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七式门拳法简介
汤瓶七势拳
汤瓶七势拳中国穆斯林三大宝(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势拳)之一的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
汤瓶七势拳在回民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
由于七势拳历来秘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很少见到。
据传,此拳由元代“回回军”在战争中创造出来,称为“骑势拳”,后称作“七势拳”,有“老七势”和“花七势”之分。
老七势只有七大势,每一大势有七种不同劲力的变化,再变为七势,即七七四十九势。
初习为一势一势盘练,七势盘练熟后可随心所欲组合成套路来盘练。
本人所传承的汤瓶七势拳为恩师水普慈所传。
传承情况如下:穰东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1786年~1896年)传水腾龙(清朝道光年间~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年~1944年),水应龙传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年~1959年)、水献之等,水献之传水仲贤、水普慈(1920年~2006年)等。
水普慈先生为水四阿訇之四世孙。
水氏祖籍陕西渭南,在明初时迁居至南阳镇平,后居邓州,清季又迁南阳。
水公好武,本身会武术,时任邓州穰东镇清真寺阿訇,为了培养二子水腾龙、水应龙,以及女婿马步衢,邀请了河南八大枪手之一的枪师唐大用、心意六合拳大师李祯、洛阳心意六合拳大师刘万仪三人来邓州传艺,水氏家传的汤瓶七势拳是唐大用所传。
唐大用另传汤瓶七势拳,传承情况如下:唐大用(约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左右,同治末年间归真)传唐万义(1797~1913年),唐万义传姬氏七兄弟、杨营乡燕庙村人冯二教师、杨营乡贾庄村人贾教师(1870年~1950年)、杨营乡老王营村人王明德(1880年~1965年),王明德传杨营乡老王营村人王超(1935年~2009年),王超传邓州马雷石。
汤瓶七势拳包括汤瓶手、汤瓶势、碾脚窝、七势拳等内容。
汤瓶手为十二手贯劲法,主要是对上肢部的锻炼;汤瓶势练的是汤瓶身,是对身法的要求;碾脚窝是步法练习;七势拳是劲法的训练,主要有撕、拉、开合、劈、钻、撩、挑等劲法。
论七式拳的起源与技术动作
论七式拳的起源与技术动作摘要:七式拳又称汤瓶拳,流传于河南回族教门中,是回族独有的拳种,历来密不外传,是一个极其保守的拳种。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手段,深入学习研究了七式拳的拳法内容和功效,详细了解并整合了七式拳的历史渊源、七式拳的发展、以及七式拳发展和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此拳动作简单,出功快,实用性强,效果明显直接,基本保留了古朴的练法。
由于其传承严格,未被后人添加过多花枝,望有更多武术爱好者能发现此拳,继承此拳,弘扬此优秀拳种。
关键词:七式拳;内容功效;发展;传承1前言一直以来,在中原地区的回教中有一种说法,称回族有三件宝,不轻易示人。
心意拳、查拳、七式拳。
心意一门,现在嗤声海内外,不多言;查拳更是闻名于天下,为国家规定竞赛长拳之蓝本,武林人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对于七式拳,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甚至对此拳种闻所未闻。
七式拳是回族独有的拳种,历来密不外传,外人很少能见到。
此拳在河南回教的大清真寺里流传,是一个极其保守的拳种,在当地有一种说法:练过查拳心意拳的不一定会七式拳,但会七式拳的一定练过查拳、心意拳。
这个拳被称为是出劲力的拳种,有了这个拳做基础,才能更好的体验到心意拳跟查拳的味道,没有七式拳出来的劲力,就很难领会到心意拳和查拳的魅力,犹如木无根、水无源。
所以这三个拳是相互关联的,故教门中人对其极为重视与保守。
汤瓶七式拳是由回族人独创,并在广大穆斯林中广泛传承300多年。
此拳起源于开封朱仙镇,并在清代中、后期在河南广泛传播,后称七式门,主要以步控、短打、顾截为主,被誉为中原“第二大狠拳”。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七式拳的传承与技术特点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由于有关七式拳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缺乏,本文仅通过网络对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2.2访谈法笔者于2016年3月至5月期间,在浙江省嘉兴市向七式拳传人沈锦康进行访谈学习。
