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及其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化及其标准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专业化教师的个人品质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

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

1993年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主题,再次强调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并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予以实施:
通过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在教师的专业实践中运用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
通过鉴定个人素质和在职培训提高其专业性
保证教师参与教育变革以及与社会各界保持合作关系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是由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转变的过程。

1、专业(profession)的本质特征
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构成“专业” 的八大要素:
完整的知识系统
长期的培养训练
严格的资格证书
较大的自主权力
不断的在职进修
健全的专业组织
良好的职业道德
较高的社会地位。

2、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演变
发展对象:
个体的——群体的
外在的要求——内在的提高
发展动力:
个体被动发展——积极的专业发展
发展水平:
技术熟练者——反思-实践者
在课程中:
课程实施者——课程开发者和参与者
(三)专业化教师的个人品质
1、教师的专业品德
2、教师的专业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
4、教师的专业精神
1、教师的专业品德
判断教师的优劣——除了看他怎样教书(How)外,就是看他为什么要当教师(Why)。

被迫去做和自愿去做的结果不同。

“学生眼中的四类教师”
以谋生为目的的教师
以自傲为动力的教师
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
以爱为根本的教师
——摘自《放飞美国》
要求教师“三心” “二意”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志存高远,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与时俱进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公正诚恳,团结协作
yurenjiefengbo.swf
daolingzaihuaji.swf
2、教师的专业知识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内容性知识——学科里的事实、概念、原理等
实质性知识——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结构
逻辑性知识——学科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科的学术根源和历史发展、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学科发展最新成就和趋势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则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涉及到“如何教”的问题。

专业化教师须掌握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有:
课程论知识——关于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探索教学方式的新途径
a、在互动中生成知识
b、在体验中感受知识
c、在质疑中升华知识
d、在生活中寻找知识
e、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f、在激励中拓展知识
班级管理的知识——如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班级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方法等;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科研的知识——关于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科研应有的精神、科研的常用方法和一般程序、科研结果的解释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变幻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由经验提供的应对教育教学现场的直接知识。

这种知识属于一种临床性知识,其中既有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又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

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4)教师的通用性文化知识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力。

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四种知识的关系:
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称职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
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理论性的支撑作用
实践性知识恰好能弥补条件性知识的缺陷。

3、教师的专业技能
(1)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
因材施教能力
启发引导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
(2)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
对教学内容加工处理的能力(常用教学技巧)
言语表达能力(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势语言)
检查教学效果的能力
(3)教师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自学能力
自我修养能力
人际沟通的能力
常用教学技巧
导入的技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的技巧:适时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给予奖赏
变化刺激的技巧:变换感觉的途径,变换交流的模式,变换语言的声调
发问的技巧:训练、改善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分组活动的技巧:组织小型的学生小组,指导咨询,鼓励协作
教学媒体运用的技巧: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
沟通与表达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结束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补救教学的技巧: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作业的指导
4、教师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精神是一种深刻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其核心是表现个人主体能动性的独立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毛泽东说得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从事“ 太阳光底下最光辉职业” 的教师尤其需要一点精神。

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与其专业相关的“ 精神”。

就教师而言,就是“ 教育专业精神”。

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样三种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翼。

好的教师的12种专业精神
⑴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⑵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


⑶耐性——“ 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⑷兴趣广泛——“ 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⑸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⑹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⑺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⑻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⑼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⑽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⑾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⑿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附: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部、加利福尼亚州教师资格认证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标准》
1.鼓励并帮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标准
1.1 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阅历和兴趣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

1.2 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

1.3 在那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和决策能力的学习活动中,帮助他们减少学习困难。

1.4 使学生参与到能使学科内容有意义的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及其他的活动中来。

1.5 促进全体学生自主地、反思性学习。

2.为学生学习营造并保持有效环境的标准
2.1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的物质环境。

2.2 营造合适的气氛,促进公平和互相尊重。

2.3 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增强小组责任感。

2.4 制定并维护学生的行为标准。

2.5 规划并实施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步骤和惯例。

2.6 有效利用授课时间。

3.围绕学生学习来理解并组织学科(知识)内容的标准
3.1 显示出自己有关于学科内容与学生发展方面的知识
3.2 组织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内容
3.3 联系学科领域内外的知识和信息。

3.4 通过使用与学科内容相适应的授课技巧,促进学生的理解。

3.5 利用资料、资源和科技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科知识。

4.为全体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学习活动的标准
4.1 重视并利用学生的出身背景、兴趣爱好和成长过程中的学习需要。

4.2 确定并阐明学生的学习目标。

4.3 组织教材编选,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活动顺序。

4.4 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5 根据学生的需要修改和调整教学计划。

5.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
5.1 为全体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告诉他们
5.2 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来评估学生学习。

5.3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自己的学习评估并予以指导
5.4 利用评估结果来指导授课。

5.5 与学生、家庭以及其他的有关人员交流有关学生进步的情况。

6.发展成为一名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标准
6.1 反思教学实践和规划专业发展。

6.2 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寻求机会发展专业水平。

6.3 与一些团体合作,提高专业实践水平。

6.4 与学生的家人合作,提高专业实践水平。

6.5 与同事们合作,提高专业实践水平。

6.6 重视专业责任并保持对教学的热情。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加快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提山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和目标,这些标准和目标目前还没有统一表述,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包含这样几
个方面:首先是专业自身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这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成熟程度,专业组织、制度成熟程度和专业精神水平:其次是专业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吸引力。

(一)教师专业自身成熟度
专业自身的成熟度是教师专业得到社会认可、提高职业声望的基础,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1.专业知识成熟度
专业知识是专业的基本要素。

这里的“知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知晓,包含知识和能力的涵义。

教育专业知识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

没有与时代进步要求相适应的先进理念,不能称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教师。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世界趋势,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如下五种意识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教育意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除了具有与人交往的一般共性以外,还有与其他与人有关的事业不同的特殊性,是唯一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影响人成长的事业,教育的成败优劣对一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育中是对受教育者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者。

教育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正确意义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形成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趋利避害,是成熟的教育者的表现。

课程意识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关于教什么的决定因素。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也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具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衡量利筛选知识的能力。

所有知识、大纲、教材,都需要经过教师的工作才能实现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课程。

学生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游离甚至背离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规章利做法都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霜违背。

学生意识特别要求把每一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为学生个性利创造性发挥创造空间利舞台。

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为,服务意识强凋教育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更不是一种恩赐,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恶要求学生甚至强迫学生。

发展意识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思想、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自我提高、获得自身幸福的需要。

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

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知识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教学的知识,即关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

这是教育学、教学法的专门知识,涉及到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心理、社会、伦理、组织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领域。

特别是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即了解教育对象成长的特点、动机、需要、个性差异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关于教育效果的知识,即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的结果调整教学行为的知识;关于教育手段的知识,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知识;等等。

2.专业制度成熟度
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根据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经验,教师专业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教师资格制度该制度通常包括教师入职资格制度、教师再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等级制度。

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入职资格制度。

为了保证教师的终身发展,建立教师资
格再认证制度;建立明确的教师培训制度,政府为教师进修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编制等保障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与教师入职资格制度相对应,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教师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机构水平评估标准等。

自律组织专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队伍自身的自律组织,它的职能一是维护教师的利益和尊严,二是维护教师形象和水准。

3.专业精神水平
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一个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

比如救死扶伤是医生的专业精神,不做假账是会义的专业精神,依据事实是律师的专业精神。

这与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作为教师的专业精神有三项基本内容:一是专业责任感(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三是终身发展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