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马树杉

近年来,随着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常州工学院自创办以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地方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使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100%,受到社会欢迎

一、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转变办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以学科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首先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对地方高校如何定位?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等角度提出。因此,通常有人把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说成是为了避免与国内重点老高校的竞争而走差别化竞争道路的结果。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颇。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许多重点老高校没有经历的或是正想发展的一类教育。与传统的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没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在做前人未做好的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有了这样的认识,底气足,方向明,才能真正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较大的改革和创新,走出新路。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近年来,尽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够明确,突出应用的特色不足,按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占的比重过大.与经济、产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工程训练太少,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毕业学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灵活性较差。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全面的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特别要具体分析大学生进校以后是如何接受教育、受到影响、成长成才的。事实上,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实际接受的培养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们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很少认真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生从选校到毕业的培养过程。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事实上,很少有人针对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的学生来整体设计,协调培养过程.关注培养结果,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有很多子体系,但缺少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整合的、优化的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新的质量观要涉及到如何看待、评价学生的问题,涉及到教师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问题,涉及到教师与学校、系的关系,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对上述有关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调研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把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图书资料和信息提供工作、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共青团工作、两课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工作、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工作等等都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由人才培养委员会组织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共同来设计、统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协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

学校还打破了专业教研室不管学生的传统习惯,加强了专业教研室建设.明确专业教研室必须对本专业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二级学院(系)要对所属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学校对全体学生负责,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负责的人才培养责任制。学校还建立了由专业教研室向本专业学生班级派出导师,对学生的生涯设计、成才规划、选课、生活进行引导和指导的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制改变了过去专业教师不关心学生全面成长的观念,改变了对学生的培养以管为主的做法,注重以引导、启发和以身作则,以榜样和权威的力量去带动和说服、激励和帮助学生的做法o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

手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综合解决有关工程或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有较高的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既要达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本科基本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地方企业的实际要求及学校的特色。学校各个教学系、专业教研室对所办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最小的如同语言中的词那样可以迁移能够重新组合的知识点、技术点和技能点。以这些知识点、技术点和技能点为基本单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教学和考核重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专业都要确定鲜明的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特色强化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二、树立“零距离培养”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近年来.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我们提出了“零距离培养”的办学新理念,通过产学研结合,将目前社会生产实践中正在使用的理论、技术、设备、工具直接优化组合到教学内容中,我们还采纳了“基于最终目标的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据学生本科四年中应该达到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行总体设计,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独立完成某项具有代表今后工作岗位要求水平的工作任务,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职业训练,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第一线的实践.需要企业的支持和配合。正是在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企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我校的机电工程学院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兼顾科研、产品开发和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中心。工程中心的教师根据产品开发和学科专业特点组成若干个小组,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研究人员,既是工程技术人员又是师傅。学生在学习的一定阶段进入工程中心,他们既是学生也是助手,既是徒弟又是工人。工程中心根据市场情况攻关开发、制造销售产品。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培养教师都有极其明显的好处。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习惯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的教师来讲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将土木工程学院的大部分实验室办成产学研结合的基地,专业教学尽可能地围绕实际工程展开,使学生在这些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今后社会职业岗位上的责任和工作任务。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根据国际大公司的质量标准和人才需求,深入企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前培训,教师和学生同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学校的各校办高科技企业也尽可能地与有关专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教师参与校办高新科技企业的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企业为教师提供科技创新的舞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几年来,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不管是本科层次还是专科层次都显示了鲜明的特色,较强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强劲需求是地方高校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和生命源泉。“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不仅是为了报答地方财政的支持,也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根本保证。有了需求,才有办学的“理由”和“必要”。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给地方高校提供了横向科研、产学研究合作的机遇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听起来有点“土”,感觉上有点“低”,但这是最符合院校实际的。几年来,我校根据江苏省和常州市工业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的特点,在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建设方面。侧重与制造业有关的专业,使这些学科和专业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强与地方相关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加快校内产学研基地建设步伐,发挥了学校在高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和推动了地方产业群落的形成,在强化培训,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常州工学院院长)

《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3-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