、质量及功能、风格等方面的不协调,滨水空间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充分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二)忽视传统文化和人的需求城市空间只有具有了自己的地方特征,才能真正吸引人的注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是城市空间可识别性的元素之一。
一方面,忽视传统文化。
城市文化与城市的形态两者有相应的关系,每一种形态都是经过文化长期积淀和作用而形成的,城市的形态由于保留着过去形态的痕迹,因此城市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保留着不同时代的痕迹。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滨水景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的滨水区域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和需求,实地走访主要观察滨水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专家访谈则是了解专业人士对滨水景观规划和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公园和游憩区域,对于滨水景观的利用方式和景观设计并不清晰。
同时,市民对于滨水景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自然生态体验上。
2.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实地走访发现,部分滨水区域存在着乱堆杂物、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滨水景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一些滨水景观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存在着单一化、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等问题。
3.专家对滨水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建议专家认为滨水景观应该以自然生态恢复和景观创新为主要目标,加强滨水区域与城市内部的互动和联接,创造更多的休闲空间和活动场所。
同时,专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滨水地形和自然环境特点,制定不同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方案,实现滨水景观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和需求,发现了滨水景观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并得到了专家对滨水景观规划和建设的建议。
滨水景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考虑市民需求、生态环境和专家意见,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景观探索——以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景观示范区为例
城镇规划64产 城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景观探索——以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景观示范区为例夏韬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随着南京“拥江发展战略”的施行,滨江风光带的建设将更有力地凸显出南京的城市特色,成为南京面向长江的门户性景观。
本文探析如何使主城滨江段南岸作为滨江分光带的主题区域,进一步带动滨水地区的整体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力求将滨江风光带打造成人为活动与景观形式的示范点,以更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1 项目概述基地位于江心洲夹江段的核心区域,南北长2600米,东西宽25-130米,占地面积19.6公顷,是南京城市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状示范区范围内大堤两侧覆盖有大量的生态林地,其是维护生态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资源依托;江堤浅水区域的滩涂、芦苇展现了典型的滨江湿地的景观风貌。
在滨江风光带层面上,示范区位于滨江活力段,与对岸绿博园景区公共岸线遥相呼应,主要以滨江城市休闲为主。
2 规划原则规划方案原则力求以“景观化手段修复中新生态科技岛(江心洲)自然优美、生态野趣的滨江生态系统”为核心,强调自然性、科学性和人本性的有机结合,通过“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空间布局,顺畅自然、系统高效的交通动线,亲切宜人、凸显关怀的游憩体验和自然循环、活力内生的生态系统”,合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且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特色生态型滨江活力示范区。
方案紧扣“梅洲翠岛凭风度,江湾悠然畅乐游”的规划愿景,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构建“一带、四廊、三区、六心”的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其中:一带,以贯穿南北的滨江大堤作为示范区的景观纽带,在此实轴基础上,引导整个滨水生态风光带向两翼渐次展开;四廊,梳理夹江两岸的自然及人文风光资源,跨江相望构建四条东西向视线环廊,并以其为虚轴融通两岸、遥相呼应;三区,依托江湾优越的自然基底,并充分考虑基地周边城市功能塑造,集“生态性、观赏性、游憩性、科普性”于一体,营造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三大风貌片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尺度宜人的景观生境和丰富多彩的休憩场所。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1. 引言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边的一片地带,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景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和分析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建议。
