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下学期)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药物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药物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药物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物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药物的合成方法B. 研究药物的药效学C. 研究药物的质量控制D. 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答案:C2.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法不包括()。

A. 薄层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质谱法答案:D3. 药物分析中,用于鉴别药物的常用方法是()。

A. 红外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核磁共振法D. 质谱法答案:A4. 药物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是()。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 核磁共振法C. 质谱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A5. 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查药物中杂质的方法是()。

A. 熔点测定法B. 比旋光度测定法C. 薄层色谱法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答案:C6. 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查药物中水分的方法是()。

A. 卡尔费休法B. 热重分析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A7. 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查药物中残留溶剂的方法是()。

A. 气相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A8. 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查药物中重金属的方法是()。

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A9. 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查药物中微生物的方法是()。

A. 微生物计数法B. 微生物鉴定法C. 微生物培养法D. 微生物检测法答案:C10. 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查药物中热原的方法是()。

A. 热重分析法B. 热传导法C. 热解吸法D. 热稳定性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物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答案: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稳定性、生物等效性2.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3.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

药学-《分析化学》习题

《分析化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三章重量分析法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五章酸碱滴定法第六章沉淀滴定法第七章配位滴定法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模拟试题一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本章要点:1. 误差;2.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5. 相关与回归。

本章目标:1. 掌握误差的产生、种类、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2. 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3.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法;4. 了解相关与回归。

本章重点:1. 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2.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和误差、精密度和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定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运算规则以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4. 显著性检验方法和应用:t检验法、F检验法。

本章难点1.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2. t分布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t分布定义、真值、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一、单项选择题:1. 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要判断两人的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哪一种方法:BA.Q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4d法 D. t检验法2. 可用于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DA. 进行对照实验B. 进行空白实验C. 进行仪器校准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3.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CA.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B. 使用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C. 砝码受腐蚀D. 滴定时,不同的人对指示剂顏色判断稍有不同4. 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 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 偶然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C. 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 偶然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5.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BA. 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B.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条件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条件6. 下列变换正确的是:BA. 10.00mL=0.0100LB. 10.5L=1.05×104mLC. 10.5L=10500mLD. 10.5L=1.050×104mL7. 欲使滴定时的相对误差≤±0.1%,所取被测物质的量应使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DA. 0~10mLB. 10~15mLC. 10~20mLD. 20mL以上8. 今以酸度计测定某溶液的pH=9.25,该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CA. 4位B. 3位C. 2位D. 1位9. 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CaO的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含量为30.3%,则30.6%-30.3%=0.3%为 :CA. 相对误差B. 相对偏差C. 绝对误差D. 绝对偏差10.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BA. 0.1gB. 0.2gC. 0.3gD. 0.4g11. 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如3.15%)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D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相对偏差D. 绝对偏差12. 用25 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A. 25mLB. 25.0 mLC. 25.00mL D. 25.000 mL13.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12.35,其Ka值应为:CA. 4.46710-13B. 4.4710-13C. 4.510-13 D. 410-1314. 不能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是(D )。

分析化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4题,每题1分,共64分)1.用重铬酸钾滴定Fe2+时,酸化时常用H2SO4~H3PO4混合酸,加入H3PO4的作用是()。

A、增强酸性B、作为Fe3+的络合剂C、作为指示剂的敏化剂D、作为Cr3+的沉淀剂正确答案:B2.某混合碱,用盐酸滴定至酚酞终点时,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为V1,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时又消耗体积为V2。

已知V2.V1.0,则混合碱的组成是()A、Na2CO3+NaOHB、Na2CO3+NaHCO3C、Na2CO3D、NaHCO3正确答案:B3.某溶液对某单色光的吸光度为0.30时,其透光率是()。

A、30%B、77%C、50%D、70%正确答案:C4.下列0.1mol/L的酸能被NaOH准确滴定且产生两个突跃范围的是()。

A、H2C2O4B、H2SC、H2SO4D、H3PO4正确答案:D5.在配位滴定中,仅考虑酸效应的影响,若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则滴定允许的pH值()。

A、越大B、越小C、为中性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B6.下列因素中,可以使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变小的是()。

A、增大金属离子的浓度B、增大EDTA的浓度C、增大溶液中H+的浓度D、增大指示剂的浓正确答案:C7.在一元弱酸HA的溶液中,[A.]=10[HA]时溶液的pH(A)。

