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题(1-9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导论1、(选)宏观劳动力配置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2、(选)宏观劳动力配置是研究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地区间流动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影响其配置的因素。

3、(论述)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劳动率资源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特运行规律;从微观上看,劳动力资源在宏观上的配置又离不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个人的劳动供给行为。

(2)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

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消费秩序决定着生产秩序,生产秩序又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秩序的基本理论,分析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规律。

(3)劳动力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货币资本等相比,具有其他生产力要素所不具备的能动性特点(4)社会性。

劳动力的配置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要素在不同产业、地区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

(5)经济性。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各类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力资源时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因此,各经济单位应可能地节约使用劳动力资源,以满足最大的经济收益。

(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尽管劳动者在不同的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流动日趋频繁,但是,产业的变化、地区生产资料的总量和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劳动力的配置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另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还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动就会改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同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还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条件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矿业的劳动力数量就会多。

4、(名)系统: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的有效配置问题。

AA、劳动力资源B、物质资料C、社会劳动力D、人力资源2、宏观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个重要的(A)问题。

A、经济.B、政治C、社会D、发展3、系统是由若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A)。

A、有机集合体B、有机混合体C、有机组合体D、有机统一体4、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A)的问题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样D、于什么5、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交往经高低,它所回答的是(A)的问题。

A、应该是什么B、是什么C、怎么样D、于什么二、多项1、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B)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规律。

A、产业结构B、地区发展C、国家发展D、国际视角2、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B)。

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3、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ABCD)A、社会性B、经济性C、变动性D、相对稳定性4、系统是由若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ABCD)的特点。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5、宏观劳动力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在(ABC)间的配置。

A、产业B、行业C、地区D、社会6、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征(ABCD)。

A、综合性B、整体性C、定量性D、最优化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一、单项1、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指(A)。

A、人的劳动能力B、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劳动者D、智力2、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A)。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测试题(问答题)解析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测试题(问答题)解析

《宏观劳动力配置》简答题1.简述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存在得到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2.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4.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

2.简述产权结构通常具有的三个特点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

它决定了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由谁负责。

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转让。

这是不同的资源所有者能够进行交易的条件。

强制性——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3.简述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4特殊性在于: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消费秩序决定着生产秩序,生产秩序又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秩序的基本理论,分析劳动资源的配置规律。

3.劳动力资源培植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简述影响第三产业就业数量与结构的因素2191.行业垄断特点的影响:第三产业分行业的工资水平与其就业人数形成鲜明对比,工资较高的行业就业人数较少,而工资水平较低的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逐年增长,这主要与各行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结构甚至行业垄断性有关。

2.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从第三产业分行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行业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员,所从事的行业的收入水平较高。

3.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是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2011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社会因素C、农业政策D、工资及收入水平2、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投资政策D、劳动力工资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是()A、市场供求B、价格信号C、劳动力市场信息D、物价水平4、关于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A、人的劳动能力B、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劳动者D、智力5、决定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A、人类的消费次序B、劳动分工顺序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D、劳动力资源的结构6、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甚至等于零,素养如果现代城市部门提供的工资高于维持生产的工资,则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弹性为0D、弹性为17、根据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决定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城乡间生活水平B、城乡间工作环境C、城乡间劳动强度D、城乡间工资率8、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A、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促进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B、如何提高劳动就业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C、如何提高收入分配公平以促进共同发展D、如何提高产品出口以促进国家外贸收入增加9、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是()A、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农业自给部门的缩小B、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农业自给部门的扩大C、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农业自给部门的缩小D、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农业自给部门的缩小10、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中心任务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种资源指的是()A、劳动力资源B、物质资料C、社会劳动力D、人力资源11、从建国后到经济体制改革前30余年的发展中,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

