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 PPT

合集下载

腰椎峡部裂的X线和CT诊断

腰椎峡部裂的X线和CT诊断

腰椎峡部裂的X线和CT诊断
陈福刚
【期刊名称】《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4)001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峡部裂的X线和CT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15例患者行X线正侧位及双斜位片,以及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脊椎的上一椎体的下缘连续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4或5mm,必要时在峡部行2mm层厚扫描。

结果:15例中,累计双侧者11例,单侧4例,发生在L5者10例,L4者5例。

CT表现为同一脊椎关节突间的低密
度裂缝,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不规则,裂缝可宽可窄,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

伴脊柱滑脱12例,椎管变形12例,椎小关节增生10例。

侧隐窝狭窄3例,黄韧带肥厚11例,相邻椎间盘退变8例,椎弓裂2例和椎弓发育不良1例。

结论:X线是发现腰椎峡部裂的经济实用简便的方法,而CT显示腰椎峡部裂更详细和全面,也是了解并发症的良好方法。

【总页数】1页(P27)
【作者】陈福刚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院放射科,辽宁大连116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腰椎峡部裂CT扫描技术及CT诊断观察 [J], 徐斌
2.腰椎峡部裂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J], 刘斌
3.单纯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 [J], 阳明;王思凯;彭志远
4.腰椎峡部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J], 朱栋勇
5.SP E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Meta分析 [J], 陈银河; 刘晓敏; 郑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脊椎椎弓峡部裂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脊椎椎弓峡部裂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脊椎椎弓峡部裂>>>
治疗:
部抬高,靠躯干重力,使滑脱之椎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 或令患者俯卧,徐徐向下牵拉下肢,
使骨盆离床,然后屈曲两髋,术者以手掌 按住骨盆背侧,徐徐用力向下挤压,使骶 椎前移,整复滑脱。
经卧床休息或和手法整复后,如果滑 脱及神经症状恢复或改进,可行植骨固定 术。固定患椎峡部、上下关节突间关节、 椎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脊椎椎弓峡部裂>>>
病因:
骨性联接,与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联系。 如该处发育薄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外伤 或劳损,也可导致薄弱的峡部发生骨折。 其机理与疲劳骨折相似。
内科学疾病部分:脊椎椎弓峡部裂>>>
症状及病史:
脊椎椎弓峡部裂症状_脊椎椎弓峡部裂有 什么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 况:
内科学疾病部分:脊椎椎弓峡部裂>>>
治疗:
植骨固定术。 椎体向前滑脱明显,且有神经压迫症
状之少年或滑脱不超过一年之患者,应令 患者双髋屈曲,仰卧2~4周,待椎体自行 复位,神经症状消退后,施行植骨固定术。
经卧床休息,滑脱及神经症状仍无明 显改进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应在麻 醉下令患者仰卧,双髋与膝关节屈曲并悬 吊,将臀
(一)真性脊椎滑脱 即因椎弓根峡 部骨不连所致之前滑脱,此类最多见。
(二)假性脊椎滑脱 无峡部骨不连, 仅由于脊椎或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其他原 因所引起的椎体轻度前移位,较常见。
(三
内科学疾病部分:脊椎椎弓峡部裂>>>
症状及病史:
)后滑脱较少见。 上述三种滑脱之共同症状为慢性腰腿
痛,单纯性峡不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 由于腰骶部稳定性较差,局部软组织容易 发生劳损。出现滑脱者成年后症状明显, 其主要症状为腰腿痛。疼痛部位和性质各 有不同,可以为持续性或间歇性,也有仅 在过度劳累时始感疼痛者。疼痛可局限于 腰骶部,也

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总结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总结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总结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目的分析椎弓峡部裂在常规CT轴位扫描中的表现及特点,探讨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征象与办法。

方法对30例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常规CT扫描和全椎弓薄层扫描。

通过三维重建图像确诊,对常规CT轴位扫描图像的特异性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多为直接征象“裂隙征”或间接征象“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等,对腰椎序列较好、未见滑脱而定位片或椎间盘层面有可疑间接征象者,可加层扫描,均可获得提示诊断的峡部改变;或薄建重组,进行确诊。

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常规CT图像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多种方法结合可避免漏诊、误诊。

多数直接征象和多角度重建图像具有确诊意义。

标签:腰椎;峡部裂;CT;漏诊;误诊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失去连续性。

约5%的成人可患有此病[1]。

由LS及其所致的脊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CT检查不仅可以明确LS的骨质改变,而且能显示并发的软组织改变,是诊断此病的有效办法。