本报告以某城市滨水景观为例,通过调研和分析滨水景观的自然、文化和经济特点,总结出滨水景观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调研方法在撰写本报告前,我们采取了以下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滨水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了滨水景观的自然环境、景点设施、文化遗产等方面。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滨水景观调查问卷,通过向当地居民和游客询问他们对滨水景观的认知、满意度和改进建议,得到了一定的市民参与度。
3.案例研究:我们对国内外几个成功的滨水景观项目进行了案例研究,从中获取启示和借鉴经验。
3. 滨水景观的自然特点滨水景观的自然特点是滨水景观的基础,也是其吸引力的核心。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以下自然特点:1.水质状况:该城市的滨水区域水质良好,透明度高,没有污染物。
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丰富。
2.水生植被:滨水区域的水生植被覆盖广泛,包括浮叶植物和水底植物。
这些植被为滨水景观增添了绿色,也为水中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3.水生动物:滨水区域的水生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鸟类、两栖类等。
这些水生动物是滨水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观光的乐趣。
4. 滨水景观的文化特点滨水景观的文化特点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以下文化特点:1.历史建筑:滨水区域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如古桥、建于清代的庙宇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传统工艺:滨水区域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工坊,如陶艺、编竹等。
这些传统工艺体现了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意产业。
3.文化活动:滨水区域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的理想场所,如音乐会、文化展览、灯光秀等。
《2024年城市理水——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发展模式的水域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范文
《城市理水——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发展模式的水域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域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将水域空间整合与优化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亟待探讨的课题。
本文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发展模式,探讨城市理水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水域空间整合与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二、城市水域空间的重要性城市水域空间不仅承载着自然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还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水域空间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城市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当前城市水域空间面临的问题然而,当前城市水域空间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失衡、水景观缺乏特色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水域空间的生态功能,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因此,对城市水域空间进行整合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四、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发展模式的水域空间整合策略(一)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在整合水域空间时,应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结合。
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滨水绿地等措施,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水域景观。
(二)构建水生态网络通过建立水生态网络,加强水体之间的联系,促进水体的循环和净化。
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是整合水域空间的基础。
包括防洪排涝设施、水资源调蓄设施等,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水域空间优化的具体措施(一)强化水质管理通过实施严格的污水处理和水质监测措施,减少水体污染源的排放。
同时,采用生态净化的方法,如人工湿地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提升景观品质通过优化滨水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提升景观品质。
包括建设滨水公园、亲水步道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宣传通过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宣传,提高市民对水域空间的保护意识。
南京滨水风景发展历史研究
南京滨水风景发展历史研究
江施云;乐志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22(39)9
【摘要】城市滨水风景作为山水风景体系中一种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形态,亟需对其历史形态进行识别、了解和管理。
南京作为滨水风景发展集大成者之一,其历史智慧值得学习。
