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增龄性变化

合集下载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是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1)能力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能力的发展有以下趋势:①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从3~4岁到12~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即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②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人说到40岁)。

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③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以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

④成年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

在25~40岁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⑤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顶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2)个体差异由于人的遗传素质、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方面。

质的差异,有特殊能力差异和能力类型差异。

量的差异,有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①能力类型差异。

能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认知风格上。

在感知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三种能力类型差异。

在记忆方面,有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运动记忆型和混合型等能力类型差异。

按以形象记忆为主或以逻辑记忆为主,还可以将能力分成形象记忆型与逻辑记忆型差异。

在思维方面,能力有形象思维型、抽象思维型和中间型之分。

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人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

有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低能)等差异。

智力超常者的智力特点:观察敏锐、全面准确;记忆力强,记得快、多、准、久;想象力丰富,有创造性;思维广阔、深刻、灵活;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能力强,发展较早较快;注意力集中、稳定,善于合理分配;善于考虑学习方法等。

智力落后指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人。

15~18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回复

15~18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回复

15~18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15~18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下:
一、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15~18岁的儿童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2.生理机能:随着身体发育,儿童的生理机能也在逐渐增强,如肺活量增加、心脏功能增强等。

二、心理发展
1.认知发展:15~18岁的儿童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问题,并能够进行更高级的思考。

2.情感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

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情绪波动。

3.社会性发展:15~18岁的儿童社会性也在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并能够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同时,他们也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

三、教育建议
1.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为15~18岁的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以满足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需求。

2.关注心理健康: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关键。

家长
和教师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培养社交能力: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会性也在逐渐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包括沟通技巧、合作精神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4.鼓励自我探索:15~18岁的儿童开始进入自我探索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和变化。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少年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身体发育方面来看,青少年经历着显著的成长。

在身高和体重上,往往会有明显的增长。

特别是在青春期,激素的分泌使得身体的发育速度加快。

骨骼也在不断生长和硬化,肌肉力量逐渐增强。

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然而,这种快速的身体变化并非均衡发展,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出现,比如在运动中容易失去平衡。

在生理机能方面,青少年的心肺功能不断增强,心跳和呼吸频率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大脑的发育同样至关重要,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的大脑仍在发育过程中,对于情绪的控制和冲动的抑制能力相对较弱。

在心理发展方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深入,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并且对于自我价值和能力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有时会让他们表现出敏感和自尊。

情绪方面,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强烈。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到极度兴奋或极度沮丧。

情绪的波动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

同时,由于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等问题,青少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在认知发展上,青少年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不再仅仅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理解世界。

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和全面,但有时也会出现过于理想化和片面的情况。

在社会交往方面,青少年对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渴望融入群体,同时也在努力寻找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然而,青少年身心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由于身体发育的不同步,可能会产生身材焦虑;在心理上,自我认同的迷茫可能导致行为的偏差;学业压力过大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等。

男性青少年骨盆X线片骨骺融合增龄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男性青少年骨盆X线片骨骺融合增龄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y a a e t e ge s T he e a e s a itc ly sgn fc ntd fe e ei — y a s o d gr ps T he b ne ge e r m l e na r . r r t ts ia l i iia if r nc n 15 —18 e r l ou . o a
合呈现动态形态学变化趋势 , 年龄组骨盆骨骺发育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各 P< O 0 ) 1 . 5 。 8岁组 以后 各 骨 骼形 态
学 变 化 仍 在 继 续 , 经 赋 值量 化 的 统 计 学 差 异 不 明 显 。利 用 本 方 法 可 以 粗 测 6例 已 知 年 龄 个 体 的 大 致 骨 龄 。 结 但 论 1 ~1 岁 男 性 青 变 化 ; 分 级 、 值 法 可 大 致 反 映 现 阶 段 男 性 青 少 年 骨 5 9 本 赋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RN I I G ME I AIUNI R I 2 1 g ,3 8 OU AI OFX NJAN D C VE STY 0 0Au . 3 ( )
97 4
男 性 青 少 年 骨 盆 X 线 片 骨骺 融 合 增 龄 性 变 化 的初 步 观 察
Ur mq 0 1,Chi u i 83 01 na)
Ab ta t src :0b e t e To o s r et emo p oo ia h r ce so evs e ih ssc n r se c n 1 ~ 1 jci s v b e v h r h lg c lc a a t r fp l i p p y i o c e c n ei 5 9
摘 要 :目 的 观 察 1~ 1 岁 男 性 青 少 年 骨 盆 骨 骺 融 合 的 形 态 学 特 征 , 研 究 现 阶 段 男 性 青 少 年 骨 骺 融 合 增 5 9 为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 第二讲答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  第二讲答案