2020年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政治规律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2.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劳动者D.智力3.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A.人类的消费次序B.劳动分工顺序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D.劳动力资源的结构4.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是A.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C.1979年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D.1950年~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5.劳动力迁移主要形式不包括...A.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B.劳动力地域性迁移C.劳动力行业性迁移D.劳动力产业性迁移6.乔根森从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翰完全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农业人口的转移问题,下列不是..他的主要观点的是A.农业人口,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B.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C.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D.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7.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上划分,1979改革开放以后大体是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D.劳动力三结构就业配置8.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总人口规模B.农业劳动生产率C.农业政策D.农产品贸易9.农村劳动力配置具体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是A.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B.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C.离土不离乡将成为重要的转移方式D.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10.自来水和电力属于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复习资料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复习资料

考试科目: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分A、B卷,通常情况下考A卷题型:一、选择题(10题*2分=20分)二、名词解释(4题*5分=20分)三、简单题(4题*8分=32分)四、论述题(第19题13分,第20题15分,共28分)一、选择题复习1、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是( B )A、资本要素B、劳动力要素C、土地要素D、技术要素2、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是( A )A、行政手段B、市场手段C、价格手段D、供求机制3、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 D )A、劳动力资源的结构B、劳动分工顺序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D、人类的消费次序4、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 B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C、农业→商业→手工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5、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C)A、1950年—1957年的农业合作时期B、1979年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D、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6、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就是( A )课本P61A、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B、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C、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D、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7、从跨省流动的情况来看,跨省流动就业人口集中在东部。

在全部跨省流动的就业人口中,跨省流动就业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是( D )A、上海B、江苏C、福建D、广东8、引致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经济因素和引导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信号是( C )A、产业结构差距B、城乡投资规模C、城乡收入差距D、产业发展政策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扛杆是( C )A、供求信息B、市场信息C、价格信号D、行业信息10、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C )A、消费总量的变化B、消费顺序的变化C、消费结构的变化D、消费弹性的变化11、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革命性的要素是( D )A、资本要素B、技术要素C、土地要素D、劳动力要素12、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指( B )A、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平B、人的劳动能力C、劳动者D、智力13、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D )A、计划配置B、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C、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D、“三结合”的就业方针(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A、城乡间社会劳动力的有效配置问题B、企业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D、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2、实证分析方法所回答的是()A、“怎么干”的问题B、“是什么”的问题C、“要什么”的问题D、“干什么”的问题3、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A、有机集合体B、有机混合体C、有机同一体D、有机组合体4、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A、速度和效率的指标B、速度和能力的指标C、能力和效率的指标D、速度和态度的指标5、人类社会的产业发展顺序决定了()A、人类的就业次序B、人类的分工次序C、人类的生产次序D、人类的消费次序6、决定了“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由谁负责”指的是产权的()A、收益性B、排他性C、可转让性D、强制性7、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A、分布次序和结构变动的规律性B、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C、结构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D、质量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8、调解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是()A、工资收入B、学历水平C、行业性质D、地域差异9、与市场配置的方式相比,计划配置具有的特点是()A、劳动力部分表现为商品,工资能部分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B、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C、劳动力表现为商品,工资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D、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能部分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10、19世纪末,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的人物是()A、西奥多·W·舒尔茨B、E·G·雷文斯坦C、阿瑟·刘易斯D、史蒂芬·罗宾斯11、劳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差额部分的总和是劳动力个人流动的()A、直接收益B、间接收益C、心理收益D、风险收益12、根据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城乡间劳动的流动主要决定因素是()A、城乡间工资率B、城乡间就业率C、城乡同人口增长率D、城乡间经济增长率13、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49-1957大体是()A、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D、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14、减缓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关键措施是()A、消除户籍制度B、消除城乡差距C、改革用工制度D、改革教育制度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劳动力人力投资和流向的主要信号时()A、教育水平B、物价水平C、工资差距D、供求状况16、有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制约B、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C、既受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制约,也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D、既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17、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首要条件是()A、非农产业的发展B、农业的发展C、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D、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8、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B、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19、工业部门生产函数替代弹性大这一技术性特征,会导致工业部门()A、较少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B、更多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C、更多地利用劳动力而较少利用资本D、更多地利用资本而较少利用劳动力20、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B、第三产业的工资水平C、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D、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来涂均无分。