而不伴滑脱或一侧椎弓峡部裂者,在常规CT椎间盘轴位扫描中很容易漏诊。

笔者结合相关国内报道[2~4],总结本院30例LS患者的CT资料,对其特征性表现及易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资料完整的椎弓峡部裂患者30例,男23例,女7例。

年龄25~66岁,平均38岁。

所有病例均有腰痛,其中伴双下肢放射痛5例,伴单侧下肢放射痛7例,均无明显外伤史。

1.2 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Emotion 6 CT机,层距、层厚3 mm,矩阵512×512。

常规扫描L3~L4、L4~L5、L5~S1椎间隙。

疑有LS时再改用1 mm层厚自可疑脊椎椎弓根上缘水平至下一个椎弓根上缘,经后处理技术行二维、三维图像重建,观察骨窗和脊髓窗摄像。

2 结果2.1 30例LS患者中,L4有1例,其余均发生在L5。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

方法:收治行ct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的患者180例,同期对行x线片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患者4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

结果:x线片检出椎体滑脱的概率为96.6%,高于ct检查检出率(85.6%);检出椎弓峡部裂的概率为86.0%,低于ct检查检出率(9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椎弓峡部裂的检查,ct检查结果优于x 线片,对于腰椎滑脱的观察,x线更为直观,因此,可将两种诊断方式结合,提高椎体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

关键词x线平片ct诊断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是造成患者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方法是x线平片以及ct诊断。

本次研究即探索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诊断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各自的优势。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行ct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患者180例;同期对2007年11月~2012年11月行x线片检查椎体滑脱与椎弓根峡部裂患者4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选资料患者均为18岁以上。

检查方法:①x线片检查:采用plx160高频x光机,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

患者检查时,拍摄椎体正侧位片。

腰椎滑脱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片,腰椎弓跟峡部裂拍摄腰椎腰椎斜位片。

②ct检查:采用安科单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

先进行定位扫描,再以25mm层距对椎体及椎间盘进行断层扫描。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椎体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完成,两种诊断结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以及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x线片检出椎体滑脱的概率高于ct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的概率低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椎弓峡部裂影像学诊断的对比分析

腰椎弓峡部裂影像学诊断的对比分析

例 , 2 例, 3 双侧 9 单侧 例。2 例合并不同程度滑脱 ,例无滑脱。 9 3
1 检 查 方 法 . 2
( ) R系统检查 : 1C 选用柯达 I P板( 为 1 规格 0英寸 ×1 2英寸) 进行腰椎正侧位 、 双斜位摄片。 片后 I 摄 P板送经爱可发主机 系统
所有峡部裂患者均在椎 弓峡部骨质缺 损 ,该缺损位于椎 弓
患者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现报道如下。
22 CT 检 查 结果 .
3 2例均表现为椎 弓根下缘层面 、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问低密
度裂隙影 , 骨质 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 , 峡部裂隙周 围增生 的纤维
组织或骨折愈合所形成 的骨痂 表现为裂隙边缘硬化 ,周 围还 出 现大小不等 、 边缘模糊的骨块影 , 本组 2 例 出现骨块影 。峡部裂 5 伴脊椎滑脱 2 9例其椎管矢 状径 明显增大 。经测量本组 滑脱后椎 管矢状径小于 1m m。由于椎体滑脱造成椎间盘纤维环变形 , 8 表 现为滑脱椎体后下缘匀称 的椎间盘突 出 ,而下 一椎 体后缘并无 椎间盘组织 的“ f椎 间盘 突出” 本组 2 例 。若滑脱 前移椎体 假生 , 3 后缘与无滑脱椎体保持正常外形的下位椎体 的后缘在 同一扫描
采用美 国 G E公 司的 c T/E全身螺旋扫描 机 ,扫描 范围 L 一s 3
椎问盘 , 层厚 5 m, m 层距 5 m, 弓水平行层厚 、 m 椎 层距 2 m扫描 。 m
() I 3MR 系统检查 :采用西 门子公司 03 .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 , 矢状位和横断位扫 描 , 矩阵 2 6×2 2 层厚 4 m, 5 5, m 扫描范 围包 括
[ 文章编号】17-7 1 071—40 6390 ̄ 0) 8-2 7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课件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23
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 松弛,内平衡失调,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椎体后 缘增生对颈髓或颈神经、椎动脉等组织压迫和刺激 而产生的综合症。多发于颈5~6间,其次为颈4~5和颈 6~7间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24
病理:
基础为椎间盘退行性变,变窄,骨化,脱出 小关节改变:骨赘形成→椎间孔缩小,关
45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46
3、磨角征:
为椎体角被反复脱出之 椎间盘磨掉,只要出现 磨角现象,即可诊断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47
4、椎间隙的改变:
单纯变窄:只能提示椎间盘病变(包括椎间盘变性、膨 出及突出)
如并有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尤其是后者,要怀 疑椎间盘突出;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18
3、MRI: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19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20
正常影像-MRI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 21
正常影像-MRI
横断面——MRI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 22
正常影像-MRI
MRM (MR脊髓造影)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
4
检查技术
➢平片 ➢脊髓碘油或碘水造影 ➢CT ➢MRI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
5
脊柱解剖:C1、C2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6
脊柱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颈椎 1、平片: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7
2、CT: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学时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目的:分析研究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采取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患有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患者共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X线平片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取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腰椎滑脱以及椎弓峡部裂的临床检出率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椎体滑落检出率为85.71%;对照组椎体滑落检出率为95.24%,研究组椎体滑落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弓根峡部裂检出率为96.83%,对照组椎弓根峡部裂检出率为87.30%,研究组椎弓根峡部裂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椎弓峡部裂采取CT诊断效果明显要比X线平片高,然而对于腰椎滑脱的临床诊断,其X线平片效果更佳明显,因此,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要采取X线平片联合CT共同诊断,可以使临床检出率明显提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标签:X线平片;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CT诊断腰椎滑脱也被称之为腰椎峡部崩裂和腰椎滑脱,指的是发病在人体脊柱的骨科疾病,其中包括有先天和后天的腰椎滑脱。