回族武术文化是啥?回族武术又有多长的发展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回族武术文化是啥?回族武术又有多长的发展史导语:回族人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着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回族人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着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
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
回族人民的贡献主要在武术、摔跤和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项目上。
回族好武的原因是还可以追溯到回族在形成时期的先民,其中有大量属于从军的中西亚人,元朝回族人被编入“探马赤军”,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驻防在全国各地。
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再加上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回族人民感到力单势薄,于是就养成了尚武、任侠、团结的习俗,并把练武作为抵抗各种压迫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了回族人热爱武术运动的习俗。
回族的武术种类很多,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昆仑派”,是我国四大武术派别之一。
当代,习武是回族人振奋精神、强健体魄的重要方式。
历史上一些只流传在族内技法丰富、风格独特的武术种类,也逐渐风靡拳坛,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回族武术内容丰富,门派繁多,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也有富于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
它们都是在吸收其他民族武术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华武术各门各派融会贯通,结合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实践和风俗习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钻研和实践,逐步形成、丰富、完备和发展起来的。
回族穆斯林武术现正面临生活常识分享。
回族武术一览
回族武术一览回族武术一览中国回族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们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穆斯林武术的主要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拳术,包括对练、器械、拳术等几十种。
所练项目既有中华武术的共同特色,也有与回族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民族特色。
器械,除习练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斧等一般器械外,穆斯林练的杆子鞭、哨子棍、蛾眉刺、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阿里剑、查刀、查枪等,在汉族武术中均少见,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杆子鞭,又称西域鞭,系一齐眉棍上缚一绳索,索端系一钢镖,镖重约750克。
据武术家口传,这种杆子鞭和五虎群羊棍均与穆斯林民族牧马放羊有关,系分别由牧马鞭索和放羊棍脱胎衍化而成。
阿里剑,双尖双刃,尖处宽于把柄处,剑身两面俱刻有阿拉伯文字。
据传此剑原名“祖勒飞卡尔”,是第四大哈里发阿里配用之兵器。
龙爪钩,形似龙爪,系由回民屠户翻牛羊肉的钩子转化而成。
拳术,穆斯林喜练查拳、弹腿、腿拳、华拳、洪拳、炮拳、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等。