第二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3.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4.激素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并渗入血液或淋巴,从而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化学物质5.睡眠模式个体睡眠时间的安排和分配6.早熟与晚熟早熟是指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

生理上指比同龄正常儿童提早发育到完备阶段,如女孩提前一二年开始来月经。

晚熟是指儿童生理和心理没有达到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水平,生理上指比同龄人推迟发育到完备阶段。

7.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

人和动物性成熟所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

男女两性在到达青春期时,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8.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9.身体意象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10.饮食障碍饮食障碍包括厌食,贪食,偏食等,以神经性厌食较多见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在(A)。

A.青春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2.青少年的脑电波,尤其是(B),在13~14岁时出现第二次飞跃,这说明大脑机能逐渐发育成熟。

3.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D)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4.经历青春期会导致女生的(C)会适度降低。

上海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上海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上海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05.03.01•【字号】•【施行日期】2005.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上海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委关于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部署,上海市体育局、教委、卫生局、科委、民委、民政局、财政局、农委、统计局、市总工会等委、局于2000年联合开展了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本次体质监测工作是20世纪末上海市民体质状况基础数据最大规模的一次收集,不但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同时也为本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21世纪上海市社会发展和市民体质的增强提供了宝贵信息o本次监测的对象为3-69岁的上海市民,按年龄分为学龄前幼儿(3-6 周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 周岁) 、成年人(20-59周岁)和老年人(60-69周岁)4个年龄段。

各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种人群,其中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

共获取有效样本47,183人,其中幼儿6,321人,儿童青少年18,030人,成年人19,803人,老年人3,029人,有效数据175万余个。

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包括体质所涵盖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3个主要方面,儿童青少年还包括部分健康检查指标,对成年人、老年人还进行了个人体育锻炼行为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完成了上海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基础研究,现将结果公报如下。

一、上海市民体质现状(一) 身体形态1. 基本状况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随年龄增大而增长,青春发育期增长较快,幅度也较大,青春期后增长逐步趋缓。

本市成年人(以下未指明年龄范围的均指20-69岁成年人) 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69.4 和158.0厘米。

长春市50~70岁健康人群步态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长春市50~70岁健康人群步态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运动人体科 学
2 2年 ( 2卷 )第 21 01 第 期
长春市 5 0~7 0岁健 康 人群 步 态增 龄 性 变 化 的研 究①
王 洪 丹
( 林体育 学院 吉林长春 1 0 2 吉 0 2) 3 摘 要 : 过 运 用 田 形解 析 的 方 击 , 析被 研 究 者 多个 平 面 内的运 动 学参 数 , 出50~70岁健 康人 群 步 态 的 增龄 性- 通 分 得 t化 征 在 社 区选 取 96 年 搏 在 50 70岁( 名 5岁 为 一 年 龄 段 ) 的健 康 人 群 。 用 2台J G R—DVL O0S 高 连 摄 像 机 、 丽 尔软 件 录 像 使 VC 98 H 爱 解析 条统一套 及 标 准 的E NGI 一003一C的PE NE AK框 亲 , 4 拍 摄和 解 析 , 步 态 的运 动 学参复 的增 伶 性 变化进 行 分 析。 进 t " 对 关 键 词 : 老 步态 步 态分析 衰 中图 分 类 号 : 80—32 G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9 20 5—28 ( 01 ) ( ) 011 2 1 2 07 c 一0 一O 3 2
1 2 研 究 方 法
采 用立体定机 摄像测量 方法[。从拍摄 的视频 中选 取图像 2 l 质量 好 、 行走姿态最接近平 时 习惯 的图像 , 截取一个步态周期供 分析 , 将图像输入AP S A 系统分析处理后的可直接获得所需要 的 运动 学参数。
1 统 计 学 分 析 3
用统 计软 件 S S 0 5 P S 1 对 0~7 岁健康人群 的步态参数进 1 O 行相 关分析。
2 结 果 随着年 龄 的增加 ,各 年龄段 的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步 长 / 高的 比值 、 身 左脚 着地速 度 、左 脚着地 时 膝关节 的角 度在数 值 上有逐 渐 减 小 ,而行走过程 中重心上下浮动的距 离却有所增加 ,通过各组 间比较分析 ,在 5 6~6 O岁 、6 ~6 1 5岁与 6 6~7 O岁这 3个年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背景介绍:中学生是指年龄在12岁至18岁之间的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方面的特征:1. 生理变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性征逐渐明显,例如女生开始发育乳房,男生出现声音变低等。