腰椎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骨质结构相对较为薄弱,极易造成腰5峡部崩裂。

峡部崩裂以后,椎弓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包括有上关节突、椎弓根、横突以及椎体,仍然和上方脊柱保持一个正常联系,下部包括有椎板、关节突以及棘突,和下方当中的骶椎保持密切联系,两个部位之间失去骨性联结,上部由于失去限制而向前移位,表现为椎体在下方椎体上向前滑移,被称之为腰椎滑脱[1]。

椎弓峡部裂指的是椎弓峡部发育缺损的一种现象,是导致脊椎滑脱的主要诱因。

这种诱因大部分出现在腰骶之间,骶骨面以及关节突发育不良,造成向前严重滑脱,经常伴有马尾症状。

这种疾病也被称之为脊柱真性滑脱。

假性滑脱指的是由于退行性变,造成小关节增生以及关节囊韧带松弛造成的椎体前移。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讲课文档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讲课文档

钩椎关节增生
现在四十六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现在四十七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现在四十八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现在四十九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后纵韧带增厚、钙化
现在五十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病理分为5型
• 纤维环膨出:纤维环呈环状向周围突出,但纤维环无断裂,
可引起神经根受压。
• 纤维环局限性突出:纤维环局限性突起,内层纤维环断裂,
现在六十八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现在六十九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现在七十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现在七十一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胸椎间盘突出
现在七十二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椎管狭窄
•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10~13mm相对狭窄。
现在五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男,42岁。颈腰部不适,走路踩棉 花感。
临床诊断:退行性变,
X线:退行性骨关节病,
MRI:胸髓肿瘤
现在六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CT的常识
• 利用探测器测定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量,
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人体的横断面图像。现
代计算机技术可进行三维重建。
• 密度分辨率高于X线。 • CT 有电离辐射。 • CT=X线+计算机
• CT和MRI均不能显示纤维环。
现在五十四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椎间盘膨出
现在五十五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现在五十六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现在五十七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现在五十八页,总共一百七十页。