其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心意六合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教门拳”之称,也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俗谚。
查拳问世始于明中叶,至清末已臻完善,这与整个回族武术史是一致的,可称为回族武术的代表拳种。
查拳招法飘逸,姿式优美,套路环环相扣,以弹腿立门户,十趟弹腿十路拳,每路拳都套着弹腿的用法,跑、走、飞、打,变化起来,十路拳可成五十多路,变化多端,实战性强,是中华武术中的瑰宝。
此外,如八极拳、通臂劈摇拳、关东拳以及明末广为流传的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等,创始人均为回民。
这些拳术均为其劲力别致、技法丰富、风格独特而风靡拳坛,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回族穆斯林的拳术史,大约可追溯到明中叶。
清真弹腿攻防实战的绝技
清真弹腿攻防实战的绝技弹腿,也有称潭腿的,据传起源于山东龙潭寺。
因有不同流派,故有十路和十二路之分,十路弹腿又叫清真或教门弹腿,在回族群众中流传较广;十二路弹腿,又叫少林弹腿,解放前曾是上海精武体育会传习的基本拳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清真弹腿攻防实战的绝技。
清真弹腿攻防实战的绝技弹腿,顾名思义是以腿功、腿法为主的拳种。
它的套路内容简练,动作左右对称,要求严谨,基本功扎实,实用性极强。
长期练习可以健身养生,增强身体素质,对于较快的掌握武术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有很好的作用,并对提高武术的攻防意识和技能与促使身体的均衡发展,均有较好的效果。
弹腿的基本功训练内容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手型讲拳、掌、勾,手法讲刁拿锁扣、冲拳挑打;步型讲马步、朴步、虚步、歇步等,腿法讲蹬、踹、撩、点、踢、弹、扫、挂等。
练习弹腿应注意它的桩功和腿功的结合训练,它可以强化正确的动作规格和标准,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动作的规范化和稳定性,并锻炼和加强武术特有的功力,即武术实际应用的击打力量,也叫劲儿。
弹腿门的主要兵器即本门兵器有钩、铛、金矍、带和一般的常规器械刀枪剑棍等。
弹腿门的练习内容主要分为:基本功法、套路兵器、实用技术三大部分。
马玉清老师是北京著名武术大家,他一身多艺,练过掼跤,擅长形意拳(刘彩臣弟子)和教门弹腿,尤以擒拿散打著称。
马老师自幼好武,十二岁拜李昆(人称快手李)为师,李昆老膝下无子女,马老视师如亲生之父,为了诚心学艺和更好的照顾师父和多病的师母,马老师从十五岁入了回教(李昆老系回族人),至今已七十余年了,今年马老已86岁高龄。
马老师在北京从事武术事业七十余年,对北京武术界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马老对北京武术挖整工作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资料和线索,真可以说马老是北京武术界的活的图谱。
马老在练功授艺上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重气节,尤为重视民族气节。
在日本侵华时期,马老强调,武术不传予外国人,也不传给欺压群众的不良分子。
【武术博览】周口七式拳
【武术博览】周口七式拳一、七式拳脉络杂说七式拳,原本叫七式捶,心意拳巨匠袁凤仪依回族习惯,扩充补足了七式拳体系后,叫汤瓶七式拳,或汤瓶拳。
此拳传至金小亭时,传说金小亭曾三进少林寺印证拳艺,皆无敌手。
此说恐无证据,多数门派师祖皆言几进少林寺,以此光大门派。
河南郑州一带传承人有言,先传有郑、穆二位师祖发扬光大。
此说一是陆草的《中国武术》中有载。
另一说法就是尚健在的郑州马仁山先生所言,即开封朱仙镇首先传承此七式拳,初是郑、穆二位拳师,并由其后人在郑州北大寺清真寺传授。
马仁山先生系回族,精七式拳、心意拳。
其爷爷得买壮图真传,并留有拳谱。
据七式拳的前辈所言,郑、穆二位拳师乃是金小亭之后光大者。
但其中一个大问题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托名郑、穆二位拳师为始祖,实际上郑是托名郑恩(郑子明,系回族),即大宋赵匡胤皇帝开国元勋;穆乃寓意穆斯林先祖。
孰真孰假不可考,今提出作为参照。
另有其他雁荡山或种种说法,皆不足取,谬误百出,今不论及!笔者根据祖父以及父亲所言,再加上拜访本门先贤所得信息,大致上有一条思路,就是此七式拳由朱仙镇传出。
若说是宋朝时即有此拳,那么其大马步的勾、蹬、欺、靠和其独门兵器钩镰枪的用法确应属战场上打仗所用。
近水楼台先得月,七式拳的传承主要集中在河南豫东一带,由朱仙镇发散开来。