A、=pKa+1B、<pKA.1C、=pOHD、=pKa正确答案:A8.对于随机误差,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可测性B、具有重现性C、无法减免D、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得到减免正确答案:D9.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试液的透光率为12%,若以示差法测定,以透光率为20%的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率为()。

A、60%B、50%C、40%D、70%正确答案:A10.在硫酸介质中,用Na2C2O4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时,如果溶液温度高于90.C,则所得KMnO4溶液的浓度()。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1. 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 mL 1)分别为 0.36,0。

38,0.35,0。

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

38 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g 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

药学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药学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药学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药学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药学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学生能够掌握药物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布置一些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药学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如何测定药物中的水分含量?答案:测定药物中的水分含量是药学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然后在恒温下加热,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

待样品冷却后,再次称重,计算样品失去的质量即可得到水分含量。

习题二:如何测定药物中的酸度或碱度?答案:测定药物中的酸度或碱度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是酸碱滴定法。

首先,将一定质量的药物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再以标准酸溶液或碱溶液作为滴定液,滴定至溶液的酸碱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滴定液的浓度计算出样品的酸度或碱度。

习题三:如何测定药物中的有机杂质?答案:药物中的有机杂质是指与药物主要成分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测定药物中的有机杂质可以采用色谱法。

首先,将药物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如提取、浓缩等,得到有机杂质的混合物。

然后,将混合物注入色谱仪中,利用色谱柱对有机杂质进行分离。

最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有机杂质进行检测和定量。

习题四:如何测定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答案: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首先,将药物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溶液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

习题五:如何测定药物中的纯度?答案: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首先,将药物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利用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最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和定量,计算出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分析化学(下)》习题答案详解(第五版)

《分析化学(下)》习题答案详解(第五版)

分析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详解(下)第五章配位滴定法思考题答案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形成五个五原子环); (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

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K’MIn>104,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MY/K’MIn ≥10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条件不一定相同?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

药用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药用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药用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药用分析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A. 酚酞B. 甲基橙C. 石蕊D. 硫酸铜答案:D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哪种检测器对紫外光有响应?A. 紫外检测器B. 荧光检测器C. 电化学检测器D. 质谱检测器答案:A3.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药用分析中常用的有机溶剂?A. 甲醇B. 乙醇C. 丙酮D. 氯化钠答案:D4. 在药用分析中,哪种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的纯度?A. 滴定法B. 重量法C. 色谱法D. 光谱法答案:C5. 以下哪种仪器不是用于药用分析的?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 原子吸收光谱仪C. 核磁共振仪D. 离心机答案:D6. 药用分析中,哪种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的熔点?A. 滴定法B. 重量法C. 熔点测定法D. 色谱法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药用分析中常用的缓冲溶液?A. 磷酸盐缓冲溶液B.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C. 硼酸-硼砂缓冲溶液D. 氯化钠溶液答案:D8. 药用分析中,哪种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的溶解度?A. 滴定法B. 重量法C. 溶解度测定法D. 色谱法答案:C9.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药用分析中常用的抗氧化剂?A. 维生素EB. 维生素CC. 硫酸钠D.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答案:C10. 药用分析中,哪种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的稳定性?A. 加速稳定性试验B. 重量法C. 色谱法D. 滴定法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药用分析中,________是用来测定药物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答案:滴定法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________检测器可以用于检测药物的荧光特性。

答案:荧光3. 药用分析中,________是指药物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答案:溶解度4. 药用分析中,________是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的速度。

答案:稳定性5. 药用分析中,________是指药物的纯度。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

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一、内容提要 (1)二、重点与难点 (5)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6)第 3 章化学分析法导论 (17)一、内容提要 (17)二、重点与难点 (18)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8)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4)一、内容提要 (24)二、重点和难点 (32)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32)第5章配位滴定法 (60)一、内容提要 (60)二、重点和难点 (62)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62)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5)一、内容提要 (75)二、重点和难点 (76)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76)第7章沉淀滴定法 (91)一、内容提要 (91)二、重点和难点 (93)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93)第8章重量分析法 (100)一、内容提要 (100)二、重点和难点 (100)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01)第9章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及常用分离方法 (107)一、内容提要 (107)二、重点与难点 (110)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11)第1章 绪论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本章要求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

3.掌握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4.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

6.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7.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8.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一、内容提要本章要求读者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习题汇总下学期-20110929

