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拼搏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

年月日,我正式履新汉城。初到汉城时,我心怀忐忑,既深感荣幸,更感到如履薄冰、压力倍增。一方面,古人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市、区委安排我到汉城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发展潜力很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我就必须接过汉城改革发展的接力棒,殚精竭虑,尽心尽责,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回报30万汉城儿女的期盼和信任;另一方面,新区成立三年来,在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汉城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汉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能否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这是对我的巨大考验,不能有半点闪失和丝毫懈怠。

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成立伊始,就被赋予了天津市又好又发展重要引擎的光荣任务。汉城作为滨海新区的南北两翼之一,必须责无旁贷地发挥引擎作用。汉城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441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茶淀葡萄、杨家泊水产、大田温泉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资源,是中国刻字版画之乡,中国玫瑰香葡萄之乡,中国海盐之乡,历史上有过很多曾经辉煌的引以为豪的单项排头。但汉城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大项目好项目少,支柱产业还没有

成形,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这都是汉城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到任汉城之后,我与汉城工委、管委会各位领导一起,综合分析汉城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充分酝酿,确立并坚持一手抓发展稳定一手抓党的建设两点论,坚持季度考核奖勤不罚懒原则,提出了“一大战略,十小行动”,并以此作为汉城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一大”就是各部委办局和街镇拿出一至两项核心职能集中打造成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单项排头兵的大战略,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提升。“十小”,就是“十小行动”,即经济翻番行动、梧桐树行动、抱孩子行动、创业增收行动、健康楼市行动、驰名商标行动、美丽汉城行动、文化传承行动、重塑党群关系行动、自豪汉城行动,成立了以局级领导为执行长的10个行动组,把总体发展目标细化为量化指标和进程节点,抓纲带目,引领全局。

自新区成立以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汉城一直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期、干部成长考验期、创业发展关键期,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在“一大十小”的总目标总要求的指引下,汉城工委、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先后确定了263个单项排头兵,其中国家级项目31个,市级项目153个。截至目

前,共完成156个排头兵项目,其中15个国家级项目,61个市级项目。汉城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增速高于新区平均水平;社会管理成效显著,“寨上做法”和“四方承诺制”得到了中央和市、区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民推党选”和“挂牌办公”做法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拥护。

一、以经济增速诠释汉城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影响区域地位。汉城当前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困难都跟钱少有关联。新区成立之初,对汉城的定位是以社会管理为主,没有赋予发展经济的职能,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偏缓。从经济总量上看,我们只占新区的1.5%,在全市原有的18个区县中也排在最后一名;从发展速度上看,一些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低于新区平均值。今年年初,市委、区委决定进一步推动新区开发开放,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十条措施,书记、市长对汉城做出了“建设新区副中心,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的思想,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翻番行动、抱孩子行动、梧桐树行动、驰名商标行动等,制定了年内联引资、实现利用外资、新

增企业数、新增规模企业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和各街镇及经济主管部门协税护税6项指标力争翻番,到年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实现翻番的目标,力争在2年内超过红桥区,摆脱全市最后的穷帽子。近两年来,汉城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年3月各项经济指标与2013年9月相比,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从13.6%到19.3%,实际利用外资从下降12.5%到增长86.5%,内联引资从增长30.4%到增长2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下降51.2%到增长41.7%,企业数从2353家增加到2893家,规模以上企业数从177家增加到184家,从总量到增速都有了大幅增长。

1、明确汉城产业定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是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框架基础,关系着区域发展的导向与约束,事关合理界定不同领域的职能分工,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潜在规模和空间布局。新区改革初期,汉城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化工、冶炼为主,产业层级比较低,经济效益不够高,与市、区委对汉城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功能定位也是不相符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突出。通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我们立足市、区委对汉城城区的功能定位,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明确了汉城城区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汉城城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大区,京津冀沿海旅游宜居盐城”的城市定位。以建设国

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茶淀农业休闲度假区为契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海洋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教育养老产业和精致农业六大主导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目标。

2、坚持招大商选大资。项目是实现发展目标的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抓手和保障。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众多优良企业,它不仅是这个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更充分展示了一个区域的品味形象。而汉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质量不高,缺少吸引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引领和带动整个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诸多因素。为此,我们深入实施抱孩子行动,紧紧抓住招商选资这一关键,坚持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全民招商的统筹立体招商格局,制定《汉城驻外埠招商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办法》,充分发挥8个驻外招商局的主力军作用,先后派驻100余人的驻外招商队伍,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以及国字头企业,精心策划和组织大型招商活动,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借助京津两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在深耕首都资源上出新招出实招,制定《关于借重首都资源促进汉城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驻北京招商二局,筹划成立北京商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