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一 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明朝湖州某农户家庭 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稻 30亩
90石
90两
• 从材料桑中最不1能0亩得出养的蚕结60论0个是((1卖20出匹2))50个,织绢 • A.这家是禽典型5的8头小农经济B.实行(略重)农抑商的政策
• 线索二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 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
织(苏州、杭州)。 •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
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 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 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 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 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上认真细致的耕作,符合精耕细作的含义,故B项正确; 题干中并 没有提到铁犁和牛耕,故C项错误;男耕女织 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与提高农业产量没有联系,故D 项错误。
• 2.(2015·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有学者认为,“家”
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
始具有
B
• “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
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 3.从生产模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 生产的基本模式。 •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 1.(2015·内蒙古包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荀子·富国篇》 • 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
岁 • 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B人矣。”这
反 • 映出古代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 • A.种植五谷 B.精耕细作
• 解析:五谷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与提高农业 产量之间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人善治之,则 亩益 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可以体现出当时人们在土地
• 3.古代的水利灌溉 • (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
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 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 程。 • 4.土地制度 • (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 式;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 • (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 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继而
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这个记载表明( )
• A.明朝时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
• B.官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 C.官府控制了全国的民窑生产
• D.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 解析:题中材料并未体现明朝时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故A项错误;“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 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体现了官府对瓷 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官府 控制了全国的民窑生产,故C项错误;“万历十九年命造 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只是表明政府对瓷器的数 量有要求,并未谈到质的要求,故D项错误。
私有转变,最终形成以土地私有为主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并 存。
• 3.以生产技术、人口、农作物种植和自然条件为划分依 据的多个经济区的出现和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 4.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尤其是冶炼、纺织和制瓷业;同时还形成了官营、私营 和 家庭手工业并存的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逐渐取代官营手
• A.宗法制的强化
•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C.社会政局动荡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春秋战国 时
• 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 时
• 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 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 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 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 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 (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 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 5.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 6.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
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
工业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 • 5.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中心伴随政治中心的变
动而转移;重农抑商政策长期推行;形成以国内商业为主, 对外贸易为辅的商业格局。 • 6.明清时期的经济呈现传统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先进 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交织的特点。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1.(2016·江西六校联考)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
•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特征 • 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原始农业产生后由于自然
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种植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以种植 业为主成为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 火种向精耕细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的转变。 •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向奴隶 制社会土地国有的转变,再由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向土地
模块一 古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 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 线索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
• 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 2.农业生产工具 •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的出现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