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与会话
——《语言与哲学》读书笔记
本文是格莱斯1975发表,在文章的开篇,他首先指出自然语言和形式主义的逻辑语言之间的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格莱斯看来,逻辑模式可分为形式主义和非形式主义两大类型,前者就是人工语言符号。(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搞清楚分类)他认为通过形式手段建立人工语言,用逻辑真值条件来根除日常语言中的模糊与歧义现象,从哲学的角度看是不适当的;日常语言中大量的言外之意以及联想意义、情感意义等引申意义也是形式手段所无法解释的。形式主义者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孤立地研究语言的意义。
本文第二部分,格莱斯通过一段简单的对话,引出了“蕴含”的定义,格莱斯认为日常会话中的话语所传达的意义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言说内容或语义蕴涵即话语的字面意义;二是话语隐涵或语用含义即话语的言外之意。对于话语的言说内容,格莱斯没有做出严格的说明。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Rob is riding on a horse.从这个句子我们可以推导出:
(1)Rob is riding on an animal.
(2)Rob is riding on something.
(3)Rob is doing something.
(1)、(2)、(3)都是从语句1中推导出来的,它们都是语义蕴涵命题。
我们在举第二个列子:
2a.不会是美国。
2b.古巴队将获得冠军。
2a并不蕴涵2b,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从2a推导出2b,但如果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从2a推导出2b,这样2b就是2a的语用含义,也就是隐涵内容。比如说两个球迷在讨论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当时形势已经明朗,冠军不是美国队就是古巴队,而古巴队的精湛球技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在这一特定语境中,甲说了2a,已说了2b,这实际上有一个语言推理过程,或者美国队将获得冠军,或者古巴队将获得冠军。不是美国队获冠军;所以,古巴队将获冠军。似乎是两句毫不相干的话,由于语境的作用,使它们具有了推导关系。他们不是语义蕴涵,而
是话语隐涵。可以看出语义蕴涵不依赖于语境,而话语隐涵依赖语境。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有以下3个方面的共有知识,才能实现正常交际:
(一)语言知识,或者说一种语法知识。
(二)非语言知识和信息,或者说一系列百科知
(三)推理规则,或者说一种逻辑。就上例来说,那一组命题,即语义蕴涵;另一种情况是从所说的语句以及交际双方共有的非语言知识和推理规则才可以推出的一组命题,即话语隐涵。格莱斯将话语的隐涵(即隐涵内容)作了分类。他首先区别约定隐涵和非约定隐涵。话语的约定含义,就是根据话语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约定意义得出的隐涵。
在文章中,格莱斯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3. 他是英国人,因此他是勇敢的。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出
3a.他是英国人∧他是勇敢的。
3b.他是勇敢的这一情况是他是英国人这一情况的后果。
在格莱斯看来,3a是3的语义蕴涵,而3b是隐涵内容。3b根据中词语“因此”的约定意义得出的隐涵,因而是3的约定隐涵。话语的言说内容和约定隐涵都被看做是话语的约定意义。但言说内容是话语的约定意义中的真值条件的内容,而约定隐涵则不是。话语的非约定隐涵,就是话语的约定隐涵之外的隐涵,是由于词语或句子的约定意义而得出的隐涵即言外之意。格莱斯把非约定隐涵区分为会话隐涵和非会话隐涵。格莱斯的隐涵理论,主要讨论非约定隐涵中的会话隐涵。关于格莱斯的对隐涵的分类需要进一步了解。
根据格莱斯提出的会话逻辑,会话隐含意义不能仅根据经典形式逻辑蕴涵关系推导获得,还需参照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才能推出。
在谈话的每个阶段,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要求参与者遵守的笼统的一般原则,即在你参与会话时,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需要,人们把这个原则称为合作原则。他还将合作原则划分为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每个准则由若干个次准则组成。
1.量的准则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例子自己举)
2. 质的准则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所讲的话要有关联。
3. 方式准则:
a) 避免晦涩:有的人写情诗写得很晦涩,别人不知道讲些什么。
b) 避免歧义c) 简练d) 仅仅有条
4.关系准则,使之相关
通过格莱斯在文中提出的例子,他认为在谈话交流中遵守合作原则和那些准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类似契约的事情,谈话交流在其特性上显示了与合作交往共同具有的特性:
1.参与者们都具有某个共同的直接目的
2.参与者所提供的东西应当彼此依赖胡相吻合
3.存在着某种理解,如果双方都不同意交往应该终止,那么交往就应
该按适当的方式继续下去
虽然这些契约准则可能适用于某些情况,但依然有许多类型的交流,想争吵、写信等,他们与契约的基础是不能合适的相符的。所以,,格莱斯对会话隐涵的推导过程是从会话准则的遵守和违反的角度进行的。
我们在谈话中我们有很多的情况没有按照准则去做,比如:
1.他可能坦然地违反了一个准则
2.他可能对执行准则和合作原则表示弃权,比如他说“我不能再说了,
我的嘴被封住了。”
3.他可能面临着一种冲突,比如,他可能在遵守量的准则是不得不违
背质的准则
4.他可能嘲弄一种准则,而这种情况正是典型的产生会话蕴涵的那种
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格莱斯认为这是在利用一种准则。由此格莱斯描绘会话蕴含的概念如下,
一个说话者S说出话语P(话语P隐涵了话语q)隐涵话语为q,当且仅当(Ⅰ)S被假设是遵守合作准则的或至少是遵守合作原则的,(Ⅱ)要是S说话语p(Ⅰ矛盾,就要求假定S为q,(Ⅲ)S认为(并且S料想听话者H认为S 认为):听话者H有能力推导出或直观地了解(Ⅱ)。
比如在文章开头,格莱斯举出的例子:
A和B谈论他们在银行工作的朋友C
A:C最近工作情况怎样?
B:哦,我看很不错,他喜欢他的同事,也还没有进监狱呢。
B的回答中的后一句话与A的问题无关联性。格莱斯对上面对话的逻辑推导过程是:(Ⅰ)B的回答中“他还没有进监狱”明显违反了关联准则。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认为B不是遵守合作原则;(Ⅱ)在这种情况下,当且仅当听话人假定B认为“C人品不好”时,听话人可视这种无关联为表面现象;(Ⅲ)B知道听话人有能力推断出(Ⅱ),因此B的回答具有“C人品不好”的会话隐涵。
接下来,格莱斯又列举出大量的实例,并将其分为三组:
A组实例是没有违反准则的情况,至少其中是否有违反准则的情况这一点是不明确的.
B组是违反准则的实例,用与另一个准则发生冲突的假设来解释的那种违反:a与b商量去法国度假,他俩都知道a想去看他的朋友c
a: c住在哪儿?b: 法国南部的某个地方
这个例子中,b的答案要比a所需要的信息少,即b知道如果提供更多的信息他就会说出违反关于质的准则的东西来,所以b的话蕴涵着他不知道c在哪。
C组的实例中利用,即出于得到一种会话蕴含的目的、借助于某种像是修辞手法的东西而嘲弄一种准则的过程。在这组实例中,格莱斯对合作原则的每一条准则都列举了反例,在这里只挑选两个进行深入的分析。
故意违反量方面的第一条准则,例如,
第一个,某教授写信推荐他的学生担任某项哲学教职,他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写了一句话“尊敬的先生,X先生精通英语并按时上指导教师的课。致礼!”
作为先生,该教授对自己的学生的情况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他本可以向任用人提供更多的信息,但他有意违反了量的准则,在推荐信中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