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体系
第二讲社会信用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讲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o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
o 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 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
o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 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
n 1.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 者的纪录;
n 2.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 ,提高经济效率;
n 3.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 进行防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讲社会信用体系
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o 信用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形式,不是可以在一夜间建立起来 ,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补充,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此用了150 多年的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讲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扩张的压力
o 自19世纪初期,信用的概念在金融市场高度发 达的西方国家首次被提出以来,信用的使用、 信用市场的培育就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标 志,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中的重要手段。
o 尤其是在商品交易中,商业信用作为一个短期 的财务机制为交易中的目标客户提供短期现金 贷款的优惠,吸引了很多在财务上临时有困难 的、有潜力的客户,商业信用是美国最大的短 期财务资源。
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即从以原始支付手 段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 易方式的健康转变。
o 这种机制会建立一种新的市场规则,使社会资本得以形 成,直接地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扩大一国的 市场规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讲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
第二章 信用

信用的原义:信任
现代意义的信用: 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一种承诺, 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 借出的叫授信,接受叫受信,债务人依诺还 债叫守信。 例如:信用卡,授信额度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信用
2.信用的道德范畴、经济范畴及其相互联系。 诚信、守信——允诺并兑现承担的义务(债的概念)。
第二章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础
三、信用关系中的主体
(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家庭)
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中, 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知识链接:微观经济学:消费和储蓄理论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预算约 束”与“跨时预算约束”。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金融与信用的区别——概念的内涵:
• 信用包括所有的信用活动,凡是有债权债务关 系的经济活动都应当纳入信用的范围,信用既 包括实物信用又包括货币信用; • 金融则专指货币融通和资金运动,在内涵上包 括货币信用和股票融资等,而不包括实物信用 。
• 信用与金融的同一性: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的形式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1. 间接融资:在银行信用中,银行是货币资金 所有者的债务人;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 人;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需求者不 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 直接融资:是指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 到一定水平时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取得货币资 金的融资。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的形式
第二章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础
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盈余(Surplus)单位和 赤字(Deficit)单位的存在是现代信用活动的基 础 收入> 支出
金融学 第二章 信用 (国家精品课程)

(三)局限性
1.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限制较多;风险较大
2.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由于加入了金融机构为中介,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 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 资者在资金使 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方式与 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四、信用的经济功能
分配功能、调节功能、监督功能
(二)特征
1.极高的利率 2.利息来源于奴隶或小生产
者的全部剩余劳动或一部 分 必要劳动。 3.非生产性
二、高利贷的产生
♣ 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 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出现
是高利贷产生的根源
三、高利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
·债权人:商人、宗教机构、 统治阶级
·债务人:小生产者、破落的奴隶 主、地主和贵族
五、租赁信用
(一)概念
是以出租固定资产而收取租金 的一种信用形式
(二)种类
1.融资性租赁
①概念
是指当企业需要添置某些技术 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 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出 租给承租单位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
②种类
直接购买租赁 回租租赁
转租赁
杠杆租赁
2.服务性租赁
♣ 是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
§消费信贷规模1997年只有172 亿元, 2001年末发展到6990亿 元,增长 了40倍
§消费贷款比例由0.3%上升到6%。
3、现实基础
§ 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 微观经济基础
§ 买方市场的出现——宏观经 济基础
§消费制度改革——制度条件 §央行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政策条件 §商业银行转变经费机制,优化信贷结
◆间接融资
货币资金的所有者与货币资金需求 者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通 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
第二章 信用体系

2、 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
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主要是不同经济 主体之间直接以金属货币作为借贷对象的信 用关系。在金属货币信用阶段,出现过高利 贷信用,即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 动,也是人类古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信用 形式。
3、信用货币阶段的信用信用 Nhomakorabea币阶段的信用,主要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商品交易、
二、银行信用 .
(二)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银行贷放出去的是从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不 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它克服了商业信用在 数量规模上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是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由 于提供信用的形式是货币,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使用方向 上的局限性。 (3)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 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因为银行贷放出去的货币资本是处 于个别资本的循环周转以外的独立的借贷资本。
2.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借贷到期,债务人要向债权人偿还到期的债权 。在信用活动中,商品或货币不是被卖出的,只是使用权被暂 时让渡,其所有权并不发生变更和转移,所以到期后要偿还。
3.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借贷到期,债务人还要向债权人支 付一定报酬。信用提供者并不是白白提供信用,作 为经济主体,出让实物或者货币必须获得相应的收 益,实现价值的增值。 4.风险性 债权人到期未必能够收回本金和利息,所以提 供信用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风险大小和债务 人的信誉、能力以及社会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都 有很大的关系。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发展
信用的发展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中,随着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货币形态经 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三个发 展阶段。信用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实 物货币阶段的信用、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和 信用货币三个发展阶段。
金融学--第二章 信用及信用形式(张琅)