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A、合理地配置资本B、提高技术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制度改进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系统科学方法论D、归纳分析放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A、人的劳动能力B、劳动者C、社会劳动力D、智力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A、劳动时间B、生产的产品数量C、劳动生产率D、劳动技能5、下面这些特征中不属于...国有部门企业内部职工群体共同品质特征的是A、职工工作岗位先对长期固定个,工作技能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B、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C、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的累积过程D、职工对计划环境的足部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的依附的加深过程6、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A、工资“级”B、工资“元”C、工资“角”D、工资“分”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8、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D、向海外就业移民9、托达罗认为发证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A、规模和年龄结构B、出生率C、死亡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10、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A、小于零B、等于零C、不小于零D、不确定1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A、户籍制度B、城乡间的收入差距C、人力资本的结构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1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户籍登记的依据是A、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B、其父亲的户籍所在地C、居住地D、祖籍地13、下列属于反映就业结构数量指标的是A、就业人员的企业分布B、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C、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D、就业人员的职称结构14、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工资及收入水平C、社会因素D、农业政策1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16、根据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邮电通信业和商业饮食业属于第三产业的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7、被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称之为第三产业的新支柱的是A、商业B、金融业C、旅游业D、信息和咨询业18、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内部,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o.8的部门为A、交通运输业B、综合技术服务业C、批发零售贸易业D、金融保险业19、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C、农业→商业→手工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0、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农业部门B、工业部门C、商业部门D、金融部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复习资料.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复习资料.doc

A 、劳动力资源的结构C 、劳动力资源的总量4、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 BA 、第一产业一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 C 、农业一商业一手工业B 、劳动分工顺序 D 、人类的消费次序 ) B 、第一产业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 、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一第一产业 6、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就是(A )课本P61考试科目: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分A 、B 卷,通常情况下考A 卷题型:一 >选择题(10题*2分=20分)二、 名词解释(4题*5分=20分)三、 简单题(4题智分=32分)四、 论述题(第19题13分,第20题15分,共28分)一、选择题复习1、 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是(B ) A 、资本要素 B 、劳动力要素 C 、土地要素 D 、技术要素2、 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是( A) A 、行政手段 B 、市场手段 C 、价格手段 D 、供求机制 3、 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 D )5、第一次明确提岀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C ) A 、 1950年—1957年的农业合作时期B 、 1979年以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C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D 、 1980年8月党屮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A 、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 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C、 D、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 资木主义部门的扩人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资木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口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A 、上海 B 、江苏 C 、福建 D 、广东A 、产业结构差距B 、城乡投资规模C 、城乡收入差距 D、产业发展政策 9、在市场经济条件卜 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扛杆是 A 、供求信息 B 、 市场信息 C 、价格信号 D 、行业信息A 、消费总量的变化B 、消费顺序的变化C 、消费结构的变化 I )、消费弹性的变化7、从跨省流动的情况来看,跨省流动就业人口集屮在东部。