2. 运动能力:中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强,他们热衷于各种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游泳等,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

3. 坐姿问题: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和使用电子设备,中学生容易出现驼背、近视等问题,需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二、智力方面的特征:1. 思维能力:中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他们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2. 学习兴趣: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和研究感兴趣的领域。

3. 记忆力:中学生的记忆力相对较强,可以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和课文内容,但对于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情感方面的特征:1. 自我认同: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对自己的认同感逐渐加强,他们希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

2. 情绪波动:中学生的情绪较为波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给予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3. 同伴关系:中学生对于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增加,他们希望融入群体,与同龄人分享快乐和困扰。

四、社会方面的特征:1. 自主性增强:中学生逐渐具备自主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他们开始独立处理问题,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

2. 价值观形成:中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价值开始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3. 社交能力: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他们能够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合作和沟通。

结论: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指导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青年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与成才意识的形成

青年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与成才意识的形成

青年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与成才意识的形成◆关键词:青年;身心发展;成才意识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社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社会的历史。

而在人才成长的园地中,青年人才又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独占鳌头。

青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主要是指青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年龄阶段特征。

我们把十四岁至三十五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都归纳为青年这一范畴。

青年在身心发展与成才意识的形成各具特点。

一、青年第一阶段(14岁-18岁)身心发展特点1.青年第一阶段:身心发展突变期特点在心理学教科书上,属于青年初期,传统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的青年,划入狂飚时期,因为无论从生理来讲还是从心理来讲,它都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阶段。

它从成人社会的隶属关系,上升为成人社会的并列关系。

这种突变,是和其有机体剧变和各种功能的急剧成熟密切相关的。

14至18岁的青年有机体发生突变。

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身体发育已经逐步接近于成人的水平,他们的身长和成人差不多。

骨胳已经全部骨化,肌肉力量在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他们在皮质结构和机能方面已经发育完成,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这种有机体的飞跃发展,又表现出这样一些特征:(1)智力飞跃发展青年初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青年的理论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有了提高。

他们在活动中,更加追求事物的科学价值和功利价值。

心理学家研究,十八岁青年发展的智力水平,可以代替一般成人一生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一阶段青年的智力,在兴趣方面,往往常有分散性。

缺乏系统方法,有的青年易于夸大自己的知识水平,特别易于夸大自己的智力可能性的水平。

(2)“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人格,主要是指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性格,已经脱离了社会和他人的要求,不是他人要求在自己身上的反映,而是自己固有的特有的个性反映,而这种固有的个性的人格,又以其独立性和自觉性表现于各项活动中。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收藏备用)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收藏备用)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收藏备用)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按年龄划分,属于青年初期。

这一时期个体的整体生长发育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人体的组织与器官机能逐步达到成熟阶段。

