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栽种麻竹.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栽种麻竹
麻竹系牡竹属巨型笋材两用竹,主产于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麻竹又称大叶乌竹,单笋重量可达5千克以上,成年竹直径可达20~25厘米,竹高可达25米。麻竹前两年生长较慢,从第三年开始进入迅速生长期,产笋量和竹杆直径迅速提高。它既是一种经济植物,又是一种绿化河滩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麻竹在温度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且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极少,投资成本低,经济价值高,一次投入可长期受益。一般亩栽111株(23米)或222株(1.52米),种植当年一般每株可产笋3~5条,亩产600千克左右,第二年亩产鲜笋2000~3000千克,第四年进入丰产期,进入丰产期后亩产鲜笋10000~16000千克,产值10000元以上。每年5月至11月为产笋期,产笋期长达半年以上。
竹笋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正在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而市场潜力大。就国内市场而言,全国12亿人口,如每人食用1千克鲜笋,就需要培育几百万亩高产笋用林才能满足其需要。目前,国际市场上笋片、笋干的消费量达500万吨以上,但市场远未饱和,可见市场前景广阔。麻竹除笋用外,其竹秆粗大,茎直,可作建筑材料、竹筏、水管及抬扛等用。麻竹竹壁厚,但竹质较松软,通过工艺加工为板材,其经济效益更高。麻竹竹叶巨大,叶长15~35厘米、宽4~8厘米,可用于制作斗笠、船篷、蓑衣及包装用品。近年来还利用竹叶
提取黃酮、叶蛋白以及一些抗衰老物质,并制作竹叶酒、竹汁饮料等。
一、营造麻竹林的整地方法
1.营造“四旁”林的整地挖穴方法麻竹性喜温热、湿润、肥沃的土壤,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栽植麻竹营造四旁竹林,既能绿化美化环景,保持水土,又能收获竹笋和竹材,获取经济效益。四旁栽植麻竹,一般地块零星、面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因此多采用挖穴植竹法营造,可以根据具体地形地势,因地自宜,选择适当的密度,如23米,33米等,进行整地和开挖栽植穴,一般栽植穴以长7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左右规格,除去穴内石块、杂草、灌木根系,表土填入下层,底土翻到表层以利风化。整地挖穴工作应在头年冬季封冻前完成,以利土壤熟化。栽植后的3~5年内需逐年扩穴。
2.营造成片林的整地方法整地包括林地清理、全面开垦和挖穴三个工序。造林整地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成活率,并且直接影响成林速度与竹笋产量。山地及丘陵坡地通常采用带状水平阶整地,带宽为1~1.5米,带间距大小,主要视设计造林密度、种植点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带间距的宽度可以大些,以便拦蓄和保持水土。而需整理翻耕的带面宽度也与坡度有关,通常坡度为10~20度、21~30度、31~45度以上的坡面,则整理翻耕带面宽度相应为2~3米、2~2.5米及1~1.5米。对于坡度较缓的翻耕带可进行全深翻30~40厘米深,对较陡的翻耕带可先挖栽植穴(规格同上法),但需对翻耕带内的杂草及灌木
除去,其空间待栽竹后3~5年内逐年翻耕完毕。在坡度陡的地方,带间植被(灌草)头年可以只割刈而不挖翻,只挖栽植穴,以免带来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发笋生长后,第2~3年通过扶育逐年挖除。若在沟谷缓坡或河岸冲积地带,则可采用块状整地。同样既可以全面深翻或先挖栽植穴。整地挖穴填土需在头年土壤封冻前完成。
二、竹苗栽植技术
1.麻竹苗的栽植时间麻竹一般在3~4月发叶,6~9月发笋,栽苗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不过,在不同地区,由于温度、降水的季节性分配不同,则造林时间也不一样。如春季降雨充沛,无春旱的地区,1~3月份均可栽植;如有明显春旱,但有充足水源灌溉或灌水条件好的,也可以在1~3月份内任选时间栽培;而既有春旱,又不能较好的灌溉的,应在春旱及将结束,春季较大雨量的降雨期及将来临前栽植为好。这样,竹苗栽种后就能很快满足体内的水分动态平衡。这是确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环,并有利于当年发笋长竹。