回流
货币 资本2
产业资本循环的要求: 三种形态资本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货币 资本1 货币 资本3
货币 资本1
货币 支付1 资本1
支付2
商品 资本1 劳动力
生产要素
生产
生产 生产 商品 资本 资本2
货币 回流1 回流2 货币 资本2 资本3
1、信用关系主体:信用参与者
价值(本金)
授信者
价值(本金、利息)
1、信用是以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 关系。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①
货币以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②
相应的标的是一种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资金。
3、信用的运行机制以契约为基础,以履行为核心。
货币 资本1
支付
商品 生产要素 资本1 劳动力
生产
生产 资本
生产
商品 资本2
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家发行国库券和公债券。
3、特点: 债务人是发行债券的国家或地方政府。
(1)国家信用的债权人是购买国家债券的单位和个人, (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密切相关。
金融机构充当代理中介、机构投资者。
(3)国家信用以财政收入作为偿付保证。
4、国家信用的作用:
(1)解决财政困难;(2)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
企业A 债务人
签发
企业B 债权人
取 款
存款
A的存 款银行
出票日 期
付款人名称
收款人名称
确定的金额
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出票人签章
19
1、含义: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 款、贷款等业务接收或者提供的信用。
金融学第二章 信用

金融学第二章信用1.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范畴是指借贷行为。
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信用的本质: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3.信用三要素:债权债务关系、时间间隔、信用凭证。
4.信用的产生: 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信用与货币之间自古就存在紧密的联系。
现代意义的信用: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约定。
信用形式:政府信用、政府赈济、汇兑等。
5.信用及债务关系的保证:政府对契约的保护、担保联坐制度、债务奴、债务犯。
6.信用产生的原因:第一,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中。
第二,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分布。
第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经济利益。
7.信用的发展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实物经济时期的信用主要建立在对物的信任上;货币经济时期,作为主要交换媒介的货币成为主要的信用形式;信用经济阶段,信用超出了流通货币的范畴,渗透了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
8.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定义:人行及高法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息4倍以上的贷款,且不计复利。
9.高利贷特点:利率畸高;信用不发达或信用程度太低;常与黑恶势力相勾结。
10.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来源: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货币储蓄等。
特点: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有特殊的转让形式。
11.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金属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实物信用——货币信用;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12.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
金融学信用与信用体系

CHAPTER 06
国家信用体系
国家信用的定义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 人,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资金或向其他国家提供信用,以履行 其职能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信用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信用形式 ,其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其他国 家或国际金融机构。
国家信用的作用
筹集资金
国家通过发行国债或向其他国家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 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领域。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 分析,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 展潜力。
信用评级
通过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 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得出信用等级,为投资者和 债权人提供参考。
信用调查
通过专业的信用调查机构对 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 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 记录和信誉状况。
行业分析
通过对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 分析,评估行业的发展趋势 、竞争格局和风险因素,从 而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通过贷款、透支等方式向个人或企业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通过财政赤字、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满足国家财 政支出需求,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信用,如信用卡、消 费贷款等。
A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国 家信用的发行、交易、监管等行为
,保护投资者利益。
B
C
D
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 国际信用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强化监管
加强对国家信用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 险,确保国家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_信用和信用制度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 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
信用规模受商品交易规模限制,生产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 拥有的商品量提供商业信用
方向上的局限性。 方向上的局限性。
通常只能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取决于卖方掌握的信用需求者支付能力的信息,信息不足, 商业信用不会发生。
26
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受企业生产周期的限制,且期限较短,只能解 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商业信用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自愿发生的,有盲目无序及 自发性。需要管理和引导,防止虚假的繁荣。
27
商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行为。 商业信用筹资的基本方法
22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一、信用制度概述
信用制度是指保护和约束信用主体行为有序运行的 法律规范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能减少经济活动和联系中的不确定性。 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规范和约束经济主体的交易 行为。 信用制度构成以经济交往为基础的社会“信任结构”。
23
二、信用的主要形式
10
货币借贷(monetary credit) 货币借贷(monetary 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 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
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 ☆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 为便利和灵活. 为便利和灵活. 货币借贷的出现, ☆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 立的经济范畴, 结合日益紧密.从此以后, 立的经济范畴, 结合日益紧密.从此以后,货币 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第2章信用与信用制度

