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广东自考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合集下载

03325劳动关系学09年01月试卷(附答案)

03325劳动关系学09年01月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0332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其他学派提出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的学派是( D)P46A.新保守派B.管理主义学派C.正统多元论学派D.激进学派注:劳动关系理论以下学派:新保守学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认为市场力量不仅可以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2)管理主义学派:关注员工的动机,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日本模式为该学派的典范。

3)正统多元: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与公平,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德国是典型国家。

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关注如何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瑞典模式。

5)激进派:认为其他学派提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是一种假象2.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C )P68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B.政府立法规范劳动关系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注: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雇主对工人残酷的剥削,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联合会成立,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干预政策冲突制度化劳动关系的特点:政府宏观调控、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成熟劳动关系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劳动关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3.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P73A.弗雷德里克·泰勒和哈罗德·孔茨B.亨利·明茨伯格和乔兰C.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D.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注: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1)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2)管理时代劳动关系3)冲突制度化4)成熟劳动关系时期成熟劳动关系时期形成了管理理论不同的学派:1)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与人的结合2)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庭以对经理角色的职务和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名3)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4.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又称为( B )P103A.自主/剥削管理模式B.自主/合作管理模式C.权威/合作管理模式D.权威/宽容管理模式5.从事相关工作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被称为( D )P111A.工作理事会B.职工代表大会制度03325# 劳动关系学试题第1 页(共6 页)C.工人董事D.质量圈质量圈:也叫质量改善小组,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共同协商: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它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工人董事: 由雇员民主选举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代表员工参与决策监督的制度建议方安:为雇员提供了一个参与到提高企业效益的努力中去的平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即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是员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它由民主选举的员工代表组成.6.拉克计划与斯坎隆计划相比较,在雇员参与程度上( B)P124A.二者一样B.前者不及后者C.前者超过后者D.无法比较注:拉克计划的雇员参与程度不及斯坎隆计划,集体收益分享计划的雇员参与程度更低.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根据工会运动从19世纪至20世纪的发展历程,对工会组织进行分类的是( D)P129 A.职业工会B.行业工会C.总工会D.政治工会8.在2000年,我国某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积极与雇主组织谈判,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解决劳资纠纷,提高雇员的工资水平。