首先是开封成为集中地,后于周口(主要集中在淮阳一带)流传。
由于此拳初始多在回民中流传,开封回民亦分布较多(有关开封七式拳的传承情况,主要得益于查拳名师周保平),而周口的淮阳、沈丘乃回族居民聚集地,所以在传承上也占有优势,得以流传。
但是,从传承初始,一直有两大支流传承。
一脉是人数较多的回族人群,另一脉是极保守的汉族系统。
回族一脉因开封查拳传承的进入,周口买壮图心意拳体系的辉煌,遂使得其有三拳并立,相互参合的局面。
汉族一脉,则由于保守之故,一直极保持原来练法,显得古朴、本真些。
而笔者本家所传,则缘于祖父的一段际遇。
袁世凯姑妈下嫁到我们村,后因袁的发达,其表兄亦受益匪浅,并使我们整个家族因这层关系得到优待。
在清真寺内流传的神秘拳法——昆仑拳
在清真寺内流传的神秘拳法——昆仑拳在山东省沂水县回族内流传着一支特殊的昆仑拳,说它特殊不是因为它一直在回族内流传,而是因为无论从理论体系,技击演练风格,还是招法和器械上都充满了浓郁的伊斯兰色彩。
第一、哲学理念每一个体系完备的拳派都是以某一哲学理念作为本门本派的文化根源,并以此来完善本门派的拳法体系。
比如,太极门讲求阴阳,形意门讲五行,八卦门讲八卦等等不一而足。
昆仑拳则是以混沌和水火气土为哲学根据,来发展本门功夫。
1、混沌图混沌图天地未开以前叫混沌,即为无始无终。
昆仑拳取其意,化为拳理,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弥六合,缩之藏芥子。
”意思就是说,拳意放出就要大到无穷,缩起来就要藏到一小点,小到无穷。
在拳招上的体现就是,发招要放到九分九,回手要缩成六势桩,意要收到丹田中。
此原则贯穿昆仑拳始终。
2、水、火、气、土四象理论昆仑拳总纲水、火、气、土是由古希腊米利都学派提出,最终由亚里士多德系统完善的一个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气、土四大元素组成的。
这一理论后期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由昆仑拳先辈们吸收进昆仑拳体系,遂分出水、火、气、尘(土)四象拳法,并以四为用,将人身分为四部,头含灵识属气;胸部上升,寓意火上炎,所以为火;腹部贮藏为水;下肢沉实属土。
器械也分四门,对应水、火、气、尘,分别为鞭、杆、铲、巧(暗器)四象。
第二、门派传承昆仑拳历代代表性传承人物昆仑拳是由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禁军将领李崇进将军所传,据昆仑拳谱记载尊称为“昆仑大师”,历经宋朝一代名将莒国公赛严(宋熙宁年间,阿思布哈喇国王索菲尔来朝,神宗留之于淮泗间,封宁彝庆国公,卒赠朝奉王;其子赛严封莒国公),元朝奉元王伯颜察儿(约1257年---1328年,回族,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之孙,延安王.纳速剌丁之子。
元朝重臣,官至太保、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
赠太师、守诚佐治安惠世美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追封'奉元王',谥忠宪)推广文武番学,再到明朝钦天监沙懋功伊儒合化,昆仑拳体系已达成熟。
汤瓶七势拳
5 9 ln
己 丑 年伍 期 l
' 鬈鲶
-
l6 0
I己 丑 年 伍 期
百 家拳
精 华 I秀
团圈团日圈
辗 步眼 又 称辗 脚 窝 身 上 中下 三
、 、
,
为汤瓶七 势拳浑
节 贯 劲 之 法 中尤 为 重 要 的 下 三
,
节 胯 膝 脚 的贯 劲 之 法 常盘 此 势 可 盘 出
汤 瓶 七 势 拳 中的 以 身 带 步
簇I 家拳 精 华 百
文 ,马雷 石&刘海峰 &冀潜
演练 ,丁心忠 &袁培源
汤
七势 拳又名 汤瓶拳 ,它 以穆斯林洗 “ 卜 阿 代斯 ” 的汤瓶壶为标记 。 汤瓶七势拳
在 回族 中有较为广泛 的群众基础 . 多阿 很
图解 汤瓶七 势拳
訇都 练习此 拳 。汤瓶七 势拳练 习前先 口
势。初 习为一式一式盘 练 , 七势盘练熟后可 随心所欲地组合成套路来盘练 。 本人所传承 的汤瓶七势拳 为恩师水普慈所传水 氏家传拳法 的一部 分 ,在水 氏家族近现代可知 的传 承情况如下 : 穰东清真寺水 四阿訇水观 澜——水腾龙 ( 清
朝道 光年 间 至 民国年 问 )水 应龙 (8 6 14 、 15  ̄ 94年 ) —— 水子 立 、 子恒 、 水 水剑 光 (86 15 年 )水献之等——水仲贤 、 19  ̄ 9 9 、 水普慈 (90 20 12  ̄ 06年 ) 。水普慈先生为 等
线之 “ ” “ 之 处及散布之处 , 结 和 聚” 有调理 经筋的 阴阳平衡 , 使浑身上 、 、 外 、 下 内、 前、 后之劲贯 为一气 的作用 。水普慈先生 在传 我汤瓶手时 曾讲 以前有 “ 传拳不传
手, 教拳不教劲 , 教劲打师傅” 之说 , 由此可见汤瓶七 势手的珍秘
河南最有名气的这二十个拳种,哪一个最厉害?