则。
2
2、经济学或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 从属于商品货币范畴,是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一种借贷行为。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
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是一种特殊的
价值运动形式(G—G’)。体现为货币资金的
借贷行为,与债权债务密切相关。
3
◈广义的信用: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 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即隔 期如约偿付的意志和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 物资、服务的能力。 3、理解信用的含义应把握两个要点: (1)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与 债权债务同时发生; (2)信用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展起破坏作用。 积极作用:极高的利率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6
2、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的含义
◈借贷资本是指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企业及其他 经济主体使用的货币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借贷资本是在高利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高利贷有着 根本区别:利率水平较合理。用途上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5)信用关系能形成链条,相互传递,但诚信和 信誉一般不会形成链条。
9
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
(1)从逻辑上推论,借贷行为是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 (2)从历史的角度看,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 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4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1、信用的本质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5)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第二章_信用与信用体系

第一节
◆信用的基本形态
信用的本质
◎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货币借贷: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货币借贷逐渐成
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
二、信用的基础(产生与发展)
◆私有制与信用
◎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产权制度与信用的发展: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为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 用 形 式
国家信用的含义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形式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 消费信用及其主要形式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 国际信用的内容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 我国利用国际信用的情况
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信用秩序与市场运行成本 信用状况与市场空间拓展 诚信的冲击-信用经济学 视角的分析
信 用 体 系
产权制度与信用关系
第三节
信用体系
三、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 的行为规则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是保证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性保障
◎ 道德规范——重要基础 ◎ 高效快捷的征信系统 ◎ 法律规范——终极制度保障
第三节
◆ 信用机构体系
信用体系
◎信用中介机构:为资金借贷和融通直接提供服务的机 构,通常简称为金融机构
◎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咨询和征信服务的机构
◎信用管理机构:对各种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实 施管理的机构,可以分为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和行业
自律型管理机构
第三节
◆ 社会征信系统
◎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
信用体系
第二章 信用

谁来保证金融中的信任关系? 谁来保证金融中的信任关系?
自我监督:越来越难,因为价值的多元化, 自我监督:越来越难,因为价值的多元化, 能够被内化到个人心中而且被普遍接受的东 西越来越少。 西越来越少。 双向监督:越来越难,分工的存在, 双向监督:越来越难,分工的存在,隔行如 隔山。另外, 隔山。另外,坑你的和你坑的人不是同一个 人。 第三方监督:代价越来越高。 第三方监督:代价越来越高。谁来监督专家 安然事件的启示)? (安然事件的启示)?
安然事件中的独立董事
安然的董事会与内部管理层关系密切,特别是独立 安然的董事会与内部管理层关系密切, 董事,不但薪酬远高于其他公司的独立董事, 董事,不但薪酬远高于其他公司的独立董事,甚至 还通过接受公司大量资助和其他好处牟取暴利。 还通过接受公司大量资助和其他好处牟取暴利。 约翰·曼德桑,审计委员会成员, 如:约翰·曼德桑,审计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安 德森癌症中心总裁,安然在过去5 德森癌症中心总裁,安然在过去5年里向此中心捐 助了56.79万美元。 56.79万美元 助了56.79万美元。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腐败,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腐败,是安然走向灭亡的催化 剂。
信用的维持
威尔肯逊发现,一种生活在非洲的蝙蝠以吸食其他 威尔肯逊发现, 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两个昼夜不进食就会饿死。 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两个昼夜不进食就会饿死。 因此, 因此,饱餐后的蝙蝠会把刚刚吸食的血液吐出一些 来喂食那些濒临死亡的同伴, 来喂食那些濒临死亡的同伴,尽管彼此没有亲属关 系。 动物学家发现,以上行为遵循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 动物学家发现,以上行为遵循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 蝙蝠们不会继续向那些知恩不报的个体馈赠血液。 蝙蝠们不会继续向那些知恩不报的个体馈赠血液。
第二章 信 用
《信用教案》课件

