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实质和要求,必将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

“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纲领;“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思考;“三个代表”是着眼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体现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的积极回应和深刻思考。

其中,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突出体现;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的坚实基础;“四个如何认识”,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执政意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
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相互联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认识其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前提与基础。

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突出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时”,指的就是时代、时势、时代内容、时代精神。

体现时代性,就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开拓创新。

这就需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性和时代要求?这是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需要弄清的关键问题。

20世纪最后1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标志,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形势错综复杂。

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概括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具体表现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在这一基本态势下,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对人类危害上升。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

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未来潜在对手,妄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这种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将在21世纪持续很长时间。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这是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和深刻思考。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的坚实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这一科学判断,指明了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论基础。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既包含对党的历史的纵向认识,也包含对党在当今世界中横向位置的比较和判断。

经过80多年的奋斗,我们党
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这两大变化包含了党所处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我们党从革命党变成领导建设的执政党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所确立的具体纲领和所要实现的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党的活动方式和工作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先进性要求等自然也有别于过去。

党的历史方位的另一重大变化来自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带来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党内,党员人数已达到6600多万,且新党员占多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紧跟时代进步潮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

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是党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

只有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才能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内容。

“四个如何认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
继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同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四个如何认识”,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四个如何认识”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同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密切相关,同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反映了党所处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从世界上消失,而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发展,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优势。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其根本制度所允许的限度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自我改良和调整。

我们一方面应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重大
变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消弭其内在基本矛盾,从而也未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

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或“终结”,而是在改革中走向辉煌。

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两项基本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正是这两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由对峙走向又斗争、又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共处时代,这是二者关系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在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同时,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等问题。

这些仍然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延伸,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思考与阐发。

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执政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时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面对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繁重而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

他说:“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强烈的时代意识的体现。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我们在复杂的形势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关键在党。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不仅显示了我们党对自己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洞察,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

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
政本领。

执政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关键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意识的核心。

党之所以赢得执政地位,靠的是全国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党继续执政并长期执政,仅靠过去的功绩是不够的,人民要看执政党的新作为。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深刻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执政基础、执政内容、执政方式、执政纲领、执政资格和执政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一、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
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三、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