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新型纺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气纺纱

现状、流程、纺纱器、原理、成纱结

一、发展

•1963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单喷嘴加捻,后因成纱强力不高而未能继续发展。

•1970年联邦德国洛伊特林根纺织技术研究所设计试验了新型的双孔喂入单喷嘴喷气纺纱机。

•在日本,有东丽公司的AJS—101型机、丰田公司的TYS型机等,有单喷嘴和双喷嘴两种加捻器结构,但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70年代初期开始,于1981年11月在日本大阪第二届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首次展出No801MJS型的60头喷气纺纱机。

198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届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No.881MTS型双加捻喷嘴的喷气纺纱机便于加工股线制作。

苏联,1980年CK—225WQ型,纺制双股混纺纱。

国外发展

•60年代初期

–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发明

–70年联邦德国设计试验了新型的双孔喂入单喷嘴喷•70年代

–日本公司较大规模研究

•80年代初

–村田(Murata)、东丽(Toray)、丰田(Toyota)等公司推出产品

•80年代后期

–德国苏逊(Sussen)

国内发展

•1978年后,我国科研单位开始关注

–东华大学、天津纺院、上海纺织科学

–上海国棉六厂

•2003年12月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

–展出第一台国产喷气纺纱机KPF02型机

•东华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太平洋集团

•装备情况

–1985 首次引进

–重庆、湖北嘉鱼、蒲圻、上海、山东五莲、河南焦作、广东肇庆、天津六棉、西北一棉等地引进了MJS系列喷

气纺纱机

几种喷气纺机的主要技术特征

二、喷气纺纱工艺流程

•条子(或粗纱)→牵伸机构→加捻器: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引纱罗拉→电子清纱器→槽筒:筒子纱。

•非自由端纺纱

工艺流程

1-壳体2-吸口3-喷孔4-气室

5-进气孔6-纱道7-中间解捻管

喷气纺机工艺流程

喷气纺机

喷嘴结构

1-壳体2-吸口3-喷孔4-气室5-进气孔6-纱道7-中间解捻管道

三、纺纱原理

纺纱原理

四、主要机构及作用

•牵伸机构

–三罗拉(或四罗拉)双短皮圈或三罗拉长短皮圈牵伸•加捻机构

–单喷嘴加捻器

–单进气双喷嘴加捻器

–双进气双喷嘴加捻器

•卷绕机构

•纱线检测机构

•供气与清洁机构

(一)牵伸机构

•三罗拉(或四罗拉)双短皮圈或三罗拉长短皮圈牵伸;

•牵伸工艺有条子直接喂入的超大牵伸工艺和双粗纱喂入的大牵伸工艺两类;

•按照形纱路线来分,则又有上行式与下行式之分。

(二)加捻机构

•(1)单喷嘴加捻器•(2)单进气双喷嘴加捻器•(3)双进气双喷嘴加捻器

加捻器的结构参数

•1-壳体2-吸口3-喷孔4-气室5-进气孔6-纱道7-中间解捻管道

(1)喷射角α

•喷射角α减小,气流的轴向速度分量增大,轴向吸引力增大,但切向速度分量则减小,对纱条加捻不利。为了既要有一定的吸引前罗拉输出纤维的能力,又要有较大的旋转速度,第一喷嘴的喷射角一般在45°~55°范围内变化,第二喷嘴的喷射角一般在80°~90°范围内变化,常以接近90°为宜,可获得较好的加捻效果。

(2)纱道直径及长度

•为获得较高的纱条气圈转速,应尽量选择较小的纱道直径D。但同时考虑所纺纱号,使纱条在纱道内有足够的空间旋转,纱号细,D可小些,纱号粗则应大些。第一喷嘴的纱道直径一般为2~2.5mm。•为形成稳定气圈,提高包缠效果,减少排气阻力,第二喷嘴的纱道截面积应逐步扩大,设计成一定的锥度,一般进口端直径为2~3mm(喷射孔截面处),出口端直径为5~7mm。

•纱道的长度l以稳定涡流和气圈为原则。第一喷嘴纱道长度l大约为10-12mm第二喷嘴纱道长度l为

30-50mm。

(3)喷射孔的直径及孔数

•保持一定的流量条件下,增加孔数就意味着减少孔径。喷孔数减少,流场的均匀度较差,纱条受到的涡流强度发生变化。•因而在保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的增加喷孔数不仅有利于纱条气圈转速的稳定,而且气圈转速略有提高。但喷孔直径过小,对气流的洁净度要求高,对喷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也高。

(4)中间管

•开纤管又称中间管或中间解捻管,它起着抑制气圈形态和阻止捻度传递的作用。

•为减小排气阻力和增加周向摩擦阻力,增加对气圈的撞击作用,使之有利于前钳口处须条扩散成头端自由纤维,所以中间管内壁设计成沟槽状态。沟槽行式有直线式和螺旋线式等。直线式沟槽数3~8条不等,大都采用4条,槽深为0.5mm左右,宽0.5mm左右。

•中间管内径d0=(0.8~0.9)D1,D1为第一喷嘴纱道直径,但中间管的总截面积(包括沟槽截面积)应大于纱道截面积,以利排气。中间管的长度以5mm左右为宜。喷射孔至中间管的距离不能太小,以保证漩涡的完整,一般取3~6mm.

(5)加捻器吸口

•喷嘴吸口不仅需保持一定的负压,以利吸引纤维和纱条,而且也起控制和稳定气圈的作用,其内径一般为1~1.5mm。第一喷嘴吸口长为6~15mm,第二喷嘴吸口长度也常需大于5mm。

(6)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间距

•两喷嘴间距会影响气圈的稳定性。如两级

喷嘴是分离式,可适当调整二者的间距达

到正常纺纱的目的,但一般变化范围不

大,可在4~8mm范围内变动,通常采用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