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包括三章
1.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1840年)
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
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法);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
辛丑条约(1901年,中八)
近代中国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沦为此性质的原因:1.列强入侵;2.人民反抗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二个):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
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二个):反帝反封建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反抗外来的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第一次方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反八国联军)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
1.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方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朽(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四大人物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严复:救亡的口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论》
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口号
民族意识普遍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3~1864年)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60~1895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894~1911年)
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的原因:对农民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政权的建议: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解决土地问题
洪仁玕,《资政新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意义:五点
局限性:
1.阶级不行(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指导思想不行(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理论)
3.纲领不行(只反封建,不反帝)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第一大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
洋务派: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潘
目的:1.镇压农民起义;2.兴国
指导思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口号:自强,求富
兴办的主要事业(三个):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派遣留学生,创立新式学堂(翻译,工艺,军事)。

失败原因(三点):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维新派与守旧派(慈禧太后为代表)论战的三个问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三点):
1.是爱国救亡运动;
2.政治改良运动;
3.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小;2.维新派的局限性(三点: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
爆发的条件:三点
1894年,孙中山,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三大问题: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习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三大起义: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第一次起义)
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高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意义:五点
失败原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点: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革命政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包括四章
1.开天辟地大事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国革命新道路(土地革命1927~1937年)
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4.为新中国而奋斗(解放战争,1945~1949年)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青年(新青年)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容(三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2.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但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逐步发挥指导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比那场实践。

列宁,《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的失败(导火线),
成为新民主主义开端的原因:(四点)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真正的群众运动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工人中宣传和组织工作
3.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4.研究和讨论有关建党问题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立党),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开天辟天大事变的原因:(三点)
1.中国人民有了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领导力量
2.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我
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中共二大:(立纲):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三大: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

新三民主义。

五卅运动掀起大革命的高潮。

北伐: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大革命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和客观而方面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四点)
1.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个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4.中国共产党需加强思想,组织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
性质是:大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八七会议: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8.7,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阐述: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三大起义)
南昌起义(第一枪);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1928~1937年)
毛泽东的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三大严重曲折:
第一次:1927~1928,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1930,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1931~1935,王明(陈绍禹)左倾教条主义
遵义会议:1935年,解决组织及军事问题
内容批评李德、博古在第五次围剿中的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挽救中国共产党、红军及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1931.09.18)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1937.7.7)(双七事变)
日均侵华的严重罪行:(三点)
1.南京大屠杀(1937.12)
2.掠夺中国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1935年,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中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一致抗日。

1935.12.09(一二九运动),学生抗日游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西安事变:1936.12.12(双十二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1935.12,瓦窑堡会议,第一次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人民共和国”
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标志看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洛川会议,强调全民族抗战,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方发动游击战,在国统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抗战相持阶段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持阶段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个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绅士。

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1/3)
2.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及发展生产力
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抗大,鲁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创办
抗战文化工作的展开: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三大目标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在党的干部中展开。

1942年,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内容:(三点)
1.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最主要)
2.反对宗教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并把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9月3日为抗日战争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四点)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三点)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觉醒,空前的团结,英勇的抗战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3.世界爱好和平及正义的人民,国际组织,反法西斯的力量支持密切关联。

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五点)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1945年,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重庆谈判,10.10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
定和平建国的方针。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内战爆发
蒋介石发动的是反人民性质,人民背向的战争,这是蒋介石失败的关键。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成“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废除封建性质及半封建性质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农民。

1921~1949年期间存在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北洋政府,国民党
2.民族资产阶级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共产党
三大战役:辽沈、平津、淮海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二个务必,二个转变
二个转变: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
二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1949~)包括三章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65周年):(五点)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山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趋向稳定,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此时期的社会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主要抓四个方面: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反运动,五反运动)
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表现: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讲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阴道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三个主体:国家经营及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
三个补充: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主要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政治思想: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科学文化:双百方针
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58年,大跃进,左倾错误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指标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邓小平,北京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了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品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六点)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二生产力,二消除,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中药论断
4.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5.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6.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1992年,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内容:
1.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2.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3.确立党在社主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1年,我国加入WTO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与时俱进。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执政为民
2002年,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2007年,十七大,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12年,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一个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总布局: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一个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国梦: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教育实现活动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