与之相应,其心理的发展也向成熟迈进,但还未达到成熟。

因此,高中生同样也会出现各种烦恼和心理问题。

而且因为学习压力更大了,情绪情感更丰富了,人际关系也更敏感了,这些都会使得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比初中生更加突出。

要对高中生进行心理疏导,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心理发展基本特点0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

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0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

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03、自主性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

男性青少年手腕关节X线片骨骺融合增龄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男性青少年手腕关节X线片骨骺融合增龄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基 础 医 学 院解 剖 学教 研 室 ,新 疆 乌鲁木齐 8 0 1 ; 中 山 大 学 中 山 医学 院法 医系 ,广 东 3 0 1 广 州 5 0 8 ) 10 9
摘 要 : 目 的 观 察 l ~ 1 5 9岁 男 性 青 少 年 手 腕 关 节 骨骺 融 合 的形 态 学 特 征 , 研 究 现 阶 段 男 性 青 少 年 骨 骺 融 为
rsac e e r h. T h e uls w e e c e r s t r om pa e ih t H N . Re uls The e w e e dy a i or hol ia ha e r d w t heC s t r r n m cm p og c lc ng s i p phy i uso n w rs n 1 —1 e r l ae The ew e eno sgn fc ntd fe e e bew e n 1 —1 ne i ss f i n o iti 5— y a s o d m l. 9 r r i iia if r nc t e 5^ 8 y a sol r up n s a itc . The a e o no h r 6 a e c s s w e e m e s r d a r x m a e y Co l so e r d g o s i t ts is g f a t e m l a e r a u e pp o i t l . ncu i ns The e w e e m o p l gia h ng si r a e t g n 1 ~ 1 e r d m a ei p ph i uso n wrs r r r ho o c Ic a e nc e s d wih a e i 5 y a sol l n e i yss f i n o i t 9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不仅涉及身体的发育,还涉及到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深入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身体发育规律青少年身体发育期主要集中在10至19岁之间,这个时期呈现出明显的生长和发育迅猛的特点。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例如男生的声音变低、女生出现乳房发育等。

这一时期的骨骼发育也迅速进行,体力和耐力逐渐增强。

二、认知能力发展规律青少年时期的认知能力发展迅猛,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大大提升,能够更好地处理学业和其他任务。

青少年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

三、情感及社交发展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还包括情感及社交方面的变化。

他们开始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希望被认可和接纳。

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历着情感的波动,包括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对他人评价的敏感等。

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和维持友谊,并在群体中寻找自我认同感。

这一时期的社会关系变得更加重要,他们逐渐学会协作、解决冲突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性格与个性发展规律青少年期是性格和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这个时期的个性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一些青少年可能表现出反叛、冲动、焦虑等行为,而另一些则表现出自信、开朗和独立等特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

五、心理健康发展规律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能面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为11、12岁一17、18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益成熟。

一、青少年生理发育高峰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一)身体外型的变化1、身高: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在青春发育期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约6一8厘米,甚至达到10一12厘米之多。

同时,身高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女性少年12岁为成长最快人期,男性少年14岁为成长最快期。

2、体重是身体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同样也存在着性别差异。

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一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岁,平均增加5.5公斤。

3、头面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头面部特点也微妙的变化。

首先,相对于童年期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

其次,以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

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总之,经历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加速,少年儿童的体形和面部特征了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这一变化他们的体貌开始接近成人,在成长加速中各生理机能迅速增强,使他们的机能发育也开始走向成熟。

(二)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1、性器官的发育与第二性征的出现一进入青春发育期,生殖器官的发育速度直线上升,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臂部变大等,男性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喉结突出和噪音低沉,体毛明显等,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少年男女在体征上的差异突显出来。

2、性机能的成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与阶段性区分及练习题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关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此知识点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中,主要是以定义性单选、材料性单选以及多选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本文将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容易混淆的“不平衡性”和“阶段性”进行区分。

一.规律内容(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育启示:教育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3.知识链接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

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4.相关考题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育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知识链接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4.相关考题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二.知识点区分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以及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很重要;而阶段性强调的是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