《宏观劳动力配置》真题训练1

《宏观劳动力配置》真题训练1

一、单项选择题。

(10题,共10分)1.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分析评价问题,它所回答的是()A.“应该是什么”的问题B.“是什么”的问题C.“怎么做”的问题D.“发展逻辑”的问题2.在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力数量()A.越少B.越多C.不确定D.不变3.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A.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4.根据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A.城乡间生活水平B.城乡间工作环境C.城乡间劳动强度D.城乡间工资率5.乔根森认为工业部门积累资本的先决条件是()A.负的农业剩余B.正的农业剩余C.正的工业剩余D.负的工业剩余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是A.市场供求B.价格信号C.劳动力市场信息D.物价水平7.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社会因素C.农业政策D.工资及其收入水平8.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9.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投资政策D.劳动力工资10决定农业部门门规模的首要因素是()A.工资及收入水平B.农业劳动生产率C.社会总人口的规模和结构D.工业化进程二、多项选择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总分:91一、单选题(共11题,共11分)1、寻求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最优化状态,这是进行研究的最终结果,达不到最优,意味着资源的浪费,这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1分)A:最优化B:定量性C:整体性D:综合性2、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1分)A:人的劳动能力B: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劳动者D:智力3、决定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1分)A:人类的消费次序B:劳动分工顺序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D:劳动力资源的结构4、与城市劳动力相比,下列属于“农民工”品质特征的是()(1分)A:农村劳动力一般从事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低技术或无技术的简单劳动B: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随劳动及分配过程的结束而持续C:农村劳动力对于失去在城市经济部门的工作机会表现出更弱的适应与承受能力D:农村劳动力劳动收入随劳动总量及劳动强度的增加而递减5、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是()(1分)A: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B: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C: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D: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6、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1分)A: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7、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58 -1978年大体是()(1分)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配置逐步得到发展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是()(1分)A:市场供求B:价格信号C:劳动力市场信息D:物价水平9、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1分)A:工业化进程B:社会因素C:农业政策D:工资及其收入水平10、影响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1分)A:社会总人口规模B:农业劳动生产率C:农业政策D:农产品贸易11、下列有关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不正确的是()(1分)A:劳动力市场机制成为基础B:向非农产业转移C:离土离乡D:逐渐回流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2、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宏观”应理解为()(2分)A:产业层面B:行业层面C:职业层面D:社会层面E:地区层面13、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具有的特点包括()(2分)A:能动性B:创造性C: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D: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E:时效性14、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2分) A:劳动手段B:能源C:劳动对象D:生产工艺E:生产力布局15、产权结构的基本特点包括()(2分)A:排他性B:收益性C:强制性D:可转让性E:社会性16、我国农村劳动力变动的特点有()(2分)A: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B: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C:农业劳动力结构不断调整D:离土离乡E: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17、下列不属于决定就业增长因素的是()(2分)A: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变化B:就业吸纳弹性系数C: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数量D:经济增长率E:产业结构转型三、文字题(共13题,共68分)18、名词解释:劳动力资源。

宏观劳动力配置考试试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考试试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总分:96一、单选题(共18 题,共18分)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1 分)A:合理地配置资本B:提高技术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制度改进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1分)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系统科学方法论D:归纳分析放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1 分)A:人的劳动能力B:劳动者C:社会劳动力D:智力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1 分)A:劳动时间B:生产的产品数量C:劳动生产率D:劳动技能5、1952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1 分)A:工资“级”B:工资“元”C:工资“角”D:工资“分”6、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1 分)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D:向海外就业移民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1 分)A: 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8、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 ) (1 分 )A:规模和年龄结构 B:出生率 C: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9、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 ) (1 分)A:小于零 B:等于零 C:不小于零 D:不确定10、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户籍登 记的依据是( ) (1 分 )A: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 B:其父亲的户籍所在地 C:居住地 D:祖籍地1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 (1 分 )A:户籍制度B: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C:人力资本的结构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12、下列属于反映就业结构数量指标的是( ) (1 分 )A:就业人员的企业分布 B: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C: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 D:就业人员的职称结构13、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 分 )A:农业部门 B:工业部门 C:商业部门 D:金融部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剩余劳动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剩余劳动力14、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化进程 B:工资及收入水平 C:社会因素 D:农业政策1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 (1 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16、被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称之为第三产业的新支柱的是( )(1 分 )A:商业 B:金融业 C:旅游业 D:信息和咨询业17、根据 1985 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邮电通信业和商业饮食业 属于第三产业的( ) (1 分)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8、我国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内部, 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 0.8 的部门为( ) (1分 )A:交通运输业 B:综合技术服务业 C:批发零售贸易业 D:金融保险业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0 分)19、总体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就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在 扩大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2 分 )A:改变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B: 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营经济, 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在这些产业 中就业 C: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扩大就业 D: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 E: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资体制、双轨运行的问题,具体特征有( ) (2 分)A: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特征仍然存在 B: 由于存在外部劳动力进入的“制度壁垒”,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水平 (包括) (1 分)20、工资收入是调节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 目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双重工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各种福利补助)明显低于由市场所决定的均衡工资水平C:企业内部的工资差别过小D:企业内部的工资差别过大E: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1、下列有关城乡劳动力资源结构,说法正确的有()(2 分)A: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呈上升的趋势B: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呈下降的趋势C: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下降的趋势,但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D: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上升的趋势E: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下降的趋势22、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具体包括()(2 分)A:工资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C:价格D: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E:利率23、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化的特点有()(2 分)A: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就业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B:工业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C:工业就业增长贡献率波动较大D:在各次产业中,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E: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下降三、文字题(共13 题,共68 分)24、名词解释:系统。