河南最有名气的这二十个拳种,哪一个最厉害?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武术之乡”是河南当之无愧的称号,在目前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河南流行的就有40余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则要看河南。
这些拳种中,有的已经成为河南享誉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如“少林拳”,它的影响力早已遍布世界各地,甚至有言,天下功夫出少林;有的在武林界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影响力没那么大,如八极拳和苌家拳;有的早已成为人们日常养生与锻炼的一部分,如陈式太极拳。
除此之外,在河南,还有大大小小很多拳种。
它们都是哪些?分布在哪,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江湖之远| 文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按照拳种的大类来看,河南较有名气的拳种有二十个,这二十个拳种全部进入了河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又有六个进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按照这些拳种分布的区域看,在河南十八地市中,主要分布在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濮阳、驻马店、周口、新乡、安阳这九个地级市内,可以看出以豫西、豫北为河南武术的主要分布区;同时,又以焦作境内分布的拳种为最多,可以说,焦作是河南的“武术之乡”。
一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六个河南拳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曾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2014年命名批准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六个河南拳种中,有“少林功夫”、“太极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苌家拳”、“撂石锁”。
01.少林功夫:郑州登封少林寺因武艺高超,享誉海内外,少林一词也成为汉族传统武术的象征之一,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拳派是武术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武术流派。
因以少林寺传习拳技为基础形成,古代军旅武术和汉族民间武术不断传入少林寺,形成了少林拳的基本成分,逐步形成了包括功法、套路和格斗三种运动形式的少林武术体系。
六路钻第一路
六路钻第一路作者:周雪丽马雷石马玉柏春华来源:《少林与太极》2013年第01期六路钻是回族七式门的一套打法习练的基本功,是七式门必练的功法之一。
开封早就有“学会六路钻(转),天下打一半”的说法。
并不是说学了它就能够打遍天下,而是说只有学会了,再且练出了功夫,并且熟练地掌握和深知它的用法以后,才能招招制敌,克敌制胜。
六路钻(转)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直、劈、架、砸的连续组合拳法,劈、砍、撩、打的组合掌法,拧、搅、顶、掏的肘法,坡、踢的腿法,闪、跟、拧、管、翻、转的各种步法和身法。
可谓是一套打法多样、步法灵活、招式狠毒、进中有退、退中有进的好功法。
民国时期,擂台比赛中,老前辈们凭这种功法,为回族七式门争得了不少的荣誉。
六路钻和七式一样被开封回族称为较为保守的“教门拳”。
本人所习六路钻的名称是:一路,夺中门(中门);二路,边门转(边门);三路,撑劈钻(中门);四路,顺拽踢(边门);五路,外撇柴(边中);六路,翻身肘(边门)。
第一势左汤瓶势【盘法】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
口诵台斯迷,有以一念代万念,认主独主一之意。
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向上,十指平心,肘心向上,沉肩。
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图1)。
承上势。
左脚向前进半步,同时以身向左外磙、拧、转,带动左手从胸向外划拦转到左膝上方,五指向下,掌心向后,拇指内扣掌心,指尖向上,肘心向上坠肘。
随右脚跟进半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从胸向后画圆到右腰处,肩内扣,五指向下掌心向内,拇指内扣掌心,侧身而立,受敌面小,而且做成三尖照、六合合。
左肩领前,左脚在前,脚尖内扣,前膝内裹,胯同时裹劲;后脚内扣,膝、胯裹劲,与前膝胯的内裹劲形成圆裆的抱劲。
目前视,头顶项竖,舌抵上腭,下颌内收,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沉,两膀扣劲,含胸拔背,腰下塌,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图2)。
汤瓶七势拳格斗精华:中原第二狠拳,现代散打拳法的雏形
汤瓶七势拳格斗精华:中原第二狠拳,现代散打拳法的雏形
本篇所介绍的传统散手招式是汤瓶七势拳的格斗精华。