2.竹苗的选购与处理竹苗应从正规公司购买,较大数量购苗时,应先前往苗地考察、签订相关合同。要按先整地改土,后栽苗的程序,衔节调运苗木时间。应随挖、随运、随栽。如一时不能栽完,应放在阴凉避风处“假植”,或用稻草打湿后覆盖,定时浇些水。远距离运输需打泥浆保湿包装运输,防止根芽干枯。在运输途中或上下车时要注意保护竹苗不受损伤。
在栽植前,用锋利快刀把竹头伤口削平,除光竹头笋壳,用浓泥浆
(泥浆里加入适量浓度生根粉更好,生根粉的包装袋上有使用说明,按说明操作)浆根备栽。
3.栽植方法由于麻竹的地下茎有节间缩短的特点,在土壤中不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栽苗时在整翻好的土壤上或栽植穴上面需开穴(即挖窝)栽植,穴的空间处理很重要,要求每穴(每丛)用腐熟堆肥、厩杂肥15~25千克,与表土拌匀垫底,浇足底水,然后将竹苗直立栽植于穴内(直栽适宜于密植,常规稀植时也可以正面斜栽),分层对竹蔸盖土。竹蔸部覆土时要使细土与之紧密结合,适当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实,然后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内积水,弧形高度仅高于竹苗秆基3~5厘米,栽植深度以刚露出竹枝的一个节为准。注意回土以压实为度,不能用锄头捶打覆土;栽后灌足定根水;栽苗后,可用地膜或稿杆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新根;覆盖后若发现土壤干燥或遇持续晴天,应揭膜灌水后再覆盖上地膜。当气温回升,夏季到来时揭去所盖地膜。竹苗成活走新根后才能按要求施肥,未成活或半成活时不宜施肥。
三、麻竹的抚育管理技术
1.灌溉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栽的竹苗,经过挖、运与栽植,根蔸受到损伤,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苗会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基至栽植穴积水,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谢,会腐烂死亡。所以造林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干燥时,则必须及时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或遭冲刷时,又须及时培土和做好排水工作。
灌溉时可以开挖水平沟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湿润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围开排水沟,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沟引出。
2.松土除草新造竹林,在林枝郁闭前,每年要松土除草1~2次。第一次在5~6月,这时杂草幼嫩,易腐烂;第二次在7~8月。稀植林栽后的1~3年可以间作豆科作物,若有间种则结合抚育农作物进行。同时,注意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壅垛压青,把杂草铲除后堆在竹蔸附近,也有培土的效果。这样有利于竹笋生长,可提高产量。
3.施肥每年3次。第一次称春肥(基肥),3月中下旬扒土暴晒后进行,促进笋目萌发,增加竹丛产笋量。常用的春肥有人粪尿、猪栏肥、牛粪、饼肥等。一般每丛施人粪尿、猪栏肥或牛粪25~50千克,或腐熟的饼肥7~10千克,亦可施塘泥或堆肥150~200千克,肥料施入已扒开土的竹丛周围,施后随即盖土。第二三次施肥(追肥),应在竹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6~8月)进行,促进竹笋生长,提高其产量。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每丛每次可施入氮磷钾混合肥料(5:1:2)1~1.5千克,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0.5~1千克。先在竹丛四周开沟,将化肥均匀地撒入土内,或用水将化肥稀释后浇灌,施后随即盖土。要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触嫩笋,以免引起竹笋萎缩死亡。
4.培土未出土的竹笋,笋箨黄褐色,笋质细白脆嫩、味鲜。竹笋出土受光后,笋箨变绿或暗褐,竹笋老化,笋质降低。因此,在竹笋尚未出土前,用细碎的潮土培土,可避免竹笋的笋箨见光变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笋质量。通过培土,还可培育大笋,提高产量,培土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