腰椎峡部裂医学知识课件

腰椎峡部裂医学知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正常腰椎解剖结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腰椎峡部裂图片
腰椎峡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腰椎峡部裂图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定义
•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为腰椎一 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 连续,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患者多为青 少年,女性发病率为男性4倍;可能为女性腰椎肌 肉、韧带相对较薄弱,同时又有孕产等因素共同 存在而引起。可发生在任何节段。椎弓峡部裂多 发生在L 4 或L 5 ,也可L 4 和L 5 同时发生,其裂 隙宽度不一,常发生于椎弓根下2.0~9.0mm,断 端呈锯齿状或圆钝,可有骨桥形成。缺损处常为 纤维软骨组织所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鉴别诊断
• 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由于 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骨折、慢性损伤等原因而 使腰椎骨一侧或两侧的椎弓根或峡部间骨质连续 性中断,称为峡部不连或脊椎崩解。在峡部不连 的基础上,一旦受到外力作用使患椎连同以上腰 椎向前滑移,引起的腰椎滑脱叫真性腰椎滑脱。 如无峡部不连而由于其它原因所致的腰椎滑脱叫 做假性腰椎滑脱。
• Ⅰ: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 1/4者。
• Ⅱ :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 Ⅲ :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 Ⅳ :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腰椎病变影像解剖课件范文

腰椎病变影像解剖课件范文

04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 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谢谢
腰椎病变影像解剖课件
演讲人
腰椎解剖基础
腰椎病变影像 学表现
腰椎病变诊断 与鉴别诊断
腰椎病变治疗 与预后
腰椎解剖基础
腰椎结构
01
腰椎由5个椎体 组成,从上到下
依次为L1-L5
02
椎体之间有椎间 盘,起到缓冲和
支撑作用
03
椎体周围有韧带 和肌肉,起到固
定和保护作用
04
椎管内有脊髓和 神经根,负责传 递神经信号和感
盘受力不均
间盘受力不均
05
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椎体、关节等结构 06
腰椎肿瘤:椎体、椎间盘等结构发生肿瘤,
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
压迫神经根和脊髓
腰椎病变影像学表 现
X线表现
椎体边缘骨质增 生:椎体边缘出 现骨赘,形成骨 刺
椎间隙变窄:椎 间盘退变,椎间 隙变窄,导致椎 间孔狭窄
椎弓根变窄:椎 弓根变窄,椎弓 峡部裂隙增大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 电刺激等方法,帮助缓解疼 痛和肌肉紧张。
03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 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等药物, 缓解症状。
05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等不良姿势,减轻腰椎负担。
02
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运动 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改善腰椎功能。
觉信息
05
腰椎两侧有横突 和椎弓根,起到 连接和支撑作用
06
腰椎后部有椎板 和关节突,起到 保护椎管和关节
活动作用
腰椎功能
01
支持身体重量:腰椎是身体 02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李云;李迎春【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9例椎弓腰椎峡部裂X线平片、螺旋CT 检查影像资料.结果:25例病人进行了X线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20例;39例病人进行了螺旋CT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39例.结论: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螺旋CT 扫描比X线平片更具优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2(025)006【总页数】2页(P855-856)【关键词】腰椎椎弓峡部裂;X线平片,螺旋CT【作者】李云;李迎春【作者单位】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兖州 272100;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兖州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腰椎椎弓峡部裂为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缺损。

是导致真性椎体滑脱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3~10%[1]。

近年来,青少年人群发病率具上升趋势。

椎弓峡部裂常引起患者腰腿痛,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预防腰椎滑脱、避免神经受压的重要手段。

现对本组椎弓峡部裂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39例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其中28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单存下肢痛5例,3例伴足背麻木;6例因外伤来诊。