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七势拳、骑势拳,流行于河南、陕西等地的回族之中,被称为'中原第二狠拳'。
据传为为元代回族军队在随忽必烈南征北战的战争中创造出来,也有说法是源自明朝抗击倭寇的回族将士。
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
十三、耳听风
双方均以左格斗式站立;黑方以左弓步、冲左直拳进攻白方头部;白方立即以左手向外或向内格挡,同时上右步至黑方左脚跟处,缠住黑方左腿,以右横拳击打黑方左耳根或左太阳穴要害。
十四、内侧秀手吞金
双方均以右格斗式站立;白方向前滑步,以右弓步、右直拳进攻黑方面部;黑方用右拳由外向内向下斩截白方右小臂;白方右脚立即后撤半步、束身,回收右拳,同时出左拳斩截黑方右小臂,随即上右步、出右钻拳进攻黑方下颌。
武术
回族与武术武术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身传口授,世代相袭,流行至今。
回族中武术俊杰辈出,名扬中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已的智慧和力量。
一、回族的形成及其与武术的关系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细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被征召来到中国。
这些人当时称“色目人”,在元末官方文书中称“回回士兵”这些人与唐宋以来从海上进入中国经商以及从事天文、数学、医学传教等在中国入籍繁衍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回族处于被统治地位。
为图民族之生存,生活之改善,不断地向反动统治者奋起反抗,进行过殊死的战斗,回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民族同胞一起,在斗争中并肩战斗,结成了深后的友谊。
在历代农民起义中,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
如元末朱元璋的起义军中就有不少回族将领和士兵,其中大家熟知的回族勇将常遇春,胡大海等,武艺超群屡建战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族中一直传为佳话,又如明末陕西马守应,他的回军,人称“老回回营”转战西北,声威大震,有力地配合了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清代是回族受欺压迫最为深重的时期,也是回族反抗最激烈的时期,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回民起义风起云涌,以云南的杜文秀,陕西的白彦虎,宁夏的马化龙为代表的回民起义军,都有相当大的规模,从而震撼了满清的反动王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穷回回找到了正确的民族解放道路,涌现出象马本斋、郭隆真那样民族英雄,此外,党还培养了大批回族干部和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准备了基础力量。
七百多年来,回族人民为了图生存,争温饱,抗凌辱,反剥削,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把武术看作是防身护体的自卫手段和工具,把习武看作是圣行,鼓励穆斯林们的尚武精神,以达到自存,自强、自卫的目的。
二、回族常习的武术种类特点和名师武术自古曾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东枪西棍,回回十八肘”之说。
查拳查拳“查拳起源说法不一,从流传资料和大多数查拳拳师认为,查拳是西域人查密尔(查元义)所传。
查拳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中国武术七大拳式
中国武术七大拳式中国武术究竟有多少拳派,多少套路,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风俗民情也互有差异,所以各地区之间的武术风格也常常是各具特色,互不重复。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又由于它基本属于纯粹的民间文化,所以它一直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些主要流派称为“拳系”,第一个拳系中又包括若干个拳种。
中国武术至少有七大拳系,即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太级、形意、八卦。
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武术,有些无法包容在这七大拳系之内。
此外,中国武术还包括跤术,在汉、回、蒙古、满等民族中流传很广,蒙古族跤术更是独具一格。
跤术的基本规则是双方要互相抓住,与拳术颇有不同,所以也无法包容在拳系之内。
1、少林拳系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
”名驰中外的嵩山少林寺,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登封市境内,气势雄伟磅礴,被推为五岳之首。
少林寺坐落在少室山脚下,依山势而建,直至山腰,异常宏伟。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第一位入主少林寺的是东天竺高僧跋陀。
其后不久,南天竺高僧达摩也曾去过少林寺,但他并没有在寺内久住,更没有什么“面壁九年”之事。
后人传说达摩曾写有《易筋经》,创编了“罗汉十八手”,于是开创了少林武术。