习题汇总下学期-20110929

分析化学作业(第二学期)院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二零一一年九月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吸收外界能量激发, 由基态跃迁至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吸收线称为,简称。

2、钠原子的基态光谱项为_____ _______,激发态光谱项为______ _______。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和。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吸收线。

5、原子吸收测定的干扰效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和等表示。

7.原子吸收线的特点是由吸收线的、、来表征的。

二、选择题1、药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可采用()测定。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荧光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红外光谱法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为()。

A.空心阴极灯B.氙灯C.氘灯D.硅碳棒3、当样品基体影响较大又没有纯净的基体空白,或测定纯物质中极微量元素时,可采用()。

A. 标准曲线法B. 标准加入法C. 内标法4. Doppler变宽是由()引起的?A.运动波源表现出来的频率移位效应。

B.同种原子碰撞引起的量子频率改变。

C.吸收原子与蒸汽中局外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

5.当局外元素原子浓度很小时,吸收线线宽主要由()控制。

A. Doppler变宽B. Lorentz变宽C. Holtsmark变宽6.在一般分析条件现,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和()控制。

A. Doppler变宽B. Lorentz变宽C. Holtsmark变宽三、简答题1、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有哪些?2.与分子吸收光谱法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什么特点及局限性?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的定量公式A= K’c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第十三章红外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有机化合物产生红外活性的必要条件为_ __和。

分析化学(药学专)—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分析化学(药学专)—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C.
lgKMY >6.0
D.
lgE A 6.0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固体表面吸附的水分是()
收藏
A.
吸入水
B.
结晶水
C.
引湿水
D.
包藏水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129.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则()
收藏
A.
对a基本无影响
B.
样品的k降低,tR降低
C.
样品的k增加,tR增加
D.
相邻组分的a增加
收藏
A.
越大,难
B.
越小,易
C.
越小,难
D.
越大,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常量分析的取样量为:()
收藏
A.
试样重量v0.1mg试液体积v0.01ml
B.
试样重量10-0.1mg试液体积1-0.01ml
C.
试样重量>0.1g试液体积>10ml
D.
试样重量0.1-0.01g试液体积10-1ml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将酚猷指示剂加到一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收藏
A.
碱性
B.
不定
C.
中性
D.
酸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强酸滴定强碱时,浓度均增大十倍,则滴定突越范围将()
收藏
A.
增大1个pH单位
B.
增大2个pH单位
C.
增大0.5个pH单位
D.
不变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44.以EDTA为滴定剂,以铭黑T为指示剂,不会出现封闭现象的离子是()
6.66mm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分析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

第一章 绪论2、对试样中某一成份进行五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ug /L)分别微0.36,0.38,0.35,0.37,0.39。

(1)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如果试样中该成份的真实含量是0.38μg /mL,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依题意可得: 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mL标准偏差:0158.01537.039.037.036.037.035.01)(2222=-)-+(+)-+()-(==⋯⋯--∑n X X S n相对标准偏差:%=%==27.410037.00158.0⨯X S S r⑵ ∵X =0.37 μg /mL ,真实值为0.38μg /mL则%%=--==63.210038.038.037.0⨯-μμX E r答: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2%;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63%。

3、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其相关系数。

解:依题意可设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a+bx其中X =50.50.15.0+⋯⋯++=2.6mg/mL 318.0=Y则22121)6.20.5()6.25.0()6.20.5)(318.0540.0()318.0140.0)(6.25.0()X()(X b -+⋯⋯+--+⋯⋯+----∑∑==--=)(=ni ii i iX Y Y X=0.0878则 a =x b y -=0.318-0.0878×2.6=0.0897 则回归线性方程为y =0.0897+0.0878x2/12/112121)1197.021.15(3358.1])()([))((⨯----∑∑∑=====ni in i i ni i iY YX X Y Y X Xr =10.9911答:一元回归线性方程为:y =0.0897+0.0878x ,其相关系数为10.9911。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和技术。

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对分析化学下册的一些课后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题目:某种药物中含有两种成分A和B,它们的摩尔比为3:2。

已知药物中总质量为10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mol,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g/mol。

求药物中A和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多少?解答:设A的质量为3x,B的质量为2x。

