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阳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洛阳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以龙门石窟为例
第1章洛阳龙门石窟现状
1.1研究背景
龙门石窟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其1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受到历代各阶层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龙门石窟伴随着外国人的介绍,而享誉海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龙门石窟景区的旅游业也日益兴旺。
特别是2000年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更是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也因此,龙门石窟的开发过程相对较快,保护节奏有所滞后,以致龙门石窟现在面临着一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在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护为主,有针对、有目标、有系统的进行龙门石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1.2研究现状
1.2.1龙门石窟旅游资源发展来源
龙门石窟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郊区。
这里既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龙门峡谷山水风光景色怡人;也是著名的文化遗产风景区,龙门石窟众佛集聚无比神圣。
龙门石窟式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北魏统治中心从塞北向中原转移的时期。
之后,历代统治者在北魏开凿的龙门石窟基础上,进行了长达千余年的开凿,逐渐形成了绵延长度达1千米,大小洞窟2300余个,各类佛像10万余尊的庞大石窟。
由于龙门石窟的巨大影响,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也喜欢在此挥毫著文,留下了2800余块石碑。
1961年,经国务院研究决定,龙门石窟成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对象。
1982年,龙门峡谷自然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2000年,龙门石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龙门石窟景区成为国家级文明名胜区。
2007年,龙门石窟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点。
1.2.2龙门石窟旅游资源发展前景
截至2012年底,龙门石窟景区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00万,各项收入累计突破亿元。
这些年来,龙门石窟旅游经济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知名旅游景区、河南省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先进文化产业单位等多项殊荣。
当前,龙门石窟景区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文化遗产旅游区为重点,在优先开发龙门石窟人文景观的同时,积极利用龙门石窟众多的自然景观,努力把龙门石窟景区建设成为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度假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风景区。
第2章洛阳龙门石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龙门石窟旅游现状
2.1.1龙门石窟破坏原因
龙门石窟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不过重要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旅游开发。
自然因素对龙门石窟的破坏性影响是渐进的和无意的,旅游幵发对龙门石窟的破坏性影响是急速的和有意的。
(1)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对龙门石窟的破坏性影响是渐进的和无意的。
这种影响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正常的天气情况,如刮风、下雨、光照、温度变化、水土流失对石窟石质的侵烛和破坏,二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山体崩塌对石窟的大范围侵烛和破坏。
龙门石窟距今已经有余年的历史了,这余年的风吹雨打对石窟的外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石窟残缺不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于此。
比如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双手和双脚的残缺不全就是因为风吹日晒加上雨淋,导致石体崩塌,最终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造成了破坏。
此外,伊河洪水泛滥对石窟的破坏性影响更大,洪水的泛滥流动不断进入石窟岩体,等到洪水退去,水分蒸发,洞窟便出现了严重影响石窟形象的石灰岩凝浆。
石灰岩凝浆大范围的出现,导致很多石窟的雕刻形象残缺不全。
(3)旅游开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飞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经济也得到了长足进步。
拥有独一无二、无比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地方发展旅游经济来说是很重要的资源。
但是当下很多地方在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时候,过于重视其经济收益,忽视其保护价值,致使相当多的文化遗产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口号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完全失掉了其古色古香的原味。
比如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影视制作单位,在没有全面规划下就建造了中华龙宫、环幂影城等建筑,这些现代建筑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龙门石窟原生态景观的整体展现。
2000年,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管理者不得不将其拆除。