劳动经济学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

劳动经济学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

劳动经济学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试卷全国2009年1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4.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 )A.正向影响B.负向影响C.没有影响D.影响情况不确定6.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7.下列属于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中的间接成本的是( )A.上大学花费的学杂费B.上大学花费的书本费C.上大学花费的生活费D.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8.在劳动力市场上,体现劳动资源最优分配实现过程的是( )A.劳动力从高生产率行业流入低生产率行业B.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流入高生产率行业C.劳动力从高工资行业流入低工资行业D.劳动力从供不应求市场流入供过于求的市场9.企业如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则特殊培训成本的合理补偿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在培训期间,双方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双方获得培训收益D.在培训期间,企业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员工获得培训收益10.当人们选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条件是( )A.投资报酬率大于等于时间内生偏好率B.投资报酬率小于时间内生偏好率C.投资报酬率等于市场利率D.投资报酬率小于市场利率11.相同的劳动者从事危险岗位与不从事危险岗位时,产生的工资差别属于( )A.竞争性工资差别B.补偿性工资差别C.技能性工资差别D.垄断性工资差别12.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基础是( )A.劳动力再生产费用B.劳动的边际生产率C.劳动的负效用D.劳动力价值13.在采用计时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是( )A.工人B.企业C.社会D.政府14.当劳动力市场存在卖方垄断时,工资率和就业量的变化是( )A.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增加B.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C.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减少D.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15.在一个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垄断的企业是( )A.价格的接受者B.价格的追随者C.价格的决定者D.价格的影响者16.总供给是决定经济社会就业总量的因素之一,它等于( )A.消费与投资之和B.投资和储蓄之和C.消费和储蓄之和D.国民收入与消费之和17.菲利普斯曲线含有的重大政策选择意义是( )A.说明了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两个宏观总量的关系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使二者处于某种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C.说明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没有关系D.说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18.任意性规范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当其受到危害时,国家强制力发挥作用的时机是( )A.权利主体请求后B.直接发挥作用C.主体解除劳动法律关系后D.主体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后19.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根源是( )A.厂商的垄断B.厂商的竞争C.工会的垄断D.劳动力的竞争20.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是属于( )A.政府的社会福利B.政府的社会补贴C.政府购买D.政府的转移支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00165《劳动就业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00165《劳动就业概论》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09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16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事一定社会分工的劳动者,称为【】A.职业名称 B.职业主体 C.职业客体 D.职业技术2.用于测量与某些活动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能同时测定多种能力倾向的是【】A.特殊倾向测验 B.多重能力倾向测验C.多项能力与职业意向测验 D.职业适应性测验3.适合从事的职业是作家、辅导员、行政人员或宣传工作者等的人的职业性格属于【】A.劝服型 B.服从型 C.独立型 D.变化型4.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是【】A.学习 B.实践 C.内省 D.慎独5.橱窗分析法中,用来表示“盲点”的是【】A.窗l B.窗2 C.窗3 D.窗46.SWOT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分析法中英文字母“O”代表【】A.机会 B.威胁 C.优势 D.劣势7.“自荐材料内容真实可靠,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夸夸其谈”体现了设计自荐材料的原则是【】A.有的放矢 B.简明扼要 C.准确无误 D.实事求是8.由主考官按预先准备好的题目以及预定的程序对求职者逐一发问的面试形式称为【】A.非结构化面试 B.结构化面试C.综合式面试 D.压力式面试9.人在现实生活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A.兴趣 B.态度 C.能力 D.性格10.面试中要遵循的第一原则是【】A.敢于展现 B.始终如一 C.以诚相待 D.言简意赅11.大学生步人社会参与竞争的马车“两个轮子”是指心理承受能力和【】A.竞争能力 B.实际应用能力C.自主的学习能力 D.创新能力12.以宣传企业形象并招聘企业所需的毕业生为目的的就业市场是【】A.学校主办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B.校际联办的大学生就业市场C.企业自办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D.政府主办的大学生就业市场13.关于劳动合同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B.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规范了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C.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维护了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D.完善了就业政策14.就业指导的重点是【】A.心理指导 B.就业技能指导C.思想观念指导 D.政策法律指导15.具有“快速、成本低、对象广、量大”等优势的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A.传播媒体 B.社会人际关系C.网络 D.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课程代码:001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80—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B)A.产业模式 B.参与模式C.投资模式 D.高灵活性模式2.现代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B)A.英国 B.美国C.法国 D.德国3.在工作分析中,集中于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任职资格等方面的问卷称为(A)A.人员定向问卷 B.职位定向问卷C.结构式问卷 D.开放式问卷4.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职业规划一般指(C)A.个人层次的职业规划 B.家庭层次的职业规划C.组织层次的职业规划 D.国家层次的职业规划5.人力资源战略职能在今天所扮演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是组织的(A)A.战略伙伴 B.协助角色C.参谋助手 D.执行部门6.在招聘广告中不出现企业名称的广告,称为(B).A.简易广告 B.遮蔽广告C.匿名广告 D.隐藏广告7.最终决定雇佣应聘者,并分配给他们职位的过程是(D)A.人员招募 B.