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第十二讲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布尔迪厄于1930年生于法国;50年代初期进入法国著名的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并毕业该校。 在读书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尤其欣赏马克思 早期的思想。他反对斯大林主义,与德里达等人组织了“保卫 自由委员会”。 1960年开始进入巴黎大学人文学院;后来进入担任法国 高等研究实验中心主任。 1968年,他开始担任欧洲社会学中心的主任。1981年被 选入法兰西学院,进入法兰西最高学术殿堂。



实践就是在这种对象化中展开的。在实践中,主观和 客观、理性与经验、逻辑与想象都有自己的位置。
第 一节

实践——参与性对象化


布尔迪厄通过对客观主义的批判,使他“从规则走向 策略”,引出了实践这一主题。结果,社会学可以对流动 的、历时的和变动的社会生活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布尔迪厄看来,实践具有如下特性: 1、实践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同时还具有暂存性, 而且暂存性是时间的一个自明的特性; 2、实践具有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实践逻 辑或实践意识。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社会世界的紧迫性 导致人们的认识能力的丧失,而使用“常统经验 ”行事; 二是实践的非确定性和流动性——即兴表演,不一定都是 是有意识的。 3、实践的策略性——虽然大多数实践不是有意识的, 但是不是完全没有目的性的。在实践中策略成为他们的实 践源头。
第 一节 实践——参与性对象化





布尔迪厄反对理性现代理论,指出这种理论错误在于: 1、武断地强调理性和利益的重要性 2、对现实进行模式化的分析; 3、认为社会生活的动力在于人们有意识的决定,忽略 了无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在方法论,缺乏对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的理解。 因此,他强调:一是实践既是自由的又是受限制的; 二是实践既非全然有意识也非全然无意识的。 实践根植于连续不但的习得过程。他将这两个特点结 合起来,称为实践的“次生特性”——实践逻辑的隐含性 和模糊性。
第二节

惯习
基于他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他强调实践,然而在他看 来,实践一方面涉及个人的决定;又是超越个人的决定。 面对解释上鸿沟,他提出了“惯习”概念,作为跨越 这一鸿沟的桥梁,从而超越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 布尔迪厄“惯习”概念:是人的一种性情的分类图式, 亦是一种精神的或认知的结构。人们通过这种结构来与社 会世界打交道。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惯习”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 结构进行内化的产物——具体化和内化的社会结构,人由 此产生一系列的内化图式,人们通过这种图式对社会世界 进行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从而进行着他们的实践, 并对实践进行感知和评价。



第二节

惯习






惯习也是一种集体现象,惯习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解 释社会世界,而惯习的多样性意味着社会世界及其结构不 能对所有人施加同样程度的影响。 惯习的形成和功能: 1、在个人的历史中获得,在某个时期发挥一定功能; 2、具有路径依赖性; 3、由社会结构产生;同时又产生社会结构; 4、外在的内化与内在的外化的功能; 5、制约着思想和行动; 6、依赖实践,又产生实践; 7、提供选择的原则和策略; 8、具有适应性;
核心理论:实践、惯习和场域

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想摆脱主观主义和
客观主义的对立(这些对立表现为个人与社会,能动性与
结构,自由与必然等),并要超越那种必在二者选其一的 困境。

他在拒绝机械决定论的同时,并不想跌入另一个陷阱, 即将有意识的意图当作对人们行动的处分解释。 他构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的理论对社会学、人类学作 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最重要的“思考的工具”——实践、惯习和场域


Baidu Nhomakorabea
在他的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第 一节 实践——参与性对象化

布尔迪厄工作重要之处在于他力图构建一种社会实践 的理论模式,力图比那些对人们日常生活想当然的简单主 张提供更多的说明,并力图对社会生活保持一种更宽泛的 眼光。

建立对社会实践加以理论化的途径在于强调:
1、建立作为基础数据的现实的统计模式; 2、对那种将人们所说的简单地认为就是他们头脑中反 映,或者说简单地认为就是对社会世界的正常反映的正常 描述的做法加以质疑;
第 三节

场域
布尔迪厄的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他对这 个概念的观念的考虑是其关系性而非结构性。 这种关系是存在于个人意识和意识以外的,它非人们 之间互动或主体间的纽带,位置的只有者可以是个人,也 可以是机构或组织,然而他们都受到场域结构的制约。 在现实社会世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半自动的场域。 所有场域都是具有各自的逻辑,并且都向行动者阐发有关 场域的重要事情的信念。
第 一节

实践——参与性对象化
3、实践具有即兴的和策略的特点,而不是加将人们的 行为认为是由某些规则支配的; 4、需要对处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社会生活的兴衰进行 历时的分析。 总之,他提出了“参与性对象化”(对客体以及主体 与客体的关系加以全面的社会学的对象化)——超越了局 外人和局内人的观察角度,并“对对象化行动的对象化”, 即实践的属性的考察,得出了方法论意义的思想。

第 三节

场域

在场域中,位置与资本密切相联系的,资本控制着自 己和别人的命运。 布尔迪厄讨论四种资本: 1、经济资本; 2、文化资本; 3、社会资本; 4、符号资本。 布尔迪厄确立了分析场域的步骤: 第一、找出任何具体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关系; 第二、描绘出场域中各个位置关系的客观内容; 第三、确定出场域中各个位置中占据各种职位的人所 具有的惯习的性


第 三节

场域

布尔迪厄将场域看为是竞技场,也是一个斗争的场域。 场域的结构既能加强又能引导某种策略,无论是个人还集 体,这些位置的只有者力图用这种策略为维护或改进他们 所处的位置,并且将等级化的原则以最佳的方式强加到自 己的产品上,并依据资本形成内容,由此具有特定 的逻 辑和被认可的相关性的和必然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惯习的产物,又是惯习的生产者。 场域也是一种竞争性的市场,其中各种资本(经济的、 文化的、社会学和符号的资本),会被利用和调集。 然而,只有政治权利的场域才是重要的。在政治场 域中,权利关系等级制度等借助所有其他场域的结构化。



第二节


惯习
布尔迪厄的惯习概念的含义:
1、从微观上看,惯习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 2、从经验上看,惯习不是抽象的和理想的概念,它是 人们的实践,他们的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是分不开的, 它不是行为的显现,而是行为的一部分; 3、从感知上看,它具有一种发生性的分类功能,这种 功能又是根植于实践的经验之中; 4、惯习是长期占据社会世界中某一位置的结果; 5、不同人的惯习是不同的,即在结构中的位置决定了 惯习形成; 6、具有相同位置的人具有相同的惯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