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的目的和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测量的目的和技术要求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把工程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的尺寸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实地上,作为后期施工的定位依据。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的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建筑物各个构件的安装、竣工图测量、部分高大、重要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施工测量的原则仍然要遵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控制原则。

(二)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

1. 准备工作

在施工测量之前,应该首先建立健全的测量组织(实习小组)和严格的检查制度。同时认真核对设计图纸,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踏勘),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分布情况和开工的先后顺序编制放样计划和详图,并计算必要的放样数据。

最后检验、校正测设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施工中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

2.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由于测量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通常不能满足所有建筑施工单位的要求,平整场地时可能又挖掉或填埋了部分测量控制点,所以在建筑场地上要建立专用的施工控制网,常见的布设形式有: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

在实习场地的条件下,一般布设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1)建筑基线的图上选择

建筑基线的布置要根据场地内建筑物的分布特点,地形起伏和原有的测量控制点分布状况而选定。基线点的个数不得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其变动情况。一般应该靠近主要的建筑物,并与其轴线平行,以便于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布设形式见下图11-8)

(2)放样过程如下:

确定三个基线点的设计坐标,求算相应的测量坐标(坐标换算公式见《测量学》P187页),并记算必要的放样数据:水平距离、水平角。

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和点位放样的极坐标法放样出三个基线点A、O、B的概略位置,如下图11-6,以A′、O′、B′表示,并用混泥土桩固定下来,在桩顶预设一块10cm×10㎝的铁板,供调整点位使用。

由于放样误差的影响,三个基线点A、O、B的位置一般不会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需要进行检核、调整。在中间点O′安置经纬仪,精确测量∠A′O′B′的角值β,

比较β与180˚之差,超过限差24″时应进行调整。改正时各基线点应沿AOB的垂线方向内移同一改正值δ(公式见《测量学》),使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调整后测量∠AOB,超过限差24″时再次调整,直到不超限为止。

精确丈量OA、OB两段距离,分别与设计值比较检查是否超限(1/10000),改正后在铁板上刻出A、B的准确位置。

(3)施工放样的高程控制

因为施工场地的水准点密度要求尽可能一次设站就能够放样出所需要的高程点,测量水准点往往密度不够,所以要增设一些水准点。三、四等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方,并埋设水准标石,或者在方格网点桩顶(十字中心上)设置一个突出的半球形标志。

三、四等水准点的高程应从附近的二等水准点引测得到。布设的形式有闭合环、附合水准路线,主要的技术要求见《测量学》P94页表(6-4)和P112页表(6-11)。

3. 常见观测量的放样方法

1)距离放样

在给定的方向上,根据设计值从起点开始用钢尺丈量(或测距仪)的一般方法,放样出线段的另一个端点,用木桩定出点位。为了检核,应往返丈量取中值与设计值比较,误差在限差以内(1/10000)即可,超出限差时要进行改正。

2) 水平角放样

在给定的测站上安置仪器,盘左瞄准已知方向并读数;松开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望远镜到读数增加了所需要的角度时制动仪器。则此时的视线方向为需要放样的角度终边方向,在视线较远处定出一点C′。盘右重复以上步骤,得出另一点C″,取C′C″中点为C。则AC为角度∠AOC的终边AC方向,∠AOC 就是要放样的角度。

精确测量∠AOC的角度值与设计值比较,超出限差时要进行改正。

3)高程放样

用类似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仪高法进行放样。首先计算放样数据即前视尺上读数b(b =视线高程-室内地坪的设计高程,视线高程=已知的水准点高程+该水准点上标尺的后视读数)。放样时,在室内地坪附近一点A的木桩上立尺,使尺底(零刻划线处)沿着木桩上下移

动,直到水准仪前视读数等于b时,紧靠标尺的底端在木桩的一侧刻划出一道红线,则此线就是室内地坪(±0.000)标高的位置。

4.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点位放样的具体方法要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控制网形式,场地控制点的分布,地形起伏情况,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以及待建建筑物的测设(放样)精度要求等进行选择。常用的放样方法有以下四种:

1)直角坐标法放样

此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物附近已有彼此垂直的主轴线,或有建筑方格网的施工场地。其优点是计算简单,施工方便,构件之间的相对精度较高,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细部放样方法。

其放样步骤如下:

①在O点安置经纬仪瞄准A点,沿此方向从O向A放样出距离Y(给定的坐标值),得出C点;

②将经纬仪迁到C点设站,仍瞄准A点,向左逆时针测设出90˚角,沿此方向从C向前放样出距离X(给定的坐标值),得出M点;继续向前放样出N点(放样距离为MN的设计值)。

③在M点设站,瞄准C点,同上向左测设出90˚角,沿此方向从M点向前放样出距离MQ(给定的坐标值),得出Q点;

④用同样的方法从N测设出P点。

⑤检查时测量建筑物的四个角是否等于90˚角,各条边是否等于设计长度,误差在限差以内即可。否则必须进行调整。(见下图10-6)

2)极坐标法放样

此法主要适用于放样距离较短,且地势平坦,便于量距的施工场地。其原理是根据水平角和距离放样出点的位置。放样步骤如下:

①先将待定点A、B的设计坐标转化为测量坐标,再利用控制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出需要的放样数据:距离、角度(见上图10-7)。

②在距离A最近的点2设站,逆时针放样出角度β1,在2A方向线上用钢尺丈量D1,即可得出A点。

③在距离B点最近的点4设站,同法放样出B点。

④检查时重新丈量AB的距离,与设计长度的较差应在限差以内,否则进行调整。如果使用电子速侧仪,测设距离不受限制。

3)角度(方向)前方交会法放样

此法适用于放样距离较远,且地势起伏较大,不便于量距的施工场地。如图所示(见下图10-8),其放样步骤如下:

用类似前方交会定点的方法,在A、B、C设站,放样角度β1、β2、γ1、γ2。此时得到三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