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中小学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如何在这条道路上更有效地前行,也许是每一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任的教师都会思索的问题。笔者在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教育案例的研究,堪称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一个起点;而经历案例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由点及面地反思与构建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首先,何谓“案例研究” ?

要进行案例研究,必须先对“案例” (或称

“个案” )有一个了解。所谓“案例” ,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有趣,引人入胜。

把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始自19 世纪。医学界最先运用了案例,意指“典型而

有价值的病例” 。之后案例教学逐渐运用于法学界和管理学界;近年来,哈佛工商学院在案例教学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方式还成为哈佛的经典教学模式,并广为效仿。

在教育界使用案例教学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案例教材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由点及面、以一知多解地掌握学习内容;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师资培训中使用案例。本文中的“案例研究” 立足于对后一种案例的探讨,强调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去发现、搜集、分析或撰写各种教育案例,对它们进行专题的或全面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自觉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从类型看,教育案例可以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方面的案例;也可以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变的案例;还可以是描述学生及其各方面变化的案例。而教育案例的研究者——教师,既可以是教育事件的参与者、经历者,也可以是旁观者,这无关紧要,但真正紧要的是:作为研究者,他必须对案例中的教育现象和情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积累独到的反思体验。应该说,教育案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因事而思” ,在多元的教育现实中,寻找理性思辩的视角,最终更好地解析教育的本质,提升自己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技能与素养。

从形式看,教育案例的特质,可以从它与其他教育研究方式的比较中看得更为清晰:

一、教育案例与学术论文有区别。在文体和表述方面,论文以论证和说理为目的,强调理性思辩和论述: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旨在提出疑问,引发思考。从思维方式看,论文写作一般运用演绎推理,而案例写作多采用归纳思维,从具体到抽象。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有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构想的教学

思路相具体的教学措施、步骤,写在“教”之前;而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或事件的反映,写在“教”

之后,是现实和结果。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也有区别。它们在体例上相近,但教学实录强调对教学过程客观而忠实的记录,不包括反思和评价;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有闻必录,还可以有反思、评价和结论。

其次,为何要进行案例研究? 那么,中小学教师为何要进行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又在哪些方面适合中小学教师呢?之所以选择案例研究作为中小学教

师展开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与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形态有关。以下是从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研究目的、特点、方法等角度展开的分析:

1.目的: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目的不同

于专业研究者,不是为了就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规律,在教育理论方面提出新学说、新广大和新方法,而是一种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旨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

2.特点:实践性和群体性的研究活动。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在具体的教

育教学实践情境中展开,通过运用和实践教育理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科学干预,带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又因其研究主体是广大教师,因此又具有群体性。

3.方法: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旨在提高教育行动的质量,以改进他

们的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也即行动者直接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因而具有较明显的“行动”特色。

从上述因素分析中可以发现,案例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有着如下特殊的意

义:

(1)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人曾把案例研究比喻为“登天的阶梯”,的确,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理论揭示教育领域的一般规律,而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案例这一特有的形式则为他们提供了对不可预测的教育事件的把握方式,以及针对特定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所以,案例实际上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优势与源泉。教育案例的核心是真实教育或教学情境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这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方式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说,教师们就是“生活在其中” ,这些案例对于他们而言,有着天然的熟悉与亲近感。故而,探讨实际案例中所描述的问题,恰恰构成了他们展开研究的优势与源泉。

(3)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学者(

Shulman, 1990)曾提出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A、原理规则知识;B、专业的

案例知识;C、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性知识。这里,将案例知识纳入了教师的知识系统,如同医生拥有医案、律师拥有法律案例、工程师拥有工程案例一样,教师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有助于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观念,并提高其决策和行为的能力。

(4)中小学教师独特的话语体系、当有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适于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案例就成为教师梳理和记录自己教育生涯的很好形式。案例构成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5)反思职业和提升专业水准的最好途径。目前中小学教师反思职业的意识培

养并无直接渠道,许多教师只在期末或者年末时才小结自己的工作,但也很少涉及情境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 。而案例写作恰恰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使反思成为常规工作,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现场感。有意识和经常性的案例写作,将有效提升教师观察、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专业水准。

(6)教育教学交流与借鉴的渠道。案例研究可以使教师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教师工作主要是种个体化的劳动过程,案例把个体经验变成了可以共享的财富。在教师之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使教师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复杂性、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从而提炼出教师内在缄默的知识、价值与态度,促进相互之间的启发、交流和借鉴。

第三,如何进行案例研究?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认识到案例研究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后,发现、搜集和撰写案例就成为必然的工作,这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案例,才有可能展开教育研究。下面是案例的撰写、搜集与研究的过程:

1.案例的撰写

(1)案例的要素:所有案例都是事件或故事,但不是所有事件或故事都是案例。每个案例必须包括如下要素:

置于一定的时空框架;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事例;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有冲突;

对事例的描述具体独特,有过程,有变化;有始有终,情节完整。

(2)案例的结构,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应有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

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或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要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改革

精神;应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背景(例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的客观描述。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撰写时要注意几点: A 、描写要真实具体,

有细节,不能从“预设目的”直接跳到“结果” 。B、写作者要正视自己可能对描述对象存在的偏见,既要反映真情实感,又不能陷于感情宣泄。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案例,反映纵

向的变化或横向的比较。

问题讨论——写作者或研究者根据案例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或困境提问,以使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提出基于自己观点的解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