但是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又建立了东山宾馆,对游客欣赏景区的整体景观又造成一定的干扰。
2.2龙门石窟保护现状
1999年,洛阳市拨款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实施了整体改造。
2009年,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对石窟群、碑刻群、香山寺院、白居易墓园等景区进行了大规模
的维修保护,整体来说龙门石窟的遗产资源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
西山石窟群的古
阳洞窟、宾阳洞窟、莲花洞窟、奉先寺洞窟、万佛洞窟、药方洞窟;东山石窟群的看经寺、大万五佛洞;魏唐碑刻的龙门二十品碑刻、伊阙石窟碑刻;龙门东峡谷的香山寺;龙门琵琶峰上的白居易墓园受到了重点保护,文化遗产资源整体面貌相对比较完好。
但是对于一些小型洞窟的佛龛以及一些碑刻,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只是用栅栏圈住,实施了简单的隔离保护,保护效果不理想。
2.3龙门石窟保护管理
1999年,河南省洛阳市制定了《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办法》,之后又制订了《洛阳市文化古都保护计划》、《龙门石窟保护规划》,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针对龙门石窟保护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2.3.1将西山公路改道
龙门石窟景区附近的西山公路过去车流量较大,景区管理者发现西山公路飞扬的尘土对石窟表面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将西山公路改道从后山绕行,原有路段改为游客步道。
2.3.2建立了科学的排水渠道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在每个石窟群顶部建立了科学的排水渠道,尽量降低了降水对佛像石质的侵烛。
20世纪70年代初,景区管理者引进了有机硅防水剂对佛像进行保护,里然该材料能让石窟岩体在一定时问内保持干燥,但负面作用较大。
2.3.3疏浚了伊河水道,采取了防洪措施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为了降低伊河洪水对石窟的威胁,疏浚了伊河水道,采取了防洪措施。
1977年,景区管理者重新改造了奉先寺排水渠道。
20世纪80年代初,景区管理者又先后改造了潜溪寺、宾阳洞排水渠道。
这些排水渠道提升了龙门石窟景区应对洪水威胁的能力。
2.3.4将石窟景区分为三个区域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为了方便游客欣赏各洞窟,将石窟景区分为三个区域,即西山潜溪寺至摩崖三佛、东山四雁洞至擂鼓台、双窑至极南洞。
景区管理者在
相应的位置设置了一个总入口,且三个区域之间有一根主干旅游步道贯通。
2.3.5与高校、单位合作
龙门石窟研究院从年开始与北京大学、天远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对石窟石像进行信息化管理,采用三维技术尹段完善洞窟石像档案记录;应用虚拟复原技术对毁损石像进行复原研究;使用网络技术建立数字龙门,让龙门石窟的文化影响随互联网的传播走入千家万户。
2.3.6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力度
改革幵放后,龙门石窟所在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步出现,对石窟的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
2000年,洛阳市为了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力度,取缔了大部分对当地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单位。
2.3.7中外双方的共同合作
2004年8月,“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举行,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龙门石窟的保护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2004年秋天,我国商务部、文物研究所与意大利商务部签订《文化遗产保护协议》,将在龙门石窟幵展文化遗产保护培
训项目,我国投入900百万人民币作为项目启动基金,意大利投入140余万欧元作为
设备购买基金。
由于中外双方的共同合作,对龙门石窟的保护取得了新的水平,重
要洞窟已实现全天动态监测。
第3章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3.1龙门石窟旅游资源发展
3.1.1项目开发前景
龙门石窟景区应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西山北入口区、西门石窟区、东山石窟区、伊河风景区。
西山北入口区是游客进入龙门石窟景区的入口,在完善该区游客通道的基础上,划分好导游区与商业区,区内建筑风格尽量简单古朴,花草树木搭配尽量简洁庄重。
西山石窟区可以分为三个小区域,第一区域为龙门大桥到潜溪寺,这一区域主要起铺垫作用,在向游客展示自身风景时,注重休息设施的建设,给人营造一种舒心宁静的感觉。
第二区域为万佛洞到极南洞,这一区域是西山石窟区的主要景区,在展示石窟最经典的景观时,更要做好周围环境的建设,使得石窟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相映衬。
第三区域为极南洞至新漫水桥段,这里是西山石窟区通往东山石窟区的通道,在建设沟通两大景区的走廊时,应该给人营造出一种自然过渡的感觉。
东山石窟区是龙门石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里泉眼众多,利用这些泉眼,可以打造出水流潺潺,绿荫遮盖的优雅景区。
伊河风景区以伊河为核心景区,可以依据史籍对龙门石窟古时伊河码头的记载,复原伊河过去的景象。
在河面只能允许仿古船只航行,禁止现代水上快艇在伊河水面航行。
3.2龙门石窟旅游资源保护管理
3.2.1先保护,后开发,优化管理
首先,对龙门石窟景区先保护后开发,必须提升国家对龙门石窟保护开发的关注力,相应设立国家级的管理部门。
比如成立国家佛教石窟艺术管理局,直接隶属文化部,专职专业地从国家高度对龙门石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
通过国家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龙门石窟景区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和有序的发展。
其次,对龙门石窟景区先保护后开发,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和景区管理者转变对龙门石窟景区重开发轻保护的理念,树立起对龙门石窟景区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观念。