根据题目条件,可列出方程式:3x + 2x = 10,解得x = 2。

因此,A的质量为3x = 6g,B的质量为2x = 4g。

所以,A的质量分数为6g/10g = 0.6,B的质量分数为4g/10g = 0.4。

2. 题目:某种溶液中含有两种离子,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求该溶液的离子强度。

解答:离子强度是指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的平方和。

根据题目条件,可得到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则离子强度为 (0.1mol/L)^2 +(0.2mol/L)^2 = 0.01mol^2/L^2 + 0.04mol^2/L^2 = 0.05mol^2/L^2。

3. 题目:某种溶液中含有两种离子,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求该溶液的离子活度。

解答:离子活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有效浓度,与离子的实际浓度有所不同。

根据题目条件,可得到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则离子活度为0.1mol/L和0.2mol/L。

4. 题目:某种溶液中含有两种离子,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求该溶液的离子活度系数。

解答:离子活度系数是指溶液中离子活度与浓度之间的比值。

根据题目条件,可得到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版本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word版本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 。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

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 cm ,柱长是多少?解: r21= 100 / 85 = 1.18n 有效 = 16R2 [r21 / (r21 —1) ]2 = 16×1.52 ×(1.18 / 0.18 ) 2= 1547(块)L 有效 = n 有效·H 有效 = 1547×0.1 = 155 cm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2s 和12.8s ,计算分离度。

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所需要的柱长。

解:分离度:已知组分A 和B 的分配系数分别为7.6和9.3,当它们通过相比β=90的填充柱时,能否达到基本分离?(基本分离时R=1.0)解:2.16.7/3.9K /K A B ===α;10.090/3.9/K k B B ==β= 6969610.010.0112.12.1116k k 11R 16n 2222B B 22=⎪⎭⎫ ⎝⎛+⨯⎪⎭⎫ ⎝⎛-⨯⨯=⎪⎭⎫ ⎝⎛+⋅⎪⎭⎫ ⎝⎛-αα⋅= 填充柱柱长最多5 m (通常为2 m ),单位长度塔板数为1500/m ,因此无法达到这样的柱效,因此在上述条件下,不能实现分离。

(计算柱效时,用A 的分配比也行,本来就是估算)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解:在IR 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 -650cm -1 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1. 显色剂的用量2. 溶液的酸度(1) 对金属离子存在状态的影响——防止水解,防止沉淀生成(2) 对显色剂浓度的影响 H2R ⇌ 2H+ + R2-(3) 对显色剂颜色的影响8533.036008.12448133.036002.12442211=⨯===⨯==n t W n t W R b R b 72.08133.08533.0)2.128.12(2=+-⨯=R m L R R L 34.4172.05.1212122=⨯⎪⎭⎫ ⎝⎛=⨯⎪⎪⎭⎫ ⎝⎛=3. 显色时间:各种显色反应得速度不同,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不同;有些有色化合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

药大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药大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药大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一) 期末试卷(A 卷)一、填空题(每空?分,共 30 分)1、定量分析中,____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____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2、0.05020是_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2.30 x 10 -4 是_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

3、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 mol/L的 Ag(NH3)2 + 溶液的质量平衡式是___________ 。

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约是___________个 pH 单位,变色范围与 pKHIn 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6、已知 MNaOH=40.00g/mol,0.60g/LNNaOH溶液的 pH,___________。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___________为碱,___________为酸。

8、配位滴定中,准确滴定的条件为___________.9、直接碘量法要求溶液的 pH值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要求溶液的酸度是___________。

10、影响沉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永停滴定法中使用的电极是___________,是以___________判断终点。

12、E-V 曲线及ΔE/ΔV – V曲线中___________对应的是化学计量点的体积。

13、玻璃电极转换系数 S 的表示形式是___________。

14、Lambert-Beer 定律是描述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形式是___________。

15、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见光区用___________,吸收池可用___________材料的吸收池,紫外光区光源用___________,吸收池必须用___________材料的吸收池。

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下学期)

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下学期)

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外层电子;第一激发态;共振吸收线;共振线;2、32S1/2;32P1/2,32P3/2;3、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系统;4、共振线;5、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光学干扰和化学干扰。

6、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n、内量子数j。

7、频率、半宽度、强度。

二、选择题AAB AAB三、简答题1、主要有Doppler线宽、Lorentz线宽、Holtsmark线宽和自然宽度。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条件下,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和Lorentz变宽控制,当局外元素浓度很小时,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控制。

