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蚯蚓处理废弃物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和命名的蚯蚓约有2000多种。
我国幅员辽阔,蚯蚓资源丰富,共有正蚓科、链胃科、巨蚓科和舌文科四个科,140余种蚯蚂l,其中100余种系环毛蚓属。
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南方的红壤到北方的黄土地区,除盐碱土及干旱的沙漠地区外,其他各类土壤均有分布,
其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约有蚯蚓3-6万市斤。
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杆、食品废渣、林业废物、污泥等废弃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食料,并且产出优质肥料~蚯粪。
早在1881年,达尔文就认为蚯蚓是大自然的“化学家””-5“肥料生产者”:我国古代的《本草纲目》也证实了其的药用价值;2000悉尼奥运会,160万条蚯蚓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开了绿色奥运的先河:到2008年,北京承诺100%安全处理、30%资源化处理以及50%的回用率,利用蚯蚓处理废弃物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处理不同废弃物的各种型号蚯蚓生物反应器相继研制成功,对今后利用蚯蚓处理各种上述各种废弃物提供了基础。
2蚯蚓养殖与生产概况
蚯蚓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朋友,300多年前,印度和中国人民
就懂得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最早人工养殖蚯蚓的,当首推
新西兰和美国。
目前噩太地区的蚯蚓养殖的主要品种是赤子爱
胜蚓(EiseniaFetida)。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养殖,
也可以通过建筑养殖池或槽养殖,还可以立体养殖和以堆肥的
方式进行养殖(图1、图2)。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堆肥化养殖,日图1蚯蚓堆肥方式养殖本、韩国、澳大利亚采用立体养殖为主。
最近十几年来,大量生活
垃圾、农业废弃物、食品业废渣、林业废弃物、污泥等给环境
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利用蚯蚓的生命活动来处理易腐烂的有机
废弃物是一项古老又年轻的生物技术,有机物在蚯蚓体内各种
消化酶分解下转化成其它生物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
近三十年
套_;i}f昙磊萎爻芋裟髦墓翥五金塞妻翥粪娄矍蓄妻凳螽翌荐?J嘉盖图:蚯蚓立体方式养殖薯性研究的深入,利用蚯蚓处理废弃物在发达国家开始盛行,而且得
到了政府与当地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
美国“后院蚯蚓堆肥法”使蚯蚓堆肥在其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美国有蚯蚓养殖场9万多家,大型蚯蚓养殖公司300多家…;日本有大小蚯蚓养殖场200多家,其中日本兵库县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十亿条以上,日本对800个市街村提供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大额补助金并在儿童馆中放置蚯蚓箱,促进蚯蚓堆肥的普及教育;加拿大于1970年建立了第一个商用蚯蚓垃圾处理场;1975年蚯蚓产业在美国诞生,意大利从1975年开始研究蚯蚓的工业化培养技术。
同时,与蚯蚓有关的各种协会与会议也相继成立。
日本静岗县1977年成立了蚯蚓繁殖协会,1979年缅甸在仰光举办了人工蚯蚓研制展览会,1997年美国的300个大型蚯蚓养殖企业发起成立了国际蚯蚓养殖协会,同时已研制出成套的蚯蚓消化垃圾“工厂化”设备出售,1999年韩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蚯蚓学术研讨会。
2003亚太地区蚯蚓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
我国虽然早在《本草纲目》上就有40多种与蚯蚓有关的药方,但在研究与应用方面却发展缓慢。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上海、天津、安徽、广西等地相继从日本引进了红蚯蚓等品种,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工蚯蚓养殖研究,形成了我国第一次养殖蚯蚓热;1990年代初,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用方法与高产养殖技术,影响了农民养殖蚯蚓的积极性;近几年,由于蚯蚓药用的规划开发、蚯蚓规模化高产养殖技术的成熟以及蚯蚓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推动了蚯蚓养殖及综合利用;近年,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乡的蚯蚓处理垃圾项目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蚯蚓处理市政垃圾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基础;2003年9月亚太地区蚯蚓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其中来自9个国家的18位外国专家、40多名国内蚯蚓专家学者以及
今后仍将有较大的发展。
但是,花卉普遍存在质量较差、产量不高、优质名贵品种少等缺陷,难以打入国际市场,要使花卉生产发展有所突破,必须在调整品种结构、提高质量档次上1、_功夫。
实践证明,应j=;j蚯蚓粪有机肥是提高花卉质量档次、增加产量的极其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果我国能全面推广蚓粪有机肥,无疑是对花卉产业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
表2蚯蚓粪主要化学肥力
3.2蚯蚓水
蚯蚓产物的最新应用是由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蚯蚓和蚯蚓粪的提取液。
印度农业大学动物
科技学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从蚯蚓中提炼出一种“蚯蚓水”。