青少年的年龄段划分标准2023

青少年的年龄段划分标准2023

青少年的芳龄段划分标准2023在讨论青少年的芳龄段划分标准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青少年这一概念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青少年是指芳龄在10岁至19岁之间的人群。

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青少年芳龄段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意味着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推行相关措施时,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一、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和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身体会经历许多重要的变化,如身高的迅速增长、性征的发育、生殖系统的成熟等。

这些变化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2. 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认知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性格、能力和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也会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社会角色和期望,需要在多样的人际关系中进行适应和平衡。

二、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1. 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接受教育和知识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保障措施,以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求。

2. 保护相关政策和法律青少年是社会的脆弱群体,需要特殊的保护和关怀。

涉及青少年权益、教育权利和身心健康的法律法规必须得到切实的执行,以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 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容易暴露的阶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都会成为潜在的心理健康隐患。

社会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2. 教育不公平在一些地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家庭背景、地域、性别和贫富差距都会对青少年的教育机会产生影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教育问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笔者认为,对于青少年的芳龄段划分标准,除了从生理发育的角度出发,更需要兼顾其心理发育和教育需求。

针对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不公平等挑战,社会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接受良好的教育。

站立平衡分级的标准

站立平衡分级的标准

站立平衡分级的标准站立平衡分级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站立平衡能力进行评定和分级,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激励个体进行站立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之一,对于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立平衡分级的标准是根据不同年龄段、性别、体质、运动经验等因素制定的,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站立平衡分级的标准。

一、年龄段。

1. 儿童期,儿童期的站立平衡能力主要受到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因此在评定儿童期的站立平衡能力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一般分为3-6岁、7-12岁两个年龄段进行评定。

2.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站立平衡能力逐渐成熟,但在不同青少年期的发育阶段,站立平衡能力也有所差异,因此可以分为13-15岁、16-18岁两个年龄段进行评定。

3. 成年期,成年期的站立平衡能力已经相对成熟稳定,但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上还是有一定差异,可以分为18-30岁、31-50岁、5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进行评定。

二、性别。

不同性别在站立平衡能力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在力量和稳定性上相对优势,而女性在柔韧性和协调性上相对优势,因此在评定站立平衡能力时,需要分别对男女进行评定,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三、体质和运动经验。

站立平衡能力还受到个体体质和运动经验的影响,体质较好、有一定运动经验的个体在站立平衡能力上往往有一定优势,因此在评定站立平衡能力时,需要考虑个体的体质和运动经验,对不同体质和运动经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

综上所述,站立平衡分级的标准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年龄段、性别、体质和运动经验等因素。

只有根据科学的标准进行评定,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激励个体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提升。

论青少年心理失衡与平衡

论青少年心理失衡与平衡

论青少年心理失衡与平衡摘要:心理失衡是当代青少年中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重视心理失衡的研究,及时了解他们心理失衡的原因,寻求有效措施去调试青少年的心理失衡,以确保青少年心理平衡。

关键词:心理失衡;常见表现;心理平衡;一、青少年心理失衡危害和成因心理失衡是指个体在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挫折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紊乱的状态,它是心理不健康的预兆。

[1] 心理平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直接关系到其潜能的开发。

心理失去平衡后,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有效平衡,就会使人的感知、记忆、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受到干扰,轻微的失衡会使人心理的某方面受到损害,打破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协调性,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心理失衡会扭曲人们的感知,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给个人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心理失衡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机体器官及其功能的发育,从而危害人体身体健康,最终演变成生理疾病。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部门重视。

据国家卫生部门所掌握的数据,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人群中,至少有3 000万人正遭受着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据悉,在青少年人群中,因心理失衡导致的行为问题检出率,目前为12.97%,这种行为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情绪稳定方面、学习适应方面,尤为突出。

[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生物遗传基因决定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影响,造成其在人格、自我满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亲子关系、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环境变化、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失衡的研究,探索其预防和疏导的有效办法,保持心理平衡是克服和消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前提。

心理上出现不平衡现象属于正常现象,心理是一个动态、开发的系统。

任何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心理平衡,心理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