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少林寺内有“面壁石”一块,也是后人的伪造。
少林武功的渊源是中原地区的民间武功。
据考古发现,至迟在两汉时期,中原一带的武功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行气导引之术(气功)也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少林寺的和尚多数来自中原一带,有些人入寺以前就会武功,入寺之后又在僧众之间相互传授切磋。
在武功方面,少林寺一向有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传统,所以能广泛吸收僧俗两界的武功精华,不断总结提高,并有所发展创造。
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是在明清时期。
回族武术查拳源于中国本土
回族武术查拳源于中国本土回族是个尚武的民族,穆斯林把习武视为“圣行”,因回族人民种种历史原因和社会条件,及武术自身职能所致,久而久之,练武已成为回族的优良传统,成为这个民族特有的著名文化和民族特征之一。
山东回族群众都普遍爱武术,创造出了有本民族特色,立异于武林的新拳种——查拳。
被回族人民亲切的称为“教门拳”,被外族人称为“回回拳”,成为回族武术中最代表性的拳种。
培养出了“飞腿”沙亮、马永贞、张其维、杨洪修、王子平、张英振、常振芳、张文广、何福生、庞林太等武林高手,它以标新的姿态,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独秀武林,被武林界公认、称誉,成为中华武术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武林中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
一、对查拳起源的几种说法的考辩(一)唐朝安史之乱时从大食或回纥传入唐朝“安史之乱”,唐朝曾向大食借兵平叛,平叛后有部分士兵留居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大将查元义、滑宗歧传下此拳,后世尊查元义为创始人,故称查拳。
如:《南拳北腿山东查》:“唐朝“安史之乱”时,大食国军队的将领滑宗岐。
受山东冠县张尹庄回族群众的精心照顾而康复,为了报答他们,便将自己擅长的拳术“架子拳”传授给村民,同时还将其师兄查元义从哈密请来传授“身法势”,在两人去世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将“架子拳”称为“滑拳”,“身法势”称为“查拳”。
因为自古查滑是一家,后人便将两拳统称“查滑拳””《冠县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大食国青年将领滑宗歧病在冠县张尹庄,经当地群众精心照料下病愈,为感谢当地群众,就把自己的武术架子拳传给当地村民,又把旅居长安、擅长身法势的师兄查元义请来一同教拳。
二人故去后,当地人为寄托对查、滑的怀念,即把查元义所传的身法势叫做“查拳”,把滑宗岐所传的架子拳称作“滑拳”。
按照伊斯兰教长官可称为“(艾)密尔”的习惯,称呼查元义为“查密尔”。
于是冠县一带回民一直流传着“查密尔传授查拳”。
(二)时间上考证不会是唐时传入1 郾唐时大食援兵在华的活动及去向安史之乱发生后,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朝曾借用大使等国及地区的军队,协助平叛。
回族武术一览
回族武术一览回族武术一览中国回族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们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穆斯林武术的主要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拳术,包括对练、器械、拳术等几十种。
所练项目既有中华武术的共同特色,也有与回族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民族特色。
器械,除习练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斧等一般器械外,穆斯林练的杆子鞭、哨子棍、蛾眉刺、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阿里剑、查刀、查枪等,在汉族武术中均少见,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杆子鞭,又称西域鞭,系一齐眉棍上缚一绳索,索端系一钢镖,镖重约750克。
据武术家口传,这种杆子鞭和五虎群羊棍均与穆斯林民族牧马放羊有关,系分别由牧马鞭索和放羊棍脱胎衍化而成。
阿里剑,双尖双刃,尖处宽于把柄处,剑身两面俱刻有阿拉伯文字。
据传此剑原名“祖勒飞卡尔”,是第四大哈里发阿里配用之兵器。
龙爪钩,形似龙爪,系由回民屠户翻牛羊肉的钩子转化而成。
拳术,穆斯林喜练查拳、弹腿、腿拳、华拳、洪拳、炮拳、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等。
其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心意六合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教门拳”之称,也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俗谚。
查拳问世始于明中叶,至清末已臻完善,这与整个回族武术史是一致的,可称为回族武术的代表拳种。