人员甄选C.人员测评 D.人员录用8.人才测评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是(A)A.甄别和评定功能 B.反馈功能C.诊断功能 D.预测功能9.把测评内容转化为可以测量的指标的过程是指测评内容的(B)A.具体化 B.操作化C.定量化 D.定性化10.绩效管理的重心在于(A)A.绩效提升 B.绩效总结C.绩效考核 D.绩效反馈11.绩效反馈最主要的方式是(B)A.书面通知 B.绩效面谈C.口头通知 D.工作告示12.美国哈佛商学院卡普兰和诺顿教授提出的一种建立在客户基础上的计划和程序提升系统是(D)A.流程改造 B.全方位反馈评价C.六个西格玛 D.平衡计分卡13.影响薪酬中基本工资部分设计的因素主要是(B)A.战略 B.职位C.绩效 D.资质14.如果一个企业有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这个企业希望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和留住人才,那么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中,它可以采取(D)A.0分位策略 B.25分位策略C.50分位策略 D.75分位策略15.为了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职业教育的权利,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制定于(C)A.1994年 B.1995年C.1996年 D.1997年16.人员培训中采取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员工(C)A.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B.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C.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D.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17.职业生涯表示的是一个(B)A.静态过程 B.动态过程C.价值体系 D.生活方式18.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阶段是(C)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C.确立阶段 D.维持阶段19.从1929年至1975年,美国企业的福利支出占劳动成本的比重上升了(B)A.五倍 B.十倍C.十五倍 D.二十倍20.基本医疗保险费中,个人缴纳额约为其工资收入的(B)A.1% B.2%C.3% D.4%21.以企业因职工离职、管理混乱、人员怠工等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人力资源的计价依据计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方法是(C)A.历史成本法 B.重置成本法C.机会成本法 D.作业成本法22.人们对于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是一种(D)A.消费性投资 B.创业性投资C.支出性投资 D.资本性投资23.在组织人才测评中,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为目的的测评是(D)A.选拔性测评 B.配置性测评C.开发性测评 D.诊断性测评24.在创业阶段,组织的薪酬体系应该是(B)A.基本工资和福利所占的比重大,绩效工资所占的比重小B.基本工资和福利所占的比重小,绩效工资所占的比重大C.基本薪资处于平均水平,资金所占比例较高,福利处于中等水平D.较低的基本工资之上,将奖金发放与成本控制相结合25.将培训重点放在培养管理技能和有效工作的方法适用于(B)A.上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人员C.专业人员 D.一般员工26.福利应以全体员工为对象,这体现了员工福利管理的(D)A.合理原则 B.量力而行原则C.统筹规划原则 D.公平的群众性原则27.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人们通过学习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而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的理论是(B)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经验积累理论28.企业文化是一种在企业中调节人际关系和人本身的人伦文化,这反映的企业文化特征是(C)A.时代性 B.独特性C.人本性 D.可塑性29.用一个能够在既定的职务上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来替代该职务上的人员而必须招致的牺牲是(C)A.原始成本 B.机会成本C.重置成本 D.实际成本30.下列适应科层制组织需要的薪酬模式是(A)A.职位工资制 B.技能工资制C.绩效工资制 D.计件工资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试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试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试题课程代码:03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法》第19条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中不包括...()A.劳动合同期限B.工作内容C.劳动报酬D.招聘广告2.根据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A.1~12个月医疗期B.2~18个月医疗期C.3~24个月医疗期D.4~30个月医疗期3.工资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的唯一形式是()A.实物B.货币C.股票D.债券4.我国的养老保险费按照来源形成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构成为()A.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30%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的70%计入社会统筹账户B.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70%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的30%计入社会统筹账户C.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40%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的60%计入社会统筹账户D.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60%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的40%计入社会统筹账户5.全面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于()A.1978年B.1984年C.1998年D.2001年6.我国法律规定的女干部退休年龄为()A.50周岁B.55周岁C.60周岁D.65周岁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西藏自治区工作的工人,凡在海拔3 500米以上地区工作累计满15年以上的,退休费标准提高()A.5%B.10%C.15%D.20%8.在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中,最基本的失业保险待遇为()A.失业保险金B.医疗补助金C.丧葬补助金D.职业介绍补贴9.张某原为某市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连续工龄为24.5年,2000年单位改制,张某下岗,根据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他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10.临床治疗中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被称作()A.甲类目录B.乙类目录C.丙类目录D.丁类目录11.根据我国现行的生育保险制度,女职工正常产假为()A.30天B.60天C.90天D.120天12.《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的核心是()A.因工作原因B.因身体原因C.因外在原因D.因内在原因1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申请认定工伤的最长期限为()A.1年B.2年C.3年D.4年14.根据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符合工伤认定法定程序的是()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口头通知当事人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电子邮件通知当事人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信函通知当事人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法律文书通知当事人15.按照我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规定,残情级别最轻的为()A.十级伤残 B.九级伤残C.八级伤残D.七级伤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1