宏观劳动力配置考试试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考试试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总分:96一、单选题(共18 题,共18分)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1 分)A:合理地配置资本B:提高技术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制度改进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1分)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系统科学方法论D:归纳分析放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1 分)A:人的劳动能力B:劳动者C:社会劳动力D:智力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1 分)A:劳动时间B:生产的产品数量C:劳动生产率D:劳动技能5、1952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1 分)A:工资“级”B:工资“元”C:工资“角”D:工资“分”6、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1 分)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D:向海外就业移民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1 分)A: 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8、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 ) (1 分 )A:规模和年龄结构 B:出生率 C: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9、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 ) (1 分)A:小于零 B:等于零 C:不小于零 D:不确定10、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户籍登 记的依据是( ) (1 分 )A: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 B:其父亲的户籍所在地 C:居住地 D:祖籍地1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 (1 分 )A:户籍制度B: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C:人力资本的结构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12、下列属于反映就业结构数量指标的是( ) (1 分 )A:就业人员的企业分布 B: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C: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 D:就业人员的职称结构13、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 分 )A:农业部门 B:工业部门 C:商业部门 D:金融部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剩余劳动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剩余劳动力14、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化进程 B:工资及收入水平 C:社会因素 D:农业政策1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 (1 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16、被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称之为第三产业的新支柱的是( )(1 分 )A:商业 B:金融业 C:旅游业 D:信息和咨询业17、根据 1985 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邮电通信业和商业饮食业 属于第三产业的( ) (1 分)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8、我国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内部, 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 0.8 的部门为( ) (1分 )A:交通运输业 B:综合技术服务业 C:批发零售贸易业 D:金融保险业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0 分)19、总体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就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在 扩大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2 分 )A:改变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B: 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营经济, 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在这些产业 中就业 C: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扩大就业 D: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 E: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资体制、双轨运行的问题,具体特征有( ) (2 分)A: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特征仍然存在 B: 由于存在外部劳动力进入的“制度壁垒”,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水平 (包括) (1 分)20、工资收入是调节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 目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双重工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各种福利补助)明显低于由市场所决定的均衡工资水平C:企业内部的工资差别过小D:企业内部的工资差别过大E: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1、下列有关城乡劳动力资源结构,说法正确的有()(2 分)A: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呈上升的趋势B: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呈下降的趋势C: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下降的趋势,但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D: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上升的趋势E: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下降的趋势22、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具体包括()(2 分)A:工资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C:价格D: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E:利率23、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化的特点有()(2 分)A: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就业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B:工业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C:工业就业增长贡献率波动较大D:在各次产业中,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E: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下降三、文字题(共13 题,共68 分)24、名词解释:系统。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二00四年一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広观劳动力配置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止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I分,共10分)1、劳动力合理配置是()。

A、首耍的社会规律B、首要的经济规律C、首要的政治规律D、首要的自然规律2、决定社会劳动量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Z间的配置情况的因素是()。

A、劳动者素质的高低B、劳动量变动率的高低C、劳动考屮男女比例的高低D、劳动力年龄构成的高低3、劳动力配置系统论研究劳动力的第一个着眼点,正是以()为基础的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生产。

A、价值B、社会分工C、生产率D、生产关系4、()对劳动量在农业部们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农业产品需要量B、自然条件C、农业劳动者D、农业劳动生产率5、劳动力配置系统主要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是()。

