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
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
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
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基础。
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惩治侵权行为的法律法规,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强产业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效衔接。
第三,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创新环境。
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加强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和利用,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吸引他们回国发展。
第四,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创新创业的时间和成本。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市场预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鼓励创新创业者敢于尝试,鼓励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第五,要深化国际创新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研发和分享科技成果。
参与到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与集聚,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形成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共识和机制,保护自主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总之,中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企业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个人要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才能够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创新驱动的发展。
浅谈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思路以及途径
浅谈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思路以及途径任伟民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鲜明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
从总体上看,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已严重滞后于新形势的需求。
要让创新的巨大潜能充分释放,积聚成发展转型的强大驱动力,在自主创新的各环节清障拓道已成当务之急。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意义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影响了格局,从某种意义上,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全国民族的前景,因此创新驱动是破解我们国家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长远发展,打造持续动力的根本之道是我们国家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必须要长久坚持的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强国所需。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
国民的“创新素质”包 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
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
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创新型国家是指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从而拥有领先地位的国家。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环境下,成为创新型国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追求目标。
创新型国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科技创新能力强。
创新型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研究机构、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投入,能够不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生和应用。
2. 开放的经济政策。
创新型国家通过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引进和消化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要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培养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等,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动力。
3. 全面的创新战略。
创新型国家在创新领域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战略,包括科学研究领域、技术成果转化领域、产业技术升级等,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体系。
4. 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型国家重视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规范,为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知识保护体系。
基于以上基本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通常需要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强化人才培养。
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政策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2. 加强科学研究的投入和管理。
创新型国家需要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升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研发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咨询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3. 加强企业和市场的协同作用。
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体系,建议企业和市场参与创新投入和创新运营,利用市场动力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和兴趣,群策群力推动创新实践。
4. 建设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括专利制度、版权制度、商标制度等,以便更好地激发人们投资创新和科学技术创造。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掌握和发展科技是国家和企业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谋求经济的长远发展, 构建长期竞争的优势。
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指出, 要坚持自主创新,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6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水平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原创能力不足,科研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稀缺,科技投入匮乏,自主创新的体制不顺。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持续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代价的。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是可持续的,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格格不入。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线。
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 不仅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还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力争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如果我们没有掌握重要的核心技术, 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就很难在激烈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 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一切科学的合理的事物都是美的。创新就是要发现科学的合理的事物,发现美。当我们对某些事物和道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之后,经常会由于一些小的事情想到一些其他的一些事物和道理,这就是灵感产生了。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把握灵感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是创新的三个要素,只有这三点都把握好了,我们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创新。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创新的必备条件,因为我们只有分清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科学的合理的,什么是假冒的错误的,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创造出美的科学的合理的事物。但是如果缺乏把握灵感的能力,当灵感来临时我们不知道,让它们悄悄溜走了,当然也不可能有创新。把握灵感的能力包括对创新的强烈愿望,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等。其实触发灵感的事情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把握,能不能把握。抓住了灵感,有了创新还不够,还必须把创新成果尽量扩大化,这就需要推理能力。
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实不用我说,创新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创新就是要摆脱陈腐,发现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总之一切发现新东西都是创新。但是发现新大陆不是创新。社会主义改革也是新的领域,提高就业率,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创新促进了社会发展,可以这么说,创新代表着社会进步。当今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原有的生产领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面对发展中国家蓬勃的发展潜力,他们感觉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想有新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发现更多新的生产领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决不断产生的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压力的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他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机遇以及没有饱和的发展空间。现阶段他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但当他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社会不断趋于饱和,如果社会创新不够,他们必将面对现在发达国家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创新,他们的经济最多可以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绝对不可能超越发达国家。其实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关键不在于这个国家有多少廉价劳动力和多少资源,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创新力够不够。日本国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日本是一个人力和物资资源都非常缺乏的国家,但是他们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不http://n得不让人惊叹。不容置疑,美国是一个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国家,虽然他们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如中国,但如果中国不能发展强大的民族创新能力,他要想超越美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引言在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挑战和策略。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
一个创新型国家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创新也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三、创新型国家建设面临的挑战然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并非易事。
首先,创新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而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创新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和制度壁垒,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此外,全球创新竞争激烈,中国需要在全球创新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策略为了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
只有通过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才能够推动创新的发展。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够激励创新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技术转移。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推进创新的重要策略。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能够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加快自身的创新进程。
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案例中国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头羊。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些案例证明,中国在创新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
六、结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创新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通过加大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能够在创新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创新,中国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建设创新形国家合理化建议
建设创新形国家合理化建议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切入,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确保政策的实施和取得预期的成效。
以下是我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如今,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科技体制陈旧,创新能力并没有完全得到施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打破部门孤立、权力滥用等问题,鼓励多方面的创新和科研合作,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确保科技体制改革落地实施。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产学研用结合。
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发挥各类商业机构和高校的科技创新优势,大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第三,我们应该推动企业创新。
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
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实施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加大购买国内自主创新产品、使用自主创新技术的力度,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科技基金等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第四,我们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等。
因此,我们应该完善人才政策、培养创新人才、吸引海外人才等措施,建立科技人才评估体系,推进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高人才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深入培育创新文化。
在社会和企业上,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鼓励人们自由思考、勇于探索,打造一个让人民愿意探索、创新、发挥想象力的社会氛围。
同时,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下接受创新教育,建立创新观念和勇于创新的信心。
以上是我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和意义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和意义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7、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和意义?(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过科技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
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
我们只是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下面从多方面进行若干思考,探讨如何在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创新型国家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人才进行扶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此,我们可以扩大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吸引高水平留学生回国工作,增加留学机会和经费。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在基础教育中加大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和口碑,使之成为劳动力市场主流的成长通道。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技术转移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