最新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1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卷课程代码 8403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最主要是()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人D、自然人2、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的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展开集体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学派是()A、法团主义B、新放任主义C、新集体主义D、新马克思主义3、广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A、企业和劳动者B、企业、劳动者和国家C、企业、劳动者和市场D、企业、劳动者、市场和国家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A、品貌和气质B、报酬C、相似与互补D、政治信仰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于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入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6、将劳动者行业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A、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B、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C、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D、劳动者行为的集体角度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D、劳动的社会地位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A、萨柏油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9、假设在劳动者甲面前有A、B两项职业,对该劳动者来说,职业A的效价是50,职业B的效价是40,但他认为获得A的职业的概率为0.5,小于获得职业B的0.8的职业概率,那么按照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他将倾向选择()A、职业AB、职业BC、两者都一样D、是否作出选择不确定10、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类型中的()A、技术/职能型B、管理能力型C、安全/稳定型D、自主、独立型11、下列强调道德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的理论是()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的系统功能论D、以上理论都不是12、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A、达伦道夫B、涂尔干C、怀特D、萨拉尼13、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向劳动力生产率高的部门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产率高的部门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14、适用于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是()A、劳动定额B、看管定额C、时间定额D、产量定额15、把人们组合行为分为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型的组织学研究专家是()A、韦伯B、巴纳德C、贝尔斯D、莫雷诺16、强调企业是一个社会机构而不仅仅是赢利机构的学派是()A、自由改革主义学派B、正宗多元论学派C、激进派D、管理主义学派17、随着企改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形成的市场就业机制是()A、自主择业B、以中介机构为主C、定向分配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18、薪酬可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下列属于经济报酬的是()A、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B、员工获得的满足感C、员工获得的成就感D、良好的工作气氛19、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其投资形式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A、教育支出B、保健支出C、衣、食、住方面的支出D、劳动力流动形成的支出20、避免垄断利润转化成不平等收入,必须要做的工作是()A、推进理论体制改革B、加强制度建设C、消除行政垄断D、推进机会均等21、我国具体的劳动关系目标的确立应以()A、维护公平、公正为内容B、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为内容C、促进劳动关系合作为内容D、促进政治稳定为内容22、在我国,企业集体争议的劳动者一方的争议当事人人数要求是()A、任意B、2个以上C、3个以上D、4个以上23、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是()A、劳动仲栽委员会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24、劳动者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是()A、社会优抚B、社会保险C、社会救助D、社会福利25、失业保险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B、身体健康的损失C、工作中的疏忽大意D、外界自然力的意外打击26、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什么构成?()A、财政预算拔款B、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C、雇主交纳D、其他资金27、与终生就业相对应的是()A、弹性就业B、阶段性就业员C、非正规就业D、不充分就业28、英国发生的圈地劳动中,农民的转移属于()A、控制型转移B、自主型转移C、压迫型转移D、排挤型转移29、社会弱势群体在遇到就业困难时最直接面临的问题是()A、生活失去信心B、经济收入减少C、人际交往无能D、难以自我调适30、出现童工问题背后的最根本原因是()A、法治意识淡薄B、贫困差距的扩大C、监管部门监督不力D、缺乏重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 C.产品按质量分组 D.企业按行业分组2.通常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所采用的相对数表现形式是( ) A.倍数 B.成数 C.百分数 D.千分数3.下列调查方法中,主要用于推算总体指标的调查方法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4.变量值以平均数为中心,愈接近中心,分配次数越多;离中心愈远,分配次数愈少的分布是( ) A.均匀分布 B.J 型分布 C.U 型分布 D.钟型分布5.下列变异指标中,受极端标志值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 A.极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标准差系数6.加权算术平均数f xfx ∑∑=中的f 是( )A.变量值B.权数C.同度量因素D.标志总量 7.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常用的方法是( )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调和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8.在下列指数公式中,属于派氏指数公式的是( ) A.0001q p q p ∑∑ B.0010q p q p ∑∑ C.1011q p q p ∑∑D.011p q p q ∑∑9.根据各年的季度资料计算的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00%,二季度120%,三季度130%,四季度50%,则淡季是( ) A.一季度 B.二季度 C.三季度 D.四季度10.某地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2%,则货币购买力指数是( )A.3.1%B.3.2%C.96%D.96.9%11.对一般商品而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完全相关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表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表B.投入产出表C.资金流量表D.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13.就业率指标的计算公式是()A.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B.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C.就业人数/有酬从业人员数D.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非经济活动人口数)14.从广义上讲,国民财富()A.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B.是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总和C.等同于国民财产D.等同于自然资源15.下列属于社会产品的是()A.原始森林中的林木B.河水C.自编自用毛衣D.用于出售的食品16.商品流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A.平均商品库存额÷商品销售额B.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C.核算期天数÷商品周转天数D.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17.将同类产品中不同规格或含量的产品按一定折合系数折算所得的实物产品产量称为()A.混合产量B.标准实物量C.自然产量D.价值量18.财政赤字是指()A.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B.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部分C.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率D.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率19.政府消费支出总额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A.生产法和分配法B.收入法和支出法C.直接法和间接法D.生产法和使用法20.下面各项指标中,属于宏观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是()A.基尼系数B.社会劳动生产率C.供求差率D.失业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重点考点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重点考点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自考《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一章导论考核内容一、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一)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劳动力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