2、特点: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精密度高。

测量范围广。

局限性: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窄。

测一种元素要使用一种元素灯,使用不方便。

3、(1)锐线光源、(2)发射线最大发射波长和吸收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必须重叠。

第十三章红外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填空题1、ν照 = ν进△m=+ 12、一级;高级;△ν/J > 103、化学位移,偶合常数4、局部抗磁屏蔽;磁各相异性5、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6、27、38、无线电波、核自旋能级分裂、1/29、7.1710、中心位置,峰裂距11、屏蔽效应,各向异性效应,氢键12、213、氢分布; 质子类型; 核间关系二、选择题ACCDD DBACB CD三、简答题1、所谓磁全同质子是指这些质子化学位移、与组外任何一核的偶合强弱相同,它们在核磁共振谱上不产生分裂 ,例如:2、烯烃处于C=C 双链的负屏蔽区,δ增大。

炔烃处于C ≡C 地正屏蔽区,δ减小3、(1)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共振频率最小,吸收峰在磁场强度高场,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四、解谱题1、 CH3COCH2COOCH2CH32、3、C 6H 5-C(CH 3)=CH-COOH4、 偶合系统为: AMX3系统 可能结构为:CH3–CHCH-COOH5、 CH H 3CCH 36、CH 3CH 2I7、 C C C H H H H H H O (1)(2)(3)(4)(5)(6)C O HH 3C O第十五章质谱一、填空题1、奇数、偶数;2、偶数;3、奇数;偶数;4、分子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5、峰弱、峰钝、质核比一般不是整数;6、峰强比;Cl、Br、S;7、均裂、异裂、半均裂;8、M+2、M+4、M+6;M:(M+2):(M+4):(M+6)≈27:27:9:1;二、简答题略;三、选择题ABDAC ACB四、解析题1、为3,3-二甲基-丁醇-22、解:m/z 69相当于M-29(C2H5质量),m/z 69是奇数,故m/z 98->m/z 69 是单纯开裂;m/z(偶数)相当于M-28(C2H4质量),系由McLafferty重排产生。

药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药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药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色谱分析中的固定相?A. 硅胶B. 石墨C. 高效液相色谱柱D. 气相色谱柱答案:B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哪种物质的吸收光谱通常在200-400nm之间?A. 金属离子B. 有机酸C. 芳香族化合物D. 糖类答案:C3.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哪种检测器对所有物质都有响应?A. 紫外检测器B. 荧光检测器C. 电化学检测器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答案:D4.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A. 纸色谱B. 薄层色谱C. 气相色谱D. 质谱分析答案:D5.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哪种元素的测定需要使用石墨炉?A. 钠B. 钾C. 铁D. 铜答案:C6. 以下哪种物质是高效液相色谱中常用的缓冲剂?A. 醋酸B. 盐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A7.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色谱分析中的流动相?A. 甲醇B. 水C. 乙腈D. 硅胶答案:D8. 以下哪种物质是气相色谱中常用的固定液?A. 聚二甲基硅氧烷B. 聚苯乙烯C. 聚丙烯酸酯D. 聚氯乙烯答案:A9. 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哪种物质的吸收光谱通常在400-800nm之间?A. 金属离子B. 有机酸C. 芳香族化合物D. 蛋白质答案:D10.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析中的检测方法?A. 紫外检测B. 荧光检测C. 质谱检测D. 核磁共振检测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______色谱适用于极性样品的分离。

答案:正相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______元素的测定需要使用火焰原子化器。

答案:钠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______是影响最大吸收波长的主要因素。

答案:分子结构答案:柱温5. 薄层色谱中,______是固定相,______是流动相。

答案:吸附剂;展开剂6. 高效液相色谱中,______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案:色谱柱7.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______是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外层电子;第一激发态;共振吸收线;共振线;2、32S1/2;32P1/2,32P3/2;3、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系统;4、共振线;5、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光学干扰和化学干扰。

6、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n、内量子数j。

7、频率、半宽度、强度。

二、选择题AAB AAB三、简答题1、主要有Doppler线宽、Lorentz线宽、Holtsmark线宽和自然宽度。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条件下,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和Lorentz变宽控制,当局外元素浓度很小时,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控制。

2、特点: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精密度高。

测量范围广。

局限性: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窄。

测一种元素要使用一种元素灯,使用不方便。

3、(1)锐线光源、(2)发射线最大发射波长和吸收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必须重叠。

