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利用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核酸研究.
a.凝胶滞缓 实验(Gel retardation assay), 又称DNA迁 移率变化试 验(DNA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
b. DNase I 印迹试验(DNase I foot printing) • 主要步骤: ① 用32P标记DNA双链末端,并用RE切去一端; ② 加入细胞特定周期蛋白质提取物,温育; ③ 加入适量DNaseI或硫酸二甲酯-六氢吡啶,使 DNA链发生断裂。 这一反应中,DNaseI或硫酸二甲酯的用量非常关 键,要保证每一条DNA链只发生一次磷酸二酯断 裂! ④沉淀DNA(包括与DNA相结合的蛋白质); ⑤进行DNA凝胶分析。 • 如果某个蛋白质已经与DNA的特定区段相结合, 那么,它就会保证该区段DNA免受消化或降解作 用。在电泳凝胶的放射自显影图片上,相应于蛋 白质结合的部位不产生放射性标记的条带,而是出 现了一个空白的区域,形象地称为足迹。
4. DNA序列分析 a. 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 Cambridge的F. Sanger在1977年发明用双脱 氧链终止法测定单链DNA的序列,其基本原理如 下: ①DNA聚合酶能够用单链DNA作为模板,合成准确 的DNA互补链; DNA聚合酶常用Klenow大片段, 无5'→3'外切酶活性。 ②该酶能够用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作底物并将 其聚合到新生寡核苷酸链的3'-末端,从而终止其 延伸反应。在DNA测序反应中,加入模板DNA, 引物(特异性引物,如T7,T3,M13等),DNA 聚合酶,dATP,dTTP,dGTP,dCTP和一种 ddNTP。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基本原理示意图
b. DNA序列分析自 动化(分析反应\读 片过程 )
用四甲基若丹明 (Tetramethylrhoda mine)作为荧光剂 标记DNA引物,带 有这种引物的DNA 片段能在激光诱导 下发出荧光。按照 标准的双脱氧终止 法或化学终止法进 行测序反应,跑 DNA凝胶后,用计 算机检测。
DNA测序的全过程(实际)
5. 基因的定点诱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使已克隆基因或DNA片段中的任何一个 特定碱基发生取代、插入或缺失变化的过 程叫作基因的定点诱变,是基因工程和蛋 白质工程的重要手段。 如: 盒式诱变(cassette mutagenesis),包括盒 式取代诱变和混合寡核苷酸诱变两种方式。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 原理
1. 核酸的凝胶电泳(Agarose & Polyacrylamide) 将某种分子放到特定的电场中,它就会以一 定的速度向适当的电极移动。某物质在电场作用 下的迁移速度叫作电泳的速率,它与电场强度成 正比,与该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而与 分子的磨擦系数成反比(分子大小、极性、介质 的粘度系数等)。 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是离 子化的,所以,DNA和R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 子状态(Polyanions)。将DNA、RNA放到电场 中,它就会由负极→正极移动。
2. 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 在大多数核酸杂交反应中,经过凝胶 电泳 分离的DNA或RNA分子,都是在杂交 之前,通过毛细管作用或电导作用按其在 凝胶中的位置原封不动地“吸印” 转移到 滤膜上的。 常用的滤膜有尼龙滤膜、硝酸纤维素 滤膜,叠氮苯氧甲基纤维素滤纸(DBM) 和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滤膜(DEAE)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将核酸样品转移到固体支持物滤膜上, 这个过程特称为核酸印迹(nucleic acid blotting)转移,主要有电泳凝胶核酸印迹法、 斑点和狭线印迹法(dot and slot blotting)、 菌落和噬菌斑印迹法(colony and plaque blotting); 2.将具有核酸印迹的滤膜同带有放射性标 记或其它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 所以有时也称这类核酸杂交为印迹杂交。
Mullis开车的时候, 瞬间感觉两排路灯就是DNA的两条链,自己的 车和对面开来的车象是DNA聚合酶,面对面地合成.DNA, ……
Mullis的第一个P源自文库R实验
1983年9月中旬。Mullis在反 应体系中加入DNA聚合酶 后在37℃一直保温。结果第 二天在琼脂糖电泳上没有看 到任何条带。于是他认识到 有必要用加热来解链,每次 解链后再加入DNA聚合酶 进行反应,依次循环。1983 年12月,他终于看到了被同 位素标记的PCR条带。
PCR的基本原理
• 引物 • dNTP
基本要素
• 耐热DNA聚合酶 • 模板DNA
• 变性(denaturation):90~98℃;
延伸三个步骤。
Kary B. Mullis (1944 -),在 Cetus公司工作期间,发明 了PCR。 他原本是要合成 DNA引物来进行测序工作, 却常为没有足够多的模板 DNA而烦恼。1983年春夏之 交的一个晚上,他开车去乡 下别墅的路上萌发了用两个 引物(而不是一个引物)去 扩增模板DNA 的想法…...
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 应。1983年由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提出,1993
年因此而获诺贝尔奖。PCR技术是指通过模拟体
内DNA复制的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DNA某个 特殊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它包括变性、退火、
3. 细菌的转化 所谓细菌转化,是指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 了来自另一种细菌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 发生遗传改变的生命过程。这种提供转化DNA的 菌株叫做供体菌株,而接受转化DNA的寄主菌株 则称做受体菌株。大肠杆菌是最广泛使用的实验 菌株。在加入转化DNA之前,必须预先用CaCl2 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之呈感受态(Competent Cells)。Mg2+对维持外源DNA的稳定性起重要作 用,质粒DNA中的抗生素是筛选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