A、价值B、价值量C、使用价值D、劳动时间6、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社会条件,最主要的是()。

A、人文环境B、人际关系C、社会生产关系D、社会产品分配关系7、农业内部分工的基础是()。

A、手工业的产生B、农业剩余劳动的产生C、商业的出现D、服务业的出现A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B 、第二产业、笫三产业、笫一产业的顺序C 、笫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顺序D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8、由于人类需要和生产的使丿1J价值在时间上河序列性,所以形成劳动力配置随主导产业的依次更替形成()。

9、工、农业产品进行交换的前提条件是()。

A、工、农业产品的价值不同B、工、农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同C、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工序不同D、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方法不同10、任何社会,在生产技术可能的条件下,生产什么,首先还是由这个社会的()的需要来确定。

A、掌权者B、少数成员C、大多数成员D、技术领先者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屮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广东省2020年10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20年10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A.“是什么”的问题B.“为什么”的问题C.“怎么样”的问题D.“干什么”的问题2.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A.自然资源的配置. B.资本的配置C.劳动力的配置D.技术的配置3.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其中包括()A.劳动力市场调节制度B.生产资料公有制制度C.统包统配制度D.户籍制度4.劳动力流动也叫()A.劳动力变迁B.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C.地域性流动D.行业性流动5.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A.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B.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尽C.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D.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6.决定劳动力资源规模的因素是()A.人口的质量B.人口的数量和结构C.人口的素质D.人口的分布7.从劳动力派生需求的性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自然属性来看,原则.上决定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因素是()A.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B.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质量C.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类型D.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品种8.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社会因素C.农业政策D.工资及收入水平9.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率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率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率D.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比率10.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投资政策D.劳动力工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宏观劳动力配置202201

宏观劳动力配置202201

宏观劳动力配置202201 M第一章导论【选择题】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2.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①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4.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社会性、经济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20105.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21016.宏观劳动力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间的配置。

2101多7.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是:劳动者。

1901 2101【名词解释】1.系统科学方法论:它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一般途径或路线。

2.实证分析方法:它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人的行为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就变了,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就是在资源稀缺性和人的理性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进行决策)1901/2010单3.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07、20014.系统: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1401【简答题】1、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劳动力配置总分:96一、单选题(共18题,共18分)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1分)A:合理地配置资本B:提高技术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制度改进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1分)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系统科学方法论D:归纳分析放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1分)A:人的劳动能力B:劳动者C:社会劳动力D:智力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1分)A:劳动时间B:生产的产品数量C:劳动生产率D:劳动技能5、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1分)A:工资“级”B:工资“元”C:工资“角”D:工资“分”6、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1分) 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D:向海外就业移民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1分)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8、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1分)A:规模和年龄结构B:出生率C:死亡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9、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1分)A:小于零B:等于零C:不小于零D:不确定10、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户籍登记的依据是()(1分)A: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B:其父亲的户籍所在地C:居住地D:祖籍地1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1分)A:户籍制度B:城乡间的收入差距C:人力资本的结构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12、下列属于反映就业结构数量指标的是()(1分)A:就业人员的企业分布B: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C: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D:就业人员的职称结构13、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分)A:农业部门B:工业部门C:商业部门D:金融部门14、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1分)A:工业化进程B:工资及收入水平C:社会因素D:农业政策1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1分)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16、被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称之为第三产业的新支柱的是()(1分)A:商业B:金融业C:旅游业D:信息和咨询业17、根据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邮电通信业和商业饮食业属于第三产业的()(1分)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8、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内部,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0.8的部门为()(1分)A:交通运输业B:综合技术服务业C:批发零售贸易业D:金融保险业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9、总体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就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在扩大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2分)A:改变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B: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营经济,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在这些产业中就业C: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扩大就业D: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E: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20、工资收入是调节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双重工资体制、双轨运行的问题,具体特征有()(2分)A: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特征仍然存在B:由于存在外部劳动力进入的“制度壁垒”,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水平(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各种福利补助)明显低于由市场所决定的均衡工资水平C:企业内部的工资差别过小D:企业内部的工资差别过大E: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21、下列有关城乡劳动力资源结构,说法正确的有()(2分)A: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呈上升的趋势B: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呈下降的趋势C: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下降的趋势,但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D: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上升的趋势E: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总体来看呈下降的趋势22、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具体包括()(2分)A:工资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C:价格D: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E:利率23、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化的特点有()(2分)A: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就业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B:工业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C:工业就业增长贡献率波动较大D:在各次产业中,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E: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下降三、文字题(共13题,共68分)24、名词解释:系统。