L5椎弓峡部裂33例,L4椎弓峡部裂6例。

X线平片/CT检查方法:25例患者行常规腰椎正侧位片,有5例患者加摄左右斜位片,随后均做了CT检查。

单独CT检查14例。

CT机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

2 结果X线平片检查的25例患者中,行腰椎正侧位摄片提示峡部裂15例,又5例加左右斜位片后检出,均行CT扫描后明确诊断;22例患者伴有有腰椎滑脱。

CT扫描的39例患者中,结合常规横断面图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做出明确诊断。

39例患者中,单侧峡部裂3例,双侧峡部裂36例。

腰椎峡部裂

腰椎峡部裂

THANKS
滑脱的手术原则为: 减压、复 位、融合和稳定脊柱。手术目的 是解除病人症状, 故术前要准确判 断好症状来源的原因, 部位和范围, 术中在减压、固定、融合等几个 步骤中有所侧重,再结合相关的 影像学检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手 术方案。
单纯峡部修补植骨融合能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功能,对腰 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手术创伤小,操作技术简 单。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仅适用于单纯峡部裂患者。对于合并椎体滑脱,即使是 轻度椎体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需广泛减压 的患者没有此种手术指征。
2.适用于青少年患者。对于年龄超过30 岁者,直接修复很 难获得成功。
后路椎板植骨融合术包括有火柴棒植骨和大块H型植骨。目 前因其假关节发生率高较少采用。椎体间融合术有植骨量大、 植骨融合快、融合率高、支撑椎体前柱并保持脊柱稳定性等 优点。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椎体间植骨融合是理论上的修 复前中柱的理想方法。椎体间融合术的主要术式有经前路 (ALIF) 、后路( PLIF) 、经椎间孔入路(TLIF)。
腰椎滑脱的治疗原则
① 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脱都需要治疗。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腰 椎滑脱患者终生无腰痛症状,无需治疗;
② 伴有腰痛的腰椎滑脱并非都需要手术。对有腰痛症状的腰 椎滑脱患者,首先应明确其疼痛的部位及性质,判断其疼痛 是否与滑脱有关,因为与滑脱部位相邻椎间盘的变性、小 关节病变或软组织损伤等都可导致腰痛;应针对其原因进 行对症治疗,或进行试验性治疗,如制动、理疗;保守治疗 无效或确定其疼痛与滑脱有关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非器质性下腰痛者大多 相同。单纯峡部不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无意中经 X线检查发现。成年后症状逐渐明显,主要为腰腿痛。 一般在20~30岁时症状缓慢出现,开始时有下腰痛, 或同时有腰腿痛,多为间歇性钝痛,有时为持续性,一 般并不严重,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仍能从事一般劳动。 站立、行走或弯腰时加重,过度劳累或负重受压时症状 加剧,卧床休息时,疼痛即减轻或消失,自卧位起床时 疼痛又可加重。疼痛可局限于腰骶部,也可向髋部、骶 尾部或下肢放射,如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等。但是并 非每个患者都出现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的发生率只有约 50 %。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脊柱侧凸Ferguson测量法
脊柱侧凸Cobb测量法
腰骶角测量法(水平角)正常为30o~42.5o左右。
腰骶角测量法(轴交角正常为130o左右 )
腰椎滑脱测量法 (将下一个椎体分为4度,上椎体向前移动度为滑脱度,
左图为1度,右图为2度。)
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提示齿状突侧偏。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椎椎体,2、椎间孔,3、棘突, 4、椎间盘部位,5、关节突间滑膜关节;)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骶椎间盘部位,注意呈楔形,2、骶岬,3、第1骶节,
4、骶骨椎间盘余留部,5、坐骨大切迹形态。
腰椎斜位像 (椎弓关节及椎弓在斜位像上近似一狗的外形, 1、耳为上关节突, 2、其嘴相当于横突,3、颈为峡部,
腰曲面积:
S 弓 形 3.1 4 3 2.5 6 4 2 0 50 1 22.2 0 22 = .63 c3 2 m.
经240例国人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结果,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14.10cm2(标准
差S2.86 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32.36cm2(标准差S5.26cm2)。临床应用
负数或>38 上弓下直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 体倾斜度。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 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矢状面重建图像,显示L5~S1突出物向后椎管内,并挤压硬膜囊