第十三章红外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填空题1、ν照 = ν进△m=+ 12、一级;高级;△ν/J > 103、化学位移,偶合常数4、局部抗磁屏蔽;磁各相异性5、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6、27、38、无线电波、核自旋能级分裂、1/29、7.1710、中心位置,峰裂距11、屏蔽效应,各向异性效应,氢键12、213、氢分布; 质子类型; 核间关系二、选择题ACCDD DBACB CD三、简答题1、所谓磁全同质子是指这些质子化学位移、与组外任何一核的偶合强弱相同,它们在核磁共振谱上不产生分裂 ,例如:2、烯烃处于C=C 双链的负屏蔽区,δ增大。

炔烃处于C ≡C 地正屏蔽区,δ减小3、(1)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共振频率最小,吸收峰在磁场强度高场,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四、解谱题1、 CH3COCH2COOCH2CH32、3、C 6H 5-C(CH 3)=CH-COOH4、 偶合系统为: AMX3系统 可能结构为:CH3–CHCH-COOH5、 CH H 3CCH 36、CH 3CH 2I7、 C C C H H H H H H O (1)(2)(3)(4)(5)(6)C O HH 3C O第十五章质谱一、填空题1、奇数、偶数;2、偶数;3、奇数;偶数;4、分子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5、峰弱、峰钝、质核比一般不是整数;6、峰强比;Cl、Br、S;7、均裂、异裂、半均裂;8、M+2、M+4、M+6;M:(M+2):(M+4):(M+6)≈27:27:9:1;二、简答题略;三、选择题ABDAC ACB四、解析题1、为3,3-二甲基-丁醇-22、解:m/z 69相当于M-29(C2H5质量),m/z 69是奇数,故m/z 98->m/z 69 是单纯开裂;m/z(偶数)相当于M-28(C2H4质量),系由McLafferty重排产生。

3、氯苯C6H5Cl;4、3-甲基-庚酮-2;5、邻-甲基苯甲酸甲酯;6、乙酸苄酯;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一、填空题1、塔板理论、速率理论、范式方程、H=A+B/u+Cu2、涡流扩散项、纵向扩散项、传质阻抗项、柱效、涡流扩散项、填充不规则因子(填充不均匀性)二、选择题1、B D2、ABCD3、AD4、C5、A6、D7、B8、C9、A 10、A C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1、885,2.3mm;1082,1.9mm;1206,1.7mm;2、(1)4.6×103,0.65mm;(2)13.0min,16.0min;(3)4.1×103 ,0.73min;(4)13,16;(5)0.75m3、(1)1.1;(2)8.6,1.9min;(3)4.5m;4、(1)11cm/s,25cm/s,40cm/s;(2)1310,1290,1080,0.153cm,0.155cm,0.185cm;(3)0.0605cm,0.683cm2/s,0.0027s;(4)0.146cm,15.9cm/s;第十八章经典液相色谱法一、填空题1、荧光物质,紫外;2、吸附,小,大;3、略;二、选择题CB BCA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1、(1)1539,6.50 mm;(2)4.4;(3)R=4.4>1.5,完全分离2、203、13.5 cm,0.75第十九章气相色谱法一、选择题1-5:BBBDA 6-10:DDCAB 11-15:AADCA 16-17:AC;AD;二、填空题1、较小;较大;2、越大;越容易;3、浓度;成正比;峰面积;质量;4、全部出柱;检测器都有响应;100 %⨯∙=ismmAxfsAifiCi5、宽沸程;6、较高;较早;7、TCD;FPD;FID;ECD;8、固定相种类;柱长;内径;液膜厚度;9、纵向扩散;传质阻力;10、载气;桥电流;11、A 沸点低的组分(或分子量小);B 极性小(或非极性)的组分;C非极性组分;12、程序升温;FID;梯度洗脱;13、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14、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三、简答题1、答: 归一法定量分析的优缺点如下:优点: 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 要求所有组分都出峰并需定性.2、答:(1)具有非常大的孔容和比表面(2)无亲水基团(3)不存在固定液流失问题3、答:惠斯登电桥原理当参比池与测量池都只有一定流量的载气通过时,电桥平衡无信号输出(0mv ,走基线),当样品组分+载气通过测量池时,由于组分与载气的导热系数不同,使热敏元件的电阻值和温度发生变化,电桥失去平衡,AB 两端产生电位差,有信号输出,且信号与组分浓度成正比。