(4分)25、名词解释:劳动力资源。

(4分)26、名词解释:交易成本。

(4分)27、名词解释:资源禀赋结构。

(4分)28、名词解释:劳动力流动。

(4分)29、名词解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

(4分)30、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市场,在建设上取得的明显进展的具体表现。

(5分)31、简述劳动力迁移理论中的乔根森模型的主要观点。

(5分)32、简述我国城乡劳动力配置方式的演变过程.(5分)33、简述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变动具有的主要特点。

(5分)34、简述影响第三产业就业数量与结构的因素。

(5分)35、试述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9分)36、试述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利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问题,以及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10分)1401-广东省-宏观劳动力配置总分:96一、单选题(共18题,共18分)1、【考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答案:C解析: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取决于支配它、利用它的其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资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2、【考点】实证分析方法答案:B解析:实证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微观机理,用于解释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经济行为,如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等。

3、【考点】劳动力答案:A解析: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其中第一种解释表达了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

4、【考点】劳动生产率的含义答案:C解析: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

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用劳动消耗量(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例来表示。

5、【考点】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和特点答案:D解析: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以工资“分”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工人实行8级工资制,职员实行职务工资制,对各级政府的供给制工作人员实行津贴制,并规定了相应的等级。

6、【考点】劳动力流动的含义答案:B解析: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都是以向城镇的易地转移为主即非农化与城镇化同时进行。

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层次:(1)产业转移,即非农化;(2)地域转移,就是易地非农化;(3)身份转移,即城市化。

7、【考点】刘易斯模型及其修正答案:A解析:任何提高农业自给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做法都会造成资本主义部门实际工资的提高,从而造成资本家剩余的减少和资本积累率的降低。

刘易斯模型的核心内容是部门之间生产力的差异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8、【考点】托达罗模型答案:A解析:托达罗认为不能指望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这首先是由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特征所决定的。

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规模和年龄结构,出生率只影响到新生儿的数目,而死亡率却影响到各个年龄组。

9、【考点】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界限答案:C解析:如果流动收益大于支出成本,流动就有经济意义;反之,流动就得不偿失。

用经济学术语表达就是,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不小于零。

10、【考点】第三节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答案:A解析: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户籍管理与其他国家实行的居住地登记制度不同,它把城乡人口分布和劳动力配置凝固化了。

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依据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户籍登记。

11、【考点】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答案:B解析:城乡间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越大,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动机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消除城乡差距是减缓劳动力流动的关键措施。

从我国发展的趋势来看,城乡间的差距目前仍有扩大的趋势,这是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

12、【考点】产业与产业结构答案:A解析:反映就业结构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数量指标,如就业人员的所有制分布、部门分布、企业分布、城乡分布等;二是质量指标,如就业人员的职业构成、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职称结构等。

从广义上看,产业结构包括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一种衡量方法。

13、【考点】农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答案:A解析:农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产品是人类需要的第一层次,社会劳动力的分配要首先满足农业部门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14、【考点】工资及收入水平答案:B解析:工资及收入水平是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收入高的地区和行业,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如果农业部门的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其他产业和行业的收入水平,劳动力就会由农业部门流向非农部门出反之亦然。

15、【考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劳动力需求减少答案:C解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资本的构成: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二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条件决定,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

16、【考点】第三产业的概念答案:D解析:国外经济发达国家把商业、金融业、旅游业和文教卫生业称为第三产业原有的四大支柱,而把信息和咨询业称为第三产业的两大新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