手法复位后突出物基本回纳。左侧椎间孔已清楚,26.4X7.0mm硬膜 囊已无受压,囊外脂肪层亦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扫描不仅能诊断椎弓峡部裂及 滑脱,而且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 的神经受压现象,可显示骨赘、骨 痂形成及纤维组织增生及其引起的 椎管横径、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椎间盘突出等症。
CT的图像重建功能可以重建椎弓 长轴像,直接可见断裂的椎弓峡部, 可以很容易地把假性滑脱区分开来,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多数学者同意缺损是由于重复性 损伤及应力造成的疲劳性骨折所致。
基本病变
峡部骨质断裂,裂隙由纤维组 织连接, 致椎体小关节对抗剪切 应力能力丧失,椎体稳定性差, 易发生异常活动,最终导致椎 体向前滑脱。
椎体前移使椎间孔变形,将神经根 卡压在下一椎体的后缘;
纤维环牵拉变形;
身体重心后移,椎小关节负重加大, 引起椎小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椎小 关节的增生肥大,又加重了椎间孔 和椎管侧隐窝的狭窄。
双小关节征,前方为正常椎小关节,后 方为峡部裂(箭)
黄韧带肥厚,椎小关节增生、真空重建图像显示第5腰 椎前滑脱
男,33,左臀部不适1年,临床诊断椎间盘突出
女,55岁,临床诊断椎间盘突出 椎弓峡部裂
椎小关节退变,黄韧带钙化
男,50岁,骨盆骨折就诊
椎间盘假性膨出
侧隐窝狭窄及双边征象
(1)峡部裂处增生的软组织或骨块向 前突入侧隐窝致侧隐窝狭窄,小关节 增生又加重其狭窄。 (2)滑脱的椎体前移与下一椎体后上 缘呈现在同一扫描层面。
可见滑脱的椎体与下一椎体后 上缘在同一平面,呈双边征
其他
椎体前移位、椎间盘变形、黄韧带 肥厚、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增生硬 化、关节间隙狭窄、真空变性)及 双椎小关节征 。
轴位扫描双侧椎弓峡部可见一低密度 裂隙影(箭)
螺旋扫描后行MPR斜矢状面重建:显示类 似X线平片的猎狗影像,显示狗颈部的骨质
缺 损 , 即 猎 狗 项 圈 征 ( scotty dog sign )。
平行于椎弓长轴的峡部重建,可清晰的显示峡 部裂,呈典型的“猎狗项圈征”
椎间盘假性膨出
CT检查技术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常用方法为 椎间隙薄层扫描,这种扫描方法有利于 显示椎间盘病变,但容易漏掉峡部裂。 根据解剖标本研究证实, 峡部缺损通常 发生在椎弓根下2~9mm范围内,如果 单纯扫描椎间盘,就要漏掉峡部裂 。
因为大部分峡部裂是在做椎间盘扫 描时发现的,因此在腰椎扫描时,除 包括椎间盘层面外,还应该常规扫 描椎弓层面,从椎弓根下缘向下连 续扫描出下位椎间盘,只有这样才 能检查出无滑脱的峡部裂。
鉴别诊断
与椎小关节鉴别:
(1)峡部裂的表面呈锯齿状,多有骨碎片, 可见双边征、纤维环变形等脊柱滑脱表现, 而小关节间隙较规则光滑。
(2)大多数峡部裂与冠状面平行,而小关 节间隙向后外方向与冠状面成角。
(3)峡部裂与椎小关节位于不同层面,椎 小关节位于椎间盘层面,而峡部裂位于椎弓 根下缘层面,如果扫描线倾斜,峡部裂与下 位椎小关节可出现在同一扫描层面,即双小 关节征,此时,峡部裂位于椎小关节之前。
CT检查可作为峡部裂确诊不可 缺少的步骤
CT扫描方法
从椎弓根下缘开始扫描,扫描线与椎间 盘平行,常规扫描L3~S1各椎间隙,层 厚为5mm,用骨窗和软组织窗位观察。 如常规扫描椎间盘可疑峡部裂,则行峡 部裂水平螺旋扫描,做二维MPR斜矢 状面重建。
主要临床表现
腰痛、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间 歇性跛行、下肢麻木沉重感、 小腿及足部感觉减退等,其中 少数有外伤史
病因和病理
椎弓峡部裂在文献资料中有很多名称,如椎 弓崩裂、脊柱崩解、椎弓不连、椎弓根裂、 椎弓根不连、及椎弓峡部不连等,但以椎弓 峡部裂较准确且常用,因为它既说明了病理 改变,又指明了病理改变的具体位置。
椎弓峡部裂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有先 天性学说、获得性学说以及先天性构 造缺陷和后天性损伤的折中学说,运 动员,尤其是体操和举重运动员,椎弓峡 部裂的发生率较高 。
检查方法
X线平片-基本方法,双斜位,对无腰 椎滑脱的峡部裂检出率低,峡部裂角度 的变异很大,常规X线平片及双斜位片阴 性并不能排除峡部裂存在的可能 CT-最好方法(尤其多层螺旋CT) MR –补充
CT扫描能明确显示其骨性结构改 变,并且能显示并发的软组织改变, 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手段。
16层以上多排螺旋CT的Z轴分辨率 高,可达到各向同性的效果,多角 度、多方位的二维重建可全面观察 峡部情况。
结束
椎弓峡部裂并脊柱滑 脱的影像学诊断
何杰
概念
椎弓峡部裂(Spondylolysis,SS) 是指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 质缺损。是导致真性椎体滑脱 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
椎弓峡部裂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特 别是合并椎体滑脱者症状更明显,国内报道 发病率5%-7%。
多发生于腰4、腰5,以腰5最多,占80%-90%, 男多于女,多累及双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