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沙参的功效
【性味】甘微苦,凉。

《本经》:"味苦,微寒。

"
《纲目》:"甘淡而寒。

"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益气。

本药为清补之品,适宜于素体阴虚或阴虚有热的人服用。

如用于肺热阴伤引起的干咳无痰,或疾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咽干口燥,或声音嘶哑等。

也可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燥咽干,胃痛,呢逆,呕吐,便秘,舌红少津等。

《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
《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
《药性论》:"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
《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
《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瘘。

"
《玉楸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

"
《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
《中国药植图鉴》:"降低血压。

"
【用法用量】
内服:熬汤,3——5钱(鲜者1——3两);或入丸、散。

南沙参的作用
镇咳、祛痰。

轮叶沙参煎剂对家兔有祛痰效果,但较紫菀为弱,持续时问较长。

南沙参所含β谷甾醇、棕榈酰-β-谷甾醇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消炎作用,这些作用与所含皂苷也有关。

调节免疫。

沙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体液免疫。

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

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抗真菌作用。

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润肺养胃。

用于肺阴虚较轻,而燥热咳嗽,虚劳久咳,痰粘不易咯出等,有养肺阴、清肺热和祛痰之效。

清热养阴。

用于热病后气液不足或脾胃虚弱之证。

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的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使离体心的振幅增大,给麻醉兔静脉注射,能使其血压稍微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此作用依然存在.
治胃阴虚证。

本品又能养胃阴,生津止渴,并清胃热。

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

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

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两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

多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肺支气管炎症,经常咳嗽、痰多,气急,低热。

治疗免疫病肺间质性炎症、呼吸道过敏,如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结节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的阴虚内热型,慢性咳嗽,口咽干燥,有时咯血,舌红。

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有肝胃阴虚表现者。

治疗发热后、放疗后有口干、内热症状者。

治疗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口腔溃疡。

【附方】
治燥伤肺卫阴分,或热或咳者:
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治肺热咳嗽:
沙参半两,水煎服之。

(《卫生易简方》)
治失血后脉微手足厥冷之症:
杏叶沙参,浓煎频频而少少饮服。

(《成都中草药》)
治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
米饮调沙参末服。

(《证治要诀》)
治产后无乳:
杏叶沙参根四钱。

煮猪肉食。

(《湖南药物志》)
治虚火牙痛:
杏叶沙参根五钱至二两。

煮鸡蛋服。

(《湖南药物志》)
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

每日1 剂,水煎服。

治百日咳:
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

每日l剂,水煎服。

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治肺结核,干咳无痰:
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服。

有强壮止咳作用。

治胃阴不足,胃部隐痛:
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现代可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

治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难:
可用南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克,胖大海50克,共为蜜丸。

每次1——2丸,日服3——5次,于两餐之间或空腹含化,缓咽。

有明显疗效,而且复发率低。

治小儿口疮:
南沙参6克,王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