因此,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意义重大。

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二)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规律。

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1)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既包含有宏观的影响和决定因素,也包含有微观的影响因素。

(2)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方法(一)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系统科学方法论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一般途径或路线。

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定量性、最优化,以及有效性、信息化、人一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等特点。

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来涂均无分。

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A、合理地配置资本B、提高技术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制度改进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系统科学方法论D、归纳分析放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A、人的劳动能力B、劳动者C、社会劳动力D、智力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A、劳动时间B、生产的产品数量C、劳动生产率D、劳动技能5、下面这些特征中不属于...国有部门企业内部职工群体共同品质特征的是A、职工工作岗位先对长期固定个,工作技能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B、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C、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的累积过程D、职工对计划环境的足部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的依附的加深过程6、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A、工资“级”B、工资“元”C、工资“角”D、工资“分”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8、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D、向海外就业移民9、托达罗认为发证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A、规模和年龄结构B、出生率C、死亡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10、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A、小于零B、等于零C、不小于零D、不确定1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A、户籍制度B、城乡间的收入差距C、人力资本的结构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1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户籍登记的依据是A、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B、其父亲的户籍所在地C、居住地D、祖籍地13、下列属于反映就业结构数量指标的是A、就业人员的企业分布B、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C、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D、就业人员的职称结构14、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工资及收入水平C、社会因素D、农业政策1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16、根据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邮电通信业和商业饮食业属于第三产业的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7、被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称之为第三产业的新支柱的是A、商业B、金融业C、旅游业D、信息和咨询业18、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内部,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o.8的部门为A、交通运输业B、综合技术服务业C、批发零售贸易业D、金融保险业19、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C、农业→商业→手工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0、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农业部门B、工业部门C、商业部门D、金融部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2008年1月、10月,2009年1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2008年1月、10月,2009年1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征是()A.不可剥夺性B.时代性C.时效性D.能动性2.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第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A.投资模式B.参与模式C.产业模式D.高灵活性模式3.在运用观察法时,“一般情况下观察者尽可能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有特定目的的情况除外”体现的是()A.稳定原则B.信任原则C.隐蔽原则D.沟通原则4.下列关于工作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作轮换会使培训费用上升B.工作轮换又称为交叉培训法C.工作轮换可减少员工的枯燥感 D.工作轮换将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5.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是()A.人力资源规划B.财务规划C.产品规划D.市场规划6.关于人力资源规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人工成本B.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D.人力资源规划是静态的7.“确定组织内人员的职位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指的是()A.招聘规划B.晋升规划C.人力分配规划D.调配规划8.下列不.能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是()A.经验判断法B.马尔科夫法C.回归预测法D.比率分析法9.关于内部招募优缺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得到更多的人才B.容易导致“近亲繁殖”C.可以带来新的活力和观念D.岗位的适应调整时间长10.不.属于人才测评功能的是()A.诊断与反馈B.预测C.整合D.甄别与评定11.“一项测试能够测量到所要测量目标的程度”指的是()A.误差B.信度C.效度D.常模12.以了解素质现状为目的的测评是()A.诊断性测评B.选拔性测评C.配置性测评D.开发性测评13.下列关于绩效考核的描述,错误..的是()A.针对不同的关注重点,考核内容应各有侧重B.关注过程的考核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C.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不会导致过于注重短期利益D.考核的结果可用于决定员工的报酬、晋升和培训开发14.请应聘者回答在面试中就既定情况做出的反应,指的是()A.情景面试B.行为描述面试C.压力面试D.结构化面试15.绩效管理的重心是()A.绩效考核B.绩效反馈C.考核结果的应用D.绩效提升16.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招致的牺牲指的是()A.原始成本B.重置成本C.直接成本D.机会成本17.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不.包括()A.离职补偿成本B.失业保障成本C.离职前低效成本D.空职成本18.“企业文化是一种在企业中调整人际关系和人本身的人伦文化”指的是企业文化的()A.集合性B.时代性C.独特性D.人本性19.惠普的核心理念“给我们从事的领域贡献技术,对我们所在的社区奉献与负责”,强调了企业文化的()A.区分功能B.导向功能C.约束功能D.凝聚功能20.员工福利的享受与个人绩效不直接挂钩或根本无关,体现了福利的()A.集体性B.有限性C.均等性D.补偿性21.下列关于员工福利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吸引企业外部优秀人才B.增加员工实际收入C.加强核心员工的留任意愿D.可完全替代工资实现员工的激励22.企业在设置福利项目时必须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指的是福利的()A.合理和必要原则B.量力而行原则C.统筹规划原则D.公平原则23.“富有合作精神的、友好的、肯帮助人的、和善的、爱社交和易了解的”,所指的人格类型是()A.实际型B.艺术型C.社会型D.企业型24.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指的是()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经验积累理论25.绩效分析涉及四个方面内容:①开始解决“不能做”的问题;②成本分析;③绩效评估;④绩效偏差的原因分析。

(最新整理)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最新整理)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选题(10分)、多选题(20分)、填空题(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第一章导论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P22.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特殊性有哪些?(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公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

P4-53.系统: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第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P64、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2)整体性;(3)定量性;(4)最优化。

P65.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也随之变了。

P76.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马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P77.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抽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

(4)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2009年1月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试卷答案(整理版)

2009年1月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试卷答案(整理版)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0046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主要测评的是人员素质及其()A、举止相貌B、身体状况C、智慧才能D、工作绩效2、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静安详;有的人快言快语,有的人木讷寡言;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反应迟钝。

这些现象体现了素质的()A、隐蔽性B、差异性C、分解性D、表出性3、人员招聘、晋升测评一般属于()A、常模参照性测评B、效标参照性测评C、无目标测评D、物标参照性测评4、在企业管理中,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从人员素质方面查找原因,这就需要实施()A、选拔性测评B、配置性测评C、考核性测评D、诊断性测评5、对人员素质测评提出了客观要求的是()A、个体差异B、职位类别差异C、社会地位差异D、量化理论6、在进行人口数据统计时,将性别公成“男性”和“女性”,然后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性。

这种量化形式属于()A、类别量化B、模糊量化C、等距量化D、当量量化7、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方法,记录被观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原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工作分析方法,叫做()A、观察法B、工作者自我记录法C、主管人员分析法D、访谈法8、下列形式不是工作分析的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是()A、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B、工作形式因素分析法C、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D、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9、在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的方法中,加权者依据自己的经验权衡每个测评指标的轻重直接加权是指()A、专家加权法B、比较加权法C、对偶比较法D、主观加权法10、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