龙门石窟景区作为全中国人的共同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者并不是龙门石窟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对龙门石窟景区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
第三,对龙门石窟景区先保护后开发,必须要有充足的财力保障。
龙门石窟景区每年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到景区保护开发的专项资金里。
我国与美国对
文化遗产景区的保护开发财力保障体制有所不同,美国政府是全额负担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投入,我国政府只是负责部分投入。
所以在龙门石窟景区本身保护开发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决不能将龙门石窟景区的各项收入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里,削弱龙门石窟景区保护开发的财力基础。
第四,对龙门石窟景区先保护后开发,需要设计科学的游客游览步道,防止游客在参观旅游龙门石窟过程中对景区文物造成破坏,杜绝乱涂乱刻,随意接触文物现象的发生。
设计科学的游客游览步道,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让游客与文物保持必要的距离,既让游客可以尽情地观赏文物,也要保护文物不受游客无意或有意的破坏。
设计科学的游客游览步道只是一方面,还得通过对游客的全面宣传,提升游客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只有主观认识和客观设施的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减少或者防止游客在游览龙门石窟景区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的损坏。
第五,对龙门石窟景区先保护后开发,需要建设一套全面监测景区动态的智能监测系统。
近些年来,龙门石窟景区由于接待了大批游客,景区内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游客到龙门石窟景区游览的过程也是一个消费的过程,龙门石窟景区的接待能力终究有限,而游客到龙门石窟景区的数量又逐年增加,由此严重地超出了龙门石窟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给龙门石窟景区的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总之,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在先保护后开发,持续优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实现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的和谐,必须要特别重视制度约束,责任落实。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者要建立健全各类景区资源保护开发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与义务,用制度指导人,用制度约束人,按制度办事。
必须一级对一级负责,重点抓好落实,实现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4章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4.1 洛阳旅游资源的对外销售
提供方面的销售网络渠道,就挨打洛阳旅游产品的开发,制定价格,加强宣传,运用多种渠道扩大对外销售。
加强对导游服务业的培训,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休闲保险等服务。
4.2 现有旅游资源的产品分类
4.2.1森林公园的开发
森林公园的开发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旅游要求。
森林公园空间广阔,项目多,适应旅游者的多种需求,特别是从事非旅游业的林业产业区域。
4.2.2宗教文化开发
通过大量的宗教文化遗产,旅游不仅可以获得广博的宗教知识,同时可以了解洛阳当时的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
它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更是联系宗教信徒的纽带。
因此,洛阳宗教旅游资源方面目标市场明确,针对性强。
4.2.3古代陵墓的开发
洛阳作为中国的古都,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现有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都最早,时间最久的城市。
古代的陵墓数量也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并且有丰富多样的葬墓文物,优越秀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墓主人的名人效应,综合多样的文化价值,使得古代陵墓开发旅游越来越受青睐。
4.2.4工艺品与特产开发
洛阳有唐三彩,宫灯等工艺品,还有闻名全国的杜康酒,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购买纪念品,这些资源都是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项目开发,提高质量降低售价来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
4.2.5名菜特色小吃开发
洛阳的水席,百碗羊肉汤,胡辣汤都是有名的小吃,可以说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吃不仅可以使旅游者大饱口福,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城市。
结论
只有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对龙门石窟景区进行开发管理,才能促进龙门石窟的长远发展。
龙门石窟景区管理部门在建设一流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必须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处。
总之,龙门石窟景区的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幵发的重要资源,它本身经过历史长久的风吹雨打,相对来说其自身承载能力比较脆弱,所以在对其开发的时候,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龙门石窟文化遗产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效,才能让旅游开发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长盛不衰”,才能让今人与古人在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达到完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