技术培训能够使科研人员接触到前沿技术,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技术转移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手段。
因此,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能够为实践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支持科学家的研究和创新实践。
三、推动企业创新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开展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和金融领域的紧密结合。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转化制度,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创新实践,并促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四、加强政府引导和投入政府作为国家管理者和发展的引领者,在创新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强对创新领域的引导,制定支持创新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科技企业和科学家进行研发活动。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的评价和监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输出。
总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摘要】在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从新时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两个方面进行引言。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措施,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结论部分强调实现自主创新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通过这些措施和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关键词】自主创新、新时代、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产学研用融合、知识产权、高水平科技人才、国际合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
1. 引言1.1 新时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新时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通过自主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自主创新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新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如果一个国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无法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中立足,也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而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涌现却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引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并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包括加强教育、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
1. 加强教育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教育投入:国家应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这样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
•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科研与技术创新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以下是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的一些建议:•鼓励科研投入:国家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
国家应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福利待遇,吸引人才投身科研创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不应局限在国内,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家应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项目,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3. 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创新生态环境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
以下是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政策支持:国家应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这样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创新,并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
•打破壁垒:创新需要自由开放的环境。
国家应打破行业壁垒,鼓励创新者跨学科合作,推动不同领域的融合创新。
•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
国家应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和引导,培育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
结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加强教育体系:投入更多资源发展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包括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跨学科和专业技能。
2. 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创新型企业和研发中心,并加强国内外合作。
3.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创新者将其成果投入市场,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增加创新的收益。
4. 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为创新提供更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持,培养更多优秀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5.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机制和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
6. 鼓励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创业环境,包括财政支持、减少创业壁垒、减少创业风险等,鼓励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7. 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型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创新方案,提供创新奖励和激励机制,建立一种尊重创新和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
8.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交流,引进和吸纳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合作。
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的具体情况,并且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施和推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被认为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致力于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本文将探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措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1.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研究与应用,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
2.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回应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科技产品的需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科技和教育的协同发展:科技与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能够推动科技和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2.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能够培育和支持创新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建设创新型国家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质量,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条件,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加强科研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3.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科教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科技和经验,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
谈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
谈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资源和资本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技术和知识的竞争。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也能够促进科技和知识的传递,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推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的关键。
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更是思想的开放、文化的多元和社会的进步。
创新是现代化的源动力之一,它可以推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初步实现现代化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积极推动,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要推进的主要方向。
创新是建设国际大国的基础。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变得更具竞争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更多地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需要我们共同加强科技创新和合作,采取合理的创新政策,发挥人才作用,打造优秀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体制机制。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国家才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声誉和地位。
创新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对社会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创新精神和开放思维,鼓励创新引领社会,促进技术和思想的交流和传递,提高社会发展能力。
只有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我们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创新体制,提高人才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从传统到现代创新的转变。
我们还需要加强合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促进全球创新共享,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全球化经济变革的加深,世界形势不断演变,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和
必须面对的挑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现在,随着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紧密,应用科技的能力与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关键,技术创新成为国家
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的建设就必将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其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开创中国技术革新发
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历史时期,新技术
更新换代,科技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变成一种国家科技发展的
必要条件。
如一个国家想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果,就必须建立面向技术前
沿的创新型国家系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效的促进中国技术创新
的发展。
创新型国家建设
以中国风筝为例
• 中国的创新
– 有上前年的历史 – 有许多“创新”性的变形
• 但永远是:
– 一条线的漂浮模式
自行车早期百年
达芬奇1500
Re-invent 1821
pedals 1869
high-wheel
Chain
air-Tire
• 达芬奇1500年,首次发明 • 300年后,重新发明 • 1800-1900的100年内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当今世界三种类型的现代化国家 : 第一种类型: 资源消耗型国家 典型代表: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 发展途径: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基本内涵:
将科技创新作 为基本战略,大 幅度提高科技创 新能力,形成日益 强大竞争优势的 国家。
重要特征:
▲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 高; ▲R&D(研究与开发)投 入比占GDP的比例较高;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濒临破产的底特律
3、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一流企业做标准 二流做品牌文化 三流做解决方案 四流做产品差异化 五流做同质化产品,打价格战
WINDOWS淘汰MSDOS
凭借操作系统的优势,
1994年微软的WORD进入中
国市场之后迅速击败了金 山的 WPS
中国汽车工业的 “市场换技术”之梦
研发、设计
品牌、营销、服务
生产制造
营销费用15美元
专利:8美元
制造费:3美元
美国市场上苏州生产的罗技鼠标
产业链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的价值
一吨多少钱?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只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才能够培养和吸引一流的科研人才,建设一流的科研机构,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科技创新,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创新主体。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一方面,要完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
同时,还应该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再次,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因此,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引进国外的科技人才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和合作项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科技挑战。
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孕育和发展。
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文化建设,弘扬创新、敬业、奉献的精神,培养和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此外,还应该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总之,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创新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
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
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
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
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3.意义: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措施:前提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
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
〃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
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
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材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
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
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
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
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
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
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
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
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
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
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改造提升制造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
这实质上符合中国的现状,也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设想不谋而合。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不可少。
此次中共中央特别提到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是题中之议,中共中央在建议中亦有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