这反映了权重分配的()A、变通性B、模糊性C、归一性D、合理性11、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人格测验B、品德测验C、能力性向测验D、态度测验13、斯普兰格认为,“强调事物的实用性,凡事以有效与实惠为尺度”,这属于()A、理论型价值观B、经济型价值观C、社会型价值观D、政治型价值观14、将心理测验划分为描述性、预测性、诊断咨询性等形式是根据测验的()A、材料特点B、目的C、质量要求D、实施对象15、下列是投射测验法的特征是()A、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B、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C、通常采用纸笔形式D、题目的数量较多16、面试时,素质可以通过言辞、声音和体态语来体现,言辞约占传递信息的()A、7%B、17%C、27%D、37%17、在面试中,主试事先要明确大幅度的目的、大幅度的项目以及观察的标志与评价的标准,这体现了()A、客观性原则B、目的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标准性原则18、下列测评方式中,信息沟通渠道最多的是()A、笔试 B心理测验C、面试 D投射技术19、在面试中,主要是想了解被试者的工作经验,可以这样问()A、你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职业是什么B、你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C、请谈谈你现在的工作情况D、你喜欢什么运动20、评价中心是以测评管理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A、一个单位B、一个地方C、一组评价活动D、一种具体方法21、下列哪一种评价中心形式被认为是最有效且使用频率最高的?()A、管理游戏B、公文处理C、演说D、面谈22、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是()A、整体互动性B、综合性C、大信息量性D、情境模拟性23、下列不是评价中心特点的是()A、情境模拟性B、综合性C、动态性D、抽象性24、主试人设置一毓尖锐的人际矛盾与人际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境去处理各种总是和矛盾。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优选真题真题试题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优选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课程代码84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C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 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A 、劳动效益B 、劳动生产率C 、劳动报酬D 、劳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A 、月中人数B 、报告期中人数总和C 、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D 、月初人数 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 、体力水平B 、体力与智力水平C 、智力水平D 、文化水平 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 、损失时间B 、非生产时间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 、缺勤工时 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 、工间操时间B 、上下班时间C 、加班时间D 、教育子女时间 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A 、安全技术措施B 、个人防护用品C 、宣传教育D 、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A 、1-7日B 、1-30日C 、1-104日D 、1-365日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 、人均创利率B 、工资利润率C 、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D 、净产值工资含量 10、下列属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的是()A 、∑∑∑∑110111TT q T T q B 、∑∑∑∑00111TT q T T q C 、∑∑∑∑10111TT q T T q D 、∑∑∑∑00110TT q T T q11、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2、劳动定额中的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A 、∑∑'+⨯'+111)()(Tt t Q Q nnB 、∑∑⨯'+'⨯'+1111)(Tt Q t Q Q nnC 、∑∑⨯11Tt Q nD 、∑∑∑∑∑+++⨯43211TT T T tQ n13、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A、3574元B、3200元C、2865元D、2826元14、企业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形式是()A、货币B、货币和实物C、证券D、工资15、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现场培训B、脱产培训C、劳动后备培训D、继续教育16、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减少,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17、人工成本是围绕什么进行核算的?()A、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B、企业的劳动投入C、企业的生产经营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值18、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职式劳动争议件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人数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B、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C、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20、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救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福利21、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主题B、回答种类C、回答方式D、说明信或指导语22、统计台账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A、工作流程B、管理层次C、原始记录D、时间23、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称为()A、对比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24、动态分析一般需要对事物作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方法是依据()A、时间数列B、平均发展速度C、增长量D、动态曲线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政府, 政策与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9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 B3、C4、C5、A6、B7、C8、A9、C 10、 D11、D 12、B、13、B 14、C 15、B 16、B 17、 D 18、C 19、 D 20、 D21、D 22、C 23、 D 24、C 25、 A 26、A 27、B 28、A 29、C 3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1) 公开市场业务; (2分)(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分)(3) 贴现率; (1分)(4) 选择性信用控制. (1分)32、(1) 发行的银行. 垄断全国货币发行特权; (2分)(2) 银行的银行. 它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交易对象;(2分)(3) 国家或政府的银行. 它代表国家或政府贯彻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2分)33、(1) 为投保个人或企业, 组织分散经营, 财产, 行为等的风险, 提供一定生活保障等; (3分)(2) 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中介功能. (3分)34 (1) 政府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2分)(2) 采取税收调节措施; (1分)(3) 采取工资一物价“指导线” 措施;(1分)(4)实行工资一物价管制;(1分)(5)采取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