这种蚯蚓水的提取有两种,一种是热水浸泡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把5009蚯蚓放入500ral温度在37℃~40"C的温水中浸泡5分钟,然后再l髑。
州Il踯一II桃I卜~一H——一P卜睦澍匿
把蚯蚓放入500ml室温23℃~25℃的水中图4“蚯蚓水”的提取过程
浸泡2~3分钟,最后把两种水混合(图4),得到的就是蚯蚓水,浸泡后的蚯蚓可以继续用来养殖。
并且在利用这种“蚯蚓水”养蚕和种植作物的效果比较明显(图5、图6)。
另一种方法是冷冻法,将10克蚯蚓放入盛有1009冰块的带渗滤网的容器中,蚯蚓受刺激将会排放出液体pJ。
澳大利亚则从蚯蚓及蚓粪混合
体中提取“蚯蚓水”,把反应器的底部做
成一个斜体,最底段引出一根导管,部
分提取液就会顺着导管流出。
这种提取
液主要作为杀菌剂来使用。
图5未处理的桑叶养蚕效果图6处理后的桑叶养蚕效果
3.3蚯蚓分离技术
利用蚯蚓生物反应器生产纯有机肥,必须做好蚯蚓与蚯蚓粪的分离.这因为市蚯蚓及其产物深加工的前提。
蚯蚓对热、光、电和其他
刺激会产生反应,但这些条件必须强烈才能
有效地诱导蚯蚓从原来的环境中移动出来。
目前的蚯蚓分离技术主要采用光取法、诱捕
鋈:裟蒜篇骧品搿嚣簇…图,…枞…撇
等。
在亚太地区常用的是诱捕法和筛取法
一一图7蚯蚓分离技术………一
(图7)【6】。
诱捕法主要应用于平地养殖和
立体养殖.通过改变蚯蚓所在的肥堆或所在层的水分以及停止加料,迫使蚯蚓移向别的料堆。
在我国目前采用的平地养殖法中,也主要采用诱捕法。
3.4蚯蚓产业环境安全
蚯蚓在环境安全方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比如利用蚯蚓预测地震,监测土壤与水体环境等。
利用蚯蚓直接处理废弃物并不能完全彻底的消除如病原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只是可以减轻或吸收积累在体内。
在用蚯蚓生产和制造有关的产品时必须对原料提出严格的要求。
这也是当前条件下日、韩等国对把蚯蚓粪和蚯蚓作为肥料、原料、饲料以及药品原料时非常谨慎的原因。
蚯蚓并不能成为无公害有机肥料,除非养殖蚯蚓的原料是无公害原料。
我国已有】000多个县饲养日本蚯蚓“大平二号”,但为了能真正的保证安全的无公害蚯蚓产品生产,一套完整规范的标准迫在眉急。
4蚯蝴生物反应器
蚯蚓生物反应器是世界著名蚯蚓专家爱得华滋首先在1980年代中期设计的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的装置。
最初在英国用于处理植物生产废弃物(土豆加工废弃物)和动物粪便。
进入1990年代
以来,反应器得到了
较大改进,全过程运
作自动化,主要参数
电脑控制。
我国研究
人员根据我国废弃
物的特点,培育出了A大型蚯蚓生物反应器实物图B反应嚣底板
一繁殖率高且适合于圈8我国的蚯蚓生物反应器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
的改良型赤子爱胜蚯蚓,将垃圾预处理与蚯蚓生物反应器组合成一个系统f”。
蚯蚓反应器
图9蚯蚓生物反应器原理图
4方型圆型
瞰10两种反应器
根据其垃圾处理规模可分为、中、小型三种。
大型的主要用于畜禽企业、垃圾处理场及蚯蚓养殖场,我国一些企业和大学合作已经在天津和唐山等地生产和推广这种装置(图8)。
反应器由布料器、反应器主体以及刮料板三部分组成,底板采用露缝.用刮板来清理处理后的蚯蚓粪(图9)。
蚯蚓生物反应器根
据其外型可以分为圆形
和方型(图10),以立体、
中小型为主。
家
庭式垃圾处理箱在国外
应用十分广泛(图11),图II发达国家家用蚯蚓垃圾箱
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还很少,是一个具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6结论与建议
利用蚯蚓处理各种废弃物以及蚯蚓产物的综合利用目前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普及,而且蚯粪具有杀毒、抗菌、抑制病虫害、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已经被众多研究及实践证明,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工作研究比较突出。
各国各种规模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和蚯蚓垃圾箱相继出现为将蚯蚓处理废弃物普及到家庭以及推想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我国,蚯蚓生物反应器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造价较高,还没有普及到家庭中:在蚯蚓清洁生产、蚯蚓产物的标准化、产业的一体化和规模化方面还存在问题。
蚯蚓处理废弃物要真正达到彻底无害化还得从控制蚯蚓饲料做起。
关于如何便捷快速去除废弃物中的重金属以及蚯蚓对病原菌的灭活机理还有待研究。
将蚯蚓生物肥料引入生态农业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要处理好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速效肥料与缓效肥料的结合,并且要加强对国民生态意识的教育。
绿色奥运为北京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尤其是垃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在未来的几年一定要加强与贬太地区之间蚯蚓方面的合作。
参考资料;
1、藏文超我固城市垃圾现状和管理问题[J]环境保护.1998(8):41--43
2、嗣家环保总局规模化盲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3、王凯军发酵工业废水处理鹏]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
4、江苏农业厅当代农业1999.(7)33
5、李誊桐环保、生技、蚯蚓应用于有机农业之致富经事春铜[蚍台海出版杜2003P160
6、LadhaCaseStudiesofVermicomposting[C]TheFirstEexthwormSymposiuminAsiapacificAreaBeijing2003
7、茹洪江走进科学2003.4蚯躬l生物反应器
作者简介:
茸仁杰.通讯作者.博士,副教授,中厦农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
中国农业大学184信箱,北京100083.E-mail:d出出蹦蛩曲妣譬d啦蛆
刘广青中国农业大学再读博士生中图农业大学522信箱,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曾发表论文三篇E-mail:rcOOI;弛au.edu.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