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的对策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的对策探究摘要:长期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这也是当前我国司法急需进行规范的问题。
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局限在诉讼法或侵权法领域,很难引领附带民事诉讼真正走出困境。
实际上,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难以真正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认识不清。
而转变理念、创新体制、完善配套制度等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乱象问题的重点。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对策
长期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这个问题也是多年以来在理论界引起深入关注和探讨的难点问题。
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解释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出台并施行让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统一。
但随着被害人死亡案件中因死亡赔偿数额高而导致调解难度增大、“空判”率也较高等情况的不断发生,《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规定的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能不能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又引发了人们新一轮争议。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乱象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试图通过司法解释的途径进行统一和规范,但因为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一直存有争议,尤其是在2009年底通过了《侵权责任法》后,关于怎样协调刑法、刑事诉讼法与侵权责任法之间的关系还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究,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也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
所以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是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并走出这一困境的重要前提。
从表面上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上的问题,但除了这一问题,在其背后,还有这一问题产生的社会层次的原因。
而且,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所以,法律关注的核心也是人。
附带民事诉讼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其实最终体现出来的还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问题,是对法的理解与认识问题。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的影响
1、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原告人的权益保护问题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因人身或其财产权利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要求犯罪人赔偿损失,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但因为赔偿范围与标准不明,附带民事诉讼的混乱使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权利难以保障。
2、对国家法制统一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影响
法制统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用通俗的话说,法制统一就是要实现同案同判。
但是,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管是同类性质案件同类诉讼程序,还是同类性质案件不同诉讼程序,同案却不同判
的现象普遍存在。
3、对公平正义等现代法治价值实现的影响
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引与教育。
而通过定分止争等工具性价值的体现,并以此来引导社会去追求诸如自由、平等、公平、效益等目的性价值,以实现特定的社会理想。
而法要充分发挥上述所提的功能,不仅仅需要法律自身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且司法判决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的乱象,使人们不能准确的去把握法律的指向,甚至于连公平正义这一法的基本价值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三、解决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乱象的对策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同一违法行为双重法律责任的方案,符合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
虽然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诸多问题,但我们应当坚持完善附带民事诉讼而非废弃它的思路。
目前我国附带民事诉讼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有思想观念层面的,也有法律制度、司法实践层面的,要解决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1、更新观念创新体制
正确处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私权与公权等之间的关系,在宏观上,坚持以宪政观念为指导,树立起私权优位、民事责任优位的观念,树立起公权力以为私权服务为最终目标的思想。
2、清理不当司法解释
把附带民事诉讼作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诉讼来处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种种问题。
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还是民事诉讼,应以民事法律为依据,在确认民事责任时,也要按照实际情况去确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或公平责任原则,使被害人的民事权利得到保障。
3、建立系统配套制度
其一,在一定条件下赋予当事人先行民事起诉权。
尤其当被害人在生活、医疗等方面困难急迫的情况下,民事诉讼的先行处理非常必要。
其二,建立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
可以借鉴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制度,以弥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这一弱点。
其三,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以公共基金的方式向那些无法从犯罪人处获得民事赔偿的刑事被害人支付金钱的制度。
这一制度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必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结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有利于最佳诉讼效果的实现,是解决侵权型犯罪的综合方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妥善处理案件、化解矛盾纠纷具有其显在优越性,也代表着侵权型犯罪诉讼模式的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乱象,应立足于当前我国
实际,从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这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尽快走出混乱的状态,对国家的法制统一,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作翔.法理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3,387-388,470-478,
[2]刘金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3]孙应征,王礼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新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
[4]邵世星,刘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3
[5]陈灿平.刑民实体法关系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4
[6]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794-795
[7]张明楷.法益初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