(1分)35 (1)论坛功能;(2分)(2)协调功能;(1分)(3)沟通功能;(1分)(4)规范和管理功能;(1分)(5)资源配置功能;(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 资源稀缺规律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及生产这些产品确良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分)它具有两重意义;一是这种稀缺是相对的,即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而是相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是稀缺的;二是这种稀缺又是绝对的,即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_1月自考试卷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_1月自考试卷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_2009年1月自考试卷2009年1月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3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特定条件下,生产力诸要素中会改变自己特性的要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劳动力D.劳动资料2.决定劳动力资源的质量的自然基础是( )A.劳动者的智力水平B.劳动者的身体素质C.劳动者的心理素质D.劳动者的思想素养3.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别仅在于( )A.劳动的熟练程度不同B.劳动的时间不同C.劳动的强度不同D.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4.通常情况下,被称为“民生之本”的是( )A.就业B.教育C.医疗D.保险5.在我国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存款准备金B.公开市场业务C.利率D.税收6.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人与事匹配、事与岗一致、岗与岗协调的原则,将分散的人力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是( )A.劳动定额B.劳动定员C.劳动组织D.劳动分工7.在职能分工下面的第二个层次的分工是( )A.社会分工B.专业分工C.技术分工D.组织分工8.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定劳动定额的经济依据的内容是( )A.生产条件B.劳动者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工作的负荷程度C.劳动分工和协作状况D.操作者的技术水平9.一般情况下,将核算、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方式称为( )A.工资构成B.工资形式C.工资水平D.工资级差10.一般情况下,将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的具体办法称为( )A.工资级差B.工资支付C.工资水平D.工资形式11.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称为( )A.最低工资B.能力工资C.资历工资D.绩效工资1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是( )A.劳动定额B.劳动定员C.劳动合同D.劳动计划13.一般从劳动合同的期限与试用期的关系来看,劳动合同期限短的,试用期应( )A.取消B.延长C.不变D.缩短l4.一般而言,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 )A.一个方面B.二个方面C.三个方面D.四个方面15.以当年所有进款用于需要者并给予支付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预收预付制B.现收现付制C.完全积累制D.部分积累制16.下列选项中,其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项目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17.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低层次的项目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18.个人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条件符合规定的,有关部门应当下达通知。

2009年1月 试卷真题

2009年1月 试卷真题

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70分,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通常所说的劳动力资源是指()A.16-60岁的具备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口群体B.18周岁以上的人口C.具有劳动能力的人D.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所有人口2.把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标准是()A.规划的时间长短B.规划的范围大小C.规划的性质D.规划的起点3.现代管理环境日新月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组织需要面对更大范围的人力资源争夺B.组织与员工意识并参与到应对变化中C.采用新的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D.抑制人力资源成本4.通过组织以往各类人员之间流动比率来预测内部人员供给,是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A.德尔菲法B.管理者继任模型C.马尔可夫法D.趋势预测法5.能够在短时间内向一大批人提供大量信息的培训方法是()A.头脑风暴法B.讲授法C.案例教学法D.角色扮演法6.人力资源积累型战略的特点是()A.视员工为资产,注重员工的开发和培训B.视员工为可变成本,注重外部劳动力市场C.实行差异较大的绩效工资D.建立数量少且基本稳定的精英员工队伍7.舒尔茨的理论产生于()A.科学管理阶段B.人际关系阶段C.行为科学阶段D.人力资本阶段8.以下各种解决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方法中,对员工伤害最小的是()A.培训B.减薪C.工作分享D.提前退休9.使一个员工负责原来分开的几项工作,这个过程是()A.工作专业化B.工作轮换C.工作丰富化D.工作扩大化10.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一项或多项相互联系的任务的集合称为()A.职位B.职责C.工作要素D.职务11.对以下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时,观察法适合于()A.摄影师B.飞行员C.装卸工D.建筑设计师12.招聘一名生产工人最适合的方法是()A.猎头公司B.自荐C.招聘会D.职业介绍所13.把培训区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培训及员工业余自学的分类标准是()A.培训地点B.培训对象的角色C.培训技术D.培训方式及时间14.在柯式评估模型中,如果受训者接受培训后并没有在工作中应用相关内容,则以下哪个指标的评价很低()A.反应B.学习C.行为D.结果15.认为每种人格模式都找到与其适应的职业类型,即寻找与自己特征一致的职业,这是观点是()A.人业互择理论B.人职匹配理论C.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D.职业生涯周期理论16.招聘财务经理时测试其生产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几次测试得分都很高,这说明()A.信度高,效度高B.信度低,效度高C.信度高,效度低D.信底低,效度低17.对车间流水线装配工人的绩效奖励常使用()A.计件计划B.一次性可变薪酬计划C.收益分享计划D.佣金计划18.要求不同组织相同或相似职位所获得的薪酬应该与其所做出的贡献成正比,是()A.职位公平B.个人公平C.内部公平D.外部公平19.由于被考核者本月工作业绩很好,导致主考者对全年绩效评价都很高,这是考核中存在问题的()A.偏见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趋中效应20.单位内部幼儿园属于()A.国家法定福利B.法定社会保险C.组织自愿性福利D.企业年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下列属于人际关系阶段的成果有()A.人类需求层次理论B.非正式组织C.Z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E.社会人理论22.以下不属于法定社会保险的是()A.企业年金B.人寿保险C.失业保险D.基本医疗保险.E.工伤保险23.下列属于外部招聘渠道的有()A.档案分析B.自荐C.人才交流会D.校园招聘E.猎头公司24.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A.开发目的B.战略目的C.奖惩目的D.晋升目的E.管理目的25.建立在雇主监督—控制员工绩效基础上的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包括()A.诱引型战略B.效用型战略C.积累型战略D.参与型战略E.投资型型战略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人力资源27.可变薪酬28.人员招聘29.员工培训30.职业生涯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人力资源的生命周期性表现为人力资源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耗之后,能够通过休息和补充营养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宏观劳动力配置自考试卷及答案