《信用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信用概述1.1 信用概念解析解释信用的定义和内涵强调信用在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性1.2 信用类型与形式介绍个人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分析信用证、汇票、贷款等信用形式1.3 信用评估与等级阐述信用评估的指标和体系讲解信用等级的划分及其应用第二章:信用管理基础2.1 信用管理定义与目标阐述信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解释信用管理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应用2.2 信用管理流程与方法介绍信用管理的流程,包括信用调查、评估、监控和风险控制讲解信用管理的方法,如财务分析、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2.3 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强调信息系统在提高信用管理效率中的作用第三章:个人信用管理3.1 个人信用记录与报告讲解个人信用报告的构成和获取途径分析个人信用记录对信贷审批和信用评分的影响3.2 个人信用修复与维护提供个人信用修复的方法和建议强调良好信用记录的维护重要性3.3 个人信用产品与服务介绍常见的个人信用产品,如信用卡、个人贷款等分析各类信用产品的特点和适用人群第四章:企业信用管理4.1 企业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讲解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强调风险控制对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4.2 企业信用管理策略与实践提供企业信用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企业信用管理的应用4.3 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强调信息系统在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效率中的作用第五章:信用法律法规5.1 信用法律法规概述讲解信用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介绍主要的信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5.2 信用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阐述信用法律法规的执行机构和监管机制分析信用法律法规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5.3 信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维权提供遵守信用法律法规的建议和方法讲解如何在信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维护自身权益第六章: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6.1 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介绍信用风险的概念和种类讲解信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和技术6.2 信用风险控制与缓解阐述信用风险控制的目标和策略分析信用风险缓解的手段,如担保、保险等6.3 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信用风险管理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第七章:信用市场运营与管理7.1 信用市场概述讲解信用市场的定义、功能和类型介绍信用市场的参与者,如信用需求者、供给者和中介机构7.2 信用市场运营机制阐述信用市场的运作流程和定价机制分析信用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7.3 信用市场管理政策与法规讲解信用市场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强调信用市场管理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第八章:信用伦理与道德规范8.1 信用伦理概述解释信用伦理的定义和内涵强调信用伦理在个人和企业中的重要性8.2 信用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讲解信用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分析信用道德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3 信用伦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信用伦理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第九章:信用教育与社会信用体系9.1 信用教育概述讲解信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强调信用教育在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中的重要性9.2 信用教育实施与推广提供信用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分析信用教育推广的策略和挑战9.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介绍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和功能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在促进诚信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第十章:国际信用管理与经验借鉴10.1 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概述讲解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介绍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代表性国家或地区10.2 国际信用管理经验借鉴分析国际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提出我国信用管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10.3 国际信用管理发展趋势阐述国际信用管理的发展趋势强调我国信用管理在国际竞争中的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信用评估与等级信用评估的指标和体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各种评估指标及其权重。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信用

• (二)合作信用: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互助储金会
• (二)民间信用:利率高、风险大
第三节
信用工具
•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与特征 •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又叫金融工具,是证明债 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反映并 为信用关系服务。 •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 1、偿还性:偿还本息 • 2、流动性:变现能力 • 3、风险性: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市场、政治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P34
•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金量的限制 •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 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 (3)商业信用的期限性:短期性融资
二、银行信用
• 1、概念: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或个 人提供的信用。信用中介:存款、贷款 P35 •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 2、特点: • (1)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信用 •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 (3)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 3、优点: • (1)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 (2)银行信用不受自身资金量的限制。P35 • (3)银行信用没有授信方向的限制。
一、信用的定义及特征
(三)信用的构成要素
1.信用主体。当事人 2.信用客体。实物、商品或货币 3.信用载体。信用工具 4.信用条件。期限、利率、偿付方式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商业信用中延期支付 (二)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2、资本主义信用
3、社会主义信用
1.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的产生:产生于奴隶社会 发展于封建社会 (2)高利贷信用的特征:高利率 (3)高利贷信用的本质: 剥削 (4)高利贷信用的作用:P3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规定》,2015年9月1日起民间借贷的利率以24%、36%两个 具体数字划了“两线三区”:第一条线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 的固定利率为年利率的24%,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 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第二条线是年利率的36%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如果借贷 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 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 “24%-36%这一部分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如果要提起诉 讼,要求法院保护,法院不会保护你,但如果借款人已经偿 还了这部分利息,之后又反悔要求偿还,法院同样会驳回。”
课件:第二章 信用