4、答: 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浓度与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5、答:(1)气化室温度:能使样品迅速完全气化,但不分解。

一般沸点+50℃以上。

(2)柱温:在能使样品中各组分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柱温,但应以保留时间适宜、峰不拖尾为度。

(3)检测室温度:应高于柱温,避免污染检测器。

四、计算题1、(1)(2) 0.110/)0.25.1(699.1)0.33.3(2)(699.1)(2,2/1,2/1,,=+-=+-=A B A R B R W W t t Rs 215.1L L Rs =28.1L =2=2.7m 要延长0.9m 。

2、133315.020015.00.3/11.00.3023.0040.0/====+⨯+=++=H L n cmCu u B A H3、(1)mm H W t n A R A 81.0221618002216)10/5.10.3(54.5)(54.522/1=====312516.050016.00.5/05.00.503.0002.0/====+⨯+=++=H L n cmCu u B A H4、(1)5、6、%%=)()(乙醇%=5.4100.510.63.131030.64.11⨯⨯ 7、(1)n 2 = 16(t R2/W )2 = 16 ×(17/1/1)2 = 4624H 2 = L /n = 0.65 × 10-3 m(2)t’R1 = 14 -1 = 13 mint’R2 = 17 – 1 = 16 min(3)k 1 = t R1/t 0 =13/1 = 13 同理k 2 = 16(4)R = 2(t R2 - t R1)/(W 1 + W 2) = 38、(1)K 1=100,K 2=110,β=V m /V s =5,R=1.0,H=0.65mmк1= K 1(V s /V m )= K 1/β=100/5=20 к2= K 2(V s /V m )=K 2/β=110/5=22α= K 2/ K 1=110/100=1.19、L=1m ,t R1=5.80min ,t R2=6.60min ,t R0=1.10min ,u 0=0.50cm/min06.121.111.1)40.1663.17(2)(22112=+-=+-=W W t t R R R 2)(16)2(Wt n R = 3493)11.140.16(162==⇒A n mm n L H 21059.83493300-⨯===LR n R ∝⇒∝ )3(2121L L R R =2305.106.1L =⇒uC u B A H ⋅++=/C B u C uB du dH op =⇒=+-=02cm L 602=⇒BCA H 2min +=⇒(W 1/2)1=0.23cm , (W 1/2)2=0.24cm(1)к= t R2′/ t R0=(6.60﹣1.10)/1.10=5.00(2)26.323.085.560.6)(2)2/1(122)2/1(1)2/1(12=-=-≈+-=W t t W W t t R R R R R (3)n eff =5.54(t R1′/(W 1/2)1)2 =5.54×〔(5.80﹣1.10)×0.50/0.23〕2 =578(4)R 12/ R 22 = L 1/L 2 L 2 =(R 22/ R 12)L 1 =(1.52/3.262)×1 m =0.21 m10、u = 0.50 cm/min ,L = 3m(1) R=2(t R2﹣t R1)/〔(W 1/2)1+(W 1/2)2〕=2(8.30﹣6.80)×0.50×10 / (2.0+2.5)=3.3 (2)212221L L R R = 69.23.33/2=⨯=R R 12/ R 22 = L 1/L 2 R 2= √2m/3m×3.3 =1.49(3) A=1.065×W 1/2×h(2.0×2.43×1.00) / (2.5×3.21×1.15) = 2.55% / x%x% = 4.84%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填空题1、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工作站。

2、Cu A H +=,Cu u B A H ++=/,Cu u B H +=/。

3、烷烃;强,小,小。

4、大于;小于。

5、小、大;大、小。

6、固定液官能团、载体。

7、ODS (C18)柱,甲醇-水(乙腈-水),疏溶剂理论。

8、降低,增大,增大;大。

9、氰基(氨基)化学键合相,烷烃及一些极性调节剂。

二、选择题CBDCA ADDAB DAACB CAABB CBB三、简答题1、答:高效液相色谱中,范式方程的表达式为:Cu A H +=。

因此可从减少涡流扩散项和传质阻抗项两个方面提高色谱柱的柱效,具体的措施为:(1)采用小粒径、窄粒度分布的球形固定相,首选化学键合相,用匀浆法装柱;(2)采用低黏度流动相,低流速(1mL/min );(3)柱温一般以25~30℃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