宏观劳动力配置自考试卷及答案

202X 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卷子〔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1、 本卷子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卷子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 )合理地配置资本 B 、提高技术 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 、制度改良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纳的比拟科学的方法是〔标准分析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劳动力最根本、最主要的含义是〔人的劳动能力 社会劳动力 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A 、 C 、 2、 A 、B 、C 、D 、实证分析方法 归纳分析方法3、 A 、 C 、4、 A、 C 、 5、A 、B 、C 、D 、 6、 A 、 C 、 7、 A 、 B 、 D 、 B 、 D 、 劳动者智力 ) 生产的产品数量 劳动技能 下面这些特征中不属于国有部门企业内部职工群体共同品质特征的是〔 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工作技能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 职工对方案环境的逐渐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的累积过程 职工对方案环境的逐渐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的依附的加深过程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工资“级〃 工资“角〃 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 )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B 、工资“元〃 D 、工资“分〃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 工业部门吸纳 B 、 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工业部门吸纳C 、 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工业部门吸纳D 、 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工业部门吸纳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C 、工业就业增长奉献率波动较大D 、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X 的行业之一E 、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奉献率上升30、对我国而言,第三产业开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就业率低 C 、市场化程度低 E 、城市化水平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31、 标准分析方法 32、 劳动力 33、 心理本钱 34、 劳动力自由流动 35、 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36、 简述“统包统配〃这种劳动力方案配置方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课程代号08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的是()A.土地生产要素B.资本生产要素
C.技术生产要素D.劳动力生产要素
2.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从事( )
A.生产资料的生产B.生活资料的生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D.劳动力的生产
3.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在( )
A.1978年B.1980年 C.1986年D.1990年
4.中国的客观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走自己的路,即( )
A.就地转移的道路B.易地转移的道路
C.产业转移的道路D.就地转移与易地转移相结合的道路
5.以市场方式配置劳动力资源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A.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B.通过法律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C.通过行政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D.通过制度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6.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上划分,改革开放以后大体是( )
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
7.下列不是工业结构变动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工业生产结构单一B.工业产品结构重复性较大
C.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比重偏低D.工业技术水平低
8.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需要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需要其所提供的农产品,二是需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而这两个方面的需要主要是取决于()
A.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工业化进程
C.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D.农业政策
9.产业结构转换的标准模式是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现代服务业的顺序发展的,产业结构是对应人的消费需求顺序自然转换的结果。

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跨越性,即国家利用计划经济的各种手段优先发展()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现代服务业
10.从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情况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这一期间不高,仅占到20%左右,但整体稳定且略有增加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高,但增长最快
D.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绝对量下降较快,但是相对量下降较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
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
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
E.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产业结构优化规律
12.对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即()
A.是指人的劳动能力B.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关系处理能力
C.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
E.是指劳动适龄人口
13.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
A.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专业技能差
B.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
C.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表现为对市场风险厌恶的累积过程
D.对失去城市部门工作有着充足的心理预期
E.与非国有部门企业职工相比,竞争能力更强
14.通常根据流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方式分为()
A.混合决策流动B.地区间的流动 C.自由流动D.计划流动E.行业间流动15.劳动力个人流动的微观收益主要有( )
A.直接收益B.间接收益 C.机会收益D.心理收益
E.劳动力要素比较利益的提高
1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配置采取的是“统包统配”的方式,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制度的基础是()
A.户籍制度B.企业用工制度 C.企业工资制度 D.就业制度E.区域劳动配置制度
17.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利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问题主要包括()
A.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了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B.工业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D.行业协调管理不力、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E.制度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对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作用
18.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的重要意义包括()
A.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B.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C.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将缩小收人差距
D.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E.有利于城市化建设
19.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就业的主渠道有()
A.合资工业B.私营工业 C.集体工业D.国有工业E.外资工业20.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有()
A.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生产力的极大增长
C.生产与消费服务的社会化D.人民收人水平的提高
E.市场化程度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就业采取了家庭经济就业、自我创业、三种就业方式。

22.确切地说,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是由提出的。

23.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

24.第三产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地越来越大,
另一个是。

25、从1952年到1977年,在当时特定的外部经济条件之下,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吸收农业剩余的“三套马车”,
即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实证分析方法
27、资源配置
28、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
29、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动规律
3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我国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弊端。

32、简述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特征。

33、简述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配置特点。

34、简述工业劳动力配置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35、简述改革开放前(1952-1977年)我国劳动力配置机构变化主要呈现的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37、结合实际试述我国的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