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山区主要包括: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的“一区五县”: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丰都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湖北省宜昌市所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区县为: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湖南省常德市部分区县为:石门县;湖南省怀化市所辖县市区为: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邵阳市所辖县(市):隆回县、新邵县、洞口县、邵阳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湖南省娄底市所辖县(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湖南省益阳市所辖县:安化县;贵州的铜仁区县为: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贵州省遵义市所辖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包括,其中,湖北11个县市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市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37个县市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及邵阳市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常德市石门县,益阳市安化县,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重庆市7个县区(包括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贵州16个县市(包括铜仁地区及遵义市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国土总面积为17.18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少数民族。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信息化城市基础设施
产业化扶贫旅游业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族文化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产业发展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简介编辑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之处,是我国土家族的最大聚居地,俗称“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含盖50余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48.9%,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
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山高谷深,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富集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励精图治、务实奋进,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逐年改善,区域影响日益扩大,正由过去的蛮夷之地、贫穷之乡成长为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希望之地。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阶段,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呈现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当前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为加快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统一、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要领导的指示,由湖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牵头,联合中南民族大学、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重庆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五家单位,并由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负责具体调研工作,专程赴湘、鄂、渝、黔三省一市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学习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编辑(一)贫困面广
1.总体状况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党委、政府不懈努力,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2008年,恩施州、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铜仁地区、黔江区人均GDP为802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22856元)的35.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1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2973元)的76.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8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4761元)的54.32%(详见表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界定,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07年,恩施州、湘西州、张家界市、铜仁地区、黔江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1.9、48.3、51.9、49.2、51.5,由此可见,整个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温饱的边缘。调研表明,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其中一少部分还处于赤贫状态,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2.分省来看
湖北省恩施州绝对贫困人口居高不下,截至2008年底,该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仍有136.76万人(其中应纳入低保人口3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5.2%,占全州乡村人口的39.9%。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高发区。全州纳入“整村推进”范围的重点贫困村1966个,占总数的67.8%;目前仅实施了826个,占总数的42%,还有1140个难度更大的贫困村尚待扶持,占总数的58%。
根据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2006年贫困监测,湖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其中17县市区尚有贫困人口71.18万人、低收入人口79.39万人,分别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2.2%和13.6%。并且,近年来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湖南省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其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较广。截止到2007年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贫困人口14.78万人、低收入人口28.22万人,分别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7%和8.9%。并且,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5.0:38.7:36.3,而重庆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1.7:45.9:42.4,说明渝东南地区中农业还是占了较大比重,工业化程度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07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为2665元,仅相当于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的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