但现有文献缺乏对其开发历史和发展规律深入探究。
针对以上不足,以金陵组景视角下的滨水风景变迁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地图转译,总结从先秦至明清的滨水风景演进脉络和开发序列,探究其历史规律和驱动要素,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南京滨水风景开发受到自然变迁、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功能变更和文化风尚的综合影响,并最终形成以秦淮河为代表的线性风景体系;(2)城市内部水景格局整体呈现南多北少、河多湖少的状况,这与城市扩张和官方政策密切相关;(3)城市内河水系中开发的人文景点居多,这与三国时期开始沿秦淮河进行的建设以及文化风尚的变化密切相关。
对补充南京风景史和认知中国风景发展规律性有一定意义,并为后续风景遗产保护奠定基础。
【总页数】7页(P69-75)
【作者】江施云;乐志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生活与水——南京城市滨水空间调研与思考
2.蓝、绿、红线:城市滨水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分析——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
3.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历史研究——以栖霞山、钟山、石头城为例
4.基于SBE分析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量化研究——以南京滨水公园为例
5.城市滨水处风景园林设计的运用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 — — 改 善 周 边 居 民 的 住 区 休 闲 环 境 并 没 有成 为人 们 关
注的焦点 , 这恰恰是 ” 而 以人 为本 ” 念 支 持 下 更 应 优 先 考 观 虑 的 问题 。本 文 结 合 对 南 京 几 个较 有 代 表 性 的滨 水 地 区 的
调 研 。 以期 对 南 京 城 市 居 民 生 活 与水 之 间 的关 系 作 图像 分
Ab t a t By u i g k o l d e o n i n n a s c o o y, r u h t e su y a d a ay i o o e p c ie sr c : sn n w e g fe vr me tlp y h l g t o g h t d n n l ss f me r s e t o h s v
图 1 夫 子庙 泮 水
然 而 . 淮 河 何 止 十 里 ? 子 庙 地 区 的 河 道 承 担 的 商业 秦 夫 角色 相 当 明显 ,而 城 中 其 他地 区 的河 道 则 大 多与 居 民 区毗 邻 , 民 的 生 活 能 否 与水 和谐 共 生 , 滨 水 区焕 发 其 应 有 的 居 让
陆 域 与水 域 相 连 的 一 定 区域 的 总 称 ” 其 一 般 由水 域 、 际 。 水 线 、 域 三 部 分 组 成 。 根 据 这个 定 义 , 京— — 这个 多水 的 陆 南
城 市— — 其 中 凡与 城 市 河 流 相 关 联 的 区域 都 应 属 于滨 水 区
的研 究 范 嗣 。
析 并 提 出改 进 的 设 想 。 2 调 研 方 法
举 一 个 典 型 的 例 子 : 淮 河 原 为 南 京 一 大 名 胜 , 沿 河 秦 但 工 厂 的工 业 废 水 和 居 民生 活 污 水 的 大 量 排 人 ,使 河 道 成 为
天 然 下水 道 , 秽 不 堪 。这 条南 京 的母 亲 河 历 经 沧 桑 , 管 污 尽
曾 给 予南 京 诸 多 的繁 华 回忆 , 和市 民 闲遐 时 的悠 悠 谈 资 , 尽
w t f n aesi aj g tep p rh sm d n i aea a s f e t nhpb te nw t n ra ae r t ra N ni , h a e a a ea m g nl i o l i si e e ae a dub n ro n n y s rao w r
与 水之 间的 关 系作 图像 分 析 , 提 出改 进 的设 想 。 并
[ 关键 词】 环境心理学; 滨水空间; 改进设想 【 中图分 类 ̄]U 2 [ T 0 3 文献 标识 码】 【 章编号]0 5 6 7 (0 0 0 — 0 8 0 A 文 l 0 — 2 0 2 1 )4 0 1 — 4
江 苏建 筑
21 0 0年 第 4期 ( 第 1 5期 ) 总 3
生活与水
南京城 市滨水 空间调研 与思考
陈 华 . 呖 沈
( 江苏省 建设 厅城市 规划 技术 咨询 中心 , 苏南 京 江
2 0 3 ;东 南大学 建筑 学院 。 1 0 6 江苏南 京
20 9 ) 1 0 6
[ 摘 要】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南京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滨水地区的调研分析, 以期对南京城市居民的生活
因为 存 在 , 民 的生 活 必 然 与 水 发 生 关 联 。然 而 , 于 市 由
一
直 以来 人们 对水 环 境 保 护 的忽 视 ,致 使 南 京 的河 道 在 整
个 城 市 中 大 多 数情 况 下 只是 个 地 理 影 像 ,滨 水 区概 念 在 此
只 能 是个 理论 界定 , 不 具 有 实 际 意 义 而
Lie a d W a e f n tr
— —
R sac f a j gU bnWae rn ee rho ni ra t o t N n f r
C HEN Hu S N n a HE Ya g
(.i l nn eh o g o sl t nC n rJ n s o su t nD pr et aj gJ n s 10 6C ia 1 t Pa igT cnl yC nut i et , i guC nt ci eat n, ni i gu2 0 3 hn ; Cy n o ao e a r o m N n a 2Sh o o rht tr, o tes U iesy N n n anu2 0 9 hn) . ol f ci c e Suhat nvrt, aj gJ gs 10 6C i c A eu i i i a
“ 与河 流 , 泊 , 洋 毗 邻 的 土 地 或 建 筑 , 即 城 镇邻 近 水 体 湖 海 亦 的部 分 ” 。水 滨 按 其 毗 邻 水 体性 质 的 不 同 可分 为 :河 滨 、 江
滨 、 滨 与 海 滨 等 。 城 市 滨 水 区 的概 念笼 统 说 就 是 “ 市 中 湖 城
1 调 研 课 题
夫 子 庙 为 中 心 的具 有 明 清 特 色 的 文 化 、 业 、 务 、 游 4 商 服 旅 种 功 能相 结 合 的秦 淮 风 光 带 已初 具 规 模 ( 1 。 图 ) 特 定 的 空 间 地 段 , 指 Wae r t ro ) 系
r sd n sa d p t o wa d s me i r v me t d a . e i e t n u r r o f mp o e n e s i
Ke r :e vr nme tlp y h l g ;wae r n ;i r v me ti e s y wo ds n io n a s c o o y t r o t mp o e n d a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