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历史文化#(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
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
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以“周太王从
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
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
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公元前256年,蜀郡
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
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
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西汉时期,成都
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
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
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
之称。在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
葱笼,繁花似锦的“花城”。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曾赞
叹成都是“东方的巴黎”。
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
军事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
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
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成都又
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元、明、清为四川省治所。
民国初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
解放,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
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成都是工商繁茂的大都会。秦汉时代,成都是全国有名
的商业都市。汉代,又是全国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
宛、成都)之一。唐代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北宋时
期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唐宋时期成都的商业已突破了
历史上传统的坊市制的束缚,兴起了临街设店和前店后坊(手
工作坊)的格式,进而发展为城内有东市、南市、新南市、西
市和北市,城外有草市的格局。一年内,各种专业性市场不
断: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
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
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城内还兴起了繁华的夜市。现在
中共四川省委的所在地“商业街”,成都市委原所在地“羊市
街”,这些街名也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商业的繁荣。
纸币是中国发明的,成都又是中国纸币的发源地。当时,
在成都城外西边的“净从寺”(即成都西门万佛寺)有制造纸币
(交子)的用纸和印刷纸币的作坊。成都所制交子,是世界货
币史上使用最早的纸币,它对贸易往来、金融业的发展和经
济繁荣等起了重大作用。
成都是全世界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早在西汉时
期,成都人就发现了天然气,并用于制盐。这就是成都临邛
地区有名的“火井”。历史上成都还是一座口岸城市。李冰开
二江,双过城下,成都成为水陆交汇的口岸城市,又是祖国
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外贸城市。
成都对祖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成都的教育事
业发达,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
都兴学,开学馆,设讲堂,建石室。“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
师”,于是蜀之人才,辈出于两汉。这是全国地方办学的首创。
一直到南宋,发展为规模近千人的地方高等学府。
隋、唐至宋时代,成都的造纸技术为全国的高峰。唐代
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和中央图书馆
的标准用纸。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
伟大贡献。而成都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伦敦博
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孟蜀时期成都木刻印刷的“历书”,为世
界最早的木刻历书。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唐代木刻印刷的“陀
螺尼经咒”,边款刻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刻”等字样。中国
用木刻印刷五经、文选、诗文集,始于唐代的成都。宋代的
成都,是全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
称。
成都又是一座工艺名城。从战国到汉代,成都的漆器即
负盛名,享誉海外。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漆器就有
成都制造的。成都又是蜀锦的故乡,它一直是中国丝绸文化
重要的发源地和生产地。汉、晋时期,蜀锦风靡天下。六朝
以后至隋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所销蜀锦大都是成都生产
的。蜀锦在1909年的南洋博览会上获“国际特奖”。成都麻织
的“蜀布”,在汉代是名扬天下的高级织物,远销“大夏”(即阿
富汗)。
唐宋时期,成都的音乐、歌舞、戏剧已非常繁盛,有“蜀
戏冠天下”之称。成都的乐器制造,闻名全国,成都乐器世家
雷氏所制“雷琴”,使当时的文化界“叹为观止”,而留存于世者,
珍同“国宝”。成都大慈寺的壁画也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饮茶文化始于中国。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而四川最早
进行茶叶贸易的是成都新津。诗歌中最早饮茶记录亦在成
都。唐宋时期,成都是全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也是茶叶
贸易的集散中心。清代以来,成都的茶馆文化别具一格,相
沿至今。
成都是汇百流、善吸收、富创新的开放城市。自古就是
一座人才荟萃的名城。汉赋四大家成都有司马相如和杨雄两
位。唐代大画家成都有黄筌、黄居采父子。宋代著名史学家
成都有范镇、范祖禹。成都还是名流云集之地,大政治家诸
葛亮,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薛涛、韦庄、陆游、范成
大等都曾寓居这里,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说。无产阶级革
命家朱德、陈毅都曾就学成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巴
金、李劼人、李一氓,科学家周太玄等,都曾在成都石室中
学受教。成都还具有不排外、汇百流、善吸收、富创新、勇
进取的开放性格。开明氏入蜀,带来了荆楚文化;秦定蜀,带
来了关中文化,后又把六国工商迁徙入蜀,带来了先进的工
商技术;文翁兴学,派蜀人子弟到京师学习中原文化,隋代杨
秀作蜀王带来中原高僧,使成都成为佛学中心之一。唐玄宗、
僖宗两次“幸蜀”,随行带来了大批大诗人、画家、歌手和百
工技艺之才。清代“湖广填四川”,促进了经济、文化、风俗
的交流和融会。川剧、曲艺、绘画、川菜、小吃等,都是集
各地之精华而形成成都特有文化。抗日战争时期,各种社会
团体和名流志士移居成都,27所大专院校迁来成都,使成都
成为大后方文化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大西南的解放,
人民解放军又带来了晋、绥、秦、鲁、苏大批干部。新中国
建立 后的三线建设时期,又调进了全国各地的各种人才。
成都的经济、政治、文化持久繁荣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二千
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吸收引进全国各地的先进文化和人才。
成都是富于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在历史上数次成为革
命起义的中心。西晋末年是“成汉”国的都城。北宋初期王小
波、李顺起义发动于青城,建政权于成都。明末农民起义领
袖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国。1911年辛亥秋成都的保路斗
争,引起全川起义,成为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开路先锋,
被孙中山誉为立下了辛亥革命的“第一功”。五四运动以后,
成都是发动赴法勤工俭学的重要城市。王右木、赵世炎、吴
玉章、杨闇公、车耀先等革命先驱在成都进行过革命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二·六”烈士在下莲池英勇献身。1949年12
月,十二桥烈士用鲜血迎来了古城的新生。

在成都市区域内,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都江
堰市,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
2000年11月,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青城山·都
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8月16日,从金沙遗址
上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中
国文化遗产标志”。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第30届世界
遗产委员会将“四川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
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鸡冠山-九龙沟和天台山被纳入“四川
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