查拳招法飘逸,姿式优美,套路环环相扣,以弹腿立门户,十趟弹腿十路拳,每路拳都套着弹腿的用法,跑、走、飞、打,变化起来,十路拳可成五十多路,变化多端,实战性强,是中华武术中的瑰宝。
此外,如八极拳、通臂劈摇拳、关东拳以及明末广为流传的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等,创始人均为回民。
这些拳术均为其劲力别致、技法丰富、风格独特而风靡拳坛,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回族穆斯林的拳术史,大约可追溯到明中叶。
汤瓶七势拳简介
汤瓶七势拳简介作者:刘云华马雷石马玉柏春华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6期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是中国穆斯林三大宝(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势拳)之一,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
汤瓶七势拳在回民间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回教阿訇都练习此拳。
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势。
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
汤瓶七势拳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
由于七势拳历来秘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很少见到。
据传此拳为元代“回回军”在随忽必烈南征北战的战争中所创,称为“骑势拳”,后称作“七势拳”。
此拳有“老七势”和“花七势”之分。
老七势只有七大势,即七种不同劲力的变化;从每一劲势中还可变化为七势,即七七四十九势。
初习为一势一势地盘练,七势盘练熟后可随心所欲组合成套路来盘练。
本人所传承的汤瓶七势拳为恩师水普慈所传水氏家传拳法的一部分。
该拳在水氏家族近现代可知的传承情况如下:穰东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1786一1896)—水腾龙(清朝道光年间一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1944)—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1959)、水献之等—水仲贤、水普慈(1920—2006)等。
水普慈先生为水四阿訇之四世孙。
水氏祖籍陕西渭南,在明初时迁居至南阳镇平,后居邓州,清季又迁南阳。
水公好武,本身会武术,时任邓州穰东镇清真寺阿訇,为了培养二子水腾龙、水应龙以及女婿马步衢,邀请了河南八大枪手之一的枪师唐大用、心意六合拳大师李祯、洛阳心意六合拳大师刘万仪三人来邓州传艺,水氏家传的汤瓶七势拳是唐大用所传。
另外,本人于2005年又得镇平王超林老先传唐万义一脉汤瓶七势拳,传承情况如下:唐大用(约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左右,同治末年间归真)、唐万义(1797一1913)、姬氏七兄弟、杨营乡燕庙村人冯二教师、杨营乡贾庄村人贾教师(1870一1950)、杨营乡老王营村人王明德(1880一1965)、杨营乡老王营村人王超(1935一2009)、邓州马雷石。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
六路钻是回族七式门的一套打法习练的基本功,是七式门必练的功法之一。
开封早就有学会六路钻(转),天下打一半的说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一势左汤瓶势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二势右翻身肘
【盘法】
1.承上势。
以头领身,上右脚半步,随即上左脚过右脚一大步,同时左手后拽,右肘从后向前横击。
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1)。
2.以头领身,向后翻身,左肘从下向上撩击(图2)。
3.翻身同时右月寸下砸,步成半马步。
【功用】
如有人用右拳击我前胸,我用左掌一翻化敌击,接着上右脚用右肘从后向前横击敌(图3)。
敌如退步化之,我左脚向后插步,同时翻身用左肘从下向上撩击敌胸(图4)。
敌如再退步,我再随翻身上右脚过左脚一大步,同时右肘下砸击敌颈或肋。
此一势,身在翻滚中一撗肘、一撩肘、一砸肘,三肘相连可击敌于不防,故又称“滚翻肘”。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三势左手劈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四势右手钻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五势右汤瓶势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六势左翻身肘
盘法、功用均同于上面“右翻身肘”,文、图略。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七势右手劈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六路钻第六路之翻身肘第八势左手钻
盘法、功用均同第一路。
注:以上各势,来回重复练习,熟后两人对练。
收势用“汤瓶势”、“接嘟哇”。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