二.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
• 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进行斗争原因在于:高利 贷的利率过高,影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转,不 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同时高利贷者竭力维 护其赖以生存的小生产方式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斗争的中心是把利率降至平均利润率之下,迫使高 利贷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
(1)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通 过借贷,资金可以流向投资收益更高的项目,可 以使投资项目得到必要的资金,资金盈余单位又 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2)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通过信用 调剂,让资源及时转移到需要这些资源的地方, 就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下)
(3)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一方面 通过信用动员闲置资金,将消费资金转化 为生产资金,直接投入生产领域,扩大社 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增加社 会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信用 可以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 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也能起到促进经 济增长的作用。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
一.信用
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 广义的信用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诚信,即通过履行自己 诺言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 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是指一种 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 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 的付出,且这种付出只是使用权的转移,所有权 并没有转移。
• 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 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主要采用实物借贷 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 而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 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20
三、信用工具的分类
1、按发行者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直接信 用工具,又称原生证券;间接信用工具,又称 辅助证券。
(1)原生证券是最终资金需求者发行 的证券,除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外的单位 发行的证券都是原生证券。如股票债券等
(2)辅助证券是一般由金融中介机构 发行的证券。如金融债券等。
3、信用关系建立的三要素:由借贷双方
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价值做相向运动形成的
时间差;保证债权债务关系确定的凭据——信
用工具。
可编辑ppt
2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信用的产生 剩余产品 私有制 贫富差距
可编辑ppt
3
2、信用的发展 信用发展的两大飞跃 (1)信用方式的进化 从实物信用到货币信用 (2)信用领域的变化 消费信用领域——生产消费信用领域— —宏观经济领域
3、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 经营者;
4、商业信用与商品交易相结合,直接为 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
可编辑ppt
10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授信规模的限制;
2、商业信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包括授受 信双方的信用了解;单向性);
3、时间较短,不能提供长期信用;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有一定的局 限性。
这些书面文件可以克服上述两种交易形式 的缺点,且有法律效力。这种书面文件就是信 用工具。
可编辑ppt
19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 务人按期归还本金的特性。
2、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 的能力,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
3、安全性:是指信用工具按期不能收回 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可编辑ppt源自4三、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几个阶段:
1、两者相互独立发展 2、两者相互促进 3、两者相互融合
现代经济社会,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 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两 者相互融合——金融。
可编辑ppt
5
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1、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在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 所以把现代经济叉称作“信用经济”。 2、信用规模不断扩张 3、信用结构日趋复杂
特点:
(1)易发生争执;
(2)债权人对债务人应履行的债务不 易提出证明,只凭债务人的诚信水平;
(3)债权不易可转编辑让ppt 。
18
2、帐面信用
由信用授受双方当事人互在对方帐户上开 一户头,用于记载彼此之间的信用交易方式。
3、书面信用
是由信用授受双方当事人将债权债务关系 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下来,用于证明彼此之间 的信用关系的交易方式。
可编辑ppt
21
2、按信用工具的可接受程度可分为两类:
(1)本国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作为普 遍的交易手段和支付手段。如中央银行发行的 货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2)具有有限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如银 行和企业的各种可转让信用工具,大额可转让 存单、企业债券等。
可编辑ppt
22
3、信用工具按偿还期限,可分为长期 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可编辑ppt
8
第三节 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厂商之间提供的以商品 为对象的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有很多种:赊销赊购;分期付 款;委托代销;预付定金;预付货款;补偿贸 易等。
可编辑ppt
9
特点:
1、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商品形态的信用;
2、商业信用的使用具有单向性。由于商 业信用提供的是商品形态的信用,授信方提供 的商品是受信方的生产和经营要素,而不是相 反;
可编辑ppt
11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 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主要部分。 银行信用成熟与否,是检验一个国家信用制度 是否发展与完善的标准。
可编辑ppt
12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具有动员、分配资金的广泛 性
这是因为,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 的,银行可以吸收任何单位的存款,也可以通 过贷款方式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的部门和企业。
可编辑ppt
16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 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以 消费资料为对象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的形式: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
五、国际信用
国家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可编辑ppt
17
第三节 信用工具的分类
一、信用交易成立有三种方式
1、口头约定:由信用授受双方当事人以 口头约定,债务人须于约定日期偿还债务的承 诺。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体系 学习目标
1、信用的本质 2、信用的形式 3.信用工具的分类与特征 4、信用工具的主要形式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一、信用的概念
1、定义: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 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2、特点:信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方有权取得利息, 借方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
2、银行信用具有间接融资的特性
因为银行是一个金融中介机构。
可编辑ppt
13
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性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和纽带,可 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 管理。
4、银行信用具有创造流通工具的功能
银行可以根据国民经济状况有伸缩地供 应货币。
可编辑ppt
14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人,动员社会 资金,投入不同用途,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 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有多种形式:政府债券;向银 行借款;向国外借款;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发行债券.
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公债券和国库券。
可编辑ppt
15
现代国家信用的作用:
第一,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第二,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现代宏观调控的两大支柱是货币政策与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既有自身的政策,也有与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调的义务,其中,国家信 用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前提,而公 开市场操作又是中央银行的主要手段。
可编辑ppt
6
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一些经济主体收人大于支出,出现盈余; 还有一些经济主体收入小于支出产生赤字。余 缺调剂,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
当然,无论盈余单位、赤字单位、平衡 单位都既有债权又有债务。
可编辑ppt
7
三、信用关系中的主体 1、信用与个人部门 2、信用与企业部门 3、信用与政府部门 4、信用与金融机构 5、信用与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